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福建三明对临近的、土壤肥力相近的33年生福建柏与杉木人工纯林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蓄积量福建柏人工林分别为975株/hm^2,21.6cm,21.37m,420.7m^3/hm^2;而杉木则分别为1117株/hm^2,23.3cm,21.89m,488.7m^3/hm^2.33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的生产力低于杉木.福建柏在幼林阶段生长慢,但在成林阶段连年生长量超过杉木.福建柏10年生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显著小于杉木,10年生后连年生长量逐渐增加,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5,18,19年生时超过杉木,33年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是杉木的1.20,1.35和1.50倍.  相似文献   

2.
杉木泡桐混交林生产力及其土壤肥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杉木泡桐混交之后,林地肥力得到明显改善。杉木泡桐混交林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相比,杉木坡下部和坡上部,平均树高分别高1.7m和1.6m,平均胸径分别大2.1cm和2.2cm,单株材积分别大0.0196和0.020m^3,杉木蓄积量分别大45.5675和53.2455m^3/hm^2,加上泡桐的蓄积量,坡下部长坡上部混交林林分的蓄积量分别大60.5475和60.7850m^3/hm^2。这说明杉木泡桐混交是一种良好的混交组合,形成了有利于杉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生态空间和林地资源,对土壤理化特性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3.
1基本情况 呼和浩特市(以下简称呼市)辖9个旗(县、区),总耕地面积55.7万hm^2,其中水浇地面积16.5万hm^2,仅占总耕地面积的29.6%,旱作农业占据主导地位。2006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37.6万hm^2.其中小杂粮播种面积5.83万hm^2,占总播面积的15.5%,小杂粮总产3865.3万kg,平均产量44.2kg/667m^2。小杂粮作物构成是:谷子4600hm^2,平均产量51.3kg/667m^2;养麦6800hm^2,平均产量38.9kg/667m^2;杂豆1.41万hm^2,平均产量43.9kg/667m^2:  相似文献   

4.
依据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速生丰产林规划数据,对可供林纸一体化工程林资源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渝东南地区,可用于造纸的现有林年生长量158.3万m^3,规划速丰林12.6万hm^2,年生长量66万m^3;渝西地区,可用于造纸的现有竹林年产竹材60.8万t,规划小径竹2.6万hm^2,年产竹材33.2万t;其他地区的木材、竹材作为规避风险的补充。制浆规模:以木材为原料的化学浆应小于29万t/a,以竹材为原料的化学浆应小于23万t/a。  相似文献   

5.
福建青冈萌林分结构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福建青冈萌林分生产力高,Ⅳ类地24年生林分生物量193.7t/hm^2,其中乔木层185.6t/hm^2;林分年均净生产量9.121t/(hm^2.a),其中乔木层7.733t/(hm^2.a);林分平均胸径11.4cm,平均树高9.8m,畜积量155.3m^3/hm^2,萌芽木占全林株数的74%;林分叶面积指数7.515m^2/m^2,叶对树干净同化率75.5g/(m^2.a)。  相似文献   

6.
杨树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全国各地造林面积增长迅速。到2003年止,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达到800万hm^2,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北京市杨树林面积约6.3万hm^2,目前的现状是全国大部分林地开始郁闭,之前推行的林农套种模式不再适用,大量林地开始闲置,在林木采收前没有任何收益,林木生长也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明市三元区共有林地面积6.95万hm^2,其中马尾松面积达3.29万hm^2,森林蓄积量达582.4万m^3,由于土质较差,病虫害防治不合理,常年损失的木材约为15.2万m^3,造成损失的主要病虫害有:黄脊竹蝗、马尾松松毛虫、杉木炭疽病、立枯病等,其中马尾松松毛虫危害最严重,已列为重点害虫防治对象。现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如下马尾松松毛虫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接种不同根瘤菌对马占相思幼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人工接种根瘤菌处理对马占相思幼林树高、胸径、平均立木单株材积及林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根瘤菌的马占相思林木,其树高、胸径和平均立木单株材积均高于对照,其中平均树高、胸径处理间差异显著,平均立木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以接种HM8对幼林促生效果最佳;不同根瘤菌接种处理对马占相思幼林土壤有机质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速效P有机质速效N速效K,6种根瘤菌总体表现效果为HM8ZG4HM4ZG3HJ7HJ6。  相似文献   

