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弹涂鱼是温带沿岸小型经济鱼类,以底栖藻类为食,对恶劣环境的耐受能力比一般鱼类强。养殖起来具有投资成本低、风险小、易管理、见效快、效益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1生态习性泥鳅属底层小型鱼类。在自然状况下,刚孵出的泥鳅苗体长约0.3厘米,第2年10月体长可长到13厘米,体重15克左右。以小型甲壳动物、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及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一般1冬龄性成熟,属多次产卵鱼类。繁殖期在5月中旬~8月上旬,水温18℃以上。盛产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  相似文献   

3.
1食性与生长繁殖特性鲤鱼为杂食性底层鱼类,体长3厘米以下的鱼苗主要吃食轮虫和小型枝角类,3厘米以上主食枝角类、桡角类、摇纹幼虫和其他昆虫幼虫,体长20厘米以上就以摇纹虫和纤毛类为主要食物,1龄以上则以底栖物,如昆虫螺蚬以及水生维束植物碎片为食。因  相似文献   

4.
马岛猬 (Tenrececaudatus)属食虫目马岛猬科马岛猬属马岛猬种 ,为一种热带具有“夏眠”生物特性的小型哺乳动物 ,为了解开夏眠之谜 ,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该动物 ,首次在国际上对该领域进行研究。为此无锡出入境检验局承担了引进该动物的检疫任务。在隔离检疫期间 ,观察和分析了该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 ,及时调整检疫计划 ,并研究检疫对策。1生活习性该动物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地区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 ,成体1公斤左右 ,长20多厘米 ,以植物嫩芽、小鱼虾、昆虫为食。根据我们掌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的8条河流采取实地调查取样、走访了解、查找资料等相结合的等方法,并在调查流域分段布设小刺网或用小型电鱼器捕获鱼类进行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08尾,渔获物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根据现场调查,保护区鱼类共有28种,隶属于3目5科24属。  相似文献   

6.
银鱼是名贵的小型经济鱼类,适合在较大水域生长,近几年北方的大中型水库养殖不少,它冬季产卵,适宜水温为0℃~8℃,其人工孵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鱼虾的非感染性疾病包括物理、化学伤害和营养性疾病.前者可以造成鱼虾的损伤、残疾和畸形,后者可以导致鱼虾病害、生长率下降和死亡.本文介绍鱼虾营养性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办法,供参参.1饥饿引发的疾病饥饿是胃肠道中长期缺乏食物,是激发食欲的动力.但是,过长时间的饥饿会降低食欲,影响鱼类的摄食,采食量明显减少.鱼类对饥饿有较高的耐受力,这是因为鱼类在给食和禁食时的代谢相似,在禁食期间代谢并没有停止,能释放能量维持鱼类的生命活动.如禁食  相似文献   

8.
梭鲈属鲈形目、鲈科、梭鲈属,俗称十道黑、牙鱼。其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鱼类,肌肉厚实,富含人体必需的钙、磷等微量元素,是河鲈中最味美可口的品种,切片加工成冻鱼,出口欧盟各国,很受市场青睐,开展梭鲈的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新疆伊梨河水系和额尔齐斯河水系有分布,并具一定捕捞量。江苏省于2003年首次从新疆额尔齐斯河特种鱼类繁育场引进梭鲈夏花鱼种进行试养成功。1生物学特性梭鲈为大型的肉食性鱼类,梭鲈苗卵黄消失后就以其它鱼类鱼苗为食。梭鲈稚鱼期以枝角类、桡足类为食,仔鱼开口饲料为轮虫以及甲壳类的…  相似文献   

9.
鹤类动物是栖息于浅水、沼泽、近海、浅滩、水草丰茂的湿地环境中的涉禽鸟类,主要以鱼虾、蛙类、爬虫、蠕虫、昆虫及其它小型水生动物和植物嫩叶嫩芽、种子为食,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但在圈养条件下,人工供给的鱼虾等动物饲料品种相对单一,与野生状态下比较其营养不够全面和平衡,因此很容易发生以尿酸盐沉淀为主的痛风病,其表现在关节部位,即以关节肿大、疼痛、跛行为典型临床特征。近年来在重庆动物园先后发生6例,其中戴冕鹤3例,灰鹤1例,白鹮1例,丹顶鹤1例,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及复方新诺明合剂口服治疗,收到良好疗效,兹报告如下,仅供参…  相似文献   

10.
中华鲟消化系统内消化酶活性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鲟鱼类是大中型的经济鱼类 ,广泛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水域中。我国是世界上鲟鱼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长江除了中华鲟外还有白鲟、达氏鲟 ,其中白鲟只见于我国。而达氏鲟和中华鲟则是我国极有开发前途的一项自然资源 ,是科学研究的宝贵材料。中华鲟仔鱼期一般吃浮游动物 ;幼鱼期多以底栖的水生寡毛类、水生昆虫、小型鱼虾及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 ;成鱼期吃底栖动物或动植物渣滓。对于幼鲟的培育工作 ,国外多采用人工饲料培育幼鲟 ,既可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 ,又避免了单一使用水蚯蚓所带来的弊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邓昕等人尝试采…  相似文献   

11.
雷涌 《江西饲料》2001,(5):37-37
黄鳝属杂食性鱼类,但更喜食动物性饲料,黄鳝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因其摄食能力的差异及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其食物组成也不一样,呈现出明显的种类差异。总的来说,苗种阶段以小型动物及部分浮游植物为主,随着年龄增大,食物向大型、多样化方向发展。1苗种期饲料刚孵出的黄鳝仔苗尚不能主动摄食,以本身的卵黄囊的营养维持生命。卵黄囊吸收后仔鳝开始自由取食,开始以轮虫,枝角类、挠足类和原生动物等为食,也可适当摄取部分浮游植物。此时如需补充人工饲料,可将煮熟的鸭蛋黄用纱布包好,浸在水中轻轻揉搓,蛋黄微粒散入水中供仔鳝摄食…  相似文献   

