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麦抗旱性的形态性状及初生根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敏  姚维传  张从宇  吴晓亮 《种子》2002,(6):14-18,25
采用盆栽试验和高渗溶液胁迫试验,对10个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形态性状与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旱与不抗旱品种在形态性状上存在差异,F测验达到1%显著水平。初生根解剖结构分析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表现为初生根直径大,皮层厚,中央大导管直径小。  相似文献   

2.
萝卜各级分枝种子质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燕  王进涛  刘保国 《种子》2001,(2):28-29
对萝卜各级分枝种子质量检验表明,萝卜各级分枝种子质量不一,以主轴顶端和基部新发枝种子质量最差,3级分枝种子质量最好,2分枝和1级分枝稍次。各分枝种子播种后,幼苗质量与种子室内检验质量结果相统一,1级、2级、分枝种子收获量最多,分别为种子收获总量的45%和38%。  相似文献   

3.
以往关于根尖表型特征与解剖性状关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乔木中,而鲜少关注藤本植物这一特殊的植被类群。通过测定海南热带森林中10种藤本植物(包括木质和草质藤本)根尖直径和解剖特征,探究藤本植物根尖以上功能性状的分布格局,以及根直径与解剖特征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藤本植物根尖直径和解剖特征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但差异程度依赖于具体的指标和植物种类。根直径和解剖特征在两种生活型间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根尖直径与皮层厚度和中柱直径在种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尤其与前者的关联性更强。皮层厚度和中柱直径的变化分别由皮层细胞特征和导管特征变化引起,体现为皮层厚度与皮层细胞直径和皮层细胞层数在种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及中柱直径与导管直径之间紧密的正相关关系,然而中柱直径与导管数量的相关性较弱。以上结果说明藤本植物根尖直径的改变是由解剖特征的变化引起,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根尖结构与功能的关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黑龙江省早春水稻旱育苗背景下,研究了稻田土壤育苗基质中添加生物炭对秧苗根系形态建成与解剖结构的影响,以明确生物炭在东北冷凉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以东北稻田土壤为育苗基质,添加0、5.0%、10.0%、15.0%、20.0%(w/w)的生物炭,进行保护地旱育水稻秧苗。出苗后30 d测定秧苗根系形态建成和解剖结构等性状,分析生物炭对水稻秧苗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壤育苗基质中添加5.0%生物炭时,水稻秧苗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等明显增加;生物炭添加量为10.0%时,各项根系形态指标达到最高值;生物炭添加量超过10.0%时,根系形态指标下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细根增加。同时,添加5.0%生物炭时,根半径、根截面积、根表皮厚度、根皮层厚度、皮层腔面积、根导管数量及导管面积等性状指标也相应增加。生物炭添加量为5.0%~10.0%时,根解剖结构各项性状指标达到最大值。当生物炭添加量超过10.0%时,根系解剖结构性状指标也有下降趋势。根系增粗主要源于根表皮及皮层发育良好。在东北冷凉地区进行保护地水稻旱育苗,基质中添加适量生物炭(5.0%~10.0%)有利于秧苗根系的伸长及增粗,形成发达根系,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粗糙龙胆的根系特点,采用常规观察和石蜡切片法对粗糙龙胆根系的发育过程和1~4年生根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的实生苗多为直根系,2年以上植株发育为须根系,随着根龄的增加整个根系基本垂直向下或偏向一侧生长。不同根龄的不定根结构相似,由外至内包括表皮、皮层和次生维管组织。随着根龄的增加,表皮逐渐脱落完全,依靠外皮层和其内侧紧邻的外皮层母细胞代替表皮起到保护作用,内皮层宿存,至4龄根并未见明显周皮。维管形成层由2~5层扁平细胞构成;随着根龄的增加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的面积逐渐增大,韧皮薄壁细胞依然占主要部分,次生木质部不发达。在一些4年生根的髓部中央出现新结构即髓心内皮层。因此,粗糙龙胆根系的发育和解剖结构特点与其生长环境相适应,新结构髓心内皮层的发育过程和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冬小麦根系生长动态与解剖学结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化岑  刘万兴 《作物学报》1998,24(6):952-956
采用根池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温麦6号的根系生长动态变化和内部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超高产小麦初生根在播后第7d开始一级分支,26开始二级分支,三级分支根的发生在播种后80天左右,次生根的发生与初生根的二级分支形成同时进行,而次生根一级分支与初生根的三级分支同时发生。越冬期间,次生根的二级分支相继形成,拔节以后,次生根的三级分支只在少数分支根上发生。  相似文献   

