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株野生桑黄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野生桑黄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丝体种。对该菌种菌丝体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桑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0,最适碳源是葡萄糖,菌丝最适生长袋料培养基是桑树木屑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香菇快速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规的香菇三级制种方法,从一级种扩大成栽培种需80~90天,周期长,程序繁琐。我们用杂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进行香菇组织培养,30~40天菌丝体长满瓶后,作为菌种用于栽培,结果菌袋出菇齐,转潮快,生物转化率90%以上,证明具有与优良菌种一样的特性。这...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分离于西藏黑耳中的上升炭角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对野外采集的黑耳进行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对得到的菌种进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生物学平板特性培养和木屑菌包驯化栽培。结果鉴定结果显示:所获得的菌株为珍稀药用菌上升炭角菌(Xylaria hypoxylon),其菌丝最适生长因子为果糖、酵母浸膏、pH 6.0和23 ℃。驯化栽培显示:上升炭角菌可在多数阔叶树木屑中生长,菌包A菌丝生长速率为0.87 cm/d,明显高于菌包B。菌包A和菌包B长满菌丝分别需要15和25 d,菌包长满菌丝15~20 d后菌丝体由白变黑,菌包变黑25~35 d后开始出现原基,原基出现10 d后可采收第一潮子实体。结论本研究首次纯人工不覆土驯化栽培出分离于黑耳中的上升炭角菌,并初步探明了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该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楚雄地区的1株野生香菇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菌种的分离与鉴定,测定了不同温度、pH 、碳源、氮源、无机盐对菌株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同时以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废资源为主要基质,进行了野生香菇菌株的袋料驯化栽培。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和ITS分子鉴定,菌株鉴定为香菇属真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发现该野生香菇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值为6.0,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玉米粉、蛋白胨,最适无机盐为氯化钙与硫酸镁;以60.0%杂木屑添加30.0%玉米芯组成的袋料基质栽培效果最好,生物转化率达到了41.49%。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平菇菌株诱变处理与应用。在平菇培养中,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设栽培袋培养料A、B、C和D 4个配方,利用紫外线(照射时间分别为为0.51、0和15 min)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高产优良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了高产优良菌株,其菌丝生长表现为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健壮等特点。与对照(固体棉籽皮培养基)相比,该处理原种和栽培种的菌丝体可提前10~15 d长好,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可提前10~15 d长满菌袋,提前20~30 d出菇。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其产量存在差异,以配方A(以棉籽皮87%,麸皮或米糠10%为主要成分)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7。利用液体培养生产菌种,采用培养基配方A栽培平菇,具有栽培周期短、简化栽培程序,降低成本,提高平菇的品质、产量高和成品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以杏鲍菇为试材,利用棉籽壳木屑菌种、麦粒菌种、枝条菌种3种不同类型的栽培种进行对比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枝条菌种生产的杏鲍菇子实体品质好,单袋子实体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类型菌种,生物学转化率达83.10%,子实体生长周期与传统棉籽壳木屑菌种相比可减少10 d,是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优选栽培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探究利用玉米秸秆栽培黄灵菇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开发玉米秸秆栽培黄灵菇提供理论支持。将玉米秸秆以一定比例加入栽培料,经常规处理后接入黄灵菇菌种,一定条件下培养和出菇,测定菌丝体、子实体性状。结果表明,培养料中可适当添加玉米秸秆栽培黄灵菇,黄灵菇培养料最适配方为:木屑49%、玉米秸秆30%、麦麸17%、黄豆粉3%、石膏1%。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代料栽培猴头菇、黄灵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栽培原料,经处理后接入猴头菇、黄灵菇菌种,常规条件下培养和出菇后,测定菌丝体、子实体生长状况,旨在探索玉米秸秆栽培猴头菇、黄灵菇的适宜配方,为开发玉米秸秆栽培猴头菇、黄灵菇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培养料中可适当添加玉米秸秆栽培猴头菇与黄灵菇,猴头菇最适宜配方为:玉米秸秆25%,木屑60%,麦麸11%,玉米粉3%,石膏1%;黄灵菇最适宜配方为:玉米秸秆30%,木屑54%,麦麸11%,黄豆粉3%,石膏1%,石灰1%。  相似文献   

9.
常规的香菇三级制种方法,从一级种扩大成栽培种需80~90天,周期长,程序繁琐.我们用杂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进行香菇组织培养,30~40天菌丝体长满瓶后,作为菌种用于栽培,结果菌袋出菇齐,转潮快,生物转化率90%以上,证明具有与优良菌种一样的特性.这种香菇制种方法,简化了程序,缩短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0.
辽东地区食用菌生产原材料以阔叶木屑为主,每年要消耗大量的阔叶林木资源。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木砍伐受到严格限制,使香菇、滑菇等生产原料相对减少,不仅本地木屑紧缺,外地木屑也供不应求。针叶林资源储量大,但因其含苯酚类、烯萜类和具有芳香油类物质,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起抑制和致死作用,可导致菌丝体培养失败,即使能出菇,其畸型菇也较多。多年来针叶木屑在食用菌生产上未得到开发利用。为了节约阔叶林资源,充分利用松杉木屑,2004~2005年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在针叶木屑栽培香菇、滑菇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将经物理与化学方法处理过的松杉木屑70%与30%阔叶木屑混合,进行半熟料、全熟料菌棒栽培,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本地区推广应用。松杉木屑的开发利用为食用菌产业开辟了一条资源利用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