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沼液连续浇灌对旱作和水田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研究沼液长期浇灌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旱作和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静态培养法,在不同浓度沼液浇灌下,对旱作和水田土壤的pH值、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以及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进行为期2个月的连续检测。结果表明,沼液浇灌后旱作和水田土壤pH值均有所增加,长期浇灌能够有效防治土壤酸化;土壤TN、TP和有机质含量在沼液灌溉后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随着浇灌时间的增加,土壤TN和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TP缓慢增加,长期浇灌会导致土壤营养不均衡;土壤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变化不大,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但土壤中Pb和Cd的含量随沼液浇灌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长期浇灌会导致Pb、Cd的富集。  相似文献   

2.
沼液化肥配施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沼液化肥配施定位实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沼液替代化肥的不同比例(沼液全氮分别占总N 0%、15%、30%、45%、100%)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库和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施用2年后,花生平均产量显著增加,较无肥和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33.15%~48.29%和10.24%~22.77%,其中30%处理达到最高(3 332 kg hm~(~(-2))),较其他处理显著增产4.0%~48.3%。同时土壤有机质(OM)、活性有机质(LOM)及碳库管理指数(CMI)也发生了显著变化,30%处理较其他处理表现为显著增加。可见沼液化肥均衡配施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显著改善了有机质质量。同时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30%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NH_4~+-N、NO_3~--N、NO_2~--N、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花生产量与土壤各养分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相关系数最高的是有效磷(0.956**),表明有效磷是当前红壤旱地花生持续高产的首要限制因子。作物产量与LOM显著正相关(0.826*),而与OM无显著相关性。同时,LOM与OM(0.920**)、全氮(0.894*)、全磷(0.867*)、有效磷(0.872*)和速效钾(0.821*)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OM除与LOM达到显著相关外,仅与全氮(0.922**)和有效磷(0.862*)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这表明LOM较OM更能客观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应成为土壤施肥的良好评价指标。本实验条件下,红壤旱地花生产区沼液化肥均衡配施(30%)既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又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应成为红壤旱地地区花生增产和地力培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低温下不同发酵剂对牛粪与鸡粪混合堆肥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在室外0℃以下,牛粪和鸡粪混合后接种复合发酵剂好氧堆肥,研究复合发酵剂对堆肥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发酵剂堆肥的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24.01%和18.79%,起到了保氮作用。全磷(P)、全钾(K)、速效磷(P2O5)和速效钾(K2O)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3.69%、5.24%、7.56%和8.87%。  相似文献   

4.
连续施用沼液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实现沼液资源化利用,采用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施用猪粪沼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评估其对土壤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田间试验种植方式为水稻—油菜轮作,施肥方式分别以清水和常规化肥为对照,另设10个猪粪沼液施用量梯度。通过单因子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连续施用猪粪沼液对土壤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当3年沼液施用总量为(546.25~626.00)×103 kg/hm2时,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生态功能遭破坏,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但需合理配施氮肥,防止土壤养分失衡;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土壤重金属Cd、As、Cr、Hg为轻度污染,Pb较安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Cd、As、Pb、Cr、Hg总体为轻度污染;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显示Pb、Cd、Cr、As存在轻微潜在生态污染风险,Hg存在中等潜在生态污染风险,综合潜在生态污染风险程度属轻度;沼液还田引起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小,需合理管控Hg和As可能引起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沼液施用方式对两种叶菜品质及栽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沼液和现代灌溉装置相结合应用于温室叶菜栽培,以生菜和小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滴灌、喷灌2种施肥方式与4种沼液施用浓度对叶菜品质、产量及栽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和喷灌沼液比例均以V(沼液)∶V(水)=1∶4效果最佳。