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     
《海洋与渔业》2012,(7):16-17
中国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 6月21日,中国民政部网站刊登《民政部关于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的公告》。公告称,国务院于近日批准,撤销海南省两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两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此次设立地级三沙市,是我国对海南省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南沙群岛礁滩众多,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是刺钓作业的理想渔场。1990年3—4月,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海胜渔管区5艘单船功率为220-338千瓦的刺钓作业渔船前往南沙群岛东北部的礼乐滩、南方浅滩、大渊滩、忠孝滩、棕滩和仙后、蓬勃、舰长、指向等礁滩附近海域进行了两个航次的探捕,历时43天,其中有效作业时间23天,探捕总面积约2704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去年在做好守礁工作的同时,还在南沙群岛美济礁的泻湖内开展了鱼类养殖试验,大胆探索南沙岛礁养殖的路子。由于思路对头,技术处理得当,养殖试验初获成功。 南沙群岛美济礁地处热带,表层水温在摄氏29度左右,海水盐度在34‰左右,养殖水域环境状况与沿岸相差很大。为了搞好美济礁养殖试验,这个局的有关部门多次深入基层调查,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南海区网箱养殖的新动向、新技术,并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美济礁海域进行生态环境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和反复论证,结合美济礁高水温、高盐度的实际,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分布面积最广,岛、礁、沙、滩数量最多,位置最南的一个群岛,在岛屿、群礁和沙滩之间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估算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17种渔获种类的最佳开捕年龄,再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最佳开捕规格;初步研究该海域多鱼种底拖网作业的产量最佳网目尺寸和产值最佳网目尺寸均为65nm。建议实行最佳开捕体长和最佳网目尺寸的限制措施对该海域的渔业资源进行保护利用,从而实现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 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 并从不同的分类阶元上分析了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 分类多样性指数(△+和∧+), 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结果显示,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共记录鱼类20目110科206属, 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 (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5.5、10.30、14.85), (1.87、2.70)和(1.44); 在目级水平上, 比高纬度的东海陆架、大亚湾和东沙群岛海域高, 并且与纬度梯度成反比, 证明低纬度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低, 种类组成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少数的分类类群。使用PRIMER5.2软件计算了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 数值分别为65.8和110.0, 其中△+接近于东海陆架(65.7), 高于东沙群岛(55.2)和大亚湾海域(62.2), 说明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接近于东海陆架海域鱼类, 比东沙群岛和大亚湾海域鱼类的远。与三个海区的相似性系数比较结果显示, 在目级和科级水平上,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组成同大亚湾海域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92-1993年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 1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并应用体长方法估计了 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L和K)、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讨论了资源的开发状况。  相似文献   

8.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头足类资源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梓荣 《齐鲁渔业》2005,22(6):21-22
南海水产研究所于1990-199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进行了5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关于主要渔场的位置和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已有专文报告,但对于头足类数量动态分布方面未作进一步分析。头足类由枪乌贼(鱿鱼)、乌贼(墨鱼)和蛸(章鱼)组成,经济价值较高。本文根据2003年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渔业资源春秋两季调查结果,结合1990-1993年的调查资料,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头足类的资源变动状况,并讨论合理利用该种类资源的措施,旨在为该种类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沙群岛珊瑚礁区7种鲈总科鱼类鳞片年轮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2004年5月至7月三重刺网自南沙群岛珊瑚礁区捕获的7种鲈总科鱼类的鳞片标本,使用显微镜与投影仪结合观察年轮特征,进一步鉴定鱼类年龄。结果表明:此次调查采集到的南沙群岛鲈总科鱼类鳞片的年轮标志主要为侧区出现切割型环片;从年龄结构上看,该次调查自南沙群岛珊瑚礁区捕获的鱼种年龄以3-6龄鱼为主,这主要与网具的选择性有关。同时,也论述了鳞片采样以及观测中的注意点,以期为南海鱼类年轮的鉴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扬 《中国水产》2011,(12):15-15
本刊讯 11月23日,2011年南沙群岛保护海龟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海龟放流活动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隆重举行。农业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活动开始,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主任赵兴武出席仪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1.
选用木质刺网渔船一艘,以单艇手钓作业方式,在南沙群岛礁盘区域进行为期54天(一个航次)的手钩钓鱼及活鱼保存试验。钓捕结果表明,南沙群岛礁盘区域经济鱼类种类较多,钓获量大,手钓作业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捕鱼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每月要闻     
《中国水产》2010,(6):1-1
<正>5月5日,赴南沙群岛执行巡航护渔和考察任务的中国渔政311、202船返回海南三亚港,结束长达35天的护渔任务。此前,农业部派出中国渔政311、202船编队,赴南沙群岛重点渔场、尤其是西南部渔场巡航护渔,对我国在南沙生产渔船提供现场保护。护渔区域覆盖南沙西南部渔场5万平方公里,岛礁区渔场20万平方公里,航程4000多海里。  相似文献   

