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疸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各种动物均可发生,其病因较为复杂,在兽医临床上症状不一。常见的黄疸症有阳黄疸和阴黄疸之分。阳黄疽是湿热、毒疫之邪外袭、内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交蒸,不得外泄,影响肝胆,致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皮肤及黏膜而发为黄疸:阴黄疸是寒湿所致。笔者在2009年7月份遇到一例犊牛阳黄疸型病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黄疸是指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其病原较为复杂,在兽医临床上症状也有所不同。黄疸症有阳黄疸和阴黄疸之分。阳黄疸是湿热、毒疫之邪外袭,内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交蒸,不得外泄,影响肝胆,致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皮肤及黏膜而发生黄疸;阴黄疸是寒湿所致。1发病情况牛犊出生后第一天精神正常,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3.
在兽医临诊中犊牛腹泻很多,本人从1979年8月至2000年10月采用中西兽医结合疗法先后治疗犊牛伤食型泻、寒湿型泻、湿热型泻、脾虚型泻和重症泻270例,共治愈258例,治愈率95.6%。现阐述如下。1 腹泻类型与治疗方法 1.1 伤食泻 病畜临床主要表现为泻乳白色或灰白色粪便,夹有乳块,粪便粘滞,精神不佳,吃奶减少,口腔酸臭,口色稍红。以破积消食为治则,药用加减保和丸(山楂、神曲、麦芽、萝卜子、陈皮、半夏、茯苓),食滞重者加大黄、枳实、鸡内金,泻重者加车前子、泽泻、猪苓、木通,热盛者加黄芩、黄连,共治疗65例,全部治愈。1.2 寒湿泄 病畜临…  相似文献   

4.
犊牛病毒性腹泻在宁阳地区时有发生 ,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临诊以剧烈腹泻为主要特征 ,常因严重脱水导致心脏衰竭而死亡。发病情况 宁阳的葛石黄牛饲养量常年保持在 1 6万头以上 ,适龄母牛近 0 9万头 ,年产犊 0 6万头左右 ,80 %的是肉杂犊牛。 2 0 0 0年 5月 2 0日至 6月 2 0日 1个月时间 ,先后发病 1 6头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治愈 1 3头 ,死亡 3头 ,治愈率 81 3% ,发病多为 1~ 3月龄犊牛。临诊症状 本病一般无前驱症状 ,多突然发病 ,常在厩舍或院内发现水样腹泻 ,1日后多见大便中带血水并附粘液 ,之后血便中带血…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中西兽医结合方法临床治疗病例的经验,利用中西药协同作用,相互取长补短,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西药用量,更好地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西结合治疗新生犊牛脱水性高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犊牛脱水性高热是我区兽医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因误诊误治引起死亡的较多,大多医者认为是“犊牛异物性肺炎”、“犊牛肺炎”、“犊牛脑炎”等,在临床上大量施用抗生素和解热剂,经治疗不但效果不佳,反而体温继续升高,病情加重,呼吸迫促,心跳加快,心力衰竭,严重脱水和自体中毒而死亡。笔者自2002年以来,在兽医临床上采取中西结合的疗法治疗新生犊牛脱水性高热100例,均获得理想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犊新蛔虫病是犊牛常见病,福鼎群众常称为“拉白屎”、“拉痢”。笔者采用中西兽医结合办法,治疗35例,治愈34例、治愈率达97%以上,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犊牛发病初期,食欲尚可,多数表现为拉灰白色粘糊状腥臭的粪便;随病情发展,出现精神萎顿,行动缓慢或不愿行走及贫血、消瘦等症状。便秘拉痢交替发生,粪便粘稠恶臭、常带血,有的还排出蛔虫,严重时眼睛下陷,卧地不起,体温下降,最后衰竭而死。2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粪便触片镜检,查出蛔虫卵可诊断为犊新蛔虫病。3治疗:3.1早期“拉白屎”阶段,可用而硫苯咪唑每公斤…  相似文献   

8.
母犬不孕症,是养犬过程中的常见病。笔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遇到20余例。先后单独使用过纯中药方剂或西药分别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猪流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以来,笔者用中西兽医结合方法治疗猪流行性感冒15例,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1病例2001年1月20日上午,本市城阳乡洋面村邱妹现家2头约40kg菜猪发病求诊。1.1主述1月18日晚喂食时,2头猪精神、食欲、粪便均正常;1月19日早发现一头钻在垫草里,不愿起来吃食;1月20日早另一头也不愿起来吃食。1.2临床检查症见:体温升高41.3℃~41.5℃,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鼻流粘液性鼻液(有1头略带血色);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伴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猪不愿行走;触摸其肌肉、关节,发出惨…  相似文献   

