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陆良县蚕桑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蚕丝绸管理服务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全县蚕桑职能部门、蚕桑人及蚕农的共同努力下,陆良县蚕桑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住蚕桑科技等职能服务,紧紧抓住蚕桑业,使2008年的蚕桑生产在困境中仍取得了佳绩,各项经济指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蚕桑生产在经历了2004年以来连续4年持续增产以后,2008年蚕桑生产由于连续2年蚕茧收购价格的大幅度下滑,特别是秋茧的价格更是步入了近10多年来的最低谷,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导致了1996年以来最为严重的蚕桑生产滑坡.毁桑改种和弃桑失管现象在不少蚕区重现.  相似文献   

3.
就1980-2009年南通蚕桑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桑蚕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蚕桑气象灾害阈值随其生育期而定,气温是影响南通蚕桑生产最敏感的气象要素.冬、春异常偏暖,严重的桑田虫害影响全年多期蚕桑生产;桑树雀口期遇晚霜,桑树有冻害,桑田偏旱会加剧桑树冻害程度;桑蚕大蚕期遇连续3 d≥30℃的天气,对蚕茧产量和质量危害极大;春季低温、阴雨使春蚕饲养期延长,病害发生概率增大,大蚕期遇高温天气的风险加大;桑蚕饲养期大风、大雨会加剧桑蚕病害的传播与发展;晚秋蚕生产的丰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0月份温度.21世纪以来,影响南通蚕桑生产的气象灾害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2007年和2008年2年蚕桑与烤烟、粮作在楚雄、姚安、大姚等县(市)的经济效益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蚕桑生产成本高于烤烟、粮作生产,并受茧价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同时蚕桑生产由于受茧价、劳动生产率低等因素的影响,蚕桑生产经济效益低于烤烟、粮作生产.蚕桑生产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产、蚕茧价格和生产成本3大因素,而茧价则受市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敏感.只能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挖掘生产潜力,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的桑、蚕品种及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才能促进蚕桑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农桑14桑树品种为例,介绍了阜南县蚕桑生产中种植、土壤管理、树体管理以及灾害防范等方面的管理技术,以促进蚕桑的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因桑树晚霜冻害的发生,给春蚕生产造成较大损失.通过对如皋市气象站2000-2010年气候资料统计分析,结合桑树冻害发生的实际情况,揭示了如皋地区桑树霜冻灾害的发生规律,对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促进如皋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绍兴市蚕桑生产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将66个自动气象站短序列数据延长到1972年,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小网格推算法建立气温和纬度、经度、海拔等地理因子线性回归模型,并在GIS技术支持下,结合蚕桑生产区划指标对绍兴市蚕桑生产进行细网格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气温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等地理因素成显著相关,绍兴市北部平原地区和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等南部大部分地区适宜蚕桑生产,海拔450 m以上地区不适宜蚕桑生产。区划结果为绍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指导蚕桑生产、发挥区域农业气候优势、减轻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并为各地农民因地制宜地开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 基本情况蚕桑生产是麒麟区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麒麟区人民群众发展蚕桑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1938年云南省建设厅有着曲靖栽桑10 000株,产茧100 kg,缫丝12 kg的记载.自1964年省委大抓蚕桑从四川调来技术人员,健全推广机构,掀起了发展蚕桑生产的高潮,上规模的是越州镇向桂办事处的数百公顷蚕桑基地.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展,麒麟区蚕桑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市、区又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蚕桑生产的经济扶持政策,才使麒麟区蚕桑生产又开始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11-2012年广东蚕桑产业生产、布局、产业化模式,茧丝绸产品出口、茧丝价格运行及蚕桑生产成本收益等情况.建议提高蚕桑生产技术水平、扶持建立一批标准化蚕桑生产示范基地,加强蚕桑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提高产业整体效益,进一步完善蚕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重视利用信息化网络提高蚕业科技和市场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各级农业部门调查统计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评估2008年初冰冻灾害对广西蚕业的影响。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冰冻灾害造成少量养蚕房屋设施和桑苗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较轻;桂桑优62、桂桑优12及桑特优1号对低温冻害天气的适应性较强,伤害轻、恢复快;冰冻灾害对桑树生殖影响较大,造成桑树种子园雄花穗早谢萎凋,花粉粒较少,杂交不孕,结实率较低,种子产量减少77.6%;冰冻灾害天气对桑树的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生存影响不显著;冰冻灾害对广西蚕茧产量影响较大,桑树生长受影响,导致少养蚕0.5~1批,全区4月底前的发种量比去年同期减少51.60万张,减少率达27.96%;广西蚕桑灾后恢复生产措施得力,成效显著,预测上半年的养蚕发种量可达去年同期水平,能够达到大灾之年蚕桑大丰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是我省蚕桑生产在遭遇自然灾害和蚕病暴发的不利因素下,全年共发普种79万盒,生产蚕茧2.9万吨.