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水是生命之源,是畜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机体有70%左右由水组成。水也是动物不可缺少、无可替换的营养物质,饲料的消化与吸收,营养的运输、代谢和粪尿的排出,生长繁殖,泌乳等过程,都必须有水的参与。猪体内水分占55%~75%,1.5千克的初生仔猪的体内水分含量多达体重的82%,仔猪体内70%是水,随着体重的不断增加,猪体内含水量逐渐下降,直到体重达90千克时,猪  相似文献   

2.
水是家兔赖以生存的重要营养素,其作用不亚于任何其他营养物质。 家兔缺水会导致食欲减退或废绝,抗病力下降,体内营养物质分解加强,代谢产物排出困难,血液浓稠及体温升高。不仅使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而且夏季的抗热抗暑能力下降,极易造成中暑。兔体内所含的水约占体重的70%,当体内损失20%的水时,即可引起死亡。 机体所需的水来自两个途径:内源水和外源水。内源水是兔体内有机物质代谢过程中形成的,如:氧化1克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分别产生1.19、0.56、0.45克水。内源水的产生是有限的,约占兔体内水分排…  相似文献   

3.
<正>水在动物体内起运输养分、排泄废物、调节体温等重要作用。奶牛缺水时,轻则影响食欲和消化。重则血液粘稠,幼畜生长迟缓,母牛产奶量下降,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当奶牛体内的水分失去20%时,就会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4.
营养代谢疾病是营养紊乱和代谢紊乱疾病的总称。前者是因动物所需的某些营养物质的量供给不足或缺乏,或因某些营养物质过量而干扰了另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引起的疾病,后者是因体内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改变导致了内环境紊乱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正重编发育过程越来越被认为会对动物的健康、福利和生产力产生终生的影响。虽然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重编程对代谢的影响,然而后代的免疫功能可能也会受到影响。这对出壳后容易感染疾病的肉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肉种鸡母鸡限饲至自由采食量的50%,使母猪处于慢性饥饿状态。这种持续的饥饿会使母鸡产生应激,引起后代免疫力的重编程。本实验研究了由母鸡限饲引起  相似文献   

6.
黄涛  仉弦 《水禽世界》2006,(5):18-19
水是动物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体内新陈代谢和各种生化反应的物质基础,担负着组织器官内各种营养物质和排泄物的运输,同时参与体温调节,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鸡的饮水量大约是采食饲料量的2~3倍,气温越高饮水量就越多。因此,为鸡提供充足而符合卫生要求的饮水是饲养成功的重要保证。产蛋鸡缺水1h,就会影响产蛋率。肉鸡缺水将影响饲料的消耗和体重的增长,明显降低肉鸡的体重,使饲料转化率下降。鸡用饮水器的种类较多,生产厂家更多,产品质量差别较大。现对养鸡生产中不同类型的饮水器的合理安装与使用问题,谈一下…  相似文献   

7.
营养代谢性疾病是营养紊乱和代谢紊乱疾病的总称,营养紊乱是因为动物所需的某些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缺乏,或因某些营养物质的过量而干扰了另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引起的疾病;而代谢紊乱是因机体内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改变导致内环境紊乱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营养代谢性疾病是营养紊乱和代谢紊乱疾病的总称, 营养紊乱是因为动物所需的某些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缺乏, 或因某些营养物质的过量而干扰了另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引起的疾病;而代谢紊乱是因机体内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改变导致内环境紊乱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正常情况下 ,动物体内水分的含量占体重的 4 5 %~70 % ,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唾液、心包液、脑脊液、眼房液、胃肠道分泌液、关节液、汗液及尿液等。当动物体内总水量减少时 ,需及时合理地补液 ,因为补液不但能调节水盐代谢 ,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纠正动物体内水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还有调节心肾功能 ,改善血液循环 ,稀释和促进血液中毒素排出 ,故补液是兽医临床上救治病危动物的一种重要措施。主要应用于大失血、腹泻、呕吐、饥饿、饮水不足等疾病引起的脱水及酸中毒、碱中毒、贫血、肾脏疾病、改善血液循环与心脏机能、某些…  相似文献   

10.
营养代谢疾病是营养紊乱和代谢紊乱疾病的总称。前者是因动物所需的某些营养物质的量供给不足或缺乏,或因某些营养物质过量而干扰了另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引起的疾病。后者是因体内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改变导致了内环境紊乱引起的疾病。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病原因有三种:①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日粮不足或日粮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②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不良,不能充分利用。③营养物质转化需求过多。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第一种原因,而且针对日粮中主要饲料玉米、豆粕的粉碎粒度展开讨论。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有着密切关系,优质的产品需要科学的配…  相似文献   

