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21年对于海兴县农业来说是一个特殊年份,据气象资料统计:海兴县2021年6月20日~ 10月6日, 100 d左右的时间,降雨日数 46 d,总降雨量738.4 mm,是2020年同期的2.3倍.整个玉米生长季多阴雨天气,严重影响玉米的后期灌浆,使玉米减产;同时玉米褐斑病、玉米锈病等病害爆发,加之后期田间积水,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该天气条件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据调查,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生长初期发病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玉米绝收;中期已长出玉米穗时发病,会使玉米大幅减产;晚期发病,则会出现籽粒不饱满的症状。该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15%,严重的可达30-40%左右。但在一些感病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玉米生长初期发病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玉米绝收;中期已长出玉米穗时发病,会使玉米大幅减产;晚期发病,则会出现籽粒不饱满的症状。该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15%,严重的可达30-40%左右。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该天气条件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生长初期发病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玉米绝收;中期已长出玉米穗时发病,会使玉米大幅减产;晚期发病,则会出现籽粒不饱满的症状。该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15%,严重的可达30-40%左右。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  相似文献   

5.
<正>一、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1、发生特点玉米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Phrsodermamaydis Miyabe),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病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一性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玉米薄壁细胞内,其休眠孢子囊  相似文献   

6.
<正>一、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1、发生特点玉米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Phrsodermamaydis Miyabe),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病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一性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玉米薄壁细胞内,其休眠孢子囊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一、发病原因1.田间脱肥,玉米生长不良,抗病性降低。一般不施基肥或施用量较小,同时玉米苗期追肥量过小或过晚,导致玉米5~8片叶时,土壤肥力不足,田间出现脱肥现象,营养不良,叶片发黄,抗病性降低,是引起玉米褐斑病大流行的一个主要  相似文献   

8.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每年6月中下旬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该天气条件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据调查,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每年6月中下旬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该天气条件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据调查,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生长初期发病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玉米绝收;中期已长出玉米穗时发病,会使玉米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6种新型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该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情况,调查各杀菌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三唑酮EC对玉米褐斑病的田间防效最优,50%多菌灵WP对玉米褐斑病的田间防效较差;三唑酮处理的小区玉米平均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正>一、玉米褐斑病防治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对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进行描述,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该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流行原因一是玉米品种多、乱、杂,感病品种多。市场上销售的玉  相似文献   

12.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玉米上危害逐渐加重.特别是2008年玉米自6月下旬玉米出苗以来,降雨频繁并出现了高温、高湿天气,再加上种植的玉米品种单一,导致今年玉米褐斑病的严重发生、危害和流行,这种病害如果在玉米生长初期发病而不对其采取措施,最后就会造成玉米绝种;  相似文献   

13.
对冀南地区推广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的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大多数玉米品种对玉米蚜虫缺乏抗性,对传统病害如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叶斑病等发病较轻,但近几年新出现的病害如玉米褐斑病、玉米锈病等发病普遍或较重。另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锈病和玉米蚜虫发生的因素,认为发生程度除受品种抗性等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下旬~9月中下旬的温度、湿度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14.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生产中非常常见的病害,在各个玉米种植地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一般集中发生在玉米生长8~10片叶时,由于早年玉米褐斑病发病频率较低,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玉米褐斑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正常发展,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需进一步预防.  相似文献   

15.
<正>1 2022年盐山县玉米褐斑病重发生的表现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2022年在盐山县发生偏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发生时间比往年偏早。一般年份,玉米褐斑病始发期在夏播玉米7~8叶期以后,至10~12片基本停止侵染,感病叶片部分出现黄化,主要集中在雌穗下部叶片。2022年褐斑病初发期在7月15日左右,夏播玉米植株6~7片叶便开始发病,发病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粗病是一种病毒病,主要由传毒介体灰飞虱传毒引发,发生的轻重与玉米生育期、生态环境、灰飞虱的暴发期、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因素有关,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严重,一般田块减产10%~30%,重发田块几乎绝收,严重影响玉米的生产。而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7.
代森锰锌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褐斑病空间分布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代森锰锌拌种以及5叶期、8叶期、9叶期茎叶喷雾等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褐斑病空间分布的影响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在玉米5~9叶期喷雾处理能有效抑制玉米褐斑病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的扩展,尤其是8叶期喷雾处理,可以将发病叶片控制在第6展开叶以内,防治效果达88.9%,增产率达31.5%,为防治玉米褐斑病的最佳用药时期。  相似文献   

18.
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将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玉米生长初期发病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玉米绝收;中期已长出玉米穗时发病,会使玉米大幅减产;晚期发病,则会出现籽粒不饱满的症状。该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15%,严重的可达30-40%左右。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由于棉花价格的回落及粮食价格和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清河县玉米种植面积每年都有所增长。因此,玉米的病虫防治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及农民的收入。自7月中旬以来,清河县连续出现高温高湿及阴雨天气,对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极为有利。7月16~22日经县植保站调查,玉米褐斑病已普遍发生,一般地块病株率2%左右,个别地块病株率高达29%。为了更加有效的防治玉米褐斑病,下面把其发生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