年均收茧价达到18.4元/kg,蚕茧产值5.63亿元.虽然产茧量下降了32%,但年均收茧价增长了324.4%.其他指标也均有增长,特别是桑园面积增长了0.107万公顷,达到了4.67万公顷.这是在我省蚕桑生产前几年持续性下滑的情况下出现的较好转机.我省蚕桑界广大同仁非常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局面,希望借外部环境较好的有利条件使我省的蚕桑生产稳步回升;同时我们也看到,我省蚕桑生产内部和周边环境未有根本改变,新品种、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也不是很有利.蚕种、蚕茧市场受外界冲击较大,使得广大蚕农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这就是说我们蚕桑生产的根基不够稳定是困扰我省生产的一大障碍.要求我们广大蚕桑从业人员能够切实加强服务意识,增强管理意识,为我省蚕业再发展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初,贵州省遭受了50年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冻雨、雪凝灾害,范围广、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绝收,给全省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贵州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应急抢险抗灾,使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记录了四川蚕桑创新团队推荐叶桑、果桑种植规格在西昌大田生产的运用情况.通过对参试桑主干高度、茎粗和叶片数量的观察记载,总结了桑树在西昌的年生长周期规律,以期运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促进西昌地区蚕桑生产水平提高、蚕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8年,蚕茧价格在2007年下跌的基础上,又下降了20%左右.特别是秋茧的价格只有12~13元/kg,茧粮比价从昔日的1:13~14下降到1:8~9.蚕桑的效益低了,蚕农的收入少了,蚕农管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严重伤害,毁桑改种或弃桑不管的现象在不少蚕区显现,蚕桑生产步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49-2008年以来干旱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分析云南省农业旱灾变化规律和粮食产能安全态势,并探讨农业干早灾害对粮食产能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干旱灾害呈现周期性波动和干旱同步性的特点,干旱轻重灾情交替出现;近10年来,干早灾害对粮食生产的致灾强度越来越大;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的年变化率均与干旱受灾率、成灾率和灾害强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以受灾率和成灾率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保证云南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肖红波  王济民 《农业展望》2009,5(6):16-18,26
2008年以来,在中央各项扶持政策的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全国养猪业克服了年初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灾害的不利影响,生猪生产得到快速恢复。然而由于生猪生产恢复性增长较快,2008年下半年生猪生产又呈现出新的问题,即生猪价格开始持续下滑,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亏损,生产形势可谓喜忧参半。文章对2008年生猪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今后一个时期生猪生产走势,提出保障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气象条件对蚕桑种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乡县的温度、湿度、降水和日照等气象条件,分析了当地蚕桑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表明低温冻害或冷害、霜冻和干旱是对东乡县的蚕桑种植影响较大的几类气象灾害。上述分析对于扩大蚕桑种植规模、提高蚕桑种植的科技含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蚕桑产业是吕合镇的传统产业,是一个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的优势产业.从2001年起,吕合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镇情,结合资源优势,反复研究、论证,提出把蚕桑产业作为该镇继烤烟之后的又一项经济支柱产业来培植,将蚕桑生产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并进行了蚕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通过抓蚕桑专业村、重点户、优质蚕桑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引导、鼓励农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为吕合镇的蚕桑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涪陵区蚕桑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涪陵区蚕桑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特征,定量描述蚕桑生态系统发展的总体情况,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涪陵区蚕桑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涪陵区蚕桑生态系统净能值产出率为3.91,能值投资率为0.8,环境负载率为1.13,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31.蚕桑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较多依赖于可更新资源,生产过程对当地资源环境产生压力较小,但其劳动生产率较低,因此,蚕桑产业作为一个优良的生态农业,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提升其科技投入与现代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13-2014年广东蚕桑产业生产、布局、茧丝绸产品出口、茧丝价格运行及蚕桑生产成本收益情况,根据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需求,凝练了广东蚕桑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并提出提升优质蚕桑生产基地集中度、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构建新型产业经营模式、提高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弘扬广东丝绸文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