可以提高生菜和小白菜的产量、品质以及改善栽培基质的环境。滴灌条件下,小白菜和生菜的Vc的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23%、40.00%,硝酸盐含量分别为238、122 mg·kg-1,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喷灌条件下,小白菜和生菜的Vc含量也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8.98%、29.41%,硝酸盐含量也显著降低;并且两种叶菜叶片中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18406.1—2001)的标准。沼液作为营养来源没有造成基质中养分富集和重金属的积累,滴灌和喷灌沼液两种施肥方法的叶菜收获后基质的pH值和EC值都显著降低,重金属的含量低于土壤安全生产要求(GB 15618—1995)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经济实用的高浓度奶牛场污水预处理方法,该研究开展了絮凝预处理对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膜污染的影响试验,试验采用高浓度奶牛场污水原水和絮凝出水作为MBR进水依次运行,对比分析了不同进水的膜污染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絮凝出水作为MBR进水时膜污染速率较污水原水降低47%且膜组件的维护性清洗时间间隔由10 d延长至16 d;MBR处理污水原水的膜池混合液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浓度分别为4.76和3.94 g/L,而处理絮凝出水时的EPS和SMP浓度值分别为3.97和2.23 g/L。两阶段MBR膜池混合液各粒径值总体上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第1和第2阶段的最大粒径体积百分比分别出现在第16天和第23天,第1阶段EPS浓度和SMP浓度均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第2阶段EPS浓度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但SMP浓度与颗粒物粒径之间无变化规律;MBR处理污水原水的膜池混合液颗粒粒径的峰值较分散,且16 d后峰值向小粒径方向移动,而处理絮凝出水的峰值粒径相对稳定,且峰值粒径对应的最大体积百分比从3.57%增加至5.95%。MBR对2种进水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氨氮(Ammonia Nitrogen,NH3-N)去除率均接近90%,对絮凝出水的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处理效果高于污水原水。絮凝预处理使膜池混合液的EPS和SMP浓度降低且SMP蛋白质浓度显著降低(P<0.05)、膜池混合液颗粒粒径显著增加(P<0.05),有效减缓了MBR的膜污染,絮凝预处理与MBR组合可望为高浓度奶牛场污水处理提供可靠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Exposing tomato seedlings to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s may have potentially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tomato yield and quality. A growth chamber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estimate how different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fluenced the effect of elevated CO2 on the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of tomato seedlings. Tomato (Hezuo 906) was grown in pots placed in controlled growth chambers and was subjected to ambient or elevated CO2 (360 or 720 μL L-1), and four nutrient solutions of different strengths (1/2-, 1/4-, 1/8-, and 1/16-strength Japan Yamazaki nutrient solutions)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me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mato seedlings such as the plant height, stem thickness, total dry and fresh weights of the leaves, stems and roots, the G value (G value = total plant dry weight/seedling age),and the seedling vigor index (seedling vigor index = stem thickness/(plant height × total plant dry weight) increased with the elevated CO2, and the increases we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nutrient solution concentrations, being greater with higher nutrient solution concentrations. The elevated CO2 did not alter the ratio of root to shoot. The total N, P, K, and C absorbed from all the solutions except P in the 1/8- and 1/16-strength nutrient solutions increased in the elevated CO2 treatment.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nutrient demands of the tomato seedlings increased at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8.
