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全球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01—2013年沙尘天气期间气溶胶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北京沙尘天气期间受沙尘粒子的影响,气溶胶光学厚度值(AOD)较大,且随波长增大而减小,在波长440 nm处平均值约为1.2;气溶胶Angstrom波长指数97.62%都聚集在0.7以下,说明北京沙尘天气期间粒子较大;沙尘天气期间单次散射反照率随波长增加而增加,平均值约为0.93;复折射指数实部在波长675 nm处最大,平均约为1.55,虚部在440 nm处最大,平均值达到0.006;总的不对称因子平均值约为0.72;北京地区沙尘天气期间气溶胶粒子谱型呈双峰分布,且以粗模态粒子为主,其峰值随光学厚度的增大而增大,粗模态粒子的峰值半径平均约为2.6μm。这些参数对于深入研究沙尘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和气候效应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邓玮  银燕  石立新  段英  吴志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78-17583
通过对2008年4月21日河北省正定1次飞机探测气溶胶垂直分布和云微物理结构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探测的气溶胶数浓度为10^2~10^3个/cm^3,平均直径为0.19~0.70μm;云滴数浓度为10^0~10^2/cm^3,云滴平均直径为4~15μm。边界层是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最密集处,云区为1176~2465m,云底云滴数浓度低,蒸发释放核膜态粒子使得气溶胶进入云层后数浓度减少幅度较小,另云滴对CCN有消耗作用。气溶胶平均谱基本为双峰型,高层云区云滴增加促使气溶胶由核膜态向积聚模态、粗模态转变。云滴谱较复杂,具有单峰型和双峰型,云顸平均谱最宽。  相似文献   

3.
大气气溶胶粒子是影响云和降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文中回顾了近二十年来关于大气气溶胶粒子对深对流云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深对流云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可能与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数浓度、化学组分等有关,并且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气溶胶粒子对深对流云降水产生的影响也有差别。最后结合国外研究进展,讨论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工增雨是一项复杂的人工干预局部大气过程的科学实践,本文基于卫星、雷达、探空、飞机云雨微物理观测及地基观测等资料,对2005年6月21日一次农业抗旱飞机人工增雨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是以低压天气系统为背景的雨层云(Ns)降水过程,云中液态水和过冷水含量具备增雨基本条件;地面至高空,系统稳定少动、降雨持续性强,云中可降水粒子浓度0℃层以上分布趋势为先增后减,但总体大于0℃层以下浓度;云层下湿上干、温度露点差随高度增加、云中存在较强上升气流,利于云体发展,具备一定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5.
对1981年5月9日伊犁河谷层积云飞机探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伊犁河谷层积云的云滴谱谱宽为4~28μm,随着滴谱直径的加大,滴谱浓度呈对数减少;云滴浓度在云底部最大,云中部较大,云上部较小;云滴平均直径随高度的分布,在云底部迅速加大,云中部呈增加的趋势,云顶部呈减小的趋势;平均立方根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到云中部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云滴含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云底部,随着高度的增加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FA-I撞击式采样器采集5家堆肥厂内外生物气溶胶样本,对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气溶胶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行检测,并对其随传播距离的变化规律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堆肥生产区细菌气溶胶浓度高达2.65×10~4CFU·m~(-3)。具有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性的气溶胶分别达到9.54×10~3CFU·m~(-3)和7.39×10~3CFU·m~(-3),占总细菌的36.44%和40.20%。以上3种生物气溶胶在细颗粒物中的相对丰度为13.04%~37.23%,且该丰度随逸散距离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菌动力学粒径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耐药菌可能主要沉降在人体的咽喉部。  相似文献   

7.
李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00-1002
[目的]研究近地层大气气溶胶中元素对环境的影响。[方法]采集了郑州市5个近地面1.5~2 m和60~80 m处气溶胶中的PM10,测定了其中的Ag、Al、As、Ba、Be、Bi、Ca、Cd、Co、Cr、Cu、Fe、Pb、Sb等26种化学元素,探讨了不同高度气溶胶中元素分布规律和部分污染物的来源,并用富集因子法分析气溶胶中的元素。[结果]2005年8~10月气象条件下,1.5 m和60 m高度的PM10中各常见元素浓度随高度发生变化。60 m处的As、Cd、K、Pb、Sb、Se、Sn、Tl、Zn等微量元素的浓度高于1.5 m处,而Al、Ca、Co、Cu、Fe、Mg、Na、Ni、Ti等元素的浓度则基本无变化。Cd和Ni等元素随高度变化无规律。富集因子分析表明,As、Cd、Cu、Mo、Pb、Sn的富集因子很高,K、Na、Ca、Mg的富集因子则不高。[结论]该研究为大气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污染天气下大气边界层研究方面的进展,介绍了目前京津冀地区的污染现状、气溶胶污染特征和大气边界层高度特征的研究成果。同时讨论了京津冀大气污染和边界层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9.
黄晨 《河北农业》2015,(3):35-36
<正>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存在着四个雾霾严重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河北省地处黄淮海地区,污染尤为严重。连续的雾霾天气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一、雾霾的定义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常相伴而生。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  相似文献   

