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我对“伤热”一词的看法》的疑义从《数控》连载以来,经过认真的学习阅读,认识到自己经营多年蜂业不景气,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是“伤热”,不是保温不周。“伤热”正是养蜂者多年饲养上的一个通病。认识到这点,是养蜂员勇于解析自己弊端,对自己过去饲养经验不成熟的...  相似文献   

2.
《蜜蜂杂志》2015,35(8)
<正>在国际蜂业大会上,经常看到其他国家的养蜂员,甚至是业余养蜂员的身影,而我国的基层养蜂员却很少出现在国际蜂业舞台上。其实在蜜蜂的精细化管理上,我们的基层养蜂员还是有独到的经验、有效的方法的。那么如何加强我国基层养蜂员与国际接轨,与其他国家养蜂员同样出现在国际蜂业大会上,学习世界先进的养蜂经验,同时也让世界同行了解我们基层的养蜂情况呢?中华蜂云人物微信群与《蜜蜂杂志》社联合发起"蜂云善行再起华夏,助力蜂农走向国际"慈善  相似文献   

3.
王德朝 《蜜蜂杂志》2005,25(5):21-21
我是一名养蜂队伍的新兵,有幸参加第13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本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于2004年12月16~27日在山西长治举办),聆听杨多福老师的亲切教诲。这届学习班人数多达106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员年龄偏大,理解能力差,有些学员对杨老师“重素质、轻技术”的做法不太理解。受杨老师的启发和学员们追求技术、真理的感染,我谈一下个人的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养蜂业也不例外。品德的优劣,文化的高低,都会影响养蜂者对“数控养蜂法”的理解与应用;如果没有良好…  相似文献   

4.
朱学良 《蜜蜂杂志》2005,25(7):40-40
许多蜂友建场前都要学徒,为事业打基础。我也有过两段学徒生活,每当回想起来,往事历历在目,引发许多感慨,藉此谈点个人体会。初次学徒,学期按传统是3年,管理蜂群却应用了“数控养蜂法”。我的蜂业启蒙老师姓冯,是我地一养蜂能手孙师傅的徒弟,他们于1993年开始学习、应用“数控养蜂法”,养蜂效益得到提高,群均年纯赢利超千元。我有幸初学养蜂就接触到了“数控养蜂法”。“学做事必先学做人”,受师傅的影响,我在学技术的同时也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2003年12月,我通过《蜜蜂杂志》的信息,参加了在湖北荆门举办的第9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学…  相似文献   

5.
问题征答     
《蜜蜂杂志》2004年第4期刊出了《千里迢迢传技术,四方蜂友聚一堂》一文后,我收到了许多蜂友来信,询问我为何多次参加“数控”学习班。我就谈谈这个问题。“数控养蜂法”在《蜜蜂杂志》上发表已14年了,“数控”学习班举办了11届,我曾2次去黑龙江省虎林市杨老师蜂场参观学习,4次参加“数控”学习班,体会颇深。《数控养蜂法》首先对养蜂员进行素质教育,这是任何一本蜂书都没有的。每次学习我都觉得书上的话就是对我讲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联想颇多:现在很多高官犯罪、富翁犯罪、“高科技犯罪”等等,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有权、有钱、“有能…  相似文献   

6.
▲开办属于养蜂人自己的栏目,回报读者。我刊自1934年创刊以来,风风雨雨已72载。很多读者是从小读着这本书长大的,有的读者一家几代人读我们刊物。我们的广大蜂业从业者,很多人都是以一种虔诚的心热爱着这个甜蜜事业。为了更加贴近读者,关爱广大养蜂业工作者,使杂志真正成为我们广大蜂业工作者的“贴心娘家”,我们将从本期起开办一个新的栏目“讲述养蜂人自己的故事”。▲反映读者心声,畅谈人生之路“。讲述养蜂人自己的故事”,就是要反映读者的呼声,这是读者的园地。无论是一线养蜂员,还是蜂产品经营者,在您从事养蜂的工作中,在您养蜂的生…  相似文献   