蚯蚓对锌污染土壤养分状况及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丹丹  巫丽俊  戴莹  钟树明  孙华  张维清  李洁  李辉信  胡锋 《土壤》2013,45(6):1048-1054
以长江冲积物形成的高沙土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4个浓度的Zn (100、200、300、400 mg/kg)以模拟Zn污染土壤,设置了接种蚯蚓(Pheretima sp.)处理与不接种蚯蚓的对照处理,以研究蚯蚓活动对Zn污染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土壤Zn形态的影响。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蚯蚓能存活于设定浓度的Zn污染土壤中,对Zn的富集系数为:0.21 ~ 0.29,但蚯蚓生长率随污染浓度升高而下降,表明重金属污染仍对蚯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蚯蚓活动降低了土壤pH,而显著提高了土壤DTPA-Zn含量,使土壤Zn形态从残渣态、有机态向铁锰氧化态和交换态转变,提高了重金属植物有效性。另外,蚯蚓活动增加了各处理土壤的速效氮、磷以及NO3--N含量,而对土壤速效钾和NH4+-N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膜材料及其构成对调节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试验采用水溶出率实测法研究了自行研制的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的特性。以养分释放速率和释放期为主要指标评价了膜材料及其构成对调节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材料M2的控释性能优于膜材料M1;用膜材料M1包膜肥料的养分累积释放曲线呈对数曲线,而用膜材料M2包膜肥料的养分累积释放曲线呈直线型。在膜的比面重(单位肥料面积上所含膜材料的重量)为20~80g/m2范围内,随着比面重的增加,包膜肥的初期溶出率降低,释放期延长;通过调节膜材料组成与比面重可以研制出释放期不同的控释肥料。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在成都平原地区冲积性水稻土上施用沼液后土壤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养分平衡的状况,实现沼液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发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10个沼液施用量梯度,并以清水与常规化肥为对照。研究施用不同量沼液对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的影响,并对田间各养分平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沼液施用量在108.0~126.0 t/hm~2时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较高,为1.35~1.42 g/kg、63.31~65.34 mg/kg、12.90~13.26 g/kg、45.45~59.25 mg/kg。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含量(0.92~1.10 g/kg)变化不明显,而速效磷含量(8.49~18.85 mg/kg)较清水对照相比降低11.0%~59.9%。沼液处理组土壤氮、磷、钾元素的平衡范围为-25.61~66.68,-7.99~-15.34,-81.33~-145.82 kg/hm~2。当沼液施用量大于108.0 t/hm~2时,氮素能基本维持平衡。随沼液施用量增加,磷素亏损得到缓解,而钾素亏损加剧。施用适量沼液能提高土壤氮钾元素含量,但单施沼液难以满足土壤磷钾元素的平衡。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沼液施用量应控制在108.0~144.0 t/hm~2,并与10~15 kg/hm~2磷肥、115~120 kg/hm~2钾肥配合施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现有沼液氨氮膜回收技术中氮肥浓度低和副产物价值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采用膜蒸馏结晶技术实现沼液中氨氮的结晶回收。研究中,通过提升近饱和接收液的温度来平衡膜两侧的水蒸气分压,在保证氨氮传质通量的情况下最小化水分传质。操作结束后接收液中铵盐达到超饱和状态,冷却至常温即可回收铵盐晶体。结果表明,当进料侧沼液温度为40℃时,近饱和磷酸二氢铵温度需提高至47℃,而使用硫酸为吸收剂时,近饱和硫酸铵溶液温度需提高至65℃。酸液温度升高对氨通量也有促进作用,氨通量由40℃时的10.70 g/(m2·h)小幅提升至70℃时的14.90 g/(m2·h)。进料侧氨氮质量浓度的提升可显著增加氨氮回收通量。磷酸二氢铵为吸收剂时,试验6 h后晶体中的氨氮回收率为77.60%,采用硫酸为吸收剂时可提高至92.20%。继续延长处理时间,晶体中的氨氮回收率甚至超过100%。显然,采用膜蒸馏结晶技术回收沼液氨氮具一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沼液氨氮的高价值回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热预处理对猪粪厌氧消化及沼液生态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提高猪粪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水解性和产甲烷性能,同时增加猪粪沼液还田利用途径的生态安全性,该研究采用水热的方式对猪粪进行预处理,探究了不同温度(70、90、120、150和170 ℃)水热预处理对猪粪的理化特性和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沼液的生态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水热处理30 min条件下,猪粪SCOD(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增加了3.9%~43.6%;经150 ℃水热处理后的猪粪获得最高的产甲烷量(398±40) mL/g(以VS计算,Volatile Solid,挥发性固体),相对于未经处理猪粪的产甲烷量显著提高了5.6%(P<0.05)。