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国(鱼回),隶属鲶形目,鲶科。斑点叉尾(鱼回)个体大,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出肉率高等特点。我们于近年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成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美洲,义称沟鲶、美洲鲶、河鲶.该鱼由于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斑点叉尾(鱼回)有三大优点:肉质细嫩、味鲜美、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摄食颗粒饲料,饲料系数低(1.3~2.0),适于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无肌问刺、适于机械加工、宜作快餐原料.斑点叉尾(鱼回)可池塘单养、混养、以及网箱等方式的养殖.随着出口加工(鱼回)鱼的项日实施,对生产环节无公害要求更加严格,现将无公害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斑点叉尾(鱼回)亦称沟鲶,属鲶形目(鱼回)科鱼类,杂食性,喜群食,多栖息于水体底层,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杂食性名贵经济鱼类.其适温范围0~38℃,正常生长溶氧2 mg/L,最适3.5~7 mg/L,pH值5~8.5,盐度范围0.1%~8%,试验考虑到斑点叉尾(鱼回)耐低温,经济效益好的特性,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高密度流水养殖,首创了新疆地区斑点叉尾(鱼回)高密度流水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鱼回)又名沟鲶,自1984年引进国内以来,以其适应性强,范围广,易养殖,产量高,效益好,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生产者、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鱼回)的有效养殖方式,我们于2001年在小浪底水库进行了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试验.  相似文献   

5.
云斑(鱼回)和斑点叉尾(鱼回)是同属不同种的叉尾(鱼回)科鱼类,该鱼原产于美国。它适温广、杂食性、生长快、易捕捞。为增加北方地区养殖品种,1987~1988年我所从武汉引进此鱼进行养殖与繁殖。为了进一步了解叉尾(鱼回)科(Ictaluridae)的云斑(鱼危)(Ictalurus nebwsus)和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鲶科(Siluriclae)的鲶鱼(Parasilurus asotus)及(鱼回)科(Bagridae)的乌苏里(鱼危)(L.ussuriensis)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美洲鲶、沟鲇,属鲶形目、(鱼回)科,原产于美国,其商业化养殖占美国有鳍鱼类总养殖产量的50%~85%,我国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后,因其具有生长速度比较快、肉质细嫩、销售价格较高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水产养殖业者的欢迎.2000年我国斑点叉尾(鱼回)开始出口美国,2005年1月就占美国市场6%,并且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更是加快了我国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沟鲶,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是目前美国饲养规模最大的淡水鱼类,也是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一个优良新品种.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在虞城县北部的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中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为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推广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鱼回)科(Ictaluridae)鱼类.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现将有关技术简报如下.一、生物学特征斑点叉尾(鱼回)体形较长,前部较宽肥,体后部稍细长,头部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侧线完全,具有脂鳍一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鱼回)又名沟鲶,属鲶形目,叉尾(鱼回)科。斑点叉尾(鱼回)属底栖鱼类,喜欢在阴暗的光照条件下集群摄食,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惯,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杂食性等优点。该品种由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食肉率高、无肌间刺、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好评。在我国四川、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已形成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美洲鲶,生长速度快,适温范围广,无鳞、无肌间刺,鱼肉含水率低,是适宜于养殖和加工的优质淡水品种.为使其养殖与加工得到快速发展,首先要解决苗种问题,因此,斑点叉尾(鱼回)的批量繁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几年来的摸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6个方面的技术问题入手,可以保证苗种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沟鲶(Channel 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鱼回)科(Ictaluridae),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  相似文献   

12.
990249 土塘中斑点叉尾鲴,蓝鲶、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以及回交杂种的上网率=Seinability of channel catfish,blue catfishand their F_1,F_2,F_3 and backcross hybrids inearthen ponds[刊,英]/Dunham R A,Ar-gue B J∥Prog.Fish-Cult.—1998,60(3).—214~220蓝鲶比斑点叉尾鲴容易起捕,为此将蓝鲶与斑点叉尾(鱼回)杂交测定其子1、2、3代以及回交杂种的上网率。发现蓝鲶上网率最高,子1代上网率高于斑点叉尾鲴,子3代上网率  相似文献   

13.
罗法刚 《内陆水产》2004,29(10):18-18
斑点叉尾鮰(Ictalurws punctatws)亦称沟鲶(Chanmel catfish)属,鲶形目(Siluriflrmes),鮰科(Ictaluridae)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基本上全美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斑点叉尾鮰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易养殖、易  相似文献   

14.
沟鲶(斑点叉尾(鱼回))、褐首鲶(云斑(鱼回))原产于美国,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其产量居首位。我国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8月首次从美国引进这两种鱼,1985年列为农牧渔业部,湖北省科委“七·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这两种鱼具有适温广(0—39℃),杂食性,生长快,耐低氧1—2ppm,易饲养,疾病少,易捕捞,产量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饲养斑点叉尾Hui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属鲶形目(Sflurifouormes)(鱼回)科(Icaaluridae).1984年引入我国,1987年后逐渐形成规模养殖.该鱼在水产品市场中属中档品种.其肌肉纤维细且短,肉质细嫩,久煮不老,可作席上佳肴.但在广西,由于受鱼种(指全长8-15厘米的幼鱼)来源限制以及饲养成本(尤其是饲料成本)偏高,制约着成鱼养殖的发展.近来年,广西市售的斑点叉尾(鱼回)食用鱼,绝大部分从区外经长途贩运调入.本试验以豆粕为主要蛋白源,探索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网箱培育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饲养效果,以期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王明宝 《水产养殖》2011,32(3):21-23
斑点叉尾[鱼回]在分类上属于鲶形目、科鱼类,俗称沟鲶、美洲鲶、美国鱼,广泛分布于北美洲中部和东部的淡水和咸淡水水域中。具有耐低温、适应范围广、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等特点。1984年首次从美国引进,经过多年的驯养和推广应用,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原产于美洲,叉称沟鲶、美洲鲶、河鲶。该鱼由于具有生产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肉嫩味美、易于加工(无肌问刺)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养殖业主、加工厂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云斑(鱼回)又称褐首鲶(Ictaturus ncbul-csus)原产美国,和叉尾(鱼回)统称美国(鱼回)。云斑(鱼回)具有食性广、耐低高温、低溶氧、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期长、营养价值高等特点。1.形态特征体形粗壮,头盖骨后背前部肌肉明显隆起、尾鳍截形不分叉,背和两侧呈灰黑色,腹部乳白色,体两侧有浅色的云状斑纹,由此得名云斑(鱼回)。生殖季节雄鱼体色变黑,鱼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属鲶形目、鮰科、叉尾鮰属.原产于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区,是美国的主要养殖鱼类,不仅适应淡水水域,也能进入半咸水域生活,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引入我国,经过多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斑点叉尾鮰养殖已发展到我国20多个省、市.  相似文献   

20.
<正>斑点叉尾(鱼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没有细刺,嫩滑爽口,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脂肪水平4.7%、蛋白质水平13.7%,是淡水鱼中的优质品种。推广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可满足市场需求、保供民众的“鱼兜子”,推广斑点叉尾(鱼回)健康养殖技术,将斑点叉尾(鱼回)整个养殖生产过程规范化,有利于提高斑点叉尾(鱼回)的品质,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降低养殖生产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