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内蒙古本地淡水湖泊中筛选得到一株含油相对较高、长势较好的藻种,经初步确定为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斜生栅藻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接种量为20%;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N、P、Fe、Mg四种营养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NaNO3 0.5 g/L,K2HPO4·3H2O 0.10 g/L.FeCl3·6H2O 0.008 g/L,MgSO4·7H2O 0.10 g/L,富油斜生栅藻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良好,稳定期最大生物量(A680)可达1.905.  相似文献   

2.
丁兆坤  刘亮  许友卿 《水产科学》2007,26(12):684-688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是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AA的系统命名是全顺-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又名5,8,11,14-花生酸,简记为20:4n-6,分子量304.5,分子式C20H32O2,结构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四爿藻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pH值和营养盐对四爿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爿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0℃;适宜光照为500~10 000 lx,最适光照为4 000~7 000 lx;适宜盐度5~85,最适盐度为35;适宜pH值为4~9,最适pH值为7。筛选出四爿藻的培养液配方是,天然海水加入(NH2)2CO-N60 g/m3;KH2PO4-P 2 g/m3;FeC6H5O7-Fe 0.4 g/m3;维生素B11 g/m3和维生素B120.000 5 g/m3。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即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的感染或疾病综合症。1878年,perroncito首次报道意大利的鸡群暴发的一种严重疾病,当时称为鸡瘟(Fowl Plague)。1995年,Schafer证实“鸡温”的病原为A型流感病毒感染。自1959年以来,苏格兰(1959)、意大利(1966、1980)前苏联(1967-1979)、澳大利亚(1975、1985)、美国(1975、1979、1984)、香港(1975-1978)、比利时(1978、1979)、法国(1979-1980)、以色列(1980)等国家和地区学者相继分离到流感病毒及其亚型。我国台湾(1990)分离到H8N4、H6N5、H12N5、H8N9、N8N6、H8N3、H1N5、H8N5;大陆学者陈伯伦和张泽纪等人1992年在广东从鸡体内分离到禽流感病毒H9N3。除鸡以外,1963年,Long等第一个从火鸡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H6N8),以后英国、美国、意大利、以色列、苏格兰等国也相继分离到火鸡流感病毒,最早从鸭中分离到流感病毒是195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和英国,分离的病毒是H4N6、H11N6,以后乌兰克、意大利、加拿大、南斯拉夫、波兰、德国、香港、澳大利亚、日本、比利时,以色列等国也从鸭中分离到流感病毒,台湾谢快乐(1972)、大陆韩冲和徐为燕等(1980)从鸭中分离出流感病毒,郭元吉等(1979)从鸭饮过的186份水标本中分离到58株禽流感病毒。鹌鹑,珍珠鸡、鸭、鹅等也有发病并分离出流感病毒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6年1月31日~4月17日采用底拖网在几内亚比绍海域收集的数据,对该海域4个不同地质特征水域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个海区以区域1(16°30′~17°00′W,11°30′~12°20′N)的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最高,为2992mg/m^3;区域3(16°40′~17°20′W,10°00′~11°00′N)最低,仅为1069mg/m^3。浮游动物主要分属浮游甲壳类Crustacean、水母类Medusae、毛颚类Chaetognatha和被囊类Tunicata等,其中浮游甲壳类共计6目22科22属23种。桡足类Copepods为4个水域最主要的浮游动物,除区域3外,所占比例均达到80%以上,其次为莹虾类Lucifer。区域1、区域2(16°55′~17°30′W,11°00′~12°20′N)和区域3数量最多的种类依次为桡足类、莹虾类和毛颚类,而区域4(16°20′~16°40′W,10°20′~10°35′N)中毛颚类数量要高于莹虾类。区域1的浮游动物种类及其多样性指数(H=1.55)为4个水域最高,但其丰富度指数却最低(D=0.28)。区域3的丰富度指数(D=0.58)和均匀度指数(J=1.26)均为4个水域最高。区域4的多样性指数(H=1.07)和均匀度指数(J=0.59)为4个水域最低。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殖环境水质因子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池塘养殖环境中不同水层水质因子与气象因子组间的相关关系,对池塘养殖环境中不同水层(水下10、60和110 cm)的水质因子(水温、DO、p H、ORP)与气象因子(气温、气压、湿度、日照、风速、风向、雨量)等11个因子进行监测,并对这3组进行典型性相关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定性、定量规律,旨在提取出影响水质的关键影响因子,为进一步预测不同水层水质以及智能决策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水温是水质因子中反应最活跃、最密切的因子,水温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气温;DO和p H是水质因子中相对复杂的因子;DO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水温、光照、气压、气温和湿度;p H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水温、DO、气压、气温和湿度;ORP与气象的密切程度不高(r0.3),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RSM)对南极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 sp.)N11-8液体发酵产蛋白酶PBN11-8的发酵条件进行快速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南极海洋芽孢杆菌N11-8产蛋白酶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并通过Plackett-Burman(PB)设计对影响其产酶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温度、氮源和碳源;以最陡爬坡实验逼近至上述因子最大响应区域,进而采用RSM法对其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可溶性淀粉3 g/L,蛋白胨13.1 g/L,酵母浸粉2.9 g/L,NaCl 5 g/L,KH2PO4 1 g/L,FeCl3·6H2O 2 mmol/L,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34.0℃,转速为200 r/min,装液量为50 ml/250 ml,接种量为4%,培养时间为60 h。最终优化后的酶活达到90.5 U/ml,比初始酶活提高了23.6%。  相似文献   

8.
