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我是《蜜蜂杂志》的一个热心读者,1983年就和《蜜蜂杂志》结下了缘份。回顾我走过的养蜂道路,最初我吃过不少苦头,栽了好些跟头。自和《蜜蜂杂志》交上朋友后,我的养蜂才出现了新的转机。如今,俺已成了闻名乡里的养蜂专业大户,年收入达20,000元以上,还上了《专业户名录》一书。是《蜜蜂杂志》帮俺酿就了甜蜜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相见恨晚     
相见恨晚对于《蜜蜂杂志》我相见恨晚。过去认为在南方省所办养蜂杂志大概只适合于南方地区。没想到贵刊也很适合我的需要。知道杨多福师傅太晚,对我是一个教训,看来还得去掉一些偏见才对。从我收到的这些《蜜蜂杂志》看,贵刊是一本非常好的杂志,明年起我将在订阅其他...  相似文献   

3.
检查书     
我是《蜜蜂杂志》的忠实读者,又是蜂产品经营者,由于平时疏于学法,只顾促销蜂产品,于去年在未经《蜜蜂杂志》编辑部许可的情况下,私自翻印了《蜂产品与蜂疗》专号第2集一书,违反《著作权法》严重地损害了编辑部的版权和利益,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此特向《蜜蜂杂志》编辑部致歉。浙江省嘉善县土产公司蜂蜜专卖店吴伟1999年7月检查书$浙江省嘉善县土产公司蜂蜜专卖店@吴伟  相似文献   

4.
蜂友们都知道,在蜂群的四季管理中,时不时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疑难问题,一般都能从《蜜蜂杂志》上找到答案和解决的办法。《蜜蜂杂志》像个良师益友,能让您从不会养蜂变成养蜂能手,从蜂群低产变成连年高产,在养蜂的各个环节中充当您的好帮手,可以说,我们养蜂员离不开《蜜蜂杂志》。但下面我要谈的是:经营蜂产品,更离不开《蜜蜂杂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蜂产品,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价格问题我们可以随行就市,但对蜂产品知识、蜂产品的医疗保健功能等知识,不读蜂书、不订蜂刊是不可能生来就知道的。蜂产品经营者如果不具备较全面的蜂产品知…  相似文献   

5.
正龚凫羌、宁守容二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广东惠州的刘关星,因为喜好养蜂和长期订阅《蜜蜂杂志》,也阅读过你们的《原理》书,还多次打电话请教龚教授,也算得上是你们未曾见面的学生了。与众多业余养蜂者一样,我也是除了主业之外的时间,基本上都投入到蜜蜂那里去了。虽长期默默无闻,但也自得其乐。自从在《蜜蜂杂志》2014年第4期上,发表了《探讨GN箱快速繁蜂最佳模式》一文后,引起众多蜂友的关注,他们纷纷来电话或写  相似文献   

6.
《蜜蜂杂志》是养蜂界的一朵鲜花,一块园地。我对她深感满意。她是我们养蜂员的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我从第一期开始,每年都订阅,从85年第三期上看到杂志已改为双月刊,我非常高兴。山东省临清市魏湾乡河南堂李文平《蜜蜂杂志》是我心爱的读物,我对它确有很深的感情。象我这样的养蜂专业户,为刊物写稿,是我义不容辞的,也是久有的愿望。我要总结养蜂中的得失,写成稿,供《蜜蜂杂志》选用。黑龙江省林口县三道通乡藏富蜂场张晓光最近,金华市召开养蜂协会成立大会。在会上,我特意把《蜜蜂杂志》作了订阅宣传,并要求各县代表回去后,再作宣传。我接触一些畜牧干部、专业户,很多人不知道《蜜蜂杂志》,我特地把它带到会上,让他  相似文献   

7.
正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连续订阅《蜜蜂杂志》已经12周年了。十几年来,每逢下乡采访,每次参加蜂事活动,每次与蜂友相聚,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提起《蜜蜂杂志》,总是向蜂友老生常谈地宣传订阅《蜜蜂杂志》的种种好处。对于《蜜蜂杂志》,我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阅读《蜜蜂杂志》和向《蜜蜂杂志》投稿,已经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种生活方式。今天,我依旧能清晰地想起2011年冬天,我首次在《蜜蜂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情形,虽然仅仅是"豆腐块",但对我来说却是迈出了写作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我与四川农业大学龚凫羌老师相距甚远,根本不认识.早在十几年前,从《蜜蜂杂志》上陆续看到他的文章才引起我的特别关注,以至于每篇都要反复细心研读.1997年,他的大作《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出版发行,我即刻邮购到手,系统地精读多遍,但还觉得有些不足之处.十年后我将自己的《最新养蜂技术》一书赠他一本,不久他便回赠《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第二版)给我.该书内容面广,饲养方法奇特,我看了以后非常高兴,也很受启发.将该书与我珍藏众多的中蜂书、刊比较,我认为此书胜出一筹,是有关中蜂书刊内容的佼佼者,已是中蜂的旗舰.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湖南东安耀祥中学的一名电脑教师,业余爱好养中蜂,因而比较注意相关信息。较早之前在网络上看到有关龚老师的一些信息,说是在国内能较为系统述及中蜂的只有两处,一是由龚凫羌、宁守容撰写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书,二是"中华蜂论坛"。而在杂志方面,就数《蜜蜂杂志》的"中华蜜蜂"专栏里的内容丰富,我因此订阅了该杂志,购买了《原理》书的几个版本。通过阅读《原理》书和《蜜蜂杂志》上刊发的文章,以及网言网  相似文献   

