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青贮玉米新品种江单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单2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组合为自育系Js1×自育系Js2.该品种属晚熟品种,具有生物产量高、丰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好等特点.需≥10℃活动积温2 600℃左右.一般生产水平生物产量在77 710.3~81 962.1 kg·hm-2,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2.
以3个青贮高油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青贮高油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品种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显著;龙育1号、高油169和高油115分别在7.0万株·hm-2~8.0万株·hm-2、7.0万株·hm-2和6.0万株·hm-2下作为优质青贮高油玉米可在黑龙江省种植推广,青贮高油玉米品种的青贮生育日数、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片数差异不大,品种之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3.
龙粘2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组合为自育系JNH1×自育系JNH2。2004-2005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6953.3kg·hm^-2,较对照垦粘1号增产9.8%,2006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6920.4kg·hm^2,较对照垦粘1号增产8.0%。该品种具有品质好、口感好、适合加工、抗病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854农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选择11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对其生育期、生物产量及综合性状分别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阳光1号和龙辐单208生物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是提高种植效益、优化种植结构的良好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5.
合玉2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抗冷玉米研究室于2004年以自育系合系603为母本、自育系合系604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早熟,耐密植,抗逆性强,稳产,容重高,商品品质好。生育期为112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210℃左右。合玉24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91.3 kg/hm2,比对照品种克单10增产9.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825.9 kg/hm2,比对照品种克单10增产13.5%。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自育及引进的单秆和分蘖两种类型16个青贮玉米品种(组合)为材料,分析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差异.[方法]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利用DPS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青贮玉米产量单秆型显著高于分蘖型.增产潜力较大的品种为RD2、CD15和XQ5,平均产量为5 541.02、5 472.13和5 454.35 kg/667 m2,分别比对照新饲玉1号(5 143.22 kg/667 m2)增产7.73;,6.39;和6.05;.[结论]在选育高产青贮玉米新品种时,应重点选择直立性好的单秆型青贮玉米,不仅可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而且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7.
江单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育系J3603为母本,以自育系J3604为父本杂交育成。该杂交种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好。一般生产水平产量10276.1-10625.3kg·hm^-2;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纬度寒地青贮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使农民增产、增收,以5个青贮玉米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高纬寒地青贮玉米引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生物产量存在一定差异,中单5384产量最高。通过对生育期、株高、穗位、茎粗、单株鲜重、单株穗鲜重及生物产量综合分析,最适于黑河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应为中单5384。  相似文献   

9.
为扩大优良青贮玉米资源数量,推动黑龙江省青贮玉米产业及畜牧业发展,选取14个待测新品系作为试验材料,以青贮玉米品种阳光1号为对照,分析产量性状、倒伏性状、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品系N J01/R0818的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果穗产量较高,具有抗倒伏性,营养品质均达到国标一级标准,可作为中熟青贮玉米品...  相似文献   

10.
龙疆1号玉米杂交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2000年春以自育系D101为母本、"L4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极早熟类型,全生育期需≥10℃积温2 130℃,生育日数110 d左右.2001~2006年在各级产量试验示范中均表现高产、稳产.2007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龙疆1号".  相似文献   

11.
玉米新品种龙育9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选育的,组合为T056×T123。该品种属于早熟玉米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在适应区青贮生育日数117 d,需≥10℃活动积温2 300℃左右,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相似文献   

12.
早熟玉米杂交种“源玉3”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玉米品种“源玉3”是以自交系“合344”为母本,“红玉米”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杂交种,于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出苗至成熟113 d,与“牡单9”相似,需≥10 C积温2 100℃,适宜在吉林省东部、东南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等早熟区种植,种植密度一般6万株/hm2保苗为宜.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种植比例为1∶6.  相似文献   

13.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7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7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97115为母本,同型恢复系ALBE为父本杂交育成,2010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推广。其生育日数104 d左右,需活动积温2 165℃,株高215.0 cm,茎粗2.7 cm,叶片数41片,花盘直径20.6 cm,籽实含油率42.83%。在黑龙江省生产试验中,籽实和油平均产量为3 345.0和1 432.6 kg.hm-2,分别比对照(龙葵杂3号)增产14.8%和25.0%。适于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也适宜同积温的其它省、区种植。同时提出了龙葵杂7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种植方式及栽培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主栽品种兴垦3号(半紧凑型)和江单1号(紧凑型)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栽培密度,采用裂区设计,对黑龙江省常用的5种栽培方式的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栽培方式间的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50cm小垄栽培方式、1465栽培方式、130...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向日葵产业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10号,于2016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登记推广。杂交种母本为胞质雄性不育系"02102A",父本为恢复系"R5"。龙葵杂10号属中熟品种,生育日数为106d左右,需要10℃有效活动积温约为2 245℃。株高为168.1cm,茎粗为2.8cm,叶片数为29片,花盘直径为23.5cm,子实含油率为40.69%。在2015年黑龙江省生产试验中,子实、油平均产量为3 305.7kg·hm~(-2)和1 344.2kg·hm~(-2),分别较对照龙葵杂3号增产16.3%和18.2%。龙葵杂10号的适宜种植区为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积温带的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市、县或其它省份相应地区。另外,还提出了龙葵杂10号的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源自江苏的板叶型红皮红心萝卜(代号JS01)稳定自交系为母本,以重庆涪陵地方品种(代号FB05)的稳定自交系(花叶型)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品种间杂交种F1(JS/FB),杂交后代经过系谱选育而成。选育的红皮红心萝卜符合育种目标,采收期相对较早;皮色紫红色,肉色红色,色泽均匀,花青素含量高,硫苷含量低,不糠心,不花心,耐抽薹,性状稳定,抗病性强,适宜于色素提取加工,适宜江苏沙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3号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食葵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成的食用向日葵新品种。2007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好、抗性强.生育日数115d左右,需活动积温约2350℃,籽仁蛋白含量30.37%.株高220cm左右,花盘直径25cm,百粒重19g.结实率80%左右。2004-2005年区试平均产量2682.4kg·hm^-2,比对照增产14.9%.适于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8.
齐黍1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育成,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的糜子新品种。以62绿1为母本,标准为父本,采用人工有性杂交技术育成。该品种生育期日数115 d左右,需要≥10℃活动积温2 400℃,粗蛋白含量15.03%,粗脂肪含量3.01%。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