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种源铁皮石斛主要农艺性状与多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不同地区铁皮石斛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多糖含量,对9个铁皮石斛种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多糖含量进行调查和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的铁皮石斛形态与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铁皮石斛茎粗与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农艺性状与多糖含量相关性不显著。铁皮石斛形态多样性丰富,在铁皮石斛新品种选育时,可通过考察农艺性状来兼顾其多糖含量,为铁皮石斛的选育工作提供简单直观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铁皮石斛不同阶段多糖和甘露糖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软脚红杆铁皮石斛为实验材料,参考《中国药典》(I部)标准,对其原球茎、丛生芽、瓶苗茎、炼苗茎和鲜条进行多糖和甘露糖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1)软脚红杆铁皮石斛不同阶段多糖和甘露糖含量都达到了中国药典的标准。(2)软脚红杆铁皮石斛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差异较小。(3)人工组培的石斛不同阶段中,都含有丰富的多糖和甘露糖,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原球茎与鲜条的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差异虽然不大,但与鲜条相比,具有生长时间短、简单易得等优势。(4)在当今野生铁皮石斛紧缺的情况下,通过组培方式获得的铁皮石斛原球茎和丛生芽,可以弥补野生铁皮石斛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铁皮石斛药效及多糖药理活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方法使糖类物质带上紫外基团,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对贵州不同产地铁皮石斛单糖组成进行测定,并对其中单糖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多糖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等组成,其中甘露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甘露糖均占总多糖35%以上,葡萄糖均占总多糖12%以上,贵州不同产地铁皮石斛药材中各单糖占总多糖含量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大方县产铁皮石斛单糖含量相对较低,而乌当及独山等地产铁皮石斛单糖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开展野生铁皮石斛资源的收集评价工作,以期为铁皮石斛的人工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对80份野生铁皮石斛的茎生长状态和茎秆颜色进行观察描述,测定茎长、茎粗、茎节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面积等主要表型性状和石斛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野生铁皮石斛表型多态性丰富,直立生长植株是铁皮石斛的主要类型,占总数的43.6%;茎长变幅为16.45~33.26 cm,茎粗变幅为0.44~0.67 cm;表型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茎长叶面积叶长茎粗叶宽茎节数。表明铁皮石斛表型多态性丰富,茎长可作为铁皮石斛资源筛选与遗传改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不同植龄铁皮石斛农艺特性变化规律,对比1.0年、1.5年和2.0年铁皮石斛间各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差异,分析产量和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的茎粗和茎长、鲜条重和分蘖数均随着植龄延长而增加,同时各个农艺性状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在铁皮石斛培育与选种方面,应根据具体目标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控。  相似文献   

6.
铁皮石斛不同居群的农艺性状与化学成分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收集到的36个铁皮石斛居群栽培植株进行多糖和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并对不同居群的铁皮石斛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以及其农艺性状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各居群间的株高、叶长、叶宽、丛数、茎粗、石斛碱、多糖等差异极显著。株高最高的是广西石斛2号为19.36 cm,最矮的是文山石斛4号为3.04 cm。茎粗最粗的是增靓石斛为0.74 cm,最细的是文山石斛2号为0.28cm。多糖含量最多的是浙江石斛4号为0.095 mg,与浙江石斛5号和浙江石斛3号差异不显著,与大金石斛等32个居群差异极其显著;多糖含量最少是文山石斛2号为0.085 mg,与英茂石斛差异不显著,与瑞丽石斛2号等33个居群差异极其显著。生物碱含量最多的是文山石斛2号为0.0054 mg,与巨丰石斛差异不显著。分析表明,英茂石斛、标准药典石斛和增靓石斛3个居群是农艺性状好且多糖及生物碱含量较高的优质铁皮石斛资源,可以为今后铁皮石斛的优良品种选育、种植推广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铁皮石斛生理及品质的影响,为铁皮石斛栽培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条件,设置4个水分处理,分别为湿润水分处理(CK)、轻度干旱胁迫(H)、中度干旱胁迫(M)、重度干旱胁迫(L),研究不同水分处理下铁皮石斛生理生化指标及活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茎粗、叶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影响,而生物量积累减少;铁皮石斛在干旱胁迫下以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来抵御胁迫,且茎叶不同部位的多糖、总黄酮、总酚、总氨基酸含量均增加,证明胁迫可促进铁皮石斛品质的提升。