9.
黄河水重力滴灌系统采用水窖+罐体两级沉淀,结合设备过滤方式,集成现有技术形成了节能、节水、实用、投资少的“水窖、蓄水罐和拱棚重力滴灌”模式,解决了黄河水滴灌堵塞问题,降低了工程投资,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扬黄灌区示范种植拱棚西瓜,用水量750-900m^3/hm^2,平均产量60450kg/hm^2,每棚平均产值达2600元,漫灌1350m^3/次·hm^2,灌水3次(含冬灌1次),总计4050m^3/hm^2;重力滴灌平均120m^3/次·hm^2,滴灌水7次,总计900m^3/hm^2,节水3150m^3/hm^2,节水率达77.8%;平均水分生产率达92.4kg/m^3,平均单方产值92.4元/m^3。在满足现阶段小农户经营的需求,推动设施农业在缺水区域延伸应用、科技减贫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测定传统炼山块状整地(A处理)、不炼山机械2种规格挖穴宽度(B1处理200 mm,B2处理300 mm)等3种类型的10年生杉木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情况,分析不炼山机械造林杉木生长过程与传统人工炼山造林的差异。结果表明,与A处理相比,B1、B2处理均表现为幼林早期(3-4年)胸径生长较慢,后期(8-10年)反之,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时间预计推迟1年多;平均树高生长与胸径生长过程基本相似,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时间预计推迟3.5年左右;材积生长量B1处理和B2处理分别比A处理提高8.8%和11.8%,且杉木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均未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桉树碳储量和碳汇价值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雷州林业局2002年二次森林清查资料和广东省林业调查的研究资料,分析了不同龄组的桉树各器官的碳含量在乔木碳含量中的比例,并初步探讨碳密度随蓄积量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估算了2002年广东省桉树林的碳储量和碳汇价值。结果表明,不同龄组各组分碳含量比例有明显差异,桉树的碳含量主要表现为树干的碳含量。对于幼龄林,各器官所含碳含量的分配格局是干>皮>叶>根>枝,对于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各器官的碳含量分配格局基本一致,为干>根>皮>枝>叶。不同龄组的碳密度,均随林分蓄积量的增加而增加。2002年广东省桉树总碳储量约为1 153.32万t,其中中龄林碳储量最多为443.13万t,而过熟林由于立地面积较少,仅为21.65万t。成熟林的碳密度最大,为50.50 t/hm2,碳密度最小的是幼龄林,为12.72 t/hm2。采用造林成本法和瑞典碳税法计算不同龄组桉树的碳汇价值,结果表明,成熟林最高,为12 695.06~51 280.18元/hm2。两种估价方法取平均,估算2002年广东省桉树的碳汇总价值为51.92亿元。  相似文献   

12.
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 1 4年生不同密度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及同一密度不同混交比例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的生物量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林分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蓄积量、生物量最大 ,分别达6 1 .47m3 · hm-2 和 1 97.6 4 t· hm-2 ,优于木麻黄、湿地松纯林 .相同密度 (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随着湿地松混交比例的增大 ,生长效果越差 ,其蓄积量、生物量大小顺序为 :混交比例1∶ 1 >2∶ 3 >1∶ 4.因此建议在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时 ,造林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比例控制在 1∶ 1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林龄增长和气候变化是影响森林蓄积量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这两种因素对区域尺度森林蓄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生态过程模型(3-PG)、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及3种未来气候情景(BS、RCP4.5和RCP8.5),量化了林龄和气候变化对三峡库区马尾松林蓄积的影响。结果2009—2050年林龄促使三峡库区马尾松林蓄积年均增长2.60 × 106 m3/a或2.60 m3/(hm2·a);而气候变化对蓄积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年均增量为1.70 × 105 ~ 2.00 × 105 m3/a或0.17 ~ 0.20 m3/(hm2·a),相当于林龄影响的6.55% ~ 7.67%。林龄和气候变化对马尾松林蓄积生长的促进作用在三峡库区中部最强,而在库区南部最弱。林龄促进马尾松林单位面积蓄积年均增长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分别是万州区和巴南区,对应值为4.54 和1.17 m3/(hm2·a)。气候变化对开州区单位面积蓄积年均增长的促进作用最高,为0.40 m3/(hm2·a),而对涪陵区的促进作用最低,为0.03 m3/(hm2·a)。结论林龄和气候变化均促进马尾松林蓄积生长,其共同作用将使万州区和开州区马尾松林单位面积蓄积年均增量最高,而使巴南区蓄积年均增量最低。未来需重点关注巴南区马尾松林生长,通过加强抚育管理、调整林龄结构以维持区域森林资源增长。   相似文献   

14.
我国80年代杉木林资源动态及营林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概述了80年代我国杉木林资源动态,特点是面积、蓄积有所增加,单产下降,中幼林比重大,成熟林少,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后备资源比较乐观。杉木林面积在人工林总面积中比重偏大,产区森林组成针叶化趋势严重。指出营林对策是明确指导思想,集约经营,提高单产,提倡生态营林,注意林地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对雷竹地下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雷竹地下鞭鞭段数为5.6条/m2,鞭长为9.6m/m2,体积为4.710-4m3/m2。在土中分布可深达60cm,11~40cm之间占80.0%以上,其中2~4龄鞭占总鞭数的85.0%。②壮芽占总芽数的31.1%,集中着生在3~4龄鞭上,发笋能力以3~4龄最强,占当年发笋总数的70.0%~80.0%;③壮芽和发笋位置在鞭段中部最多,6~15节壮芽占58.7%,发笋占70.1%,岔鞭多发生在鞭段前梢,在1~6节占67.0%;④鞭的延伸方向以平行林地和向上生长的类型为多,约占80.0%以上,向上坡伸展的在50.0%左右,向下坡伸展甚少;⑤以土壤肥沃深厚、疏松通气、蓄水保肥性能良好的竹林地鞭量较多,分布结构合理;⑥立竹1000~1100株/1000m2的竹林,地下鞭结构最适宜;随着发育年龄的增大(12年生以上),壮龄鞭和壮芽渐减,老鞭增多。  相似文献   