猪粪经150 ℃水热预处理和厌氧消化后的沼液中重金属Hg、As、Pb、Cr和Cd含量均满足《农用沼液(GB/T 40750-2021)》的限量要求;粪大肠杆菌的含量满足《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2012)》;土霉素大幅度降低,恩诺沙星、磺胺嘧啶和诺氟沙星的含量均低于检测限。因此,适当的水热预处理(150 ℃)不仅能够提高猪粪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降低沼液还田利用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沼液中悬浮物含量高、重金属残留等问题,该研究采用陶瓷膜进行预处理,开展膜过滤工艺参数优化和污染物去除效果的试验。首先证明7种不同孔径陶瓷膜中10~50 nm超滤陶瓷膜通量较高,再选择20 nm膜进行后续沼液温度、膜面流速和浓缩倍数等因素对陶瓷膜通量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20 nm陶瓷膜通量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型增长;较适宜的膜面流速为3.0 m/s,对应的膜通量可达175 L/(m2·h);经济性较高的变频器运行频率范围为40~45 Hz;20 nm陶瓷膜的极限浓缩倍数大于10倍,优于100 nm膜。20 nm陶瓷膜可完全去除沼液中浊度,同时较好的保留溶解性有机质和氮磷钾等无机营养,并对沼液中多种重金属具有良好的阻控效果,综合考虑其生产工艺和使用成本,20 nm陶瓷膜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沼液一体化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沼液过滤膜浓缩作为沼液处理的一个新方向,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将可堆肥处理的生物质材料秸秆作为滤料引入沼液的预处理,并对沼液过滤、膜浓缩及秸秆滤料堆肥效果进行了整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秸秆、火山岩、石英砂依次过滤后,可以去除沼液中95%以上的悬浮物,过滤后的秸秆经过简单晾晒,在含水率为75%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升温堆肥,高温期可以持续10 d,经过28 d堆置后基本达到腐熟要求,堆肥产品总养分含量接近5%,但含水率下降不明显。经过预处理的沼液进行超滤和纳滤之后,营养物质含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未处理的原液相比,氮磷钾含量分别提升了2.6倍、1.9倍和4.5倍,Mg和Fe的浓缩倍数均达到10以上,氨基酸浓度提高了8.8倍,而且纳滤产生的透过液基本可以达到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该研究结果为沼液的处理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纳米气泡对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的防堵塞效应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沼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盐分离子与固体颗粒物等致垢物质,极易导致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物理-生物-化学复合堵塞,纳米气泡凭借其比表面积大、表面带负电荷、吸附性能高等特点,有望成为一种协同控制沼液灌溉系统复合型污垢的可靠方法。该研究旨在探究纳米气泡(Nanobubbles,NBs)对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复合型堵塞的缓解效应,明确NBs对灌水器附生生物污垢、化学沉淀和颗粒污垢的控制效果。将无NBs水和饱和NBs水进行不同体积配比,配置了3种NBs浓度的灌溉水:对照组(无NBs水)、饱和NBs水(全部为NBs水)、半NBs水(体积比1∶1),分别对3种内镶片式灌水器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Bs有效地缓解了灌水器堵塞,系统运行末期3种类型灌水器内部堵塞物质的干质量分别降低了22%~49%、18%~41%和25%~47%,而滴灌系统的相对平均流量和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整体提高了15%~44%和26%~48%。NBs有效地控制了灌水器附生的生物污垢、化学沉淀和颗粒污垢形成,使得堵塞污垢中胞外聚合物的含量降低了29%~53%,碳酸盐、磷酸盐等化学沉淀的含量降低了52%~75%,而颗粒污垢的总量降低了35%~68%。相比而言,饱和NBs水处理比半NBs水处理下污垢的干质量减少了21%,建议在沼液滴灌工程中采用饱和NBs的方式来缓解灌水器堵塞。该研究证明了NBs是一种有效且生态友好型的防灌水器复合堵塞技术,有助于沼液滴灌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在等氮量供应下,猪粪厌氧发酵物(沼液)及有氧发酵物(堆肥)氮源对甘蓝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供应的情况下,施用猪粪沼液不仅可以替代化肥为作物提供生长所必需的氮素,而且提高了养分的利用效率,对甘蓝的增产效果显著;而施用猪粪堆肥处理的甘蓝产量较低,但是施用猪粪堆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 H值,减少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酸化危害;在等氮量供应的情况下,单施猪粪堆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灌施沼液比例对石灰性土壤性质和辣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灌施不同稀释比例沼液对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碳、水溶性碳、土壤结构以及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施沼液会使土壤pH值和EC值升高,尤其是高浓度(50%)沼液,土壤的EC值达到1.2m