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株高、茎粗、根鲜质量、叶绿体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总氨基酸含量等可作为铁皮石斛耐旱性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轻度干旱对铁皮石斛各指标无明显影响,而活性成分含量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达到峰值,且对生长不造成影响,证明铁皮石斛对干旱有较强的忍耐力,可在采收前进行适度的干旱胁迫从而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石斛的生物量和在不同月份的多糖及总生物碱含量,为确定最佳采收期提供指导,为评价不同石斛品质和人工种植的前景提供依据。以上一年生长的石斛茎为材料,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以株高乘以茎粗粗略估计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石斛的多糖含量均在3月时较高,但不同年份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石斛生物碱含量最高的时期各不相同;在3月份采收时,铁皮石斛的多糖含量最高,束花石斛的生物碱含量最高,紫瓣石斛和金钗石斛二者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均较高,且其生物量也较大。以多糖含量为主的石斛类药材在广州种植时3月份进行采收较佳;以多糖含量来评价石斛品质时,铁皮石斛最佳;以总生物碱含量来评价石斛品质时,束花石斛最佳;而以多糖、总生物碱和生物量来综合评价时,紫瓣石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蒙爱东  闫志刚  梁定仁  胡东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64-15565,15567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月龄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et Migo)试管苗生长及成分含量变化动态。[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种植月龄铁皮石斛试管苗的茎高、茎粗、平均鲜重和多糖、氨基酸的含量,分析其动态变化状况。[结果]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铁皮石斛试管苗茎高及生物产量逐渐增加,而茎粗反而变小,其多糖含量先升后降,在第12个月达到高峰,氨基酸总量及主要氨基酸含量都呈直线上升趋势,但各阶段升高幅度不同。[结论]该研究揭示了栽培铁皮石斛试管苗生长及含量变化规律,可为合理利用铁皮石斛试管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系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生物量茎、叶分配特征和多糖含量差异。【方法】测定云南3个品系铁皮石斛植株茎、叶生物量、多糖含量等相关性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祥馨2号的株高(23.22 cm)最高,茎、叶鲜重(5.59,4.21 g)最重,茎、叶生物量(0.58,0.97 g)最高与其他品系植株差异显著(P0.05);茎中多糖含量受品系影响明显,祥馨2号多糖含量最高(40.00%),祥馨3号多糖含量最低(32.19%),叶片多糖含量受品系影响小,所有样品平均含量在12.42%~11.90%。频度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品系铁皮石斛植株茎、叶鲜重数值频度分布范围较接近,但生物量相差较大。不同品系铁皮石斛茎叶生物量比差异不显著(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株高与茎、叶鲜重,茎、叶生物量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表明,3个品系产量变化的总体趋势随株高的增长,茎、叶产量呈现出正向增长的趋势,且茎鲜重和生物量增长速率较叶部快。【结论】结合多糖含量及生物量分析,祥馨2号在3个品系中最优,通过筛选该品系中株高较高的个体作为种源可进一步提高品系的整体产量。研究结果为云南铁皮石斛高产、优质种源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大泷六线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6月龄和18月龄大泷六线鱼各150尾,测量了体质量和8个形态性状,包括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头长、躯干长、尾柄长、尾柄高,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这8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6月龄和18月龄大泷六线鱼的所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 01),不同月龄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存在差异。采用逐步引入-剔除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6月龄和18月龄大泷六线鱼分别筛选出体长、头长、体高、体宽,全长、体高、尾柄高、体宽各4个形态性状,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13. 54+1. 905X_2+1. 222 X_3+1. 211X_4+1. 499X_5,Y=-173. 415+8. 85X_1+11. 18X_3+9. 65X_4+20. 749X_8。通径分析结果显示,6月龄和18月龄大泷六线鱼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为体长(0. 706)和全长(0. 538),其次分别为头长(0. 150)和体高(0. 188),说明体长和头长、全长和体高分别对6月龄和18月龄大泷六线鱼体质量具有决定作用。除了上述的形态性状外,还应结合体宽来进行选育。研究结果可为大泷六线鱼的形态性状在良种选育中的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多糖是药用植物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的主要成分之一。