7.
朱秉忠 《蜜蜂杂志》2008,28(1):46-46
近几年,我地养蜂员年龄逐步呈老化趋势,30岁以下者仅占10%,30~45 岁占30%,46~60 岁占40%,60岁以上占20%,并仍有进一步老化之趋势.近十几年来,养蜂行业在我地,年青人不愿入行,已入行的青壮年不断弃蜂改行,另谋生路,年老者虽在养蜂岗位上苦苦支撑,但毕竟已日薄西山,恐也无多时日.养蜂员队伍后继乏人已成严峻现实,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及我蜂业广大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否则,薄弱的蜂业基础将无法胜任发展华夏蜂业之重任,与蜂业相关的行业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8.
近日 ,北京市延庆县林业局蚕蜂站副站长吴永生同志 ,门头沟区上苇甸炭厂村养蜂员张福全同志由于在蜂业工作和养蜂致富等方面起到典范带头作用 ,被北京市政府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这充分体现了北京市政府对全市养蜂事业的支持和肯定北京市涌现两位养蜂劳模$北京市蚕业蜂业管理站@吴忠高  相似文献   

9.
a.不能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就放弃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很多养蜂员都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养蜂历史,可算得上是“老师傅”了。但是,老师傅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更何况“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养蜂时间长,并不等于任何事情都做得很优秀;“博采众长,吸取精华”才是每个新、老养蜂员应具备的优良品质。只有这样,才不会停止不前,使自己的养蜂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b.看别人的文章,不希望“句句是真理”,但愿能有一句话被我所用:每期的杂志或出版的养蜂新书,笔者都会耐心地看一遍,目的就是想从中发现一篇文章或一句话对自己有用、有启发。对于这样…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养蜂战线上的一个老兵,从事养蜂工作迄今已有50年。在这漫长的50年里,总结起来有3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自1974年开始在虎林县土产公司蜂场做了7年养蜂员;第二阶段是1980年被调到县农业科当了养蜂技术员。当我正在为发展全县养蜂生产出力的时候,我的蜂彩人生道路上又有了创建蜂业企业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11.
就蜂业危机答读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开始,一些刚开始养蜂的蜂友来信想弃蜂改行;也有一些蜂友问何时能走出困境?还有一些蜂友问我怎样渡难关?蜂业危机是养蜂业存在的必然规律,是每一个以养蜂为生的人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企图回避它是不现实的。我1971年开始养蜂,1974年就碰到了蜂业第一次危机。当时我国唯一的“广交会”上出口不畅,王浆5月中旬停收,从逐渐收购到价格再次达到高峰是1980年。1981年价格又开始回落,1988年价格又达高峰,1989年价格又开始下降,1995年价格又过高峰,1996年价格又开始回落。现在门99年是第四次蝉业危机的低谷年份。第一次蜂业危机…  相似文献   

