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浮县友谊大队坚持四年稚蚕共育专业化的实践证明:是保护稚蚕发育健康,提高防治蚕病效果,实现养蚕稳产高产带有方向性的措施。友谊大队共有十七个生产队,过去有种桑养蚕习惯。一九七六年前,以生产队为单  相似文献   

2.
丁志强 《中国蚕业》2001,22(2):37-37
稚蚕是充实体质和维护群体发育齐一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养好小蚕一半收",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它概括地说明了养好稚蚕对蚕茧丰收的重要意义.根据生产实践证明,实行稚蚕共育是养好稚蚕的科学方法.由于稚蚕共育,十分有利于消毒防病,减少蚕病的危害,一般蚕病发病率可控制在5%以下.据近年来通州市实行稚蚕专业饲育和企业化经营方式,集中饲育至第3龄或第4龄后分户饲育壮蚕,受蚕病、农药中毒、鼠害等损失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3.
玉林县南江公社新联稚蚕共育中心,是一九八一年冬筹建的有“六面光”稚蚕饲育室及贮叶室11间,实用面积270平方米,蒸汽消毒灶一座,每批1至4令饷食蚕最大共育能力为二百张蚕种.它不仅担负新联大队352亩桑园面积所需稚蚕共育任务,还有附近的广恩、玉豸:平志、常乐等大队的种桑户参加稚蚕共育.新联稚蚕共育中心于一九八一年冬筹建,一九八二年三月中旬开始养第一批蚕,到现在(7月中旬)为新联大队养了七批蚕共454.25张,群众交售了五批共384.25张总产茧  相似文献   

4.
玉林市南江公社七一大队是我区桑蚕稳产高产的试验示范基点.一九八三年建点.作者是蹲点成员之一,分工搞稚蚕共育,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深深体会养好稚蚕对夺取稳产高产的重要性.而稚蚕对生活环境有其独特的要求,它对温度特别敏感,而温度、湿度、光线、气流等小气候环境又是可以人为控制调节的,控制调节的好,便可给小蚕创造一个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现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 多年来,水沟乡共育室的稚蚕健康无病,发育整齐,头数足,春茧张产常在三十多公斤以上,夏秋种平均张产也不低于二、三十公斤,受到全乡蚕农的好评,主要做法是: 1、狠抓桑园管理。凡是共育室采叶的桑园,全年每亩施纯氮20~25公斤,磷肥15~20斤,草木灰100公斤,分春、夏、冬三次施入,并注重桑园的压条补缺、嫁接换种、叶面喷肥、合理采叶和土地中耕、除草、防虫工作,确保叶质优良。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桑蚕的生长特点,从收蚁到三龄均需在共育室内饲养,共育温湿度要求较高,一般掌握在26.7-27.8℃,干湿差0.5℃左右。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通常采用炕床育,但这种方法耗料较多,不很经济。1982年初,我们受江苏省农林厅蚕桑处的委托,在养蚕基础较好的海安县南屏乡葛桥村四组修建了一座自然能共育室,利用太阳能、沼气等自然能进行稚蚕共育试验,几年来均取得显著效果。现将其构造、性能、使用方法及经济效益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操作繁杂、费工、费本的家蚕饲育技术,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需要。广大蚕农希望简化操作,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养蚕生产率,力求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提供小蚕高效饲育方法,我们1989年对现行几种稚蚕省力化饲育形式进行了比较,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充分地发掘了广大蚕农的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给蚕桑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给广大蚕农饲养小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怎样组织广大蚕农饲养好小蚕?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具体问题。根据目前我省广大蚕区的实际情况,不论老区或新区都存在着房屋设备条件,桑园基础和技术力量等限上因素。从有利小蚕生  相似文献   