13.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和北部湾口海域底层游泳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秋季和春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区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渔获种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南海调查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渔获物中,共鉴定出游泳动物663种,隶属于4纲36目171科374属;其中鱼类为504种,占所有渔获种类的76.0%。优势种种数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春季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出现大量补充群体,并且有许多种类在秋季向较深海区移动所造成的。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北部湾口海域,这可能是由于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受水温和洋流的影响较大所造成的。目前,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资源结构呈现小型化和低值化。对南北海域资源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资源相对较好。应合理开发利用该海域渔业资源,同时加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科技     
《海洋与渔业》2012,(5):14-15
广东科考船在南沙捕获130余尾金枪鱼 4月4日.一艘载着130余尾金怆鱼的科考渔船从南沙群岛海域返吲到渔港,现场群众欢呼迎接我国南海捕捞第一船金抢鱼的渔船胜利归来。  相似文献   

15.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存储了大量微化学信息,能够反映其栖息环境变化,是研究头足类生活史的重要材料。本文根据2017年3月—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的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6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依次为钙(Ca)、锶(Sr)、钠(Na)、磷(P)、硅(Si)、钾(K)、镁(Mg)、铁(Fe)、钡(Ba)和硼(B)。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性别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也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耳石部位间Si、K、Fe无显著性差异,而Ca、Sr、Na、P、Mg、Ba、B则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9-2018年南沙群岛渚碧礁礁栖鱼类流刺网和手钓调查资料,分析了渚碧礁礁栖鱼类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计算了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及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结果显示,渚碧礁礁区共记录礁栖鱼类11目43科93属152种,其中鲈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76%);渚碧礁鱼类的Δ^+为58.75,Λ^+为102.60。与国内外其他生态系统鱼类群落组成的对比发现,渚碧礁鱼类的Δ^+高于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低于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而Λ^+则均低于其他群岛。研究表明渚碧礁鱼类群落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更为接近,但比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远。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渚碧礁礁栖鱼类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但该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应及时给予保护。  相似文献   

17.
点带石斑鱼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具有雌雄同体、先雌后雄性逆转现象,属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暖水性、礁穴栖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至今为止,在我国已记录近50种的石斑鱼属种类中,点带石斑鱼是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北起浙江南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其踪迹。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与渔业》2009,(3):5-6
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该法案将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黄岩岛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距菲律宾苏比克港约100海里。该岛是中国固有领土,黄岩岛海域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中鲨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兼捕到鲨鱼16种,分别隶属于5目10科。其中,2012年秋季航次出现鲨鱼6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Cephaloscyllium isabellum)和网纹绒毛鲨(C.fasciatum)为优势种,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以阴影绒毛鲨和短吻角鲨(Squalus brevirostris)为优势种;2013年春季航次出现鲨鱼13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为绝对优势种,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以哈氏原鲨(Proseyllium habereri)和阴影绒毛鲨为优势种。鲨鱼的尾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N)范围为1~27 ind·h~(-1),重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W)范围为0.19~5.85 kg·h~(-1),在整个调查海域范围内,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为鲨鱼主要分布。本文调查分析结果可为掌握南海鲨鱼的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现状以及估算鲨鱼资源量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制定鲨鱼养护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海位于3°11’N~23°35’N、98°00’E~120°15’E之间,南北跨越20多个纬度,长约2900公里,东西宽约1600公里,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水深5559米,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它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中国渔民在南沙海域从事渔业开发活动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但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南沙海域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被发现后,南海周边的某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历史事实,开始对南沙群岛主权提出无理要求,并采取军事行动侵占岛礁、控制海域。中国的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逐步形成了"岛礁被占领、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渔业被袭扰"的不利局面,维护中国南沙群岛主权权益开始面临复杂严峻的态势。对此,中国政府公开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审时度势制定了"突出存在","开发南沙,渔业先行"的南沙维权斗争方略。作者简要总结了南海海洋渔业资源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南海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几点南海渔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