S/cm以上;土壤有机碳随沼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水溶性碳在灌施比例为1∶3和1∶4时达到最大,其次是原液、1∶1和1∶2,且这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灌施沼液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形成,尤其灌施浓度25%时,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而且灌施沼液可以显著增加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生物实验表明,辣椒株高、叶片数、分枝数、叶绿素值及辣椒产量在灌施稀释比例为1∶2~1∶4的沼液时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而灌施沼液原液和稀释比例为1∶1时,上述各指标相对较低。综合考虑建议沼液在石灰性土壤上的稀释比例应控制在1∶2~1∶4之间,但是其长期施用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光催化降解沼液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效果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该文采用光催化降解途径探究沼液中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的最佳光源、pH值以及光催化对不同初始质量浓度抗生素的降解效果,同时进行不同初始浓度、pH值条件下抗生素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源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效果为:高压汞灯紫外消毒灯长弧氙灯无光。高压汞灯催化2 h后,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1.68%、85.58%、81.18%。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初始质量浓度越低,光催化效果越好。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时,其降解率最高可达94.80%、88.35%和95.39%,沼液初始pH值对四环素、金霉素的降解率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当pH值为6时,四环素的降解率最大为96.16%,反应速率常数为1.5971h-1,半衰期为0.355 3 h;当pH值为10时,金霉素的降解率最大为90.47%,反应速率常数为1.084 4 h-1,半衰期为0.338 3 h。沼液初始pH值对土霉素的降解率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当pH值为10时,3种抗生素的平均降解率最大为89.88%。采用高压汞灯在沼液初始pH值为10时,催化降解5 mg/L四环素类抗生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针对芦笋种植过程中大量化肥长期施用所造成的土壤肥力退化和芦笋品质下降的问题,以沼液有机替代化肥来研究相同氮磷钾养分施用的前提下,沼液不同用量替代化肥施用对芦笋地土壤肥力及芦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NPK)、沼液全氮替代化肥施氮质量25%、50%、75%和100%的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了沼液替代化肥施用条件下,沼液不同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酶活性、重金属含量及芦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NPK)处理相比,沼液替代化肥用量≥50%的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32.7%~41.5% (P<0.05),但其对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沼液替代量75%和100%的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0.72和1.0,并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48.6%和48.8%(P<0.05),而其对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常规施肥、沼液替代化肥施用各处理均能增加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但沼液替代化肥用量≥50%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而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均不显著。与NPK处理相比,沼液替代化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20.2%~61.2%和28.8%~162.0%(P<0.05),但沼液替代量≥50%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碳/氮比值与NPK处理相比都显著降低了31.4%~38.6% (P<0.05)。常规施肥、沼液替代化肥施用对芦笋地表层土壤重金属Cu、Cr、Cd、Ni、Pb和Zn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NPK处理相比,75%和100%沼液替代化肥处理芦笋嫩茎中显著增加了可溶性蛋白含量111.1%和155.6%,并显著提高微量元素Zn的含量27.8%和30.0%(P<0.05)。可见,沼液替代化肥施用能够显著提高芦笋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含量,促进芦笋地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芦笋可溶性蛋白和Zn含量的提高,优化芦笋品质,其中以沼液替代量≥75%效果较好。可见,沼液化肥配施能够提升土壤肥力水平,促进芦笋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