9.
稚蚕共育是养蚕技术从传统的个体分散饲养向专业化饲养管理的一次重大改革.我区有计划地推广稚蚕共育是1981年开始的.在梧州召开了专业会议,参观了苍梧县人和共育室,并作了具体部署.至1986年底共育率已近20%,各地实践表明:共育比不共育增产显著,好处很多.为使稚蚕共育标准化和逐步扩大共育比例,区蚕业指导所1985年拟草了《广西家蚕稚蚕共育技术规程》(讨论稿),同年12月在区蚕学会作了专题讨论,与会的同志对《规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当时的几十份讨论稿已分发到部分县试行,有的同志反映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求多印发一些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 小蚕炕房饲育是针对稚蚕的蚕体小,需要空气少,单位蚕体表面积大,水分蒸发快,对多湿的抵抗力强等特点而设计的。在适温(78~80°F)范围内适当的高温多湿,不仅可以保持桑叶新鲜,使蚕儿充分饱食,增强体质,而且还能加速蚕体的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实行小蚕炕房共育,第一,有利于加强蚕茧生产的组织领导,贯彻科学养蚕技术;第二,有利于消毒防病,保证小蚕与大蚕分开饲育,减少病源对小蚕的感染,使小蚕健康地生长发育;第三,有利于以老带新互学互帮,提高养蚕人员的技术水平;第四,有利于节省人力和物力,一般可少用劳力40~50%以上,少用物料和桑叶20%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在养蜂业中有三种不同的所有制:一是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养蜂场,实行级别工资制度,二是集体所有制的养蜂场,实行的是级别工资和固定工资两种形式,三是个体养蜂者。这三种不同的所有制,实行哪种好?全国各地还没有统一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稚蚕人工饲料中几种微量元素的添加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国政  伍章宜 《蚕业科学》1996,22(3):145-149
测定桑叶粉及基础饲料中钛、铁、硒、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别为61~92、520~1000、0.384、5.5mg/kg和37、650~710、0.414、5.4mg/kg。在基础饲料中以6.7~52.2mg钛/kg饲料剂量添加柠檬酸钛,对1~2龄蚕的生长发育未见有促进作用;以柠檬酸混合稀土、柠檬酸钟、柠檬酸镧形式向基础饲料中加入17.4~141.6mg/kg饲料的混合稀土或其单体元素铈和镧,其生长发育没有促进而略受抑制。稚蚕饲料中添加1%磷酸高铁(相当于2400mg/kg饲料),稚蚕期的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促进程度随添加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加大,这种促进作用不是通过改变饲料适口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正> 1982年苍溪县曾采取县上扶持、集体筹资、群众出力的办法,每个公社办起公社稚蚕共育场,实现了共育化。以后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贯彻,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如雨后春笋,不断壮大。公社集中共育矛盾较多,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而“两户”在技术力  相似文献   

14.
对原蚕区小蚕共育几种模式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种场新辟原蚕区实行小蚕共育一直是各生产单位近年来共同的做法.笔者结合几年来新辟原蚕区的实践,列举以下五种共育类型,并对其在设备、劳动力、成本投入以及风险基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力求给小蚕共育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谈小蚕共育的形式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松  薛新民 《中国蚕业》2004,25(1):68-69
1 小蚕共育的历史与现状 富东镇栽桑养蚕始于60年代中期,当时以集体经营的形式实行记工分配的办法组织共育.初期养蚕数量少,全公社集中共育,由技术干部具体负责指导.随着生产的发展,相继建立了公社蚕桑场、大队蚕桑场,蚕种数量逐年增多,以场队组织共育,在技术上以场带队,并建立专用共育室.  相似文献   

16.
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几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稚蚕人工饲料育应避免蚁蚕饥饿和冷藏 ,1~ 2龄平板一回育 ,张种用干粉 1 0~ 1 1kg ;条状每龄一回育 ,1龄用干粉 0 2 5~ 0 2 8kg ,2龄用干粉 0 75~ 0 82kg ;蚕座面积 1龄 0 7m2 ± 0 1m2 /张种 ,2龄 1 4m2 ±0 1m2 /张种。  相似文献   

17.
稚蚕每日一回育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过去,我县饲育小蚕均采用一日四回(?),这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共育费用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存中国农科院蚕研所(?)仁政副研究员的具体指导下,从1988年春蚕期开始,进行了稚蚕每日一回育的试验示(?)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二年来,(?)县西宁乡共有3450张蚕种(其中春蚕485(?),夏蚕201张,秋蚕2774张)推广应用了  相似文献   

18.
介绍几种畜禽防疫形式曹明聚(河南省畜牧局郑州450003)近年来我省各地、市认真贯彻执行《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及有关实施办法,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形式搞好畜禽防疫工作,有效地保除了我省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据今年上半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全省猪、鸡主要疫病...  相似文献   

19.
朱毅 《江苏蚕业》1991,(3):64-66,59
<正> 小蚕共育能使蚕作安定,较好地发挥省力化、节约化作用,在日本被称为与全年条桑育、上簇方法改善并列的促进养蚕经营规模扩大的主要技术之一。 (一) 小蚕共育的发展过程二次世界大战后,刚开始的小蚕共育主要是以村落为基础进行的。通过养蚕农家的自觉行动来维持。主要目的是保证蚕作安定。为此制作了与之适应的各种简易饲育装置以及各种形式的夏秋蚕小蚕用桑育成法。  相似文献   

20.
桑园间作蔬菜的几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园间作蔬菜,科学合理开发,不仅对蚕桑生产没有影响,而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市场供给,对巩固桑园基础,发展“三高”蚕业具有重要意义。现介绍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