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本文记述寄生于香蕉弄蝶Erionata thorax L.卵的二种跳小蜂。其中香港全棒跳小蜂Leurocerus hongkongensis Subba Rao,原描仅据雌虫描述,分布香港。现查明其在广西和福建的分布,对简单的原描作了补充,并添加了雄虫的描述。蕉弄蝶卵跳小蜂Ooencyrtus erionotae Ferrière则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中国茶区最主要害虫,在湖北武汉地区茶园对该叶蝉及其卵寄生蜂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动态呈现双峰型,第一峰出现在5月底至6月底,主要危害夏茶,第二峰出现在9月底至10月底,主要危害秋茶.寄生假眼小绿叶蝉卵的寄生蜂为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mu empoasca 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s Ogloblin),6~10月2种寄生蜂联合寄生率为23%~55%.  相似文献   

3.
烟粉虱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烟粉虱是世界性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了温室蔬菜和花卉以及大田作物的产量。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烟粉虱种群抗性增加,加速害虫综合管理策略的研究,其中生物防治发挥着重要作用。烟粉虱常见天敌种类:捕食性天敌有瓢甲科,盲蝽科,花蝽科,草蛉科;寄生性天敌有恩蚜小蜂属和桨角蚜小蜂属;虫生真菌有蜡蚧轮枝菌、座壳孢菌、拟青霉、球孢白僵菌。本文就防治烟粉虱的应用现状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我国烟粉虱的生物防治及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便于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4.
假眼小绿叶蝉卵及卵寄生蜂缨小蜂形态观察和寄生率考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50年代以来假眼小绿叶蝉成为我国大陆茶园首要害虫,近年在浙苏皖茶区发现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um empoascae 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 Ogloblin 寄生叶蝉卵.拍摄并描述叶蝉卵及其孵化前的形态,以及2种缨小蜂蛹、雌雄隐成蜂和雌雄成蜂形态特征.秋季于叶蝉虫口高峰期调查龙井茶原产地10个典型茶园环境中叶蝉卵的寄生率,尽管丰产类型的茶园叶蝉密度较高,但9月份的寄生率达50%~75%,其他叶蝉密度较低的茶园中寄生率也为16%~48%;10月份,这10块茶园的卵寄生率又有增加;叶蝉三棒缨小蜂为优势种.还发现这2种缨小蜂种群对叶蝉种群呈现跟随效应.认为这2种缨小蜂是叶蝉种群重要的自然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寄生蜂对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寄主的调控机制,重点描述了3种主要粉虱科寄主-蚜小蜂科寄生蜂系统:烟粉虱-丽蚜小蜂、温室粉虱-丽蚜小蜂和烟粉虱-蒙氏浆角蚜小蜂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定2种吡虫啉浓度(有效浓度分别为37.5、15.0 g·hm~(-2)),探讨其对褐飞虱的卵寄生蜂稻虱缨小蜂的毒性.剂的对照[死亡率为(1.67±1.67)%].携带稻虱缨小蜂幼体的稻苗经高浓度吡虫啉处理后,稻虱缨小蜂的羽化率为(83.53±1.81)%,显著地低于未经药剂处理的对照(92.09±0.75)%.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790.89 μg·kg~(-1).稻虱缨小蜂接触250、500μg·kg~(-1) 2种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后,分别有40%和65%残存个体未能对褐飞虱为害稻株挥发物作出反应;而作出反应的个体亦不能区分虫害稻株与健康稻株的气味.然而,接触2种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后,存活的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利它素的行为反应及对褐飞虱卵的寄生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烟粉虱是危害性极大的植食性昆虫.从烟粉虱起源、种名、分布及生物型等方面综述了其在分类学上的研究概况,对烟粉虱寄生性天敌资源作了初步的梳理研究,阐述了烟粉虱天敌恩蚜小蜂属、桨角蚜小蜂属、Amitus和其他属寄生峰在形态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体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为利用微生物防治该害虫打下基础.[方法]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结合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刚羽化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体内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分离出11株细菌,经鉴定归类于3个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3个纲(芽孢杆菌纲、放线菌纲和γ-变形菌纲)4个目(芽孢杆菌目、微球菌目、乳酸杆菌目和肠杆菌目)8个科(芽孢杆菌科、微杆菌科、葡萄球菌科、乳酸杆菌科、纤维单胞菌科、微球菌科、肠杆菌科和类芽孢杆菌科)8个属(芽孢杆菌属、微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片球菌属、纤维单胞菌属、微球菌属、埃希氏杆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6株,为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为优势菌属.[结论]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可培养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了中国虱(虫齿)科虱(虫齿)属四新种:角虱(虫齿)Liposcelis antennatoides,饰红虱(虫齿)L.rufiornata,雕纹虱(虫齿)L.sculptilimacula 以及中华虱(虫齿)L.sinica。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作者于1982—1984年在浙江省采集和浙江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室收藏的蜡蚧属(Ceroplastes Gray)害虫的寄生蜂;共22个种。它们分别隶属于跳小蜂科的无软鳞跳小蜂属(Anabrolepis Timberlalke)(1种)、扁角跳小蜂属(Anicetus Howrad)(7种)、阔柄跳小蜂属(Metaphycus Mercet)(3种)、花翅跳小蜂属(Microterys Thomson)(4种),蚜小蜂科的食蚧蚜小蜂属(Coccophagus Westwood)(4种),姬小蜂科的啮小蜂属(Tetrastichus Haliday)(1种),金小蜂科的短腹金小蜂属(Anysis Howard)(2种)。文中记录了各种寄生蜂的寄主和分布,对其中5个中国新记录种(单条扁角跳小蜂、霍氏扁角跳小蜂、锤角阔柄跳小蜂、蜡蚧花翅跳小蜂和蜡蚧啮小蜂)作了详细重描并绘制特征图,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我国肿棒赤眼蜂属3新种和刀管赤眼蜂属1新纪录.根据它们的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应归隶于赤眼蜂亚科、赤眼蜂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中国短索蚜小蜂属Archenomus,Howard的13种,含2种中国新记录和4种新种,提出中国短索蚜小蜂属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分藏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中国短索蚜小蜂属Archenomus Howard的4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分藏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14.
建宁杉奕刺蛾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蛾科(Limacodidae)幼虫多为害果树与林木,一般均系阔叶树种。近年,福建发生一种刺蛾严重危害杉木,建宁县林业局与福建林学院在专题研究。成虫标本经鉴定,属奕刺蛾属(Phlossa)一新种,特在此描述以供引用。  相似文献   