10.
<正>(续《蜜蜂杂志》 2022年第4期)李老师:您好!我是湖南一位“九○后”年轻的养蜂人,喜欢中蜂,已有9年养蜂经历,从当初传统土养到意标再到现在的GN。如果养蜂有等级,那么我认为依次排列可以是:新手,学徒,师傅,大师,一代宗师。“十年磨一剑”,我从新手“磨”到学徒了。2年前,我偶然在我师傅那儿看到龚凫羌教授的《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才知道有GN箱这种蜂箱。全新的理念与技术,它一下就吸住了我的眼球,引我入胜,原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如获至宝。那时龚教授已去世,我不知道宁老师正在传承讲授龚氏蜂学精髓,没能参加全国养蜂提高班速成。  相似文献   

11.
<正>(接《蜜蜂杂志》2010年第3期22页)尊敬的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从阅读到的《蜜蜂杂志》上,得知到你们编写了一本《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书。通过在《蜜蜂  相似文献   

12.
<正>(续《蜜蜂杂志》 2023年第1期)尊敬的李龙标老师:你好!我是《蜜蜂杂志》的老读者,虽说订阅这本杂志才3年多一点,但我已经喜欢上这本杂志,感觉到它与蜂农十分接地气。你在杂志上“《〈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问与答》继往开来”里的文章我很爱看,回答问题语言很通俗,看得懂,可以学,很实用。谢谢你!  相似文献   

13.
何邦春 《蜜蜂杂志》2020,40(5):I0021-I0021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自从2009年开始订阅《蜜蜂杂志》以来,我与《蜜蜂杂志》结缘已经11年了。我于1989年3月出生于世代务农之家,家境贫寒。2004年初夏,我在韩坊中学读初三,父亲意外地收捕了一群蜜蜂,一家人非常高兴,因为在我们当地自古有“蜜蜂居有福人之家”的传说,意思就是说蜜蜂能给它的主人带来好运,家里来了蜜蜂是个好兆头。每逢节假日,我总是好奇地站在蜂箱旁边,观察进进出出的蜜蜂。  相似文献   

14.
读者与编者     
本人是《蜜蜂杂志》长期订阅者,从未错过订期。贵刊只要不停刊,本人将永远不离《蜜蜂杂志》。《蜜蜂杂志》使我受到四点教益:一、扩大了视野;二、学到了一些养蜂管理中的基本常识;三、使自己在业余养蜂中坚定了信念;四、本人想逐步创造条件走向养蜂专业化。所以《蜜蜂杂志》将永远是本人的良师益友。湖北省荆门市向阳 1986.4 1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2月下旬,笔者收到了由《蜜蜂杂志》编辑部赠阅的第12期《蜜蜂杂志》。在这期杂志中刊登了由笔者撰写、夫人打字、老儿子发送电子邮件的人物介绍文章----《良心酿蜜甜社区》。我拿着这期杂志刚进家门,夫人就问我:"一定是有喜事吧?"我说:"你怎么知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喜事都挂在你脸上了!"  相似文献   

16.
宋福仁 《蜜蜂杂志》2012,32(6):40-40
养蜂人不但要把蜜蜂养好,而且还要知道蜂产品的功效。笔者开始养蜜蜂的时候,并不知道蜂产品有多大作用,养蜂以后开始订《蜜蜂杂志》、《养蜂科技》等刊物,逐渐了解到了蜂产品的用途。2004年,我收集了2 kg蜂胶,当时蜂胶没人用,我在《蜜蜂杂志》上看到蜂胶有降血压作用,开始叫老伴服用蜂  相似文献   

17.
自从我在《蜜蜂杂志》2014年第4期上发表了《探讨GN箱快速繁蜂最佳模式》一文后,受到众多老师的关注和全国众多养中蜂朋友们的重视。有许多蜂友因不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就按照杂志上标明的地址来信询问,甚至还有人直接开车过来参观。其中,有不少是参加过杨多福老师培训班的学员,亦是杨老师引荐他们给我打电话的。  相似文献   

18.
我订《蜜蜂杂志》已是几个年头了,从不间断,爱不释手。每半年,把它集订成本,全年汇集成册,细心珍藏备用。《蜜蜂杂志》的内容广泛而实用,对养蜂事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1998年春繁,遇上低温多雨,白垩病有所发生。我立即从1997年第9期20页找到用石灰水喂蜂的验方,结果一用就灵,疗效很好。去年11月间,到桂北高山茶场地采蜜,后期缺蜜喂蜂起盗,我又立即想起《蜜蜂杂志》1998年第9期中介绍的用干白糖喂蜂,省工省时,又能避免盗蜂。也是一用就平安无事。对《蜜蜂杂志》,我不但自己认真地读,刻苦钻研运用…  相似文献   

19.
《蜜蜂杂志》1990年第7期刊登章楠同志写的"即便真实,也毫无价值"一文,针对"蜜蜂尸体营养成份"(载《蜜蜂杂志》1989年第4期),认为蜂尸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我不同意这种说法.章楠同志提到《蜂箱与蜜蜂》一书中记载:"约有90%的老蜂是在采集工作中死在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四海漂泊的生涯中,《蜜蜂杂志》已陪伴我走过了五六年的时光。在这些日子里,我收获很多,感慨也多。我接触并阅读《蜜蜂杂志》,始于2011年。当时,无人推荐,只知其名,却从未见过。那年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订阅了一份。到手之后,立即被其丰富的内容和朴实的语言所吸引,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我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读的书多了,自然而然也喜欢写文章。看到别人在《蜜蜂杂志》上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