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产前超声检查对全前脑畸形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经生后头颅CT检查或引产胎儿尸检证实的36例全前脑畸形胎儿的超声特征.结果 全前脑畸形胎儿的典型超声特征是脑室出现单一扩张,丘脑融合,透明隔缺乏,大脑中线部分或全部消失,并发严重颜面畸形;其中叶状全前脑4例,半叶全前脑5例,无叶全前脑27例.孕12~17、18~28、36周分别检出18、13、5例.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对全前脑畸形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仅行MRI检查8例,仅行CT检查9例,另3例均行CT和MR检查.结果 肿瘤位于睾丸5例、卵巢7例、前纵隔6例、腹腔1例、小脑半球1例.肿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CT平扫肿瘤呈等或低密度,均未见脂肪、钙化,实性成分渐进性强化.MR平扫肿瘤实性部分T1W以等、低信号为主,T2W稍高信号,囊变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部分肿瘤见出血.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实性部分及分隔中度至明显强化.15例行术前血清AFP检查,其中11例明显升高,治疗后下降.结论 卵黄囊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年龄及血清AFP,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颅后窝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有3例病灶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1例.2例MRI表现为类圆形囊性灶伴附壁结节,2例呈实性肿块伴较大坏死囊性变.肿块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成分T1WI信号较脑实质偏低,T2WI较脑实质信号偏高;CT图像肿瘤实性部分密度较脑实质偏低,囊性成分密度较脑脊液偏高;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4例肿块较大,压迫第四脑室及中脑水管,引起幕上脑室积水,但病灶周围脑实质无明显脑水肿.结论 颅后窝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对该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腹部囊性包块在B超的声像图上表现各异,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较大的囊性病变,在定位上都很困难.笔者收集了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不典型囊性包块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其中有2例病人还进行CT检查,现将3例不典型性囊性病变的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性,18岁.因右中上腹痛5天就诊.查体:腹平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古中腹轻度压痛及反跳痛.B超所见,于肝肾间隙内探及不规则无回声暗区,范围123mm×78mm,上端达肝门部,下极达右肾边缘,内可见多条间隔的光带回声,将囊腔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囊腔,较大的囊腔内可见少量密集的细小光点回声.此囊性包块与肝、胆囊、胰腺、胆总管、右肾无关系.超声结论为肝肾间隙囊性包块.CT所见,右肝、肾间隙区显示7cm×10cm大小囊状块影,CT值为17Hu,其内显示条带状高密变影,CT值为28Hu,囊状影内显示分隔状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肾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错构瘤的CT表现。结果单侧12例均为单发,双侧肾脏1例,合并肾肿瘤出血3例,男:女为4:9。CT平扫表现:呈混杂密度肿块,或呈等或低密度肿块;CT增强扫描见病灶内血管及平滑肌成分呈不同程度的增强,脂肪密度灶及肿瘤出血灶无明显强化。结论多脂肪成分的肾错构瘤具有特征性表现,CT检查对肾错构瘤及瘤内出血多能作出明确诊断,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则需结合B超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PNET患者5例影像学表现,其中行CT平扫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MRI平扫检查1例。结果:5例PNET病灶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其中顶叶3例,额顶叶1例,颞顶叶1例,病灶普遍较大,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T1WI上5例均呈稍低信号,T2WI上4例呈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行CT扫描病灶均呈稍高信号。5例病灶中囊实性4例,实性1例。病灶内出血4例,瘤周无水肿3例,轻度水肿2例;增强扫描病灶内实性成份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儿童幕上PNE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根据肿瘤部位、形态、囊实性肿块、瘤周水肿、出血等特征可为该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对肝囊性包虫病的诊断方式以及外科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将43例于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沙桥镇畜牧兽医站治的肝囊性包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接受腹部彩超、CT检查的同时结合流行病史进行病情诊断。接受传统内囊摘除术治疗患者为5例,接受内囊摘除联合外囊次全切除术的患者为26例,接受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的患者为12例,所选患者均于术前及手术治疗后应用阿苯达唑。结果表明:腹部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肝内均可见明显的囊性占位,合并小囊患者为33例,5例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可见不均质回声;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肝脏内有类圆形或者圆形囊状水样密度影,病灶存在程度不同的钙化现象。所选43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平均住院时间为(19.4±3.6)d,术后囊腔闭平均闭合时间为(17.2±2.9)d,术后复发率为2.33%,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病情得到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6.98%,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这就表明肝囊性包虫病患者病情得到确诊后采用手术治疗同时配合应用阿苯达唑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混合性中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混合性中风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结果及治疗与预后。结果:本病在老年人与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高。临床以脑出血表现为主,CT表现以少量出血并腔隙性梗死为主,予脱水降颅压、支持疗法,预后良好。结论:本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殊性,是确诊的主要依据,脱水及支持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脐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病例5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及螺旋CT表现。结果 5例病理均为黏液腺癌。5例肿块均位于下腹部中线处、膀胱前上方或前方;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4例边缘欠光整,1例边缘光整;4例为囊实性肿物,1例为实性肿物;1例囊壁见点状钙化;1例见脐尿管;肿块主体部分均位于膀胱外,2例往膀胱腔内生长;5例均压迫膀胱前上壁或前壁,并致其不同程度增厚;4例行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强于动脉期。结论下腹部中线处、脐与膀胱间出现可强化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应提示脐尿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夏晴  龚兰  江云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93-193
