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六氯苯磺酰替苯胺是苯磺酰替苯胺氯代衍生物的一种,为银灰色粉末,不溶于水,可溶于丙酮、乙醇、甲苯等多种有机溶剂中.其商品名为肝虫净.目前用于临床驱杀肝片吸虫药物的种类繁多,但是低剂量可同时驱杀幼虫和成虫的药物并不多见.尤其对1~3周龄的幼虫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就更为少见.研究证明,六氯苯磺酰替苯胺对绵羊人工感染1周龄肝片吸虫具有100%的杀灭作用.现对其驱杀各周龄虫体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杨酰替苯胺卤代衍生物是对肝片吸虫有显著驱杀效果的一类化合物。据国外报道,已商品化的驱杀家畜肝片吸虫的持效药有许多,而五氯柳酰苯胺酚是高效抗肝片吸虫病药物中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家畜中。内蒙化工研究所兽药合成组1976年已合成本药  相似文献   

3.
杀螺药物菸酰苯胺衍生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胡金玉,黄立信(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200025)钉螺是传播血吸虫病的媒介,因而,杀灭钉螺是消灭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改造现用杀螺药物的结构是寻找高效、低毒、价廉和使用方便的杀螺药物的有效途径。杀螺...  相似文献   

4.
碘硝酚驱杀羊鼻蝇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羊鼻蝇蛆病在赤峰地区的生活规律,以成蝇一般在九月上旬停止飞翔侵袭羊只的理想驱杀适期,用沈阳市兽药厂生产的碘硝酚药物按羊体重每公斤15,20,25,30毫克剂量进行皮下注射,一,二,三期幼虫的驱杀率均为100%,且对羊只极为安全,每公斤体重10毫克剂量对羊鼻蝇各期幼虫的驱杀率为93.2%。这一些物的问世,为今后大面积开发对羊鼻蝇蛆的防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驱绦虫药氯硝柳胺哌嗪,国外商品名Mansonil,化学名称为5-氯-N-(2′-氯-4′-硝基苯)水杨酰替苯胺哌嗪,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自然感染驯鹿狂蝇蛆Ⅱ、Ⅲ期幼虫的驯鹿60只(雌、雄各30只),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伊维菌素组、阿维菌素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10只),进行驱杀驯鹿狂蝇蛆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驯鹿狂蝇蛆Ⅱ期幼虫的驱杀率均为1009/5,而对Ⅲ期幼虫的驱杀率分别为99.7%和96.6%。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长效伊利多对牦牛皮蝇幼虫的驱杀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长效伊利多使用方便、安全、驱杂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4种磺酰脲类化合物对三色堇的杀雄效果,分析4种磺酰脲类去雄剂对三色堇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化学杀雄剂之中,苯磺隆、吡嘧磺隆、苄嘧磺隆效果好于烟嘧磺隆,烟嘧磺隆几乎不起作用。植株的高度、株幅、分枝数、叶长、叶宽、叶柄长与浓度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牦牛牛皮蝇幼虫病是危害广大牧区牦牛的重要寄生虫之一,严重影响牦牛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寻求一种对牦牛牛皮蝇幼虫驱治效果好的长效、低残留、使用方便的药物。[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天祝县毛藏、抓喜秀龙2个乡镇,应用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牦牛牛皮蝇幼虫驱杀效果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长效伊利多使用方便、安全、驱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苯二磺酰腋(Clorsulon)以前称为MK—401,口服或注射,对肝片吸虫的成虫和童虫有高效。由于它对牛的胃肠道线虫无效,所以苯二磺酰胺可以和杀线虫药联合应用。依威咪克亭(Ivermectin)对牛的线虫和节肢动物是高效的,但对肝片吸虫没有作用。本研究对联合应用苯二磺酰胺和依威咪克亭进行了安全性和效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牦牛牛皮蝇幼虫病是危害广大牧区牦牛的重要寄生虫之一.由于牦牛性情粗野、暴烈、凶猛,易攻击人.给牧区该病每年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寻求一种对牦牛牛皮蝇幼虫驱治效果好、防护期长、使用方便的药物.我们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肃南县大河乡西岭村,应用阿拉纳注射液和碘硝酚注射液进行了牦牛牛皮蝇幼虫的驱杀效果临床观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杀螺新药菸酰苯胺类似物时,将吡啶环3位上的苯胺甲酰基(1)改为苯胺甲酰氨基,合成了N-吡啶-3-N'-苯基脲(2)以及其它的脲和硫脲化合物31个,进行杀螺筛选试验。生物试验结果表明:在所合成的31个化合物中N-吡啶-3-N'-苯基脲盐酸盐的杀螺作用最好,在气温25℃下,钉螺在4.9ppm药液中浸泡24小时的死亡率为100%,钉螺的LC50为1.87ppm,LC90为3.1ppm,该化合物对鱼的毒性低,鲤鱼苗接触该药液,96小时的LC50为75.19ppm,属低毒。虽然它的杀螺作用不及菸酰苯胺(1),但它却具有抑制钉螺上爬的作用,室内抑制钉螺上…  相似文献   

