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抗白粉病小麦植株的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广用途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聚糖酶基因(连锁有GUS基因)导于到受体小麦龙辐91B569中,在D1和D2代跟踪接种鉴定抗病性并检测GUS基因活性。结果表明,广用途几丁质酶基因→龙辐91B569的D2代6个株系具有极高的白粉病抗性;葡聚糖酶基因(连锁有GUS基因)→龙辐91B569的D2代12个单株具有极高的GUS活性和白粉病抗性。  相似文献   

2.
一些抗白粉病广谱性有效抗源已在小麦中确定出来,但在许多品种中抗性基因的特性还未知.从1982年国际冬小麦白粉病与锈病圃筛选的10个冬小麦品系作为试材,研究了作用基因的数量与抗白粉病的遗传模式.每个品系都同敏感性品种Chancellor杂交,在温室内用127号B.graminis小种接种亲本、F_1、F_2、BC_1(Chancellor×F_1)及F_3代群体幼苗,评价了白粉病反应.除过ST1-25外,所有亲本都表现抗性。遗传分析表明,C39和SI5中的抗性受3个显性基因控制,A55-2、R107、GO4779、OK75R3645及BulkPV63-6中的抗性由简单的部分显性基因控制.Armada与Chancellor间杂交产生的F_2、F_3及BC_1群体抗性表现不一致,但至少表明Armada有1个抗性基因,很可能是以前指出的Pm4b.VPM1和ST1-25中抗性各由1个隐性基因控制.10个亲本中表现出3至11个不同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3.
借助于 Aвзис(四倍体-Aврора高大山羊草)代换的形式可以获得一系列含有减数分裂时 21的Aврора品系和某些高大山羊草特有的性状。对白粉病抗性不同的Aврора品种的8个品系是由其杂交而成的。杂种的染色体配对和对白粉病抗性的研究证明了所有代换系有一个或至少有一个同源染色体。但是,某些品系之间什么样的高大山羊草染色体代换小麦的同源染色体是有差异的、为了识别这些品系中的两个同源组与中国春代换系杂交的 1E(1D)、2E(2D)、3E(3D)、4S1(4D)、5U(5D)、6R(6D)、7E(7D)杂种染色体配对,研究结果证明了一个高大山羊草染色体代换了ABpope小麦中的6D染色体;从这些染色体能够了解6S1或6Ssh随体携带抗白粉病的显性基因,引起上层穗芒和茎秆表面花青素着色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4.
对SMV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MV-a析系为毒源接种3人不同抗性类型的大豆品种,在接种后8,24,48,7小时及在3,6,9,12,15,18 11次连续取样与相应CK一并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后发现:未经接种的抗感品种体内PO酶活性差异较大,病品种中PO酶活性水平高于抗性品种2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1992年和1993年用14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鉴定并分析了53个品种的抗性,其中41个材料具有广谱抗性。分析了21个抗病品种的抗性类型,有9个品种为全生育期抗性,12个品种表现成株期抗性,其中有些品种与菌系存在着明显的交叉互作反应。本研究根据品种对国际鉴别菌系的系列反应型,初步尝试推测了17个品种具有Xa-4基因,10个品种具有Xa-3基因。  相似文献   

6.
转bar基因水稻除草剂抗性遗传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试验用3个恢复系-测64,明恢63和特青作母本分别与3个抗除草剂转bar基因水稻品种-Bengal-Hu10,Cypress PB-6和Gulfmont杂交,对其后代(F1,F2和BC1)进行遗传分析表明,除草剂的抗性是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通过杂交可将这种基因转育到恢复系,配出抗除草剂杂交组合,应用这项技术可放宽对不育系完全雄性不育的严格要求,有利于优良不育系的培育及高产、优质,多抗新组合的选配  相似文献   

