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旱地深松     
《广西蔗糖》1997,(1):14-14
深松是在翻耕基础上总结出的一种适应干旱地作业的保护性耕作法。它利用深松铲疏松土壤,加深耕层而不翻转土壤,达到调节土壤三相比,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减轻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蓄水抗旱能力。深松确定为一项基本作业。我国研制的深松犁有单拄凿形铲式和倒梯形全方位式,这些深松犁在无覆盖的条件,工作性能尚好,但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还存在着秸秆易堵塞,人士困难等问题。深松主要是为了恢复被机具压实及自然回实的土壤容重,以提高土壤水分保蓄率并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不必年年进行深松,一般只要土壤结构符合作物生长需要即可,…  相似文献   

2.
王周  焦云飞  李强  高洪军  张秀芝  朱平  彭畅 《玉米科学》2021,29(5):121-127,136
针对东北平原西部地区土壤耕层浅薄、犁底层紧实、通透性变差等问题,为改善区域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农田土地生产力、农民增产增收,试验设置免耕、行间深松、行上深松和行间行上深松4个处理,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开展深松模式对土壤物理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深松可显著降低0~40 cm土层土壤容重,且以行间行上深松效果最好,土壤容重平均降低0.17 g/cm3。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行间深松、行上深松和行间行上深松分别比对照免耕增加8.3%、9.6%、15.5%和9.78%、10.83%、14.65%,且深松较免耕土壤宜耕层下移较明显,两年分别下移17.5 cm和5~15 cm。深松后,玉米经济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也呈同步增加趋势。结合经济效益和产投比,行上深松是吉林省西部玉米田的适宜的深松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美德系玉米品种的耐密性对深松耕作措施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耕作方式×种植密度×品种三因素裂区试验,深松40 cm和旋耕15 cm耕作条件,在9.0万株/hm~2和10.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对中系郑单958和登海618、美系先玉335和华美1号、德系KX3564和KWS2564不同血缘玉米品种的地上部形态、生理及产量构成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松可降低增密后玉米净光合速率、LAI、SPAD值和单株生产能力的下降幅度,缓解株型的变化,提高玉米的耐密性。我国玉米品种的耐密性对深松耕作响应与美系和德系玉米品种存在差异,深松耕作与旋耕相比,华美1号、KX3564、KWS2564、先玉335增加种植密度后,其穗位叶叶倾角、净光合速率、LAI、SPAD值下降缓慢,产量、耐密系数显著提高,其耐密适应性对深松耕作的响应度高于郑单958、登海618。  相似文献   

4.
深耕 深松     
《广西甘蔗》1996,(3):26
  相似文献   

5.
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兆新 《广西蔗糖》2004,(1):21-22,35
甘蔗地深耕深松是甘蔗优质高产及抗旱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45~110kW大中型拖拉机悬挂深耕犁、深松机进行深耕深松作业,甘蔗分蘖率比牛耕提高34%~45%;条株根系数多42条,总长增26cm,根重增21.2g;土壤含水量增加0.5%~1.5%,干旱时达1.7%;每hm^2原料蔗增产16.26t。购买甘蔗深耕犁、深松机进行赢利性作业,每年作业五个月盈利89124元。  相似文献   

6.
条带深松耕作方式对密植夏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海鹏  丁在松  马玮  李从锋  赵明 《玉米科学》2015,23(6):71-75,83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2011年在河南新乡设置耕作方式与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条带深松耕作方式对不同密度夏玉米群体产量性能的调控效应,明确条带深松耕作方式下夏玉米产量性能特征。结果表明,条带深松耕作方式下,夏玉米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密度为9.0×104株/hm2左右,较常规耕作方式下增加16.9%,平均增产10.9%。进一步分析高密度(9.0~10.5)×104株/hm2群体下夏玉米产量性能参数,条带深松耕作方式分别增加收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干物质积累量、群体平均叶面积指数、平均净同化率、产量/平均叶面积指数比值分别为9.7%~10.5%、6.5%~8.2%、7.0%~7.7%、9.1%~12.4%、6.7%~9.2%、7.2%~9.1%、3.6%~17.1%。条带深松耕作方式通过产量性能参数的共效差异补偿机制实现密植夏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7.
冀中南粮田简化深耕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不同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作方式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设置旋耕垄作(RT)、旋耕垄作深松(RTS)、免耕(NT)、免耕深松(NTS)、旋耕平作(FT)、旋耕平作深松(FTS)6个处理,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干物质积累、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构成,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半干旱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苗期根系的鲜重、干重和体积。旋耕垄作、旋耕平作和免耕结合深松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未深松处理增加3.17%~15.08%,旋耕平作结合深松处理提高了玉米有效穗数、玉米净光合速率,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土壤环境的影响,设置旋耕垄作(CK)、旋耕垄作深松、免耕、免耕深松、旋耕平作和旋耕平作深松6种耕作方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细菌、土壤真菌、土壤放线菌、土壤动物和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免耕深松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8.57%~31.01%、27.99%~48.76和12.32%~21.95%。免耕和免耕深松处理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8.33%~16.55%和9.70%~19.89%。平作深松处理土壤动物捕获量最高,免耕和免耕深松处理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表明免耕更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维护。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马铃薯播种面积大,但生产技术落后,缺乏对以收获地下块茎为主的具有良好水保功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大田试验,以传统耕种为对照比较研究了6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对于收获地下块茎的马铃薯,垄上覆膜沟内草膜双覆盖摆种、垄上覆膜沟内覆草浅播摆种和垄上覆膜沟内覆草摆种三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可行的,三种技术的采用使各自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耕种分别提高30.0%、22.0%、17.2%和44.2%、27.4%、22.1%,且不降低马铃薯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11.
深松免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免耕技术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免耕保护性耕作后,土壤耕层10~40 cm土壤容重比对照(传统中耕)下降11.8个百分点;深松的土壤耕层0~40 cm含水量比对照高出10.4个百分点;土壤耕层15~25 cm田间持水量比对照高出21.7个百分点。玉米产量比对照增产1 556 kg/hm2。  相似文献   

