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近些年国内外对苜蓿抗寒性研究的概况,系统阐述了苜蓿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秋眠性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苜蓿在低温胁迫下形态、生理和生化方面适应性的变化及苜蓿秋眠性与抗寒性的关系,并对苜蓿抗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苜蓿经过低温胁迫后的形态、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苜蓿秋眠性与抗寒性的关系,现代生物技术以及辐射诱变和太空搭载在苜蓿抗寒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讨论了当前苜蓿抗寒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苜蓿在低温胁迫下形态、生理和生化方面适应性的变化及苜蓿秋眠性与抗寒性的关系,并对苜蓿抗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5.
不同苜蓿品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了探讨国内外引进的29个苜蓿品种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抗寒性强弱,在种植第5年后的冬季调查各品种地上部分的存活率,并测定其体内SOD和POD酶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秋眠品种地上部分存活率最低,半秋眠品种普遍较高;各品种体内SOD和POD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较显著,通过3个指标聚类分析表明,29个品种可聚为4类,其中,抗寒性最好的品种是'中苜1号'、'牧野'、'竞争者'、'新牧1号,、'爱维兰,、'新疆大叶'、'巨人201 Z'、'兼用型'8个品种,抗寒性最差的品种是'牧歌401 Z'、'侵略者'、'德国大叶熊,、'戴尔'、'射手'、'爱林 Z'、'美国杂交熊'、'路宝'、'超级13R'9个品种.  相似文献   

6.
7.
8.
钙对苜蓿幼苗抗寒性及相关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先用50mmol/L CaCl2浸泡图牧吉苜蓿,公农一号苜蓿种子,蒸馏水处理作对照,之后将其幼苗放在低温下胁迫。结果表明:Ca^2 不但能提高图牧吉苜蓉幼苗的抗寒性,而且,也能提高公农一号苜蓿幼苗的抗寒性,同时,图牧吉苜蓿,公农一号苜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活性及脯氨酸与抗坏血酸含量也得到提高。由此推测,Ca^2 提高图牧吉苜蓿,公农一号苜蓿幼苗的抗寒性可能与Ca^2 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活性及脯氨酸与抗坏血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苜蓿根系在形态学,根系与抗寒性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未来苜蓿根系更深入、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苜蓿材料的抗寒性与低温胁迫下苜蓿根颈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本研究在科尔沁沙地种植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越冬前挖取越冬器官并进行-10℃,-15℃,-20℃,-25℃,—30℃低温胁迫处理,以低温(4℃)贮藏为对照,测定苜...  相似文献   