12.
鱼虾促生长剂四号在网箱养殖草鱼中的应用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张宝彤,王明鹏鱼虾促生长剂四号(简称鱼虾四号)是一种维生素类的营养性添加剂,在生物体内对能量代谢即对脂肪酸的氧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明显促进鱼虾的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和成活率。国外不少鱼类和甲壳类水...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鸭要荤,鹅要青。就是说鸭子可以吃螺、蚌、小鱼虾等动物性食料,这些动物性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氨基酸比较平衡,是上好的食料。游棚养鸭时,鸭群在放牧时可自由觅食这些活食。舍饲时,可以人工捕捞活食,作为补充饲料。但是活食的采食量必须适当,因为软体动物和鱼虾类的体内含有较多的  相似文献   

14.
鱼虾类对微量矿物元素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琴  程光平 《中国饲料》2001,(20):20-22
微量矿物元素在动物体内含量甚微 ,但在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鱼虾类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作用及需要量 ,对完善饲料营养成分 ,提高饲料效率和促进鱼虾类生长发育及维护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1 鱼虾类对微量元素的营养需要鱼虾类需要的微量元素有 1 4种 :铁、锌、锰、铜、碘、钴、氟、硒、镍、钼、铬、硅、钒、砷。1 1 铁 铁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 ,它是鱼类等脊椎动物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参与氧的运输 ;在细胞氧化中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色素蛋白等的组成成分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传递氢的作用。鱼虾分属不同的动物门类 ,它们对…  相似文献   

15.
银鱼移植增殖及捕捞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银鱼的生长规律、繁殖规律,同时考虑出口规格的要求,银鱼体长达5.5厘米以上,可在9月中旬开捕,银鱼体长达8.5~15厘米,可在10月初开捕。 三、水库银鱼捕捞技术 (一)银鱼拉网 属于低位网,有翼无囊型渔具。适宜在水  相似文献   

16.
鳜鱼俗称桂鱼、季花鱼,是淡水名鱼类。其品种有翘嘴鳜、大眼鳜、斑鳜、长体鳜、暗色鳜。鳜鱼肉质细嫩、厚实、少刺、营养丰富,每100g鱼肉中含:蛋白质18.5g,脂肪3.5g,还含有钙、磷、铁等。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天然资源枯竭,供求矛质日趋突出,人工养殖势在必行。现将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生活习性鳜鱼以活鱼、虾为饵料,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喜水质清新的微流水域,常潜伏于湖泊、河沟等浅水区的水底石穴或草丛中。当鳜鱼鱼苗刚孵出、能水平游动时,即能吞食与其个体相仿的鱼苗;长到4-5cm,以小虾为食;体长10cm以上,以虾和鲫、条等小鱼为食。人工饲养可驯化、喂一些死鱼虾。鳜鱼生长较快,当年可达50-100g,第2年达500g左右,第3年长到1-1.5kg。2—3年性成熟,属多次产卵鱼类,繁殖季节为5月下旬-7月。  相似文献   

17.
(一)黄金鲫的生长习性黄金鲫属鲤、鲫杂交种,体高、头小后背部隆起,具有生长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耐运输、肉味鲜美等优点。黄金鲫属杂食性鱼类,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人工饵料。黄金鲫的生长与目前养殖的原种鲫鱼类大体相同,在人工池塘饲养条件下喜栖于池塘水体的中下层,在温度、环境适宜时常上浮水面集群绕池游逗;当其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时,便各自急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自然界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即还原形式L——抗坏血酸和氧化形式L——脱氧抗坏血酸,大部分维生素C以还原形式存在。这种还原形式的维生素C在鱼的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研究发现,鱼虾摄入维生素C不足时,易引起维生素C缺乏症,阻碍鱼虾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可见,维生素C是鱼虾正常生长繁殖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目前,维生素C作为鱼虾饲料的一种添加剂,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一)鱼虾维生素C缺乏症鱼类饲料中维生素C不足时,鱼类得不到充分的维生素C供给,引起维生素C缺乏症,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生…  相似文献   

19.
<正> 对虾的食性很广,在自然海区里,对虾所食饵料随着对虾的不同发育阶段而不同。中国对虾蚤状体至糠虾幼体以10微米左右的多甲藻为主要食物,其次是硅藻;长至6~9毫米的仔虾以舟形硅藻为主要食物,其次是曲舟硅藻、星形圆筛藻和辐射圆筛藻,也摄食少量动物性饵料;幼虾则主要摄食小型甲壳类,也摄食软体动物、多毛类幼虫和小鱼等;成虾主要以底栖的甲壳类、瓣鳃类、多毛类、蛇尾类、鱼类等为食。从以上情况来看,对虾摄食习性的基本演变规律是从摄食植物为主逐步转变成摄食动物为主;由滤食性逐步转到捕食习性;由吃浮游食物过度到吃底栖食物;由只能摄食一些小型动物种类逐渐到能摄食一些较大的动物种类。对虾无节幼体靠自身卵黄作营养,蚤状的体主要摄食的是便于滤食和容易消化的藻类;后期蚤状幼体捕食到的动物性  相似文献   

20.
鱼虾类对于营养的需要,在质的方面与其它动物大致相同。因鱼类生活在水中,用于支持体重的能量消耗少,又因其为变温动物,用以维持体温所需的热量消耗少,所以将饲料中的营养转变为鱼体组织的效率,高于温血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