12.
玉米节水耕作新技术创造了松紧兼备、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在协调耕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打破犁底层,不翻转耕层,不破坏耕层结构,蓄水保墒;精密播种,省种省工;留高茬还田,培肥地力;苗带轮换,隔年休闲,用养结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2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对玉米品种的田间调查结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因素及产量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科河699和先玉335倒伏严重;农艺性状中秃尖长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穗位高和株高。聚类分析将25个品种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新玉108等11份材料,特点为株高较高、穗短且细、秃尖较长和产量低,属于低产类型的品种;第Ⅱ类包括京科627等9份材料,特点为植株高大、穗粗且长、穗行数较小、粒较重和产量高,属于丰产类型的种质;第Ⅲ类包括九玉W03等5份材料,植株特点为植株矮小、穗长和穗粗适中,秃尖短、粒多和产量适中,属于中产类型的品种。结合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MC670、MC618、京科627、延科288和MC703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以作为储备品种继续试验检验其性状重演性。  相似文献   

14.
东北黑土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和水蚀严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层变浅等问题,研究了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互种植技术和灭高茬整地保护性耕作两种技术模式,该技术对保护黑土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花后穗位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深松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免耕不覆盖)在河南西平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花后不同时期穗位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处理相比,深松覆盖处理下玉米穗位叶一直保持着较高SOD、POD活性,在花后15d、30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深松覆盖花后一直保持着较低的MDA含量,并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深松覆盖处理产量比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免耕不覆盖处理分别高2.17%、6.06%、14.1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深松覆盖在降水较多的豫南雨养区能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春玉米根系形态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深松深度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深松30 cm(CH30)、40 cm(CH40)、50 cm(CH50)3个不同水平,以常规浅旋15 cm(SR)为对照。通过2014、2015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CH30、CH40、CH50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5.5%、6.0%和7.4%;0~80 cm土层的根长分别增加26.64%、35.96%和47.45%,根表面积分别增加26.82%、42.92%和62.49%,根干重分别增加4.02%、8.48%和13.23%,3个处理间表现为CH50CH40CH30。深松处理干物质较对照平均增加4.8%,各深松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产量平均增加4.3%,表现为CH50CH40CH30处理。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土壤深松技术对海南甘蔗生产的作用和,结合目前海南甘蔗生产的现状,指出了为促进甘蔗生产的发展,必须积极推广土壤深松技术,并结合推广而旱品种,抗旱旱种,地膜覆盖,甘蔗叶深碎还田,配方施肥等措施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1970~2010年10个玉米主栽品种为试材,在深松增密条件下,研究玉米品种演替过程中根系性状和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推进,玉米单株根系性状指标(根系干重、根长、根表面积以及根系平均直径)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1980年各指标达到最大值。根系性状指标在20~50 cm土壤中根系所占比例随着品种更替而增加,根系不断向深层土壤延伸。深松增密措施更有利于玉米新品种形成横向紧缩、纵向延伸的根系构型,不仅通过改变根系空间分布实现结构性增产,而且通过改善耕层环境实现功能性增产。  相似文献   

19.
20.
深松耕法对甜菜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表明,深松耕法不仅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创造合理的土壤耕层,而且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研究看出,土地深松后的甜菜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增加了0.05~0.31;干物质积累强度增加了0.465g/(株·d);叶面积指数达3以上的净同化率增加0.34~0.73g/(m~2·d)。3年平均根增产15.5%,含糖率增加1.73度,产糖量增加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