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卫红 《河北农业》2019,(10):20-22
<正>我市栽培的食用菌大部分是木腐型的,而熟料袋栽是目前北方栽培木腐菌的一种主要方式。当前的熟料袋栽技术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食用菌生产效益的下降。一、袋栽培养料变酸变臭培养料装袋接种后,料内散发出一股酸臭味,影响菌丝生长。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料不够新鲜干净,有大量杂菌,特别是经过夏天雨季的陈料,如果消毒灭菌不彻底,料内的各类霉菌大量繁殖,导致培养料酸败,产生酸臭味;拌料的水分过多,料内氧气不足,使嫌气细菌和酵母菌繁殖,导致培养料腐烂  相似文献   

2.
1播种二次发酵结束后通风,当培养料温度降至30℃左右时,把培养料均摊于各层,上下翻透抖松。若培养料偏干,适当喷洒冷开水调制的石灰水,并再翻料一次,使之干湿均匀;若培养料偏湿,将料抖松,加大通风,降低含水量。整平料面,料层厚度20cm。当料温稳定到28℃左右,外界气温在30℃以下时,撒播轻翻入料面内,压实打平,保温保湿,促进菌种萌发。2发菌播种后2~3天保持以高湿为主,促进菌种萌发。若料棚温超过28℃,适当通风降温。当菌种已  相似文献   

3.
<正> 秸秆栽培蘑菇的主要特点是培养料采用的是作物的秸秆,如稻草,麦秸、玉米秸等。本文介绍利用稻草做培养料的堆制方法。在选择好配制培养料的配方后,培养料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能种蘑菇。堆制发酵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在堆制过程中,堆内温度可升到50℃以上,能杀死培养料内病菌和虫卵,起到高温杀菌的作用;二是料内的营养成分由原来不能被蘑菇菌丝吸收状态变为可吸收利用状态;三是经堆制  相似文献   

4.
<正>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严重影响蘑菇生产。现将发生起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高温烧菌。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发酵后料温未稳固下降等原因,致使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巩固在25℃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翻堆通风,再调节好培养料的湿度、重新播种。  相似文献   

5.
<正>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严重影响蘑菇生产。现将发生起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高温烧菌。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发酵后料温未稳固下降等原因,致使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巩固在25℃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翻堆通风,再调节好培养料的湿度、重新播种。  相似文献   

6.
<正>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发生起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高温烧菌。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发酵后料温未巩固下降等起因,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巩固在25℃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翻堆通风,再调节好培养料的湿度,重新播种。  相似文献   

7.
1.草菇播种后不吃料主要原因:一是氨气浓度大,培养料内添加牛粪和铵肥发酵所产生的氨气抑制菌丝的生长;二是温度过高,培养料未完全发酵,播种后继续发酵生热烧菌;三是培养料过干或过湿或pH值不适等。防治对策:(1)控制氨态氮肥的使用量,尽量少施或不施;(2)让培养料充分发酵后再播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波浪式栽培,即在铺料播种时,将床面的培养料设计成一种起伏不平的波峰和波谷,形似水面波浪。这种栽培模式的优点:一是增加了床面出菇的表面积,与平面栽培床面相比,出菇面积增加了50%以上;二是能有效调控床面和料内的小气候环境,在通气供氧、排除料内有害气体、调控料温等方  相似文献   

9.
基于AIP的食用菌培养料装袋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培养料装袋劳动强度大且易使培养料感染细菌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食用菌培养料装袋机。利用AIP软件创建了食用菌培养料装袋机初始模型,并根据培养料装袋实际作业需求,设计了装料和卸料等零部件。结合整机实际作业工况,对装代机输料搅龙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多组应力、应变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确定了输料搅龙螺旋叶片的结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搅龙未发生大变形,结构可靠;料袋中的培养料均匀压紧,培养料填充平均容重为424.5kg/m~3,平均填充质量变异系数为1.73%,填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蘑菇菌丝萎缩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高温烧菌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后发酵后料温未稳定下降等原因,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稳定  相似文献   