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Ⅰ鼠李糖转移酶(rhamnogalacturonⅠrhamnosyltransferase, RRT)在Ⅰ型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出4个铁皮石斛RRT家族基因( DoRRT1、 DoRRT2、 DoRRT3、 DoRRT4),通过逆转录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和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系统发育上DoRRT1、DoRRT3被聚为一组,DoRRT2、DoRRT4被聚为一组;DoRRT蛋白均为亲水蛋白质,可定位于高尔基体;DoRRT蛋白的α-螺旋和无规卷曲较多;4个DoRRT蛋白均有O-FucT保守结构域;组织表达显示 DoRRT1、 DoRRT2、 DoRRT4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在地上部的转录水平较高;胁迫表达表明 DoRRT2、 DoRRT4在高温胁迫下表达显著下调, DoRRT2在PEG模拟干旱条件下表达显著下调,说明 DoRRT2、 DoRRT4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DoRRT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NIP5-1基因(Nodulin26-like intrinsic protein)在百合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机理,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百合NIP5-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运用多个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RT-PCR技术检测其表达特性。结果表明:1)百合NIP5-1基因全长为1 492bp,包含1个900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共编码299个氨基酸;2)百合NIP5-1蛋白属于跨膜通道蛋白MIP超家族。具有6个跨膜区;在B、E环分别具有NIP5-1蛋白特有的NPS、NPV模体,具有该蛋白Ar/R filter分子筛特有的AIGR模体;与小果野芭蕉、香瓜、葡萄、黄瓜、番茄的相似性分别为86%、83%、84%、83%和82%;3)荧光定量结果显示,百合NIP5-1基因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在花瓣中表达量较低,在叶、鳞茎、根中表达量均极低。RTPCR半定量检测显示,其在"湿"柱头上表达量显著高于"干"柱头,这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合。上述研究暗示,百合NIP5-1可能是硼酸通道蛋白,在促进茎生长及生殖活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舟山不同野生群体等边浅蛤(Macridiscus multifarius)形态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两个海域沙滩的等边浅蛤,测量每个个体的壳长(SL)、壳高(SH)、壳宽(SW)等3个形态性状指标,以及阴干后体质量(BM),采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评估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两个地理群体等边浅蛤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有一定差异,其中对嵊泗群体体质量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为壳高,而对普陀群体而言,壳宽对其体质量的影响最大。两个地理群体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均大于直接作用。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与体质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得到嵊泗和普陀群体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0.505X1+0.773X2+0.723X3-41.313和Y=0.258X1+0.432X2+0.888X3-23.607,其中,Y为体质量,X1、X2、X  相似文献   

15.
选取10种植物PSY基因的CDS编码区序列,通过计算序列的碱基组成、有效密码子数(ENC)、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等相关参数,并对这些序列进行ENC绘图与奇偶性分析,揭示10种植物对PSY基因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结果表明10种植物对于PSY基因密码子使用优先选择含有A和U末端密码子。ENC图显示除突变影响PSY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以外,还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通过对RSCU值聚类分析发现,10种植物中含有UUG、AGA、AGG、GGA、GAU、ACA、GUU、CCU、GCU、UCU、UCA的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RSCU值1.6)。DANMAN结果显示GAAGATGC是10种植物所含有的最长的保守区域。以辣椒PSY基因为例,预测得到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是最合适的辣椒PSY基因的宿主。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以同一批次繁殖的 60 日龄瓦氏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体长(X1)、全长(X2)、最大体高(X3)、肛门处体高(X4)、尾柄高(X5)、吻-背鳍前端(X6)、背鳍基长(X7)、背鳍后端-脂鳍前端(X8)、脂鳍基长(X9)、脂鳍末端-尾鳍基(X10)、胸鳍前长(X11)、背鳍前长(X12)、腹鳍前长(X13)、臀鳍前长(X14)、尾柄长(X15)、头高(X16)头宽(X17)和体重(Y)共 18 个生物学性状,运用表型值统计、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生长曲线拟合等方法,研究了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8 个生物学...  相似文献   

17.
