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与天气现象,到目前为止,一直是人工观测项目,未来也难以实现自动观测,二者也是地面气象观测中两项最有深度和难度的观测项目。浅谈云状的判定,常见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方法,以及云与天气现象,天气现象与有效能见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云的季节性特征,指出云的对比观测方法及人工增雨作业期间航危报编发方向,以期准确记录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诸城市历年天气现象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方法]利用诸城市1958~2011年的逐日天气现象资料,采用曲线图、趋势图、频率等方法,对近54年诸城市出现的天气现象总日数、年平均日数、频率等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近54年诸城市共出现天气现象19种,总日数32 398 d;雪暴、烟幕、沙尘暴、极光、龙卷、尘卷风和冰针7种天气现象从未出现,露、轻雾、结冰、雨、霜、雾、雷暴、积雪、雪、大风10种天气现象出现较多,吹雪、飑、雨凇、冰雹、雾凇、霾、扬沙、闪电、浮尘9种天气现象出现较少;轻雾、雨等7种天气现象出现天数总体均呈递增趋势,露、结冰等12种天气现象出现天数均呈递减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当地具体预报起到指导作用,更好地为农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关联数据、云服务以及图书馆引入关联数据的理念,图书馆云服务的内涵、特点,并尝试建立了图书馆云服务框架。  相似文献   

5.
徐洪雄  陈渭民  杜波 《农技服务》2010,27(11):1489-1492
对几种天气现象仪自动探测到的能见度和天气现象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人工记录和自动站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几种仪器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能见度<10.0 km时,各仪器所测能见度数值变化均较平稳,能见度>10.0 km时,各仪器所测数值波动性较大。能见度越大,仪器测量数值与人工观测能见度误差越大。②PWS100实际判断出的天气现象种类最多,对降水天气现象的把握能力较强,小时累计降雨量与人工记录和自动站数据最为接近。凯迈天气现象仪对视程障碍现象把握能力较强,与人工记录一致性较好,并且对视程障碍强度的区分能力也较强。OWI-430仅能判断降水现象,且小时累计降雨量数值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扬沙和浮尘2种天气现象的意义,从发生条件、天气背景、能见度观测、风速上游台站记录等方面对2种天气现象进行辨析,以为准确判辨扬沙和浮尘天气现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飑的特征,利用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要素,分析飑经过测站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在自动站资料中寻找相应的依据,并对2009年出现在定安县境内的3次突发的强风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准确掌握飑的定义及产生飑现象的气象要素的量值的变化,是正确判断飑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定义和成因上对地面气象观测中观测员容易概念模糊、难以辨别的常见天气现象进行具体明确的解释和分析,以期保证人工记录天气现象的真实、准确。  相似文献   

9.
蔡承英  蔡哲 《农技服务》2011,28(4):554-555
通过分析云的分类及形成过程,并结合日常工作中积累的观测经验,总结出一些云观测记录的技巧及注意事项,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正确判定云状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飑天气现象是夏季地面观测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由于《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于飑天气现象的定义比较笼统和模糊,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判定标准,因此常常有多记、漏记飑天气现象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观测质量的下降。本文通过对飑线天气系统的分析,结合雷达云图的特征,明确了飑天气现象的特征及其与冷锋的区别,并根据飑线系统所对应飑天气现象特征,判别是否出现了飑天气现象,避免多记、漏记,从而提高地面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1.
数据文件格式下天气现象的起止时间记录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气象观测中天气现象是重要观测项目,而起止时间是天气现象的重要内容,随着观测自动化的发展,数据文件格式不断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天气现象起止时间的记录规定相对滞后。本文从天气现象起止时间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地面观测自动化不断发展、数据文件格式不断规范下天气现象起止时间记录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一般气象站天气现象记录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归纳了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出现各种天气现象时,如何正确判断、分析和记录出现的天气现象,从而进行准确记录,提高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相关气象要素并且得到普及的今天,数据记录的精准度逐渐提高,但是仍有许多目测项目受人的主观意识影响较大。人工在判定云状时,云的特征时常不明显,或在演变过程中,状态模糊相似,因此就需要对云进行全面的综合判定分析,以便准确记录。文章从云的观测方法和要求、演变过程、外形特征以及伴见天气现象总结云的辨识。  相似文献   

14.
董海涛  刘飞  王明宏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28-7130,7138
为充分发挥辽宁省地面气象观测网作用,使业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地发生的天气实况信息,对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天气现象观测记录进行二次编码处理,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省级部门进行集中处理,加以应用。即时天气现象报告设计是以地面气象观测相关技术规范为基础,采用VB6.0语言平台开发,实现了天气现象报告的制作与传输,并基于气象内部网络以WEB方式发布即时天气现象实况信息,为不同岗位的业务和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5.
天气现象仪是进行气象预报的重要设备仪器,通过其应用能够对天气现象进行预估,为人们的出行提供较为精准的天气预报。也正是因为天气现象仪应用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就显得极为重要,日常维护能够保证天气现象仪预测的准确性以及使用寿命的延长性,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在日常观测中5组易混淆的天气现象,从定义及特征、天气条件、出现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区分和辨别,观测员在日常观测中正确辨别和记录这些天气现象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姚小英  蒲金涌  杨小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16-12618
运用天水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8年温度极值及相关天气现象资料,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该地年平均最高气温以0.36℃/10年的速度升高;年平均最低气温以0.40℃/10年的速度升高。增温幅度最大的时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最低气温≤0℃的日数以0.33d/年的速度递减;年平均最低地表温度以0.44℃/10年的速度增加;年极端最低地表温度以1.40℃/10年的速度增加;年结冰日数以0.33el/年的速度减少。温度极值及相关天气现象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种植业的布局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芬  李腹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47-9050,9080
用兴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D复合体扫基数据作为原始资料,经WSR-88D提供的气象算法生成气象产品——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统计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对流云的VIL特征,用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的VIL,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引入VIL密度VILD及零度层高度以上到18 dBz高度的VIL积分VILH的概念,对2007~2008年黔西南地区12个雹云单体的VIL、VILmax、VILD和VILH的演变特征及其在冰雹云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降落时间基本是在VIL值达到最大时开始,降雹结束后,VIL值迅速下降;雹云单体VILmax在演变过程中存在暴发式增长和暴发式降低现象,在时间序列曲线中表现为峰型特征;雹云单体在首次降雹前3~4个资料时间间隔内其VILmax将出现2次暴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第1次暴发式增长现象时一般不会降雹,维持1~2个体扫时间间隔后出现第2次暴发式增长现象,此时才开始降雹,同一单体再次降雹前其VILmax并没有第1次暴发式增长现象,出现暴发式降低现象时降雹均停止;从季节上整体来分析,3~4月的平均VIL、VILmax、VILH和VILD数值最大,5~6月次之,8月最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恩平气象站实际观测中Sc op(蔽光层积云)记录频繁,而有些常见云却濒临消失于气簿-1的现状,笔者从天气现象,云状特征,云的形成、演变、消散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认为St(层云)和Ns(雨层云)在气象站观测中是实际存在的。由于观测员主观差异较大,观测中未能形成统一识别标准,致使近几年有关这2种云的观测记录有失实之嫌,通过列举2个云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云的观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围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以已建成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和系统为依托,通过云计算技术对底层近服务器集群资源、数字化资源及应用系统资源进行综合调配和利用,设计开发了农业科技云服务平台。该平台拥有5大模块和7个咨询通道,方便用户及时获取本地区各类农业数字资源信息,全面提升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