13.
羊鼻蝇病是由羊狂蝇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和与之相通的腔窦中而引起的一种羊寄生虫病。羊鼻蝇的驱治方法很多,但效果不一。鼻孔灌药法驱治,当药物达到鼻腔后,狂蝇幼虫为逃避药物的毒害向更深的腔窦中逃避,有的幼虫逃到了羊角的空腔内,有的甚至钻入脑内,引起羊只脑炎而死亡。肌肉注射法驱治无法驱治钻到羊角空腔内的幼虫。而羊角钻孔注药法,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上而下到达所有的腔窦,能杀死所有腔窦中的幼虫,经岫岩县牧牛乡兽医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驱治效果,很值得有羊鼻蝇疫病地区推广和应用,现将驱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剂量的阿拉纳注射液对牦牛牛皮蝇幼虫进行驱杀试验,结果表明,0.2mg/kg体重剂量的驱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杀虫油剂是最新研制的一种驱杀体外寄生虫的超低容量喷雾剂、杀虫油剂主要为高效氰菊酯和残杀威,另配有缓释剂,本药物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浓度高(药浴浓度的200倍),用量少,杀虫谱广,速杀效果好,持效期长,约3个月左右;对哺乳动物毒性低,无致畸和致癌作用,本制剂为油剂,不溶于水,使用时可长期吸附于体表,可有效预防体外寄生虫的侵袭,最终使寄生虫麻痹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防治羊鼻蝇蛆病当以消灭一期幼虫为主,阻断病情发展,减轻其对羊群的危害,并可以防止三期幼虫落地成蛹再羽化成蝇,扩大感染范围。消灭一期幼虫采用"敌敌畏"烟雾驱杀,效果较好。另外,也可采用多拉菌素、碘硝酚或伊维菌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埃普利诺菌素是一种新型的阿佛曼菌素类药物,其驱虫机理与伊维菌素相同,已有的试验证明埃普利诺菌素对牛、羊等家畜的线虫和节肢动物有极佳驱杀效果,但对牦牛皮蝇幼虫的驱除试验尚未见报道。我们于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通过应用不同剂量埃普利诺菌素对牦牛皮蝇幼虫的驱杀效果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采用氧电极技术研究药物浓度与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关系。及测定线粒体呼吸过程中无机磷浓度的变化量两种方法,研究新合成的5个邻羟基苯磺酰苯胺类有机化合物的活性。结果表明,他们在较低浓度范围内有较强的解偶联活性。  相似文献   

19.
牦牛牛皮蝇蛆病是危害广大牧区牦牛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由于牦牛性情粗野、凶猛,易攻击人,给牧区疫病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寻求一种对牦牛牛皮蝇蛆驱治效果长效、低残留、使用方便的药物,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在秦州区关子镇上岸峪村,应用不同剂量阿拉纳注射液进行了牦牛牛皮蝇幼虫驱杀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随机选择20头成年牦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使用依普菌素透皮剂驱虫1个月后,观察对牦牛皮肤内牛皮蝇幼虫的驱杀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牦牛无明显不良反应,牛皮蝇包囊明显少于对照组,皮损面积显著减少,说明依普菌素透皮剂对牦牛皮肤内牛皮蝇幼虫能安全有效驱杀,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