羟基肉桂酰辅酶A: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CT)是木质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构建了菊芋HtHCT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90-HtHCT,分别对拟南芥和本氏烟进行遗传转化,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PCR和RT-PCR结果表明,HtHCT基因已经插入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并能进行转录;转基因植株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表明,HtHCT基因能够调节拟南芥和本氏烟中木质素的含量及组成,并对受体材料的类黄酮合成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72个鸢尾品种的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鸢尾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形态多样性指数在0.29~2.02之间,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54,表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2.41%~48.00%,平均变异系数为37.32%。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2.78%。通过聚合层次聚类分析法分析显示,72份鸢尾样品的表型性状可被聚为2个大类:第一大类为有附属物的蝴蝶花和德国鸢尾,第二大类为无附属物的鸢尾,无附属物的鸢尾又可分为4个子类。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猕猴桃 AcNPR1基因在抗病响应中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抗性猕猴桃品种间抗性差异机制,以高感病品种‘红阳’和抗病品种‘徐香’猕猴桃叶片为材料克隆 AcNPR1基因序列;利用ExPASy-ProtParam tool、MEGA 7.0 等对‘红阳’AcNPR1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亚细胞定位进行预测、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通过RT-qPCR分析 AcNPR1基因在不同品种猕猴桃植株中的组织表达模式以及病原菌和水杨酸(Salcylic acid,SA)对其诱导表达模式。结果表明, AcNPR1基因开放阅读框1 770 bp(Genbank 登录号MW881148),编码589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6.27,具有典型的BTB/POZ结构域、ANK重复序列、NPR-like等NPR1蛋白保守结构域,AcNPR1蛋白预测定位于细胞核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系统进化显示其与茶树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相似性为83.94%。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 AcNPR1基因在‘红阳’和‘徐香’品种叶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处理下,抗病品种‘徐香’ AcNPR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在处理0 h后迅速增加,为对照的3.6倍;而高感品种‘红阳’在48 h后显著增加,为对照的2.7倍。在SA+Psa处理下,‘徐香’ AcNPR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24 h内达到最高水平,是对照的7.7倍;‘红阳’在72 h后达到最大值,仅为对照的1.6倍。 ‘徐香’ AcNPR1基因的抗病响应反应早于‘红阳’且更易受SA诱导表达。 AcNPR1基因在猕猴桃抗病胁迫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在不同抗性的猕猴桃品种抗病机制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云南红河水系李仙江麦穗鱼不同地理居群的形态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李仙江流域江城、墨江和镇沅三个居群89尾麦穗鱼标本进行11个常规性状和16个框架结构性状的测量,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结合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差异系数分析等3种方法比较李仙江3个地理居群间的形态差异。结果均支持镇沅居群较为独立。其中,主成分分析中PC1、PC2和PC3贡献率分别为55.094%,8.397%,6.988%,累积贡献率达70.469%,在PC1、PC2散点图中,镇沅居群个体基本独立分出。应用判别分析,从27个性状变量逐步筛选出对区分3个居群标本贡献较大的7个性状(P0.01),建立麦穗鱼三个地理居群的判别函数式,发现对镇沅居群的判别率高达100%,对江城、墨江居群的判别率均为96.7%。同样取起主要贡献作用的7个性状与体长的比值进行形态差异系数分析,发现江城居群与镇沅居群之间差异系数大于1.28的性状有3个,墨江居群与镇沅居群之间亦有3个。镇沅居群产生形态变异,除可能受来源、生境因素影响外,遗传因素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后续研究中还需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