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依据土地利用的属性及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全局性与战略性,对惠安县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分区规划,提出了土地利用划分原则、划分依据、划分方法,并对划分结果进行了分析,针对每个分区不同的属性、特点,提出了具体的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其质量好坏, 不仅关系着土地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利用, 还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 建立了土地利用与规划效果之间的经验联系, 提出由土地利用形态、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行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功能和土地利用布局6方面内容所组成的分析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规划质量, 并以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为例, 对其新近编制完成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质量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 该规划的质量等级为优, 符合土地利用目标要求, 能够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研究旨在利用此种方法,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撑, 切实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污泥的土地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93,自引:6,他引:93  
乔显亮  骆永明  吴胜春 《土壤》2000,32(2):79-85
本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污水污泥处置与利用的现状和趋势;重点综述了污泥土地利用的途径利益,风险,管理以有我国近十年来研究进展;认为将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污泥作为一种有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进行土壤利用,将成为我国污泥处置与利用方面很有应用前景的一种途径,但有必要开展污泥土地利用后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影响评价,控制管理等方面的长期研究。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的生态位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位态势理论,对土地利用生态位的理论与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探讨。土地利用的生态位表征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占用新生境的能力,土地利用变化由土地利用的综合生态位驱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变化实际上是由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决定的。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对土地利用的综合生态位进行调控,其调控的难点是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量化。土地利用生态位的调控就是通过经济手段,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调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达到土地利用的整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貌类型下景观格局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貌条件是影响局地人类土地利用意识形成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由此形成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不仅在景观尺度上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还是对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政策的响应。该文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凤凰镇为研究区,调用其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重新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提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与探讨不同地貌条件下景观格局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在同一地貌区内的格局特征不同,同一景观要素在不同地貌区的空间格局也有差异;中丘地貌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景观类型的本底不明显,受外界影响与干扰大;浅丘地貌区以耕地(水田和旱地)为本底,其他景观要素镶嵌于这一本底,受外来干扰强烈,斑块间差异较小,景观破碎化程度高,自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胁迫能力降低,是未来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换与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低山地貌区由于受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干扰逐渐减弱,正逐步向自然状态过渡。  相似文献   

6.
金雄兵  濮励杰  罗昀  彭补拙 《土壤》2003,35(3):204-210
在分析县市级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根据其1994—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及变更资料,从土地利用现状入手,分析其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并采用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学的空间格局的相关指数等具体指标,对昆山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光谱和高分辨率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了基于高光谱和高分辨率影像结合下的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方法。首先应用宜兴试验区128波段OMIS-I机载成像光谱数据,借助基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分区控制下的光谱匹配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自动分类结果。通过分类结果与历史土地利用数据运算得到土地利用可疑变化区与变化类型。采用高光谱数据和SPOT2.5m全色波段融合影像为底图,在土地利用可疑变化区引导下,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变化区矢量数据更新。最后,以高精度GPS配合下进行变化区域野外调查验证,内业修改处理后生成新的土地利用数据库。  相似文献   

8.
基于正射影像和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中国县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分别以山西省昔阳县和太原市尖草坪区为研究区,探讨了基于正射影像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发挥航空遥感技术的优势,把正射影像作为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更新的主要数据源,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支持下,用GIS集成数据,从而建立一个准确把握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的动态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探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特征,评估并预测生境质量,可为区域生态规划和恢复提供决策性依据。本研究以搭载OLI和ETM+传感器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流概念、InVEST模型和CA-Markov模型研究2000-2030年宁夏中部干旱区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规律,对未来情境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区土地系统结构变化与生态建设规划高度一致,具有黄河流域两侧集中分布的特征,土地系统综合动态度逐期减小,活跃度具有稳中有变、部分较活跃的特征。土地系统信息熵特征值呈逐年降低趋势。随着时间变化土地系统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低,自我调整程度高,修复能力强,系统向稳定状态转化。2000-201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U”型特征,以优秀等级为主。2015-2030年土地系统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生境质量优秀、差和良好等级面积逐渐扩大,生态系统呈现稳定向好的趋势。本研究的多模型集成应用可为区域土地规划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土地持续开发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明周 《土壤》1998,30(4):178-182
土地利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活动土地利用研究地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及其深化灰土地利用研究提出了新命题。发达国家目前已转向了土地利用持续研究,呈现出区域综合化,指标量化,信息化等趋势,但理论上存在着持续性指标系统,指标判断标准,持续利用方式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遥感图像叠加进行土地利用变更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土地利用变更遥感监测常用的两种方法,即图像增强法和分类后比较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矢量图与遥感图像叠加探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方法。采用二元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卷积法进行几何精校正,通过验证,拟合方程的精度与有效性均合乎要求,在几何精校正后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到校正后的遥感图像上,通过叠加比较可找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信息,并可检测出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误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顺义区土地资源竞争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社会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多样需求导致土地利用竞争的发生,其实质是一种利益竞争,结果是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该文在界定利益相关者和土地利用竞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北京市顺义区,诊断确定了该区土地利用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土地资源利用目标,系统分析了多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对土地资源的竞争及其导所致的土地利用变化。由于对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追求,顺义区耕地不断转换为建设用地和园地,其中水田的转移速率大于旱地;农业系统内部经济效益的差异使得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另外,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顺义区生态用地的扩大也侵占了耕地。  相似文献   

