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表明,稻粒黑粉病菌次生小孢子可在供试的9种植物体表芽殖附生,在四川泸州其附生持续时间可达10月下旬,芽殖附生的次生小孢子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以香蕉状次生小孢子为主,最高可达95.3%,气候因素中适温,高湿有利于田间次生小孢子芽殖附生,孢子量上升,赤霉素(九二0)可促进芽殖附生,杀菌剂多菌灵对芽殖附生有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芽胞杆菌次生代谢产物及防控土传病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芽胞杆菌拮抗和促生物质种类、作用机理等,以及生防菌的防控应用、根际定殖等内容,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球孢白僵菌和苏云金芽胞杆菌联合防治玉米螟的效果。研究表明,确定白僵菌与苏云金芽胞杆菌浓度分别为1.0×106孢子/mL、1.0×109孢子/mL条件下,杀虫效果达到最佳,LT90为6.64(±0.07)d,较1.0×109的Bb LT90缩短26.06%。通过助剂悬浮率、乳化效果以及助剂对微生物活性影响等确定1个白僵菌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水悬浮剂剂型配方。田间防治玉米螟结果表明,两种生防菌均在防治过程中起作用,田间玉米受害株数、活虫数均明显低于未施药对照,防治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白僵菌或苏云金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4.
以全盛球种仙人球的茎切段和整个子球为外殖体进行试管培养,结果表明,在外殖体的切口处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在其刺座上的疣突处可直接产生小球体,经试验筛选出最适宜的培养基为:不定芽(小球体诱导,MS+6-BA 8mg/L KT 1mg/L NAA 0.1mg/L;从生芽分化和继代,MS+6-BA 3.5mg/L KT 0.5mg/L NAA 0.1mg/L;生根,1/2MS+NAA0.1mg/L IBA 0.1mg/L 活性炭0.5%。  相似文献   

5.
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研究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及病菌侵染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菌的孢囊梗属于多级有限生长,其孢子囊萌发后形成多种真菌形态,如游动孢子、芽管、孢囊梗及次生孢子囊:芽孔位于孢子囊一端、两端或四周,在1个芽孔处可萌发1根、2根或多根芽管,位于基部的芽孔萌发能力较强.该菌培养35 d后可产生厚垣孢子.培养45 d可产生大量的卵孢子,菌龄为10 d时产生孢子囊的萌发率最高.温度为16~24℃时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在26℃以上萌发形成芽管.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最高,在燕麦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的最适pH值为6~8.超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可通过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从荔枝果皮的嵴点裂缝处与皮孔处侵入,并在果皮内扩展,直到荔枝的内果皮.试验结果加深了对该病菌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卵孢白僵菌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邓春生(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蒋海林,胡继武…中国生物防治.1995,11(2).-56~59经蛴螬的田间防治试验,确定了防治的最佳时期和最佳剂量,在花生中耕期每公顷用卵孢白僵菌150万亿孢子或75万亿孢子...  相似文献   

7.
秋水仙碱在油菜小孢子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评述秋水仙碱在油菜小孢子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和前景,表明小孢子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在油菜小孢子培养不同时期应用秋水仙碱可以加倍染色体,秋水仙碱直接处理分离小孢子能提高出胚产量,诱导小孢子出胚。  相似文献   

8.
采用组织病理学染色技术 ,观察和测定了三唑酮种衣剂包衣处理的小麦幼苗上白粉病菌孢子萌发、侵染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 ,药剂处理对白粉病菌初生芽管、附着胞芽管的萌发及成熟附着胞的形成无抑制作用 ,但明显提高附着胞的畸形率 ;抑制初生吸器原体的形成和指状体的发育 ,降低入侵率 ;抑制初生菌丝的发育、次生菌丝和次生吸器的形成。分析认为 ,三唑酮种衣剂包衣处理在降低小麦白粉病菌的初始菌源数量和控制白粉病的流行危害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锈菌冬孢子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锈菌可在大豆植株上形成冬孢子和冬孢子堆,田间在10-11月初形成,但数量较少,冬孢子堆的形成与大豆品种,温度,湿度,光照等有关,日均温20度以下,日最低气温16度以下有利于冬孢子形成,昼夜温差大,形成冬孢子堆数量多,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出现冬孢子的时间早,数量多,但体积小,冬孢子堆的大小与数量成负相关,在13-25度,200lux条件下,冬孢子堆体积较大,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0.
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宋立泉 《玉米科学》1997,5(3):058-060
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它原产热带,是一种喜温的C4植物。由于它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所以在生长期内受到低温冷害的侵袭,常造成大幅度的减产。不少学者从气象、栽培的角度对低温下玉米生育期延迟、产量下降等做过详细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玉米生育期(芽期、四展叶期、小孢子形成期和灌浆期)中黑龙江省冷害年经常出现的低温对玉米光合作用、小孢子分化的影响,为有效地防御低温冷害,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低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1064与高含油量品系H105杂种F1花蕾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了两个种植地点的油菜小孢子产胚率的影响。对长度在0.4cm~0.6cm,0.6cm~0.8cm以及0.8cm以上的胚分别培养,并比较了秋水仙碱悬浮处理离体小孢子、浸根和滴芽3种染色体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结果表明,种植在西宁的材料小孢子产胚率比南京高,为8.6枚/皿;0.6cm~0.8cm大的胚转接到B5固体培养基,其成苗率高达48.53%;3种加倍处理方法中以50mg/L秋水仙碱悬浮小孢子48h染色体加倍效率最高,达到46.23%。本研究构建了含有123个株系的DH群体,可用于油菜含油量性状的QTL分析。  相似文献   