臭氧处理水在水产业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辛  杨玉民 《水产科学》2001,20(2):27-27
臭氧(O3)是氧(O2)的同素异构体,质量浓度ρ=0.5-1.0mg/L的O3处理水游离的单原子氧(O)和羟基(OH)具有极强杀菌能力,1min内可灭活细菌,病毒,而且O3极不稳定,在水中很快转化为O2,可增加水体溶氧,O3水灭菌效果相当于双氧水(H2O2),但其处理方法简便,成本远低于H2O2。  相似文献   

9.
富油能源微藻斜生栅藻异养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微藻原料的富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物量,以BG11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碳(C)、氮(N)、磷(P)等3种营养盐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单因素和L9(33)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异养培养斜生栅藻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3种营养盐最佳水平组合为: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0 g/L、NaNO3质量浓度为2.0 g/L、K2HPO4.3H2O质量浓度为0.15 g/L。富油斜生栅藻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良好,稳定期最大生物量(A680)可达10.276,可作为后续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
在海水闭合循环系统中加入常用剂量的呋喃唑酮 (C8H7N3 O5)、甲苯咪唑 (C16H13 N3 O3 )、土霉素 (C2 2 H2 4N2 O5.2H2 O)、氯霉素 (C11H12 O5N2 Cl2 )、CuSO4 FeSO4合剂、强氯精 (C3 Cl3 N3 O3 ,有效氯 6 2 .5 % )、甲醛 (CH2 O)等 7种常用渔药 ,确定系统把 10mg/L总氨氮 (NH4 N)硝化至较低水平 (CNH4 N<0 .0 5mg/L ,CNO2 N<0 .0 1mg/L)所需的时间及氧化过程中各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 ,并以此作为判断生物滤器的硝化能力是否受到影响的依据。结果表明 ,分别加入甲苯咪唑至 1、2、3mg/L(全水体质量浓度 ,其他同此 )、CuSO4 FeSO4合剂 (0 .5 0 .2 )mg/L、土霉素 1mg/L、氯霉素 1、2、3mg/L均对生物滤器硝化作用无明显影响 ;土霉素 2、3mg/L、强氯精 1mg/L或甲醛 10、2 0、30、4 0mg/L影响生物滤器对亚硝酸氮的氧化 ;分别以呋喃唑酮 1、2、3mg/L、重复添加氯霉素至 3mg/L、重复或直接添加强氯精至 2mg/L都影响氨氮、亚硝酸氮的氧化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低温压力对斑马鱼细胞组蛋白修饰的影响,建立并优化使用斑马鱼(Danio rerio)成纤维细胞ZF4进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的条件。本研究分别优化了ChIP过程中裂解细胞所使用的NP-40浓度、超声破碎的时间,确定了最佳NP-40浓度为0.2%,超声时间为20 min。利用针对β-actin启动子区域的引物,通过常规PCR初步验证ChIP实验是否成功。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IgG组常规PCR产物基本无条带,H3K27me3组条带较暗, H3K4me3和H3K27ac组有较亮条带,初步说明实验可靠。使用正常培养(28℃)与长期低温驯化(18℃, 30 d)的斑马鱼成纤维细胞ZF4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优化之后的ChIP技术进行实验。分别使用qPCR和ChIP-qPCR检测低温驯化对肿瘤坏死因子b(tumor necrosis factor b,tnfb)基因表达以及其启动子区域H3K4me3、H3K27ac、H3K27me3的影响。qPCR结果显示tnfb基因经过低温驯化后上调,而ChIP-qPCR结果显示,tnfb基因启动子区域的H3K4me3、H3K27ac富集度也出现升高, H3K27me3没有明显变化,提示低温压力可能通过影响tnfb基因启动子区域的H3K4me3、H3K27ac水平来调控tnfb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建立并优化的ChIP实验条件可以用来研究ZF4细胞组蛋白修饰变化,为下一步探索低温压力对斑马鱼细胞全基因组组蛋白修饰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21,(7)