11.
水是动物生命中必需的营养物质,停止喂食的猪,当它几乎失去身体的全部脂肪或1/2的蛋白质及40%的体重时,仍然可生存。但当体内失去10%的水分时,猪就感到不适,失去20%,将导致死亡。可见缺水比缺饲料还重要得多。猪体内大约有1/3~1/2是水。幼龄猪体内含水分更大,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育肥猪随体内脂肪增加,含水量迅速降低。动物  相似文献   

12.
新生反刍动物从出生到断奶,瘤胃组织从未发育完全、不具有功能逐渐发育成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位点,为动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与此同时,伴随瘤胃的发育,进入肝脏的营养物质种类和组成也发生变化,引起肝脏代谢和功能发生改变.本文综述了新生反刍动物瘤胃的发育、调控和对肝脏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饲料维生素E与动物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E对维持动物体的代谢过程和生理功能有着极为重要且不能为其它营养物质所替代的作用。同样,在畜牧业生产上也具有重要作用。当动物机体缺乏维生素E时,可引起一系列疾病。现就饲料中维生素E缺乏的原因、动物对其营养需要量及各种动物维生素E缺乏症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营养代谢疾病是营养紊乱和代谢紊乱疾病的总称。前者是因为动物所需的某些营养物质的量供给不足或缺乏,或因某些营养物质过量而干扰了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水是家兔生命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占兔体重的60—70%。在断水条件下,兔的生命平均能维持19天,这时每昼夜平均体重减少2.2—2.6%。饥饿时兔消耗体内一半以上的蛋白质,尚能生存。当体内水分损失5%时,兔有严重干渴感,丧失食欲;丧失10%水分时,细胞干枯所有分解和合成都将停止,生理过程遭到破坏;损失20%水分时,可引起死亡。饮水不足时,消化紊乱,血液浓缩,体温调节障碍,食欲减退,影响增重。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中随处都有霉菌的生长,谷物、谷类和饲料中也普遍存在。在高温高湿季节,由于气温升高和饲料水分含量多,使其能大量地生长和繁殖,造成饲料的霉变而使质量下降,且不易贮藏。用霉变的饲料饲喂畜禽会使动物发生中毒,且饲料报酬等降低,还能引起肠炎,消化功能降低,淋巴功能下降等。当霉变饲料中含真菌毒素时,尤其是由于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中毒,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特别是动物体内残留的霉菌毒素还可随食物进入人体,影响到人类健康。可见,预防霉菌毒素的产生对人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霉菌的种类及生存条件饲料中以曲霉菌属…  相似文献   

17.
动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受冷热、饥饿、缺水、疲劳、拥挤、外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从而造成营养代谢障碍,奶牛则容易造成酮病和低血钙等营养代谢疾病。同时,伴随机体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免疫机能破坏,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各种常见疾病的发生。本文旨在介绍缓解动物运输应激的药物和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正1什么是应激应激(stress)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剌激时所出现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任何剌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如:环境过冷或过热、通风不良、缺氧、饥饿、缺水、转群、惊扰、疫苗接种、中毒、疾病等等,从而引起鸡群的应激反应和免疫力减弱,并造成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2鸡群的热应激和中暑症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群真菌的一系列代谢产物的总称,对大多数动物都有强烈的毒性作用,可造成畜禽大批死亡及强烈的致癌作用.猪大量摄入黄曲霉毒素会导致急性肝病、失血症,造成死亡;长期摄入低剂量的黄曲霉毒素会引起体重下降、生产力降低,通常所谓猪的"霉玉米中毒",就是指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本病是由于给猪饲喂发霉的玉米而引起的以神经症状、出血为特征的一种中毒性疾病.常发生于8~9月份玉米收获季节,适逢阴雨连绵,玉米霉烂时多见.  相似文献   

20.
奶牛营养代谢病是指营养不平衡、缺乏或不正确的饲养管理所造成的疾病.是营养紊乱和代谢紊乱疾病的总称。前者是因动物所需的某些营养物质的量供给不足或缺乏,或因某些营养物质过量而干扰了另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引起的疾病,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缺乏、不足或失衡等:后者是因体内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改变导致内环境紊乱引起的疾病,现代生产中。有人倾向于把它们称为生产病(Productive Disease)。主要包括糖、脂肪及蛋白质营养代谢病、矿物质营养代谢病、维生素营养代谢病、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疾病等四大类。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