7.
谈谈黑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小麦与其它黑色作物一样,是指子粒颜色较深的小麦.紫粒与蓝粒小麦等都通称为黑小麦.黑小麦的种子在植物学上称为颖果,由胚、胚乳和皮层三部分组成.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约占种子重量的5%~7.5%,皮层的厚度因栽培条件和品种而异,皮层厚的比皮层薄的出粉率稍低.皮层是一种保护组织,保护胚和胚乳免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皮层中有一层交叉排列薄壁细胞,内含色素,形成种子的颜色.白皮的小麦这层细胞比较薄,呈淡黄色:紫(黑)皮的小麦则较厚,呈紫黑色.  相似文献   

8.
丰富多彩的小麦加工副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小麦麸皮   小麦麸皮是小麦面粉厂加工面粉后的主要副产品,由小麦的皮层和糊粉层所组成.以面粉厂生产出的麸皮占小麦籽粒质量的20%计算,每年加工出的小麦麸皮可达2 000万t以上,其中85%的麦麸用来做饲料、酿酒、制醋和酱油,只有很少量的麦麸食品.麦麸含40%的膳食纤维,如果制成麸质面粉能生产多种保健食品,具有抗衰老、抗癌和减肥等功能.麸皮还可以通过化学、物理、微生物等方法,提取麸皮蛋白、植酸和抗氧化剂,工艺并不太复杂,经济效益良好.   ……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菊芋适应干旱环境的解剖特征,分析菊芋植株营养器官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2个菊芋品种的根、地上茎、匍匐茎、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与参数测定。结果表明:‘青芋1号’与‘青芋2号’的根、地上茎、匍匐茎及叶的解剖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与‘青芋2号’相比,‘青芋1号’根的表皮、皮层厚度分别显著减小35.21%、49.06%,内皮层、韧皮层厚度、韧皮部和木质部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青芋2号’的1.23倍、1.33倍、1.34倍、1.57倍;‘青芋1号’地上茎和匍匐茎表皮的厚度分别是‘青芋2号’的1.18倍和1.38倍;在叶片的解剖结构上,‘青芋1号’的叶片厚度、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厚度分别显著高于‘青芋2号’71.63μm、1.57μm、2.48μm、19.25μm。综合分析说明,‘青芋1号’通过根部表皮、皮层厚度的减小,内皮层、韧皮部的增厚及韧皮部和木质部所占比例的增加来响应干旱胁迫;通过地上茎和匍匐茎表皮厚度的增加,抵御水分流失;通过叶片、上表皮、下表皮的增厚及其内部栅栏组织的增多,利于水分的储存,从而适应干旱环境。本研究结果为菊芋抗旱性品种的鉴定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穗分枝性状导入普通小麦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丕皋等将圆锥小麦的穗分枝特性异入普通小麦并选育出超高产穗分枝小麦新品系分33。通过对分33进行细胞学鉴定和对其穗分枝特性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分33的基本核型及带型均为普通小麦型,为一普通小麦新品系;分33的穗分枝特性源于分枝型的圆锥小麦;分33小麦新品系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虽然穗分枝性状表达的程度不同,但均具穗分枝特性,且与分枝型圆锥小麦的遗传稳定性相似,在普通小麦背景下穗分枝性状的表达受两对隐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主要根系性状对施氮时期反应的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以日本晴、武运粳8号、扬稻6号、汕优63为供试材料,设计不施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等4个不同氮肥施用时期的处理,研究水稻抽穗期主要根系性状对施氮时期反应的品种间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穗型品种根系性状差异明显,小穗型品种在每株不定根数、每株不定根总长上具有优势,大穗型品种在每株根干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雨养模式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协同调控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机理,在华北平原雨养条件下,研究烯效唑和矮壮素复配剂以及清水对照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群体数量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穗数和籽粒产量,但是对小穗数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冬小麦冬前分蘖,明显提高生育前期群体数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冬小麦分蘖期单株根系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降低,但是冬小麦单株根直径、根条数、根重和根冠比显著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主要影响冬小麦分蘖期0~3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和0~50 cm土层的根重密度,而对深层土壤中的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影响较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协同调控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分蘖形成,从而有利于塑造合理群体结构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粗糙龙胆断根截面再生根的发育过程,本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粗糙龙胆断根取药后再植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生粗糙龙胆不定根结构由皮层和维管柱组成,皮层外侧未见周皮,形成层也未构成完整环形,次生木质部不发达。断根面不定根是由形成层处的一些细胞分裂而形成的,这些细胞快速分裂形成分生细胞团,分生细胞团经单向极性生长,直接形成根原基,断根面可发育形成多个根原基;不定根发生时未见愈伤组织形成,为直接器官发生类型。不同植株再生根发生时间略有不同,同一根系内也有发育不同步现象。在室内条件下,再生根发生周期约为15天,这些再生根至当年秋季即可长到一定的长度和粗度。因此,粗糙龙胆断根面再生根的发生属直接器官发生类型,分生细胞团起源于形成层附近的一些细胞,这些再生根经过一个生长季的发育即可符合采收标准。  相似文献   

