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2.
长毛对虾(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又名大虾、白虾、红尾虾、红虾、大明虾,隶属对虾科对虾属,是对虾类中的大型虾之一,广泛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巴基斯坦到印度尼西亚沿海一带,我国福建、台湾及广东东部沿海最为常见,是南方省区重要的海洋捕捞和养殖对象;养殖120~150天,体长可达120mm 以上,每667m~2产量100kg 左右。 1 形态特征长毛对虾体淡棕黄色,额角上缘7~8齿,下缘4~ 6齿,额角基部侧视比中国对虾的高,而比墨吉对虾的低,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无中央沟,第1触角鞭比头胸甲稍长,雄虾第3颚足末节有毛笔状长毛,其长度为末第2节的1.2~2.7倍,额角脊上有断续的凹点, 雌交接器前片顶端的疣突比墨吉对虾的小。 2 生态习性长毛对虾存活的最高温度为40%,最低10℃C,生长 相似文献
3.
养殖长毛对虾虾体长体重关系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Aicock)是福建省近海大型虾类优势种群,也是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优良的种质资源之一。福建省于1979年开展生产性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尔后逐步推广发展到目前20多万亩的养殖规模。虽然近几年开展多种虾和多季虾养殖,但是长毛对虾养殖面积仍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5.
长毛对虾与锯缘青蟹混养的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于1988年在福成乡古城虾场进行了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与锯缘青蟹(Scylla serrta)混养试验,取得较好效益,现将试验情况及所采用的技术报告如下。1.试验情况池塘2只(1号池及2号池),面积均为8000平方米,长方形,南北走向,长100米、 相似文献
6.
7.
长毛对虾投饵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毛对虾是我省土生土长的品种,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单户高和含肉多,而且耐高温的特点,适合我省气候和现有虾塘条件,近几年来,全省放养长毛对虾面积占对虾养殖总面积的80%左右,已作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养殖种类。饵料是对虾生存和生长的物质基础,合理投饵是养好对虾的关键。投饵量不足必然会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但投饵过量,不仅浪费,而且还会污染池底,败坏水质,引起 相似文献
8.
长毛对虾海水养殖环境以及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长毛对虾养殖环境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特征,实验分别采集养殖区进水口水体、养殖池底泥、养殖池水体以及长毛对虾肠道样品,采用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不同样品间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组样品中共获得621条序列,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达212个,表明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从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进水口水体中细菌优势种群为蓝细菌(53.97%)、α-变形杆菌(13.76%)和γ-变形杆菌(10.58%);养殖池水体细菌优势种群为蓝细菌(33.55%)、γ-变形杆菌(14.84%)、厚壁菌(14.19%)、拟杆菌(12.26%)和α-变形杆菌(9.68%);养殖池底泥细菌优势种群大部分属于厚壁细菌(79.12%);对虾肠道细菌优势种群为厚壁细菌(75.79%)、梭杆菌(13.68%)和γ-变形杆菌(10.53%)。在目分类水平上,养殖池底泥、养殖池水体和对虾肠道中芽孢杆菌占有较高的比例,分别占克隆数的69.78%、13.55%和72.63%;进水口水体和养殖池水体中红细菌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克隆数的10.05%和9.68%。本研究分析了养殖环境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揭示微生物从水源到对虾肠道内的演替规律。总体上,本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良好,但在养殖池水体和对虾肠道中也检测到黄杆菌类群和少量的弧菌。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养殖环境对于对虾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并为长毛对虾病害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用于交配的长毛对虾雄虾的合适规格进行了讨论。结果指出,体长11.7cm左右的雄虾完全可以作为海捕雌虾(体长16.0cm 左右)的交配用虾。越冬时只要留取10.6cm 左右的雄虾即可。 相似文献
10.
长毛对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区有限的亲虾资源难于保证各地育苗的需求。因而,出现亲虾竟购激烈,价格昂贵,时常产生滥捕亲虾,严重浪费亲虾资源及破坏海域生态平衡,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鉴此,亲虾的充分利用已显得十分重要。自1988年笔者就此项工作进行探讨,利用在东山县育苗过程,于6月28日就已产过卵的25尾亲虾镊烫切除单侧眼柄,进行亲虾性腺恢复实验,当时由于措施、管理跟不上,结果12天内只有7尾亲虾性腺陆续恢复,难 相似文献
11.
长毛对虾一天中摄饵量的变化很大。从夜间20:00起到翌晨6:00为全天摄饵最旺盛之时,此段时间的摄饵量占全天的60%以上。其摄饵高峰在夜间24:00到凌晨2:00。8:00及14:00以后摄食量减少,以后又逐渐增多。因此,一天的投饵以4—5次为佳,傍晚到凌晨至少3次,上午近午时1次,午后少投或不投。 相似文献
12.
斑节对虾池塘淡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放平均体长0.8cm的斑节对虾苗种,经120d养殖,平均体长11.6cm,平均产量为1808-2860kg/hm^2,出池规格19.2g,成活率40%-56%,投入产出比1:1.55-2.10,为生产单位推广养殖提供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南美白对虾高产饲养试验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取虾苗暂养,控制水温,机械增氧,科学投饵及病害防治等措施,在总面积1hm^2的虾池中,经100d饲养,共产南美白对虾2352kg、平均体长12.6cm。 相似文献
15.
为改变广大盐碱地地区池塘长期依靠养鱼,经济效益低的现状,并探索中国对虾养殖防病新途径,进行了中国对虾盐碱地池塘养殖试验。经130天试验,无白斑病毒阳性感染,每亩利润超过2300元。 相似文献
16.
首次在北部沿海进行了长江蟹人工繁殖试验,报告了亲蟹促产,越冬培育,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幼体孵化,幼体培育等全套工艺流程,交配抱卵率达81%,越冬成活率84.6%,大眼幼体育成率22.5%,认为长江蟹,黄河蟹幼体培育方法一致,培养结果,育成率无显著差异,但越冬水深应保持1.5m以上,亲蟹须先进行15 ̄20天强化培育。 相似文献
17.
在沿黄低洼盐碱地鱼池进行了规模化精养南美白对虾高产高效试验,报道了离子调节、池水藻相控制、水质保护剂使用等全套技术。面积5010亩,总产1375t,平均体长13cm,成活率68.8%,亩均利润6510元,饲料系数1.5。投入产出比1:2.46。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北方地区提高罗氏沼韪养殖效益试验。采取虾苗暂养,控制水深,大棚保温,驯喂高含量蛋白质的人工饵料,加强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措施,在总面积20亩的试验池中,共产罗氏沼虾2510kg,平均亩产125.5kg,出池规格32尾/kg,平均每尾体长15.3cm,商品率98.5%。 相似文献
19.
对虾封闭式淡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虾池周围打机井,挖平塘,用地下水作水源,实行对虾封闭式淡化养殖,切断了海水污染源。结果;1100亩虾池亩产对虾105kg,规格12cm,尾重20g。共产对虾112t,产值869万元,投入产出比1:2.9。专家鉴定认为,技术水平属国内先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