12.
感谢信     
尊敬的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中国蜂业》杂志社:我叫雷志强,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峁洼村沟圈社村民,是贫困户家庭,喜欢养蜂。我是2018年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和《中国蜂业》杂志社联合开展向贫困地区50户养蜂困难户赠送种王和《中国蜂业》杂志社活动的受益者。在养蜂过程中,正需要好的种蜂王和科学知识及技术指导的时候,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和《中国蜂业》杂志社送来了种蜂王和《中国蜂业》杂志,真是雪中送碳,使我百感交集。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和《中国蜂业》杂志社伸出了援助之手,帮我脱贫致富,使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关爱。您们传递了社会主义的正能量,我要向您们学习,帮助更多愿意养蜂的贫困户,传授给他们养蜂技术,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全区养蜂管理干部和蜂农的科技素质 ,解决我区旱年蜂病发生严重的问题 ,确保养蜂业健康发展。由宁夏区畜牧站和宁夏蜂业协会主办 ,固原地区农牧局、固原县畜牧局协办的“宁夏蜂病防治技术培训班”于 2 0 0 0年 6月 1 8日在固原举办 ,参加学习班的有来自全区养蜂系统的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第一线的蜂农共 72人。宁夏蜂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洪琪主持了开学典礼 ,宁夏区畜牧站龚伟宏副站长对学习班及现场观摩提出了详细的安排和要求 ,固原地区农牧局拜志俊局长、固原县畜牧局毋志俊副局长及固原地区养蜂试验站杨自平也讲…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养蜂队伍的新兵,有幸参加第13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本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于2004年12月16~27日在山西长治举办),聆听杨多福老师的亲切教诲.这届学习班人数多达106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员年龄偏大,理解能力差,有些学员对杨老师"重素质、轻技术"的做法不太理解.受杨老师的启发和学员们追求技术、真理的感染,我谈一下个人的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郑明保 《蜜蜂杂志》2005,25(7):41-41
蜂业气象是研究蜂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在从事蜂业活动时如果能准确、及时地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将给蜂农带来莫大的好处。正如有的养蜂员说的“养蜂的人,大半是靠天气吃饭,其次才是技术”。可见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蜂农的收成,所以蜂农应该及时了解到未来几天、几个月内的温度、降水趋势及重大灾害情况。有的蜂农对于转地养蜂具有盲目性,随随便便地不做任何打算就转到另一地了,可能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就会冲走蜂农的希望。如果是小转地还好一点,跑长途搞不好会血本无归。2003年湖北西部全年都是阴雨绵绵,蜂农收成…  相似文献   

16.
黄敬德 《蜜蜂杂志》2006,26(11):13-13
最近,在广西“全区水产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梧州市养蜂协会被自治区水产畜牧局授予“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称号,并获得价值5000多元的文化用品奖励。梧州市养蜂协会成立于2003年,运行模式为:免费培训会员及其他养蜂员,促进会员及养蜂户增收,培植养蜂基地,打造蜂业龙头企业,企业反哺协会运作经费,协会继续培训和扶持养蜂户,形成协会+龙头企业+农户”的蜂业产业化模式。在养蜂协会的积极运作下,梧州市以及周边地区的养蜂业得到了较快地发展,据统计,梧州市在协会成立前仅有蜂群(中蜂)5万群,2005年已发展到7万群,蜂产品产量也…  相似文献   

17.
蜂业振兴的希望──’95首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侧记之二杨玉华虎林是“数控养蜂法”的发源地,而“数控养蜂法”的发明人杨多福又具有传奇色彩,许多学员的虎林之行,都想身临其境去看一看杨老师的那块“风水宝地”。新疆学员宋正东11月16日到虎林,17日就赶赴杨多...  相似文献   

18.
在“数控养蜂法”学习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杨多福各位蜂友们:历时15天,首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现在圆满结束了!在这里,让我代表学习班的全体蜂友们,向为办好这届学习班而努力操劳的虎林县养蜂公司的全体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对学习班多次采访报道的虎林县电视台...  相似文献   

19.
1历史回顾在我国长达3000多年的养蜂历史中,甘肃蜂业一直处于国内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全国养蜂大会召开,并于1958年在天水成立了“甘肃省种蜂场”,重点负责西北地区的蜂种保护与选育工作。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于1979年12月成立了“甘肃省养蜂研究所”,期间以该所为技术中心,相继建立了陇东、陇南、中部、河西养蜂服务站和甘肃省蜂乳厂、中心实验场及陇原蜂产品研制厂,并在重点养蜂县市建立了蜂业管理站或有专人负责本地蜂业工作,共同构建了我省的蜂业科研、推广、服务体系,推动了甘肃蜂业的发展。《中蜂饲养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吹来了春风,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我们蜂业界又迎来了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和蜂产品博览会在我国召开。值此新年之际,我谨代表我厂全体职工向蜂业界朋友拜年!祝贺在新的一年里蜂业发达,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