7.
黑麦抗白粉病基因向小麦转移的细胞遗传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粉病是普通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已知小麦中约有20个的抗白粉病基因,多数已用于品种改良,然而,许多抗性基因受到白粉病真菌的抑制,因此,需要不断探寻新的抗源。最近,作者报道了一个抗白粉病的新抗源,它是分异于黑麦品种Prolific 6R染色体臂上,定名为MIP6L。研究目的是将MTP6L转移到在细胞学上稳定的小黑麦染色体易体系中。这里报道了通过同源重组从单体6RL(6D)染色体代换系将MIP6L转移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水稻株系的纹枯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通过基因枪转化获得的41个转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和苜蓿β-1,3-葡聚糖酶基因(RC24和β-1,3-Glu)的高世代纯合株系进行纹枯病抗性接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转基因系间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可分为抗、中抗、中感、感病四种类型,但其中92.1%的株系属中抗或中感类型;选择不同抗感类型的代表性株系,测定其几丁质酶活力,结果显示中抗、中感、感病类型转基因株系表达的几丁质酶活力与其纹枯病抗性表现呈现一致性,而抗病类型表达目标基因编码的酶活力低于中抗类型;接菌诱导后,在不同时间或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检测,转基因系的几丁质酶活力因其组成性表达而无明显差异,而未转基因的对照品种在诱导后不同时间其几丁质酶活力表达呈“峰”式曲线分布,同一植株不同空间位置的酶活力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晚粳城特232白叶枯病抗性基因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城特232与其抗源品种对水稻白叶枯菌系W1、P1和T1的抗性基因及其等位关系。结果表明:城特232对个菌系的抗性受2对重复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测定表明其中的1对基因来自农垦58,与Xa-3等位。而Tetep的抗性基因未导入到城特232中去,城特232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强,抗谱广,在抗病育种中可作为为抗源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沈文飚  冯晴 《大豆科学》1999,18(1):22-26
以对SMV-a株系抗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感染SMV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科丰1号接种SMV的早期,PAL和POD活性显著升高,SOD和CAT活性明显下降,相反感病品种1138-2和徐豆1号的SOD和CAT活性明显上升,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则小于抗病品种,而1138-2的PAL活性则低于相应对照。  相似文献   

11.
以前报道过10个冬小麦品系抗白粉病的基因数量与遗传模式,但这些基因的同位关系及其定位还没有确定.10个抗白粉病小麦品系中,有8个相互杂交并与13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不同寄主品系杂交。各杂交组合中,取F_2300—800个幼苗在温室内评定了对白粉病127号小种的反应,以确定这种同位关系以及8个小麦品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各个特性.在C39、A55—2、R107、Armada和SI5中鉴定出Pm4b这个常见基因。根据这些品系与相应寄主不同品系杂交后代感病性的缺失,确定出C39和SI5中3个抗病基因分别为Pm2、Pm4b和Pm6。OK75R3645中抗性基因很可能是Pm3位点上的1个等位基因或与其紧密连锁基因。由于GO4779与Axminster/8CC(Pm1)杂交后代未观察到感病性的分离,GO4779中的抗病基因可能为Pm1。ST1—25中的抗病基因为简单隐性基因Pm8。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小麦蚜虫(Diuraphisnoxia)是大麦的一种灾害性害虫。最近在大麦生产中推广的品种STARS-9301B是一个最为突出的抗源材料,用它在温室内进行研究,目的是确定抗蚜性的基因控制。1992-1993年对Morex(一个易感麦蚜的啤酒大麦品种)和STARS—9301B进行杂交,并对亲本、F1、反交F1、F2回交群体以及231个F3株系进行了遗传分析。F2及回交群体的分离结果表明抗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而抗蚜的14个F3纯合株系和16个F3纯合中抗株系可以表明STANS—9301B的抗性是受两个基因控制的。对F2回交后代及双亲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显性基因(Dnb2)对不完全显性基因(Dnb1)具有稳定性上位作用,这种形式的基因控制在育种当中每一轮进行抗性筛选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4个晚粳品种为材料,采用双亲本回交设计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特性及基因效应作了分析。参试的晚粳品种对两个菌系KS-6-6和浙173的抗性是不完全隐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的加性效应为极显著,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则皆不显著。加性变异和显性变异并存,但以加性遗传变异为主,表现具有较高的广义、狭义遗传率。菌系Ⅱ与Ⅳ的病级间的关联性表明,晚粳品种嘉23对白叶枯病两菌系的抗性属同一多基因系控制的不完全隐性的数量性状遗传;从有效因子数目估值来看,本研究参试材料至少有一对隐性抗病基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转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基因水稻稻瘟病抗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来源于云南各地属于24个稻瘟病菌([i]Magnaporthe grisea[/i])生理小种的33个菌株,对受体品种南29及其4个转几丁质酶 β-1,3-葡聚糖酶串联基因水稻T5代品系进行了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不能侵染受体品种南29 的13个菌株也不能侵染转基因品系,可侵染受体品种南29 的20个菌株一般不能侵染转基因品系,转基因水稻对稻瘟病菌抗性范围较受体对照扩大,证明转几丁质酶 葡聚糖酶基因水稻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广谱抗性;诱发条件下,转基因品系大田叶瘟病情指数为0~1级,穗瘟发病率为0.3%~10.23%,抗性较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表明这些品系在稻瘟病抗病育种中是有应用潜力的。  相似文献   