10.
<正>1在母牛分娩结束后,由于母牛体力消耗很大,应使其安静休息,并立即给母牛饮喂温热麸皮盐钙汤(37℃~38℃)10~20千克(麸皮500克、食盐50克、碳酸钙50克),能有效地促进母牛体力的恢复和有利于胎衣排出。2对刚分娩的母牛外阴部及其周围要用温肥皂水或1%~2%的来苏儿溶液或0.1%高锰酸钾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圈舍或围栏内被污染的垫草应及时  相似文献   

11.
牛肾炎病在农村常有发生,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该病数十例,疗效较好,均痊愈。现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1 临床症状 病畜精神沉郁,卧多立少,食欲不振,渐而废绝,体温升高至40℃。站立时拱背,后肢张开,不愿行走;若强迫行走,则后肢步态强拘。压诊腰部有疼痛反应。病初频作排尿状,但尿量不多;后期尿量很少甚至无尿。病情严重时,眼睑、腹下、四肢及臀部等处可出现水肿。2 治疗方法2.1 中药:八正散加减。黄芩、黄连须、枝子、赤小豆、灯芯草各50g,石苇、海金沙、车前草、瞿麦、扁蓄、木通各60g,若出现血尿则加炒蒲黄50g。每日1剂…  相似文献   

12.
急性细菌性痢疾在兽医临床中屡见不鲜,是夏秋季节家畜最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此病在我县及周边各县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当地养牛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2004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菌痢速克散合复方庆大霉素治疗该病33例,有效率达96%,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知何原因,犊牛一生下来和死小牛一样,一动不动。呼吸微弱,心跳微弱,体温36℃左右,不会吸吮,摆放成什么体位就是什么体位,我们称这样的初生犊为极度衰弱的初生犊。一般情况下,养牛户就不治了。  相似文献   

14.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犬的胃肠炎黄光华(广西省田阳县畜牧局科技站533600)近年来,笔者以中西结合治疗犬胃肠炎11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一)病因本病多为饲喂多量的鱼肉,或喂以腐败、发酸变质的食物,饮水不洁、过冷,刺激胃肠粘膜...  相似文献   

15.
角膜炎是马的一种常见眼病,引起发病的原因一般分为4种。(1)外伤性所致的角膜机械性损伤。(2)化学物质对角膜的刺激而引起的损伤。(3)结膜损伤后,炎症波及角膜。(4)传染性角膜炎,见于恶性卡他热等疾病。笔者最近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一起因外伤性所致的马角膜炎,获得满意效果,该马患眼恢复正常,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西结合治疗仔猪黄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为初生仔猪周龄内的一种急性接触感染性疾病 ,7日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病。一窝仔猪有 1头或少数几头排黄色粪便 ,经 1~ 2 d全窝感染并呈急性死亡。该病以发病急 ,病程短 ,死亡率高为基本特征。自 1994年冬季以来 ,仔猪黄痢在赤水镇广泛流行 ,严重危害养猪业。传统的抗生素疗法 ,治愈率低 ( 62 .7% )。1996年下半年以来 ,笔者用中西药合方治疗该病 ,治愈率达93.5% ( 142 7/ 152 6) ,康复快、疗程短、复发少。1 发病特点根据临床观察 ,本地仔猪黄痢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与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波尔羊腹泻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者在兽医临床中采用中西药结合的办法治疗波尔羊腹泻29例,均一次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18.
母牛非传染性的胎动或流产在兽医临床中常见,该病主要特点:孕牛受到各种病因的刺激导致妊娠中断或胎儿不安,出现以腹痛为主症的一系列分娩症侯群.在治疗上应采取活胎的应保胎安胎,达到子安母宁的目的,如果胎儿已经死亡,必须尽早尽快使胎儿排出,并防止产道损伤,导致产道炎症而影响母牛今后的生育能力,甚至死胎腐败,造成败血症危急生命.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上见到的病例,根据不同的病因及症状,采取不同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产后瘫痪是兽医临床上遇到的常见普通病.近几年我国奶牛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奶牛产后瘫痪病也时有发生.笔者用中西兽医相结合疗法,对10例瘫痪奶牛,5例瘫痪母猪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产后瘫痪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多发性疾病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 ,均比过去常规疗法取得了较高的疗法 ,治疗 18例 ,治愈 18例 ,治愈率 10 0 %。1 症状多在产后 1~ 3天内发病 ,病牛全部是 3~ 6胎的高产奶牛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站立不稳 ,肌肉震颤 ,卧地不起 ,意识抑制和知觉丧失 ,头颈部弯向一侧 ,浑身出汗 ,最后昏睡。有时出现短暂惊慌、哞叫、兴奋凶暴等现象 ,T、R、P均无明显变化。2 治疗2 .1 中药治疗 :以祛风舒筋 ,活血补肾为主 ,用加味麒麟散和补阳疗瘫汤加减治疗。方药 :血蝎 30g ,益智仁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