为了解四川省2020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效果,在春、秋两防集中免疫后,从四川省21个市(州)共采集禽血清样品4 053份,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H5和H7亚型禽流感分别进行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合格3 745份,平均合格率为93.92%,其中,春季合格率为96.49%,秋季合格率为91.35%;禽流感H7亚型免疫抗体合格3 782份,平均合格率为93.28%,其中,春季合格率为96.4%,秋季合格率为90.15%。数据表明,四川省2020年春、秋两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21,(7)
2020年秋季集中免疫后,在西昌市25个乡镇中抽检10个乡镇鸡、鸭免疫血清164份,采用国标GB/T 18936-2003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技术,分别检测禽流感病毒H5-Re11株、H5-Re12株和H7-Re2株免疫抗体。结果显示,西昌市25个乡镇被抽检的10个乡镇禽流感H5-Re11株、H5-Re12株和H7-Re2株免疫抗体的合格率均达到了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以上的要求,能够对家禽(鸡、鸭)提供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4.
在6组200mm×400mm×300mm的玻璃缸中配制0.5~8.0mmol/L碳酸氢钠浓度梯度的溶液,加入硝酸钾(以氮计1.0mg/L)、磷酸二氢钾(以磷计0.2mg/L)和用25生物网过滤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样,之后每24h检测一次水体营养盐并及时补充,在光合作用条件下检测p H变化。结果表明:单一的碳酸盐水体p H小于11,夏季水体p H在9.23~10.66之间;在碳酸盐水体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和氯化镁检测p H变化,结果表明,水体p H与碳酸盐、Ca2+、Mg2+含量及光照度相关。碳酸盐浓度一定时,Ca2+含量增加,抑制p H的能力增强。Ca2+含量一定时,碳酸盐含量增加抑制p H的能力增强,但在自然水体中Ca2+含量明显低于碳酸盐含量时易形成苏打水;Mg2+浓度增加,抑制p H的能力增强,当Mg2+浓度为10-2mol/L时,Mg2+只对p H大于9.63水体有抑制作用;在0.5mol/L碳酸盐水体中,光照度由6:00的2290(Lux)增加到9:00时的54200(Lux)时,p H由9.90增至10.33,p H增加明显。12:00至15:00时光照度变化范围为47500~88700(Lux),水体p H变化在10.39~10.44之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磷对纤维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研究了不同起始浓度Na2HPO4.12H2O、同一起始浓度3种不同形态的磷源条件下,纤维藻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纤维藻生长的最适Na2HPO4.12H2O起始浓度为0.001 mol/L,当起始磷浓度高于0.003 mol/L时,磷就会对纤维藻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纤维藻对Na2HPO4.12H2O、NaH2PO4.2H2O和Na3PO4.12H2O三种形态的磷源无明显的偏好性。  相似文献   

16.
智利竹筴鱼中层拖网设计参数与作业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年~2007年拖网使用情况,对于捕捞竹筴鱼的11种拖网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渔获性能比较不同网具作业性能的差异。结果为:智利竹筴鱼拖网的规格尺寸如网口网目大小、网具周长等都不断增大,且长周比范围为0.127~0.328;身周比范围为0.119~0.26;袖长比范围为0.182~0.242;大型中层拖网的长周比、身周比随着网具规格的增大总体有增加的趋势。袖长比与网具规格尺寸没有相应规律变化。竹荚鱼拖网的长周比、身周比、袖长比值比狭鳕拖网的值小。根据2001、2006、2007年实测拖网数据资料,分析了拖网的捕捞性能,结果发现,竹筴鱼拖网的对地拖速均在3.5~6.0kts(1.792~3.072m/s),以1440和1632型为代表的大型竹筴鱼拖网其垂直扩张、水平扩张、阻力性能方面均优于960、1152型的狭鳕拖网。1632型竹筴鱼拖网网口高度为70~80m的出现频率超过70%,960型等狭鳕拖网的生产时网口高度55~60m的出现频率超过60%。综合960、1152、1632型等3顶网具的实测数据,得到实测网口高度公式为:H=0.126CV^-1.0573。根据Yield—density数学模型分析了鱼群水层分布,建立了水层分布频率方程:F,=1/(41.0661—1.1621&#215;H1+0.0098&#215;H1^2),通过分析产量频率水深分布模型,建立了产量在不同水层分布模型方程:F2-1/(47.6698-1.3726&#215;/42+0.01123&#215;H2^2)。  相似文献   

17.