10.
张海军  陈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33-6035
根据2005年1月20日至2月4日在柞水地区进行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试验得到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低空风场随高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随时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柞水地区冬季低空盛行风向随高度的变化明显,从地面到150 m高度内,盛行风从偏西北风逐渐转为偏东南风。而在150 m高度以上的大气层均为盛行偏东风或偏东南风。冬季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变化,在地面到100 m高度层风速随高度的增加变化较快,而在100 m以上的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较小。风速随时间的分布,在11:00至14:00左右整层大气存在一个风速相对较小的区域,随后风速开始增大。在17:00至20:00左右整层大气存在一个风速相对较大的区域,在17:00 600 m高度左右风速达到最大,为2.3 m/s。  相似文献   

11.
张成军  穆建华  范小明  杨文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62-10963,11034
为深入了解2008年1月发生在宁夏南部山区3次低温连阴雪天气的异同点,采用诊断分析方法,从连阴雪天气形势、地面系统降雪部位、水汽分布特点等方面对3次降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降雪发生时,天气系统均深厚,北方冷空气和高原南支槽前湿空气有效配合,比湿中心呈3种分布型,1g/kg等比湿线基本以40。N为界,北干南湿,降雪区处于比湿l~3g/k的高梯度区内,且有5种地面降雪位置,即冷锋前倒槽东侧偏南气流降雪、冷锋锋区降雪、锋后降雪、回流降雪和远离冷锋的高压内降雪.  相似文献   

12.
滇中地区冰雹天气雷达反射率强度及高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滇中地区发生冰雹灾害时雷达反射率的强度及对应高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冰雹灾害发生时雷达反射率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对应高度的区间分布情况。对利用天气雷达反射率产品预报短时对流天气过程,特别是冰雹灾害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Size-resolved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CCN) spectra measured for various aerosol types at a non-urban site in Germany showed that CCN concentrations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aerosol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Distinct variations of CCN activation with particle chemical composition were observed but played a secondary role. When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chemical effects on CCN activation is neglected, variation in the size distribution alone explains 84 to 96% of the variation in CCN concentrations. Understanding that particles' ability to act as CCN is largely controlled by aerosol size rather than composition greatly facilitates the treatment of aerosol effects on cloud physics in regional and global models.  相似文献   

14.
New particle formation in a tropical marine boundary layer setting was characterized during NASA's Pacific Exploratory Mission-Tropics A program. It represents the clearest demonstration to date of aerosol nucleation and growth being linked to the natural marine sulfur cycle. This conclusion was based on real-time observations of dimethylsulfide, sulfur dioxide, sulfuric acid (gas), hydroxide, ozone,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erosol size and number distribution, and total aerosol surface area. Classic binary nucleation theory predicts no nucleation under the observed marine boundary layer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林伟  叶兴荣  张军  赵兵  陆华标 《北京农业》2012,(30):111-112
通过分析南京市气象局昆仑路监测点2010年11月5日-2012年5月11日PM10.0、PM2.5逐时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及同期相应的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的观测资料。研究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日、月、季变化特征,悬浮颗粒物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为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及灰霾天气预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梁钟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64-13867
利用探空观测资料以及FY-2D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7月26日出现在广东清远市一次局地突发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不稳定气流及南支槽前的上升运动是此次局地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和大尺度环流背景;暴雨发生前大气不稳定能量不断积累,为中尺度系统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地形与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尺度地形使近地面上升气流增强,造成了对流云团在该地不断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统计历年实况资料,得出广西强天气的气候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然后利用大量样本的探空资料计算有利于强天气发生的特征物理量。结果表明,广西强天气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雷暴南部多、北部少,其中桂东南和沿海地区是雷暴的高发区;冰雹主要出现在北部,桂南降雹少;广西东部和沿海地区为大风频发区;历年龙卷风天气发生次数不多,且集中在涠州岛及沿海地区;强降水呈南北2个高频带。雷暴、降雹和强降水的月变化均具有"单峰型"特征,大风月分布具有"双峰型"特征;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夜间至次日08:00,大风、雷暴和冰雹天气则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广西强天气发生前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温度层结和不稳定能量等探空特征物理量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