15.
以PBV889(α-IFN-2b)为基因供体,利用EcoE I/Pst I双酶切分离出基因α-IFN-2b,再利用现有的植物表达质粒ROK Ⅱ(带PRV-CP基因,35Spromoter/NPT Ⅱ),用XbaI/SacI双酶切分离出大片段(E6)作为基因受体,采用定向连接法将α-IFN-2b拼接在E6上,完成植物表达载体构建。采用DAN dot blot、RNA dot blot对重组子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6.
大麦叶锈病是由叶锈病菌PucciniahardalG。tth引起的。此病在美国的东南部和中西部有零星发生。但已是大麦上相对重要的病害之一。在美国除了在弗吉尼亚州种植的大麦品种不发病外,其余在大多数州种植的品种都易感叶锈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弗吉尼亚州立大学首先进行将抗锈基因结合到栽培品种中,并推出了多个抗性品种。在弗吉尼亚州,抗锈基因RPh7对控制叶锈病菌十分有效,在大田种植的品种中很少或几乎见不到叶锈病的发生。一度以来,Rph7被认为是继Estate中Rph3基因对欧洲叶锈菌小种的抗性丧失以来最有效的抗锈基因。近年来在弗…  相似文献   

17.
4个广亲和品种(WCVS)和6个粳稻品种与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6个不同类型籼粳品种杂交F1的小穗育性。结果表明:同一WCVS对不同不育系或籼稻品种的亲和力存在差异,不同WCVS对同一不育系或籼稻具有不同的亲和力。反映WCVS亲和力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双亲都是WCVS的亚种间杂交F1的小穗育性比单方WCVs的亚种间杂交F1的结实率要高,说明了不同WCVS携带与亲和性有关基因可以互补,对亲和力可能具有累  相似文献   

18.
油菜双重不育系活性氧清除酶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细胞质不育系(CMS)L17A及保持系、细胞核不育两系(GMS)L18AB为对照,对甘蓝型油菜细胸质+细胞核双重不育系(GCDMS)品系GCDA-2测定花花和花蕾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清除酶活性,。结果表明: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中的两类不同育性类型的不育株中,质不育株GCDA-2BA与细胞不育系数似,MDA含量、CA  相似文献   

19.
两年来,在弗吉尼亚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不同杀菌剂处理研究不同白粉病成株期抗性在保护小麦籽粒产量方面的效果,于小麦的3-4个生长期,对白粉病发生严重度进行了评估,根据资料计算平均白粉病严重度和白粉病扩展曲线的面积,感病品种Saluda的平均MMSO为5.3%,两年内该品种的MMS和籽粒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与全生长季进行防治的小区相比,Saluda未处理小区的产量损失平均为13.4%。生长季早  相似文献   

20.
把对水分胁迫具抗性的品种和敏感品种的叶龄为7d的叶片,在光照条件下置于100%O2和水分胁迫条件下72h。研究其叶绿体抗氧化剂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胁迫的影响及其对胁迫抗性的关系。在经受100%O2和水分胁迫后,仅抗性品种Cruz Alta的GR和AP增加,在两种胁迫处理条件下,抗性品种的硫氢基增加,而敏感品种则显著减少。胁迫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敏感品种Leones的叶片中由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