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院工农兵学员、农场工人和教师,在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过程中,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学习贫下中农小麦高产经验,探索淮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1972年以来开展了小麦高产研究.四年来,各试验田产量情况如下:1972年3.8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27.3斤;1973年7.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有1.04亩,亩产812.0斤;1974年10.7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77.4斤,其中有4.93亩,亩产超过800斤;今年45.72亩试验田和丰产方,平均亩产829.6斤,其中900斤以上田块6.23亩,平均亩产965.1斤,有一块1.32亩,亩产1073.5斤.通过四年研究,我们对淮南稻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我省红薯高产研究在不少地区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当前,我省春、夏薯最高亩产只有八、九千斤,如何突破亩产万斤仍然是今后努力的目标。建国以来较成功的高产经验有淮阳县靳隆昌红薯西瓜间作;尉氏县吴庆红薯玉米间作;封丘县刘钧章的丰产经验以及郑州郊区红薯堆栽等。这些经验从不同条件出发,采用不同措施创造了自己的高产途径,是高产研究的借鉴,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近两年,我省红薯高产栽培中每亩在9000—10000斤的有七处,8000—9000斤的有九处,7000一8000斤的有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探索在安徽蚕区的生境条件下桑树高产规律和桑园高产潜力,我们于1979年开始,在合肥所内进行了桑树速生高产栽培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速生高产桑树亩产桑叶4000斤以上的群体结构、生育规律和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为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技术措施.试验取得了预期结果,1981年(即建园第三年) 平均亩产叶4133.7斤,1982年(第四年) 平均亩产叶4575.2斤,1983年(第五年) 平均亩产叶4285.5斤.现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1974年,我所开始探索沿江稻麦两熟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4年1.25亩扬麦1号丰产田,亩产683.2斤.1975年7.27亩小麦,平均亩产968.47斤,其中0.78亩扬麦1号,亩产达1008.1斤.1976年7.086亩小麦,平均亩产1007.6斤,其中1.23亩扬麦1号,亩产达1069斤.1978年6.89亩小麦,平均亩产954.5斤,其中1.9亩扬麦3号,亩产1007.3斤,0.9亩扬麦2号,亩产达1093斤(见表1).通过四年来的实践,我们对小麦高产栽培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甘薯高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我校从1978年秋至1980年春在本校实习农场进行甘薯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两年来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8年有5块共10.6亩秋薯平均亩产10.839斤;其中有1.17亩,平均亩产达16,613斤。1979年有3块共6.9亩秋薯。平均亩产13,706斤;其中有1.01亩,平均亩产达14,396斤。  相似文献   

6.
我们后平邑大队科研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排除“四人帮”的干扰,运用毛主席的“八宪法字”,探索红薯高产规律。在七五年创造亩产10014斤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七六年在三亩五分的土地上又获得了平均单产9016.8斤的高产,现将我们的作法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大豆商丘7608高产栽培试验,是在中牟农校进行的.从1978至1980三年,试验田面积均在二亩以上,平均亩产448.6斤,其中1978年为419.7斤,1979年为445.2斤,1980年为480.9斤.如1980年平均亩产480.9斤的大豆,其田间植株群体结构为:每亩平均14400株,每株平均结荚60.7~73.1个,单株平均101.4~119.9粒,百粒重15.9~16.4克.我们初步认为:在肥力较高的试验地  相似文献   

