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EM 50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在晋北太行山区雁门关林场,对造林后采用石块、石块薄膜双层、生态垫3种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以不同覆盖处理成本、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蓄水保墒效果等为指标,对不同覆盖处理综合效果进行秩次综合评价,3种覆盖处理被分为两类,以生态垫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造林地的整地是人为地改善环境条件,使其适合于林木生长的一种特殊手段,它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而且是蓄水保墒、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深度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的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造林地进行深沟秸秆覆盖,可降低土壤蒸发量,增加土壤蓄水空间和能力,提高降水的利用率,是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水分匮乏的有效措施。在位于干旱区的塔城盆地老风口生态区,进行了造林地深沟覆盖秸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条件比未覆盖的土壤蒸发量明显降低,含水率显著增高,随着深沟加深和覆盖厚度的增加,抑制土壤蒸发、蓄水保墒的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华北石质低山阳坡,早春季节提高油松植苗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关键在于抵御干旱,蓄水保墒。采用较大规格的反坡鱼鳞坑整地方法,并辅以覆膜、覆草,可维持较高的土壤含水率及地温,为油松幼苗的成活及生长提供较好的微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造林地的整地是人为地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使它适合于林木生长的一种手段。它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而且是接纳雨雪,蓄水保墒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干旱地区,细致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较为深入地了解不同整地方法的造林效果,探索黄土高原地区抗旱效果好的整地方法,我们于1973年冬—1975年春,开展了不同整地方法造林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培育实验,向黄土中分别添加0%、1%、3%和5%的300℃和600℃制得的油菜秸秆生物炭,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硫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全硫以及无机硫含量也随之显著增多;在同一生物炭添加量下,添加600℃生物炭时土壤的pH值比添加300℃生物炭时土壤的pH值高,而添加300℃生物炭时,两种土壤酶活性均比添加600℃生物炭时的两种土壤酶活性高;土壤脲酶活性随着300℃生物炭的添加增多而增大并且差异显著,但添加600℃生物炭时,脲酶活性在添加量为1%时略微增大,在添加量为3%、5%时活性降低且差异显著。总体上,添加生物炭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无机硫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适合在北方干旱地区造林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土壤覆盖措施,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开展了不同土壤覆盖措施对侧柏林间土壤含水量及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中覆草的处理蓄水能力更强,明显促进侧柏苗木生长,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应用土中覆草技术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8.
华北石质低山阳坡油松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华北石质低山干旱阳坡,提高油松植苗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关键,在于蓄水保墒。较大规格的反坡鱼鳞坑整地,辅以覆膜、覆草,可提高早春的地温,维持较高的土壤含水率,为油松苗木的成活及生长创造适宜的微域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改良设施栽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在鸭儿芹设施栽培土壤中添加不同量的秸秆生物炭的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生物炭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控制高施氮竹林土壤氨挥发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土柱试验,研究生物炭(水稻秸秆炭和竹炭)不同施用量(炭、土质量比分别为1∶100或1∶20)控制高施氮(每千克土壤施N 46 mg)竹林土壤氮素(NH3)挥发的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能够有效降低NH3的挥发(每500 g土壤,由对照处理的3.83 mg降至0.05—0.94 mg),且炭、土质量比为1∶20的处理对NH3挥发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1∶100的生物炭处理。土壤添加尿素后,铵态氮(NH+4-N)含量为每千克土壤7.54 mg,生物炭添加处理使土壤NH+4-N含量升高至每千克土壤7.84—9.77 mg。同时,秸秆生物炭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水分含量6.18%—12.45%,而竹炭施用对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可见,不同生物炭施用可以通过固持土壤NH+4-N和(或)保持土壤水分,实现有效控制高施氮竹林土壤NH3挥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