12.
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具有快速纯合基因型、促进植物胚胎发生和提高植株再生率的功能,同时在突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工程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受外植体预处理、小孢子预处理、供体基因型、小孢子培养密度、培养基pH值和培养基成分等因素的影响。林木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开展较少,其技术体系滞后,如在林木中大量开展游离小孢子培养工作有望改良当前林木育种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ZZ.  Chen 官梅 《作物研究》1998,12(4):34-35,37
该文比较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产生植株染色体加倍的三种方法;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再生植株,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的胚和秋水仙碱处理离体小孢子。处理整株,有53%的处理植株结实,但植株生长迟缓,结实率下降。用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胚,植株加倍率为32%。秋水仙碱直接处理离体小孢子可使70%的植株整体加倍,同时还刺激了培养小孢子的胚胎发生,从而提高植株再生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茶小贯小绿叶蝉田间防控试验,比较了5种不同药剂处理对茶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0.6%苦参碱水剂、25 g/L联苯菊酯乳油、1.5%天然除虫菊水剂、25%吡蚜酮悬浮剂、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其中0.6%苦参碱水剂防效最佳,药后7 d防效仍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球孢白僵菌防治茶树害虫角胸叶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球孢白僵菌对茶角胸叶甲田间防治效果,于虫体出土前和出土后2个时期连续喷施100 g/666.7 m2的400亿孢子白僵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田间防治模式下,能够有效减少茶角胸叶甲对茶树的危害,处理组的茶树芽头数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嫩叶和老叶被角胸叶甲取食的孔洞数量处理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处理组区域内的下一代虫体的越冬代幼虫基数减少量也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拮抗性芽孢杆菌生防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索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对分离自中国东北嫩江小麦赤霉病流行地区小麦植株叶面和穗部的8株拮抗性芽孢杆菌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平板对峙培养、菌丝生长速率及孢子萌发测定等试验表明,8个菌株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菌株B08的综合抑菌活性最强,其活菌体抑菌带宽达8.4 mm,无菌发酵液稀释5倍处理后96 h对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6.2%,处理分生孢子可使其完全丧失萌发能力,10倍稀释液可使孢子刚萌发的芽管膨大畸变而不能伸长,活体菌悬浮液和灭菌后的发酵液田间防效达59.5%~65.9%.发酵液热稳定性好,121℃、30 min加压蒸气灭菌后仍保持良好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说明,供试拮抗菌株作为小麦赤霉病的生防材料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发现的大麦雄性不育材料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四分体之前表现正常,此后出现四分体小孢子形成不同步,单核期的小孢子,因无淀粉等必要的营养合成与积累而发生饥饿败育。主要表现为,细胞皱缩,胞壁逐渐解体,I-KI不染色等。自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开始,经单核小孢了列双核小孢子期,雄性不育株的雌、雄蕊及其单核小孢子期的旗叶、旗下叶和倒3号,过氧化物酶同酶谱与其等基因可育株的相比,或酶带数增多或颜色加深,酶活性显著增强。可能是造成内源IAA氧化分解,导致小孢子发生饥饿败育的重要原因。在不育和可有株雄蕊中,分别发现染色很深的过氧化酶同工酶带POD-1、POD-9和POD-14、POD-15及POD-16等,可能是该雄性不育的特征带。  相似文献   

18.
张桂喜  郝诗枝 《作物研究》2002,16(3):136-136
油菜进入角果成熟期后 ,叶腋内的休眠芽萌发生长出许多小分枝称为次生枝 ,次生枝所开的花叫次生花。次生花不能结实 ,消耗植株体内大量养分 ,加重病虫危害 ,使植株早衰减产。 1 996~ 2 0 0 1年 ,我县油菜次生花现象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油菜发生次生花后 ,一般减产 2 0 %~ 3 0 % ,严重的达 5 0 %~ 60 % ,个别突出的几乎失收。1 次生花的田间表现类型1.1 矮化型病株发育不良 ,主花序和分枝花序缩短 ,次生分枝丛生 ,不断开花但不结实或极少结实。病株主茎一般较正常植株缩短 3 5 cm以上 ,分枝缩短 1 0 cm以上。1.2 徒长型病株主花序显著伸…  相似文献   

19.
以华南8号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South China 8)无菌苗嫩茎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试管微型薯,利用组织解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木薯试管微块根(微型薯)的形态结构发育以及田间木薯块根形态结构发育,结果表明:木薯在组培条件下形成的微型薯没有次生结构的分化,微型薯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初生根皮层细胞体积的增大以及细胞间隙的增加。而田间块根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次生结构的产生以及大量淀粉的积累;组培微型薯和田间块根淀粉积累相比,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早期生长的微型薯没有淀粉的积累,生长5~10 d后在皮层薄壁细胞可见淀粉粒分布。而田间生长的木薯块根的淀粉是在初生根产生次生结构后就开始积累,淀粉主要积累在次生木质部,少部分分布于皮层薄壁细胞和韧皮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5%卡死克DC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红芽铁观音上的防治效果,在暑茶期间对5%卡死克DC1500倍、1000倍、750倍和10%天王星EC1000倍等4个处理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有较好且相同防效,持效期较长,但速效性较差,以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效最佳,生产上建议药剂轮用,逐步增加使用浓度,可避免虫害过快产生抗药性,降低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