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群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条件增加广大群众财产性收入,成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我国目前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两极分化、渠道有限、收入总量不高、发展不均衡及财产性收入覆盖面不广等问题,要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必须加快经济发展、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有关财产权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强全民教育。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潜在影响,然后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揭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提出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1990~2015 年期间,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1%、15.72%、15.47%、12.78%;各收入来源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较低、贡献率较小,但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其他收入来源,且处于收敛趋势;(2)农村土地流转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相对其他收入来源结构而言,近几年的农村土地流转对财产性收入增加的作用较小。研究认为,通过确权赋能,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产经营管理,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运用安徽省1985—2009年数据,考察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在短期内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来看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在短期内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来说这种负面影响逐渐消失,最终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据此,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1985~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分析了经济结构转换、投资增长以及经济开放程度的改变对于各收入组收入增长的不同效应,以及这一期间相应宏观经济变量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均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会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更有利于高收入人群收入提高;国内投资与利用外资、经济开放程度对城镇不同收入组收入增长都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货币政策效果的城乡差异进行实证。协整检验表明,广义货币供应、信贷规模、城镇收入、农村收入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脉冲响应表明,相较农村收入而言,城镇收入对货币政策的响应更敏感,作用时间更长;方差分解表明货币供应对城镇收入变动的贡献率较大,信贷规模对农村收入变动的贡献率较大。因此,基于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城乡差异显著,完全统一的货币政策不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行差异化的城乡货币政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农民收入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农村居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民生福祉,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研究新疆农民收入问题对于新疆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疆统计年鉴》中2012-2021年的数据为基础,对新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收入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农产品产量角度探讨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问题。结果表明:粮食产量、特色林果产量、禽蛋类产量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寒菊 《农业与技术》2002,22(6):125-125,128
影响我国农村消费增长的因素很多,繁荣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手段也不是单一的。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设法使农民增收。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一个人的收入可以分为持久性的和暂时性的。持久性收入是能预料到的,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是临时的、不稳定的收入。消费者的消费应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因为只有当消费者正常收入有了实际增长,消费才会有实际的增长。因而,增加农民收入是消费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土地利用决策变化释放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约束以改善农户收入是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已有文献大多直接分析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鲜有研究关注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及其收入的连锁影响。为探析退耕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收入效应,基于陕西、四川、江西三省2017年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内生转换模型探析退耕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并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测算不同类型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学历、劳动力人数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土地缩小决策会显著降低人均农业收入、提高人均非农收入。研究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渔民经济收入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渔民经济收入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结果,对渔民经济收入现状进行了分析。统计数据分析表明:(1)全国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体上高于农民,但远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地区渔民收入有所下降;(3)沿海地区渔民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内陆省份渔民,沿海各省之间差异较大。实地调查表明:(1)部分沿海渔区捕捞渔民收入下降,低于农民收入,一些渔民家庭生活贫困,负债经营;(2)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捕捞渔民处于相对贫困状态;(3)内陆渔区渔民收入低,生活贫困等。渔民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渔业资源衰退、渔场缩减、生产成本上升、经营方式落后等。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5-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通过构建VAR分别探讨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在长期内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经营性收入有显著性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工资性收入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农业机械化与农民经营性收入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农业机械化的提高会导致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当期的农民经营性收入基本由自身贡献,但是从第10期开始,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贡献率便开始了反超,但两者的贡献率相差不大。建议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宣传和培训相结合,提升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变化、产生的收入差距的原因,正确客观地看待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有效地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走,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前提下,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调控的力度。调节分配结构,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更多的入走上富裕之路,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分析认为.城乡居民收入“落差”幅度加大,垄断行业高收入,市场价格扭曲带来行业暴利,在行业企业内部,工资、福利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正不断加强……诸多因素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是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两个问题同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呈长期扩大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政府财政控制、税收调整、社会保障、公共投资、就业人口与职工工资、科研与教育等六方面的实证研究来探讨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政策性原因,并利用EVIEWS软件对1990年以来的可量化政策性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就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减少分配不公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我国省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省际差异进行了空间探索性分析,结论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区收入差距最小,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最大。随后根据2000~2012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滞后模型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经济开放程度、财政支出与金融发展以及教育等方面分析了省际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数字乡村建设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角度出发,利用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短期内,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向促进作用,并且保持着长期的稳定关系。城乡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影响,但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较低的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挖掘,制约城镇工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阻碍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很多,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规模、政策支持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大,以此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阶段,其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渔民收入不仅是“三渔”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分析渔民收入增长形势、把握渔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制约渔民收入增长原因,缩小渔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8~2012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广义矩(GMM)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特殊性,财政分权、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成正相关性。但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基于财政分权的双门槛效应,当财政分权水平较低时,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当财政分权高于一定水平时,社会保障支出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居高不下和社会阶层趋于固化的双重背景下,农地流转能否缩小收入差距以及低收入家庭能否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都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利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和收入转移矩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根据所处地区、农地流转数量和租金支付形式(有偿流转或无偿流转)探索其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静态维度考察,农地流转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整体的收入差距,但把收入差距拆解成两极、高端和低端三个局部来看,加剧和缓解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存在。从动态维度考察,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收入流动性,能够改善趋于僵化的动态收入分配格局,并且农村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从异质性维度考察,农地流转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这一效果并不明显;大规模转入农地和有偿转出农地均会大幅缩小整体的静态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政府在继续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同时要注重交易方式的规范化和市场化以推动有偿流转,对不同流转规模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昊轩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204-207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普惠金融能够为农业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着积极作用。采用北京大学的普惠金融指数,根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聚合金融指数和使用广度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覆盖广度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有正向作用,对城镇居民收入有负向作用;普惠聚合金融指数、覆盖广度和使用广度对城乡收入之比有负向影响,且通过了0.05和0.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普惠聚合金融指数和使用广度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均有促进作用,覆盖广度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有负向作用,且普惠聚合金融指数、覆盖广度和使用广度对城乡收入之比有负向影响,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