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8和1999年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以三系法品种间杂交籼稻汕优63为对照,探讨了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生物学产量高12.1%,经济系数高12.5%。生物学产量高是因为叶面积延续时间长17.1%和较高的光合速率;经济系数高是由于茎鞘叶物质转运系数高和齐穗期以前群体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率较高。两优培九生育前期株型较松散,后期曾紧凑,群体受光姿态良好。  相似文献   

2.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成培九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两优培九(原名65002)系江苏省农科院以邹江石研究员为带头人的水稻"863"课题组,以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熟籼型新组合.两系杂交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水稻育种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是我国继续居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两优培九自1996年育成以来,经10余省121个基点试种,充分显示了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特点.国家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生物工程中心、国家杂交稻技术工程中心等百余名专家、教授现场观摩研讨认为,"两优培九增产潜力大、品质好,适应性广,其选育和大面积试种成功,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杂交稻育种的诸多难题,例如产量和品质的矛盾、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等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利用籼爪杂交育种技术育成亚恢627,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亚种间杂交中稻新组合特优627,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并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通过2005--2007年在福建福安制种实践,总结出了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作母本,"9311"作父本,配制育成的超高产、高优质、中籼型的杂交稻新组合,在长江流域稻区和南方稻区13个省120多个点的示范种植,均表现高产、优质、耐肥抗倒、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适应性广,比目前当家的杂交稻组合"汕优63"增产10~20%.  相似文献   

6.
利用籼爪杂交育种技术育成亚恢627,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亚种间杂交中稻新组合特优627,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并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通过2005—2007年在福建福安制种实践,总结出了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双季两系杂交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氮素营养与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水稻栽培模式。2003年我们对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赣亚1号”进行了强化栽培试验,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两系法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产量因素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选育产量因素高度协调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有必要对其穗料结构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24个两系法籼粳亚种间组合的产量因素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亚种间杂交稻单株粒重显著高于品种间杂交稻,24个组合中有6个组合与汕优63比有正向竞争优势;产量因素中,每穗总颖花粉,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粒重的遗传相关系数为正值并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1998和 1 999年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 ,以三系法品种间杂交籼稻汕优 63为对照 ,探讨了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汕优 63相比 ,两优培九生物学产量高 1 2 .1 % ,经济系数高 1 2 .5 %。生物学产量高是因为叶面积延续时间长 1 7.1 %和较高的光合速率 ;经济系数高是由于茎鞘叶物质转运系数高和齐穗期以前群体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率较高。两优培九生育前期株型较松散 ,后期较紧凑 ,群体受光姿态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灌浆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受精子房体积膨大和粒重2个方面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两优培九的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1)开花日序与受精子房体积膨大速度,饱满粒的充实度,单粒平均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两优培九的受精子房体积膨大速度和粒重增加速率均比汕优63慢,单粒平均粒重和充实度也比汕优63优。(3)施用粒肥,剪叶或疏花主要通过改变弱势粒的子房膨大速度来影响粒重的增加速率,粒重和充实度,施用粒肥和蔬花后两优培九的单粒平均粒粒重和充实度明显提高,而剪叶处理后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引进,筛选和强优势组合的选配,制种技术的研究,杂交稻试验和不育系的地就繁种技术等方面,详尽介绍了课题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研究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世纪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优质与高产相结合、常规育种手段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着力塑造理想株型。  相似文献   

18.
19.
水稻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6个粳型或爪哇型广亲和品种,按 NC Ⅱ设计组配30个 F_1杂种,以籼优63作为对照,研究了抽穗日数、株高、产量因素等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亚种间杂种每穗粒数的优势量强,中亲优势10.73%至132.90%,竞争优势-4.95%至110.09%。单株产量竞争优势-46.00%至74.29%,平均1.57%。而结实率的竞争优势均为负向,-63.24%至-6.38%,平均—-7.69%。亚种间互作变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双亲。杂种抽穗期优势有正负向,中亲优势-11.74%至65.48%,平均19.38%,竞争优势-27.48%至30.12%,平均-2.23%。F_1株高优势明显,中亲优势平均37.65%,18个组合超过汕优63。不育系对株高的影响较大。不育系 W6154s—66和5460s、广亲和系 Varylava 1312和CA529具有较好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是 W6154s-66/Varylava 1312,其次为 W6154s-66/CA529。  相似文献   

20.
脱落酸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亚种间杂交稻测03/扬稻4号、PC311/早献党和籼稻扬稻4号为材料,研究了外源脱落酸(ABA)对籽粒充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