11.
1 澳大利亚苜蓿育种发展史 过去150年余来,澳大利亚主要种植一种较适应于本地的生态型苜蓿———猎人河(MedicagosativaHUNTERRIVER)。猎人河起源于法国,刚开始种植的时候对澳洲瘠薄的土壤,干燥、酷热(40℃)的夏季和冷凉湿润(-10℃)的冬季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但随着种植时间延长,该苜蓿在逐渐退化,病、虫害时有发生,引起了育种者对新的苜蓿种改良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初,苜蓿猎人河大范围遭蚜虫侵害,促使当地的苜蓿育种迅速发展。为在短时间内提高苜蓿的抗虫害能力,最初将美国的苜蓿品种与一些来自西亚的地方种作为抗蚜虫基因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硫酸二乙酯诱变苜蓿愈伤组织抗寒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波  袁成志  陈辉  朱丹 《草业科学》2004,21(5):20-22
对诱导的苜蓿Medicago sativa愈伤组织进行不同浓度的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确定其半致死浓度,在-7℃低温下进行筛选,以获得抗寒性突变体;进行了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等抗寒性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苜蓿愈伤组织经DES处理,DES的半致死浓度为0.3%,愈伤组织的抗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的抗寒生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陶雅  玉柱  孙启忠  赵淑芬 《草业科学》2009,26(9):151-155
通过对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根部可溶性糖、全氮、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它们与苜蓿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根内可溶性糖、全氮、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会在秋冬季升高,并在整个冬季保持较高水平,春季返青时下降,苜蓿根内MDA含量在秋季升高,并随晚秋气温进一步下降而降低。此外,各紫花苜蓿品种综合测定的参数说明,阿尔冈金抗寒性最强,金皇后次之,甘农3号最差。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播种时期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1日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对苜蓿根颈中的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越冬率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根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均呈递减趋势,苜蓿越冬率与11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越冬率与10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农1号苜蓿品种在11月11日测定的根颈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且与越冬率变化一致。研究认为,播种时期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是抗寒保护物质。为确保安全越冬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最佳的播种时期为7月1日-7月16日,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公农1号。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紫花苜蓿抗寒性的影响及其与低温冷冻胁迫下抗氧化系统变化的关系,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于翌年秋季进行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处理,越冬前期挖取越冬器官并进行-10,-15,-20,-25和-30℃低温冷冻胁迫处理,以低温冷藏(4℃)为对照,测定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利用相对电导率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并对半致死温度与抗氧化特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未刈割和8月25日、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11月5日末次刈割的苜蓿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8.03、-17.61、-17.03、-16.59、-15.80、-15.82、-16.83、-16.34、-17.12℃;紫花苜蓿根颈的半致死温度与-10℃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的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20℃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的CAT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15、-20、-25℃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苜蓿抗寒锻炼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锻炼过程中膜透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通过苜蓿组织冰冻半致死温度(LT50)说明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抗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低温处理下,苜蓿叶片和根茎组织电解质透出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组织LT50从9月初的-6.9℃下降到11月初的-15.6℃,下降了8.7℃。随着秋季气温的下降,苜蓿叶片SOD活性显著增加,11月上旬达到最高峰,此后显著下降。这说明SOD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当苜蓿获得抗寒能力后,SOD活性逐渐下降。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根茎SOD活性的变化与叶片中SOD活性的变化规律不一致,苜蓿根茎中SOD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叶片中的SOD活性水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苜蓿品种具有6条共同的SOD同工酶酶带。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当地材料同德杂种苜蓿表现出与其他苜蓿品种较大的特异性。抑制试验表明苜蓿SOD为CuZn-SOD。  相似文献   

17.
苜蓿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来自国内外27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阴湿区、干旱区、盐碱地3个不同生态区域4年(2000-2003年)的试验观测,与固原当地苜蓿作对照,结果表明:美国杂交苜蓿、Dei、中苜1号3个品种适宜在固原盐碱地种植;Dei、阿卡西亚、美国杂交苜蓿、当地苜蓿4个品种适宜在固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朝阳、皇后、美国杂交苜蓿3个品种适宜在固原阴湿半阴湿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肇东'、'龙牧801'、'东农1号'、'敖汉'4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低温胁迫试验,通过对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片解剖结构的观测分析,综合比较了4种紫花苜蓿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种紫花苜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上升,其中'肇东'各个指标的上升幅度均最大.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4种紫花苜蓿的抗寒性为'肇东'>'龙牧801'>'东农1号'>'敖汉'.通过观测4种苜蓿的解剖结构发现,抗寒性较强的'肇东'和'龙牧801'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小于抗寒性较弱的'敖汉',且细胞结构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俄罗斯杂花苜蓿和3个紫花苜蓿抗寒品系苗期的叶部及茎部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供试材料苗期的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的响应并筛选出紫花苜蓿苗期抗寒性敏感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苗期叶部GPX、FP、APX、SOD、MDA为最敏感性指标,CAT,SS和SP为较敏感性指标;茎部SP,MDA和FP为最敏感性指标,CAT,SS和SOD为较敏感性指标;苗期叶部、茎部APX、GPX为不敏感性指标。采用最敏感性指标和较敏感性指标综合评价了供试材料的抗寒性,其抗寒能力强弱顺序为:抗寒2号抗寒3号抗寒1号俄罗斯杂花苜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