15.
记述茧蜂科 Braconidae潜蝇茧蜂亚科 Opiinae短背茧蜂属 Psyttalia Walker的一新种扩颚茧蜂 P.ex-tensa Weng et Chen sp.nov..该新种与分布于南非的 P.ngomeensis Fischer相似 ,但新种的上颚基部齿状扩大 ,触角仅为 2 7节 ,柄后腹光滑可与后者区别 ;与中国唯一的已知种罗氏茧蜂 P.romani Fahringer的区别在于并胸腹节仅具中纵脊 ,上颚基部齿状扩大 ,回脉后叉式 .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采自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近模茧蜂属 Plesiotyp us van Achterberg 1 新种:无瘤近模茧蜂 Plesiotypus im punctus W u et Chen,并建立世界已知4 种的分种检索表.本属隶属小模茧蜂亚科 Microtypinae Szépligeti,这是该亚科该属在中国分布的首次记录.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7.
福建枯死松材中的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福州城郊湿地松和马尾松的枯死树上分离到一种在伞滑刃线虫,经鉴定确认为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rainulfiBrassch,2002).该线虫发现于马来西亚的加勒比松上,在我国湿地松和马尾松上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采自云南勐仑的齿腹茧蜂属 Acanthormius Ashmead 1新种——勐仑齿腹茧蜂 A.menglu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1951~1960年在福州附近31种蔬菜作物上发生的136种病害名录,其中在我省至今仍是新记载的病害在中文病害名称前有“△”作标记。  相似文献   

20.
<正> 福建经济植物病害1937—1941年林传光、裘维蕃等教授作过调查。1940—1947年王清和教授又对福建栽培植物病害作过采集鉴定,在91种作物上鉴定出314种病害。作者1951—1960年结合教学需要,经常在福州附近对各种经济植物病害进行采集鉴定,并对其发病情况和发生时间作了调查和观察。在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茶树、桑树及树木等83种经济植物上查到411种病害,其中有许多在我省至今仍是新记载(新记载的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