16.
华北落叶松蓄积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每木调查研究了林龄、立地条件、初植密度、林分保留密度、整地方式等因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蓄积量的影响,分析了河北省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并对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5个省(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蓄积量随林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39年生林分蓄积量最大为193.5 m3/hm2。2)曼甸、阴坡厚土、阳坡薄土3种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林分蓄积量为:曼甸(98.55~288.90 m3/hm2)阴坡厚土(59.10~263.10 m3/hm2)阳坡薄土(45.60~176.10 m3/hm2)。3)初植密度为4 995株/hm2的林分蓄积量(53.94 m3/hm2)显著高于初植密度3 330株/hm2(24.89 m3/hm2)。4)不同林分保留密度下,林分蓄积量随着林分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加,975株/hm2林分(98.68 m3/hm2)1 500株/hm2林分(122.37 m3/hm2)1 950株/hm2林分(128.51 m3/hm2)2 475株/hm2林分(137.57 m3/hm2)3 150株/hm2林分(138.02 m3/hm2)。5)机械、人工2种不同整地方式下林分蓄积量差异不显著(P0.01),机械整地的林分蓄积量为150.70 m3/hm2,略高于人工整地林分(150.68 m3/hm2)。6)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分生产力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以26~30年生林分的生产力最大,为5.72 m3/(hm2·a),11~15年生林分生产力最小,为3.22 m3/(hm2·a),45年以上林分为3.92 m3/(hm2·a)。7)不同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分生产力为:山西6.78~16.57 m3/(hm2·a)、河北6.13~9.74 m3/(hm2·a)、内蒙古5.20~9.90 m3/(hm2·a),3个地区显著大于陕西的2.41~4.59 m3/(hm2·a)及宁夏的1.83~3.92 m3/(hm2·a)。该研究明确了林分蓄积量对各影响因子的响应,展现了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概况以及不同省(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的差异,为华北落叶松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燕燕  吴丁丁  辛洪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90-16091
对赣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树种配置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赣江上游的章贡区和赣县天然林面积较少,而且单位蓄积量也不高,分别只有8.06和0.38m3/hm2,而在中游的各县市中,天然林面积相对较高,在吉水、吉安和峡江县分别达到了269.8、276.0、220.0hm2;在赣江所流经的县市幼龄林面积最多,达到了2347.9hm2,中龄林次之,而成熟林的面积最小,只有57.5hm2;在各地区的防护林中,以针叶类树种为主,其中马尾松林面积最大、其次是湿地松和杉木林。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材料取自广元、巫山、洪雅、威远、荣县等9市县的不同起源及林龄的马尾松材积生长量调查的393个固定与临时标准地。以林龄X为自变量,材生长率Y为因变量,拟合了14个预测生长量的回归式,其中以Y=0.0369+3.8202/X式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且又符合马尾松的生长规律,故用此式预测了荣县现实的马尾松林分未来10年每公顷材积总生长量可达125.7m~3。全县15037.8公顷的材积总生长量达188.7万m~3,可获产值2.5亿元,收入大于投资的本利和,培育前景与经济效益都极为壮观。  相似文献   

19.
测土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与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测土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平衡施肥可促进玉米的营养生长,增加有效穗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改善玉米的品质。试验条件下,测土平衡施肥玉米单产达9 071.9 kg/hm2,比常规施肥单产(7 385.2 kg/hm2)增产1 686.7 kg/hm2,增长22.8%;平衡施肥净增效益27 840.66元/hm2,比常规施肥净增效益(21 888.68元/hm2)增加5 951.98元/hm2,增长27.2%;大田示范也获得相似的效果,重现性较好,增产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烤烟新品种RG12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研究出适合该品种的良种与良法相配套的生产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RG12种植密度和肥料试验。结果表明,RG12的密度主效有极显著差异,以种植13 890株/hm2、规格1.2 m×0.6 m最好,与种植16 665株/hm2、规格1.0 m×0.6 m和种植15 150株/hm2、规格1.1 m×0.6 m有极显著差异;RG12的肥料主效有极显著差异,以施纯氮60 kg/hm2最好,与施纯氮30 kg/hm2和施纯氮45 kg/hm2有极显著差异;密度和肥料的互作极显著,以种植13 890株/hm2、规格1.2 m×0.6 m、施纯氮60 kg/hm2和种植13 890株/hm2、规格1.2 m×0.6 m、施纯氮45 kg/hm2组合表现较好,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说明RG12烤烟是一个较耐肥的烤烟品种,适当稀植、适当增加肥料,能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