13.
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前提。该研究引入一个基于土地利用多宜性、土地资源稀缺性和需求多样性的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新框架,系统评估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以中等为主,占比高达43.67%;其次为高冲突(29.80%),低冲突区域所占比例最小(26.53%)。2)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呈现显著的城乡差异特征。高冲突区集中在城镇和城乡过渡地带,尤其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惠州市、江门市以及肇庆市;中冲突地区广泛分布在乡镇生产生活区域;低冲突区分布在土地利用适宜性低的山地丘陵地区。3)土地利用高冲突区域耕地和生态用地适宜性高,并且土地资源稀缺性普遍较高;中冲突区主要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性、人类需求多样性高导致。在国土空间利用及相关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潜在的土地利用冲突,建立土地利用冲突预警机制,并纳入相关规划监督实施体系,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模拟2030年福州都市圈不同主体功能区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空间分布,预测研究区国土空间格局未来发展趋势。 [方法] 基于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遥感监测,OpenStreetMap(OSM),digit elevation model(DEM),夜间灯光及气象等多源数据,利用FLUS-Markov模型基于分区模拟和整体模拟方式分别预测研究区203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空间结构并进行对比,探讨各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强度差异特征。 [结果] ①2020年福州都市圈各主体功能区模拟精度kappa系数均在0.85以上,说明该模型关键参数的组合设置可以有效地模拟不同功能区的土地利用/覆盖空间分布格局; ②与整体模拟相比,分区模拟结果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等指标相对较优,故分区模拟更适用于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覆盖规划。 [结论] 基于分区模拟方式的福州都市圈2030年模拟结果与主体功能区划的发展目标更加吻合,因此,可以结合各功能区发展特点提出各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是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进行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和深度分析的前提,以矢量格式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关系,需将矢量格式转换成栅格格式。以黄泛平原风沙区河南省兰考县为例,基于ArcGIS 10.2平台,分析2种转换原则、5种栅格尺度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特征及差异,探索县域土地利用栅格化最优原则和尺度。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黄泛平原风沙区县域尺度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栅格化时,宜选择RCC原则、10 m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三生”空间视角下进行乡镇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分析,为提高土地利用冲突的定量与定位治理精度和准确度,探索综合协调管理路径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测度指数,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为研究对象,从适宜性和驱动力两方面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其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冲突管理建议。[结果] 仙阳镇共存在12种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其中高度冲突区和中度冲突区的冲突程度较为激烈,占土地面积比例分别为18.00%和22.41%。[结论] 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范围较大,风险较高。应积极发展用地竞争优势区,并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在保护生态用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平衡各类土地利用冲突。  相似文献   

17.
通过航空像片解译,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分析了比利时中部黄土区Ganspoel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和转移概率矩阵模型被用来研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图被输出,研究结果显示,从40年代到80年代,研究区域草地增加,农田面积减少,森林面积从1947年到1969年增加,从1969年到1986年减少,从1947年到1969年,研究区域49%的面积土利用发生了变化,从1969年到1986年,36%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在研究时段内,景观更趋破碎化,土地利用的变化已引起了侵蚀和生态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一切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人类的任何经济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另一方面,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也会影响生态系统.从而会影响其生态服务价值。对杭州市萧山区近年来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及生态服务价值/GDP值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4年萧山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处于增长趋势,但与GDP比值却处于下降趋势;萧山区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GDP值“中间低两端高”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萧山区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布特点,将萧山区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区,即城区土地利用区、东部土地利用区、东南部土地利用区、南部土地利用区,并提出了不同土地利用区的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9.
潼南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为主要数据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对潼南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景观斑块数、斑块形状、多样性、均匀度及破碎度计算、分析和对比,揭示研究区内土地结构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潼南县以农业景观为背景,其土地利用斑块形状较单一,景观多样性低、异质性差,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CA-Markov的河西走廊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基于河西走廊1990年、2000年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通过空间叠加和构建土地利用分布与变化的1 km-Grid数据集以研究20世纪90年代土地利用分布与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特征,并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技术对2010年土地利用分布情景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河西走廊以未利用土地和草地为主;20世纪90年代,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而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减少;多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开垦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中“草地→耕地”和“未利用→耕地”2个变化类型的规模最显著。主要交通线与大的河流附近人类活动强烈,因而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类型比较多样,空间格局复杂。CA-Markov模型模拟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6个土地利用类型将保持原有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林地、草地和水域的保护,控制和阻止盲目开垦耕地的行为,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