14.
华南主栽高产籼稻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不同类型高产籼稻的根系形态特征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7个目前在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导品种(组合)合美占、桂农占、玉香油占、粤晶丝苗2号、五优308、天优998、天优122为材料,在2010-2011年进行两年盆栽试验,分别考查分蘖盛期、抽穗期及成熟期的单株、单茎及单条不定根形态性状,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分析抽穗期的根系分枝特征,并计算根系形态特征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杂交籼稻组合各生育时期的单株根数、单株根长、单茎根长及单条根长均显著大于常规籼稻品种;单株和单茎的根体积与干重差异不明显;常规稻单条根质量则普遍高于杂交稻。(2)抽穗期不同级别根的表面积和体积均为不定根>粗分枝根>细分枝根,杂交稻不同级别根的总长度为粗分枝根>不定根>细分枝根,常规稻则为不定根>粗分枝根>细分枝根;杂交稻的分枝根总长度及粗分枝根和细分枝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都显著大于常规稻;常规稻的平均根直径则显著大于杂交稻。(3)杂交稻与常规稻根系特征的主要差异是单株根数和长度的差异,分蘖数和单条根长度的差异是两者根系特征差异的重要原因。(4)单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根干重等12个根系性状分别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不定根数和分枝根总表面积分别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这些结果为水稻根系遗传改良和超高产育种及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氮素亏缺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和拔节期氮素亏缺不仅可以明显减小根长、根条数和根体积,而且可以减少根吸收总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百分比、根比表面及根系活力,以越冬期更为显著.在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较为重要的苗期、越冬期和拔节期,前一生育期氮素  相似文献   

16.
Study of the root systems of the wild species Plantago albicans, Rumex pictus and Cutandia dichotoma and the cultivated species Medicago sativa, Sorghum sudangrass and Hordeum vulgare indicated a maximum penetration to lateral root specialized species from 20 to 50 cm and from 25 to more than 110 cm in tap root specialized species. Root number increased with dryness while root length increased with wet conditions. This leads to low root length density for wild and irrigated cultivated species. Root/shoot ratio increased in the dry season as a result of shoot deterioration by water stress. Magneto tropism was recorded in the secondary branches of Plantago albicans roots.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吸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下根系生长、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为对象,研究了8个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的吸水规律。结果表明:休眠和半休眠苜蓿品种的时空变化特征表现出一致性;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递减趋势;年刈割3茬,地上生物量与苜蓿耗水量密切相关,呈“V”字型分布;生育期内,分枝期历时最长、耗水最多,开花期耗水速率最快;3年内,苜蓿根系主要分布在60 cm土层,侧根主要发生于0~40 cm层,60 cm层下无侧根发生。根系主要依靠侧根在120 cm土层内吸收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