大亚湾鱼卵、仔稚鱼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亚湾鱼卵、稚仔鱼种群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5年采用浅水I型浮游生物拖网对大亚湾鱼卵、仔稚鱼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获鱼卵31361粒,仔稚鱼244尾。经鉴定分析共有27种,其中鱼卵19种,隶属于6目16科18属;仔稚鱼18种,隶属于5目15科16属;鱼卵、仔稚鱼共有种11个。鱼卵平均丰度为614.55 ind/1000 m^3,稚仔鱼的平均丰度为3.69 ind/1000 m^3。鱼卵丰度季节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空间分布显示,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央列岛、人工鱼礁区、湾口东岸。鱼卵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05~2.26,平均值为0.86,稚仔鱼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2.53,平均值丰度0.82;鱼卵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02~0.99,平均值为0.50;稚仔鱼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1.00,平均值为0.52。根据Pearson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与种群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为温度和溶解氧(P<0.01)。研究结果显示,春夏季是大亚湾海域鱼类产卵的重要时期,中央列岛海域是大亚湾鱼类繁殖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8.
碳酸氢铵等不同氮源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NH4HCO3、(NH4)2SO4、NaNO3、NH2CONH2、NH4Cl和NH。H2PO46种氮源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每组的氮质量浓度均为50mg/L,均添加磷质量浓度为3mg/L的NaH2PO4作为磷源,培养9d。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在第3—5d时小球藻的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值,添加NH4HCO3组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细胞密度、吸光度、干重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其次为NaNO3和NH2CONH2,而(NH4)2SO4、NH4Cl和NH4H2PO4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区桁杆虾拖网方目与菱目混合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桁杆虾拖网方目与菱目混合网囊网目的选择性,2016年8月在南海北部采用"套网法"对网目尺寸分别为25 mm方目+25 mm菱目(H_1网囊)、30 mm方目+25 mm菱目(H_2网囊)和35 mm方目+25 mm菱目(H_3网囊)的3种混合网囊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运用Logistic模型拟合主要渔获种类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对模型拟合度的优劣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混合网囊的优势渔获种类为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周氏新对虾(M.joyneri)、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和丽叶鲩[Caranx(Atule)kalla];H_1和H_3网囊对刀额新对虾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63.93 mm和67.96 mm;H1、H2和H3网囊对周氏新对虾的L_(50)分别为62.08mm、66.30 mm和67.32 mm;H1和H3网囊对脊尾白虾的L_(50)分别为53.83 mm和56.69 mm;H_1、H_2和H_3网囊对丽叶鲩的L_(50)分别为59.24 mm、61.63 mm和64.64 mm;比较主要渔获种类L_(50)及其开捕规格,认为H3网囊在兼顾生产效益和保护渔业资源方面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20.
梁园鑫  徐成勋  刘士凯  孔令锋  李琪 《水产学报》2023,47(7):079609-1-079609-9
为培育生长快速、存活率高的长牡蛎新品种,以第十一代长牡蛎“海大1号”(H)和第八代壳橙品系(O)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建立自交组HH(H♀×H♂)和OO(O♀×O♂)与杂交组HO(H♀×O♂)与OH(O♀×H♂),分析了四个组合的生长与存活杂种优势以及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结果表明,20日龄时,杂交组存活中亲优势MF1为58.03%,HO和OH的存活与HH相比分别提高31.48%和35.80%。360日龄时,四个组合壳高由高到低依次为OH>HO>HH>OO,杂交组的壳高和湿重中亲杂种优势MF1分别为24.65%和46.02%;与HH相比,OH的壳高和湿重分别提高了23.51%和39.60%;杂交组存活中亲优势MF1、高亲优势HHO和HOH分别为68.31%、40.29%和53.96%。除180日龄时存活性状的父本GCA外,长牡蛎“海大1号”在其余时期的GCA均为正效应值,为较好的高产杂交育种亲本;OH的生长和存活SCA方差均显著高于HO。研究表明,以壳橙选育品系为母本,“海大1号”选育品种为父本的杂交组合OH具较高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可为培育生长快、存活高的优质杂交牡蛎品种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