8.
<正> 为在高产旱粮作物区改变粮食结构,增加经济收入,1976年以来,以井灌区大封公社为基点,对麦茬水稻旱种进行了连续7年的试验、示范工作.初步总结出了麦茬水稻早种的栽培经验.1982年共示范450亩麦茬水稻旱种,平均单产达664斤.其中50亩郑州早粳亩产696.7斤,45亩黎优57,亩产823.1斤.1.5亩地膜覆盖亩产889斤.稻麦两熟,年亩产1500斤以上.从而在旱粮区走出了一条发展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群众运动推动下,我省小麦创千斤夺高产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近年来,三麦高产栽培取得了显著成果,产量纪录获得了新突破。我所小麦高产栽培亦取得了新进展。1975年小麦丰产田最高亩产达到了940.1斤,9.16亩小麦丰产田,平均亩产894.2斤;1976年小麦丰产田亩产达897斤;1977年虽受严重湿害、病害的影响,小麦丰产田亩产仍达到825斤。三年实践证明:在南方多雨多病地区,小麦也可以获得亩产千斤左右的高产;不仅丰年小麦可以高产,在严重的灾年亩产也能达到800多斤。这说明南方小麦生产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遵照毛主席“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为了探索小麦高产规律,1972年秋播,我们种了60亩小麦丰产试验田。经过一年的努力,获得了平均亩产736.7斤的较好收成。其中30亩济南九号亩产661.7斤,10亩蚰包麦亩产771.6斤,20亩毛颖阿夫亩产831.7斤,在毛颖阿夫中有8亩亩产达954.3斤。同时,为今后夺取小麦高产更高产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商品粮基地综合试验研究中心郫县站、四川省农业厅、农科院郫县犀浦基点1964年在当地党委领导下,依靠贫下中农,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种植水稻高产样板田和良种示范田共957.5亩,其中654.1亩高产样版田平均亩产781斤。52.3亩亩产923斤;252.8亩亩产840斤;产量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淮南多雨地区稻茬小麦高产的途径,今年在我所农场进行了“三结合”的小麦高产栽培试验,初获成效。全场700亩小麦平均亩产514.3斤。10块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536.3斤,最高的达612.2斤。  相似文献   

13.
陆川县1964年早稻获得了大丰收。全县早稻31万多亩,总产量为12,416万多斤,平均亩产390.3斤;总产量比1963年增加42.5%,亩产增加36%;比历史最高年产量超过22%以上。1964年早稻丰产的特点是大面积平衡增产;低产地区变高产,高产地区更高产。如土地瘦瘠的平乐区,亩产由1963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两年花生生产概况为了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产量,近年来在豫东花生集中产区,开展了创千斤摸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连续出现了千亩平均单产超500斤、大面积亩产超700斤和超1000斤的高产地块.1980年7个超700斤的高产地块,平均单产758.1斤,最高单产925.3斤;1981年9个超700斤的高产地块,平均单产809.9斤,最高单产1038.8斤.两年平均单产增长率6.8%.本文就近两年的研究资料,对单产700斤以上的产量因素结构及栽培上的主攻方向加以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泗棉2号是我场1980年育成并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1984年审定通过的新品种.1981~1983年,在我场的百亩连片高产中间试验中,种植340亩,平均亩产皮棉208斤.其中春茬一熟棉161亩,亩产皮棉216斤;麦套棉179亩,亩产皮棉201斤.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春小麦高额丰产形态生理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一些国营农场,亩产小麦1,500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不断涌现。为了研究这一地区春小麦高额丰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1976—1978年间,我们在柴达木盆地香日德农场,与该场干部工人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春小麦高额丰产的试验研究,连年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6年首次获得19.68亩平均亩产1,534.6斤的高产,另有1.45亩亩产1,632.8斤;1977年亩产超过1,500斤的总面积有101.9亩,有三块试验田(1.121亩、1.0亩、1.032亩)亩产分别达1,765.5斤、1,737.5斤、1,727.1斤;1978年由于运用了前两年的经验,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从改进种植制度入手,经过采取调整作物结构、发展间作套种、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精细管理等综合栽培措施,使丰产方平均粮食亩产达到1009.92斤,超过大田243.73斤;三年内全大队粮食亩产净增152.52斤,为本地区在粮食亩产700斤的情况下,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开辟了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 1981年9月我们在洋河公社设了农业技术联产试点.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和栽培水平,因地制宜地挖掘增产潜力,推广油菜高产技术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联产的11户油菜在原来亩产80-1OO斤的基础上,承包150斤,1982年收获后,实际平均亩产357.6斤,增产297.3%,较承包产量增产138.4%,创历史最高水平.现将油菜联产的栽培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在麦稻两熟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地区是麦稻两熟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1亩高产田块亩产1,529.1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有三个大队在近300亩面积上平均亩产1,300斤,并出现亩产1,500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有些单位由于种了杂交水稻,实现了麦稻两熟亩产超吨粮。我们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在我县大东公社南严大队已试种了两年.1977年在中心生产队试种90亩,平均亩产1158.7斤,比常规水稻每亩增产308.7斤,其中40亩高产田,亩产达1386.5斤.1978年在不同劳力、茬口、肥力水平的10个生产队试种646亩,平均亩产1081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309—322斤,其中中心生产队166亩杂交稻平均亩产1208斤.两年试种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无论早茬晚茬、肥茬薄茬,杂交稻都比常规稻显著增产.现就高产栽培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