1病例 孕妇,29岁,孕27周,孕2产1,已有一健康女孩,此次孕期无不良接触史。超声所见:胎儿颅骨强回声环消失,脑组织显示漂浮于羊水中,且脑表面不规则,脑内结构紊乱(见图1);脐带横切面呈“吕”字形,羊水深度8.2cm,羊水指数29.0cm,胎心147次/min。胎儿颜面、唇、四腔心、双肾、膀胱、四肢均可显示。CDFI:脑组织内可见血流信号,胎儿脐带显示为一红一蓝两根血管(见图2)。超声提示:①单胎,胎儿存活;②胎儿露脑畸形;③单脐动脉;④羊水过多。孕妇引产后证实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56例的CT表现,着重观察肿瘤的形态与密度、对周围结构的浸犯及远处转移.采用病理与CT对照分析。结果:间叶性肿瘤42例(占75.0%).以实性为主(占55.4%),部分肿瘤对周围组织有侵犯及远处的转移;神经源性肿瘤8例(占14.3%),均为单侧.以实性肿块为主(占75.0%);生殖胚胎来源肿瘤6例(占10.7%).均为单侧.以囊实混合为主(占66.7%)。结论: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类型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病人进行鼻窦与头部CT横断扫描和冠状扫描。结果:9例全部累及鼻腔、其中9例侵及筛窦,3例侵及上颌窦,4例侵及眼眶和颅内脑组织,其CT主要表现为鼻腔上部软组织肿块影,易侵及筛窦、易侵及筛窦、上颌窦甚至眼眶和内脑组织,同时伴有侵及部位的骨质破坏,结论:CT对典型的嗅神经母细胞瘤参作出准确的诊断,对肿瘤的分期有大的价值;但对表现不典型者需有其它肿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简称SAH)是颅内出血的一种表现,也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并发较严重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诊断本病的依据是行腰穿脑脊液检查,但自CT应用于临床之后,此病已获得早期无损伤性确诊,对帮助治疗及预防并发症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是对56例新生儿SAH的CT所作观察和临床分析。1病例和方法1.1病例:收集本院1992年12月至1996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的头部CT检查诊断为新生儿SAH患儿56例,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CT前后对照复查资料作为讨论依据。56例年龄均为生后lh~30d新生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病人进行鼻窦与头部CT横断扫描和(或)冠状扫描。结果:9例全部累及鼻腔,其中8例侵及筛窦,3例侵及上颌窦,4例侵及眼眶和颅内脑组织。其CT主要表现为鼻腔上部软组织肿块影,易侵及筛窦、上颌窦甚至眼眶和颅内脑组织,同时伴有侵及部位的骨质破坏。结论:CT对典型的嗅神经母细胞瘤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对肿瘤的分期也有很大的价值;但对表现不典型者需与其它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曹勇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90-191
目的:探讨脑结节性硬化症的CT、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本院CT、MRI诊断的1例脑结节硬化症患儿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小结节状阴影;MRI可见双侧大脑白质、皮层和室管膜下区多发结节样异常信号影。结论:脑结节性硬化症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联合MRI检查是诊断脑结节性硬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CT征象及预测。方法:临床与CT对照观察。结果:25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部疼痛、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CT主要表现显示肿瘤外凸(19例),肝外侵犯(15例),肿瘤中心坏死、囊变(25例),门脉癌栓(22例)。结论:肿瘤外凸和肝外受侵可作为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预测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刘燕青  田兴德 《长江大学学报》2006,3(4):292-292,296
例1,男,46岁。凶左耳反复流脓、听力下降20余年,以“左乳突根治术后复发”于2004年3月1日收入院。第1次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并胆脂瘤形成。术后一直未能干耳,且很快又出现流脓并逐渐加重。伴有耳痛。查体:左耳外耳道及轮廓化的乳突腔充满淡红色肉芽组织,病理报告为粘膜组织慢性炎症;右耳未见异常。CT检查:左乳突呈板障型,外耳道、上鼓室、乳突窦及鼓窦入口均可见软组织影,乳突外侧及鼓室前壁、鼓室部分脑板及乳突骨质缺如(手术所致),诸听骨破坏并消失,水平半规管外缘破坏,肿物向下侵及外耳道前壁及下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致脑出血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本科自1994年10月-2003年10月对10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脑出血婴儿进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行骨窗开颅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将血肿全部清除.血肿清除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完全止血,术腔置引流管.48h内拔管。结果:全部病例经约1个月的治疗。均无复发,神经功能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其中4例随访0.5~3年.3例生长发育良好。无任何神经系统异常表现。1例头小畸形伴智力发育落后。结论:当幕上出血量〉30mL.幕下出血量〉15mL.或颅内压增高明显及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时宜采用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9岁,因上腹部不适伴低热1个月入院.既往无肝、胆病史.体查:一般情况尚好,钱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平软,右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助下未及,无腹水.辅助检查:Hb100g/L,HBsAg(-),Anti-HBS(+),AFP400mg/L.B超示肝左内叶8.6cmX7.8cm大小低回声,边不清,内部回声不均,有条状等回声历,胆囊小,囊壁与肝肿块相邻处呈低回声改变,诊断:肝左内叶实性占位。CT示肝方叶scmX6cm不规则低密度灶,平均CT值9~13Hu,增强后肿物内呈不规则强化,仍有较多低密度区,CT值17~63Hu,肝门区可见2.De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后颅窝肿瘤的诊断.治疗问题。方法:对本院近5a来确诊为后颅窝肿瘤引起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ll例的临床表现.CT和MRI特征、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l例患者经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症状不典型、发作时间长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应尽早行MRI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瘤.早期手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