11.
1袋栽培养料变酸变臭现象1.1原因。培养料装袋接种后,料内散发出一股酸臭味,影响菌丝生长。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料不够新鲜干净,有大量杂菌,  相似文献   

12.
<正>准:就是在拌料时加水一定要"准"。因为培养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到发菌速度和菌丝密度,从而影响到平菇产量。水分偏高,料内空气相对减少,菌丝缺氧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生长,并易杂菌污染;水分过低,菌丝长势弱,抗性差,出菇迟,产量低。实践证明,平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适宜。手感即为紧握成团湿润,但不往下滴水。  相似文献   

13.
王允勇 《福建农业》2012,(12):20-21
一、培养料堆制发酵期异常及处理技术1.培养料发臭发粘。在培养料堆制发酵期间出现培养料发臭发粘。出现这种异常的原因常由二种情况引起:一是培养料含水量太高,翻料不透,出现厌气发酵,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发出臭味。二是培养料中含有较多没有干透的原料,如:霉变的稻草和浆糊状的牛粪等。发臭发粘培养料,蘑菇菌丝不能定植生长。处理或补救措施:首先必须改善堆料的通气情况;其次进行  相似文献   

14.
1、草菇播种后不吃料 主要原因是:一是氨气浓度大,培养料内添加牛粪和铵肥发酵所产生的氨气抑制菌丝的生长:二是温度过高,培养料末完全发酵,播种后继续发酵生热烧菌:三是培养料过干或过湿或pH值不适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次接种法,有利于草菇增产.由于草菇菌丝生长速度很快,极容易老化,导致生活力减弱,不能充分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继续出菇.在第1潮菇采收后,撬松料面,并用石灰水泼湿,将培养料pH值调整为8~9;然后在料面撒播菌种,播后覆盖一薄层发酵过的培养料.也可在第1~2潮菇采收后,将料块翻过来,把底层培养料翻到表层,喷洒1%的石灰水,调整酸碱度.然后再在料面进行二次接种,接种量为2%~3%,一般可增产30%.  相似文献   

16.
《农家科技》2008,(4):18
<正>1.松料补土。当气温回升到10℃。要及时松料和补土。松料分大松、中松和小松,应根据菌床培养料的实际情况而定。对料内菌丝生长旺盛、土层菌丝结板的菌床.应采用大松。可将细土刮到一边,用竹签斜插入土层底部撬动粗土,拣  相似文献   

17.
王建章 《河北农业》2006,(11):25-25
一、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1、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过多,已变质、产生了大量杂苗,抑制了平菇菌丝的生长;菌种已老化,生活力差;菌种用量过少;培养料PH值不适宜。2、防治对策:选用新鲜未霉变的棉子壳,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一65%;选择健壮、种性纯、菌龄适宜的菌种;适当加大播种量,以12%~15%为宜;在配制培养料时,  相似文献   

18.
1.处理培养料每50公斤培养料用三氯杀螨醇15毫升,对水10公斤,均匀喷洒在料上,边喷药边拌料,喷后堆积3天,即可消灭培养料中的虫源。2.诱杀成虫菇蝇、菇蚊等成  相似文献   

19.
<正>1.二次接种。采取二次接种措施,有利于草菇增产。草菇菌丝生长速度太快,极容易老化,导致生活力减弱,不能有效地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继续出菇。在第一潮菇采收后,撬松料面,用石灰水泼浇湿透,将培养料pH值调整在8~9,然后在料面撒播菌种,播后覆盖一薄层发酵过的培养料。亦可在第一、二潮菇采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采用棉籽壳、玉米芯、花生壳、豆秸等4种培养料栽培平菇,并检测不同培养料栽培平菇的产量及多项营养指标,为评价不同培养料栽培平菇的营养价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4种栽培料中,豆秸栽培平菇产量最高,生物学转化率为116.41%。不同栽培料对平菇中氨基酸含量、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等影响比较明显,其中以花生壳为培养料栽培的平菇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最高,分别为24.62 g和7.39 g;以花生壳为培养料栽培平菇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2%;豆秸栽培平菇的总糖含量最高,为47.5%;花生壳和豆秸栽培平菇的粗蛋白含量较高,均为29.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