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螨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蜂抗螨机制、抗螨蜂种培育、蜂螨繁殖抑制基因及蜂螨的生物学防治等几方面进行了最新研究动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防控蜂螨的最终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抗螨蜂种选育体系,多培育和使用抗螨蜂种,有效降低蜂螨繁殖基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蜂螨寄生机制的研究,采用基因工程手段阻断其对蜜蜂的寄生性,从根本上改变蜂螨对蜜蜂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
<正>蜂螨是当前危害西方蜜蜂的主要敌害,治螨是养蜂者的重要工作。蜂螨分大小两种,两种蜂螨均属寄生虫。大蜂螨成螨主要寄生在成年蜂的肢体上危害成年蜂,产卵繁殖于蜜蜂的虫、蛹、蜂房里危害蜜蜂幼虫。小蜂螨生活、产卵、繁育于蜜蜂幼虫、蛹的蜂房里,吸食、危害蜜蜂的幼虫。蜂螨繁殖很快,一昼夜能繁殖好几代,对蜂群危害很大。夏、秋两季是蜂螨繁殖旺季,如果防治不好,蜂群会受到很大损害。轻者会使群势下降,重者还会使蜂群垮掉。现在治螨一般采用药物喷治,药物喷治只能消灭巢脾上的螨,而隐蔽在封盖子里的蜂螨不易被杀死。为根治蜂螨,多数养蜂者采  相似文献   

3.
张翠平 《中国蜂业》2009,60(2):51-52
大蜂螨是危害西方蜜蜂最严重的寄生螨。大蜂螨的防治方法很多,目前使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仍然是化学杀螨剂。然而,采用化学杀螨剂治螨,会造成蜂产品的药物残留,而且大蜂螨很容易产生抗性,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大蜂螨的生物防治及抗螨蜂种的培育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及养蜂者的关注,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4.
大蜂螨寄生密度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蜂螨是危害西方蜜蜂最严重的寄生螨。在大蜂螨的防治中,首先需要对蜂群的蜂螨寄生密度进行检测,并根据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大蜂螨在蜂箱内呈周年性变化。春季和夏初,箱内有大量子脾时,绝大多数螨寄生在蜂子上;而  相似文献   

5.
大蜂螨从其原寄主东方蜜蜂传播到西方蜜蜂后,给西方蜜蜂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国内外正在刊物的抗螨蜂种研究中,都将蜂群对蜂螨的咬杀力与蜂群的清巢力作为选育的基础。通过97-98两年时间对600余群蜜蜂的观察,得到清巢力、咬杀力与蜂群的抗螨性具有极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冯峰 《蜜蜂杂志》2002,(1):18-19
(上接2001年第11期) 2 非传染性“爬蜂病” 2.1 蜜蜂寄生螨 危害蜜蜂的寄生螨有内寄生螨:武氏蜂盾螨,又称壁虱;外寄生螨:雅氏瓦螨,又称大蜂螨,亮热历螨,又称小蜂螨。在我国,目前尚未发现武氏蜂盾螨,而大蜂螨和小蜂螨在蜂群中普遍存在。 2.1.1 蜂螨对蜜蜂的危害 (1) 大蜂螨对蜜蜂的危害 大蜂螨于1956年前后,首先在江浙一带饲养的意蜂蜂群中发现,1960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爆发危害。……  相似文献   

7.
西方蜜蜂抗蜂螨能力弱,大蜂螨是危害西方蜜蜂最严重的寄生螨。大蜂螨的防治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仍然是化学杀螨剂。然而,采用化学杀螨剂治螨,会造成蜂产品的药物残留。采用在西方蜜蜂蜂群中加入中蜂封盖子的方法,利用中蜂具有很强的清理蜂螨能力的特点,来提高西方蜜蜂蜂群的抗螨能力,减少用药。试验表明,加入中蜂封盖子的西方蜜蜂蜂群的蜂螨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9,(11):19-20
2.5蜂螨蜂螨有大蜂螨、小蜂螨2种,都是蜜蜂体外的寄生虫。中蜂少见蜂螨危害,而外来蜂种,如意大利蜂,蜂螨危害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养蜂场,对蜂群造成的损失很大。蜂螨在蜜蜂幼虫即将封盖的时候潜入巢房,封盖后1~2天便开始在巢房中产卵。螨卵孵化成若虫后,吸食蜜蜂幼虫、蛹的体液。蜂螨在蜜蜂的雄蜂房内产卵特别多,一个房孔可达10多粒。当蜜蜂的蛹羽化出房时,若螨已发育为成螨随幼蜂出房。成螨寄生在工蜂翅的基部和腹部环节间,初出房的幼蜂体上螨较多。蜂群受蜂螨危害时,幼虫缺乏营养、发育不良;羽化出房的幼蜂,翅膀残缺、…  相似文献   

9.
大蜂螨是一种严重危害西方蜜蜂的体外寄生螨,成为威胁世界养蜂业最大的病虫害,目前在国内外主要用化学药物,如螨扑等防治大蜂螨的侵染。但这存在大蜂螨对化学药物的抗性增强及治螨药物对蜂产品污染等问题。在生物治螨上,虽采取了不同的治螨方法,但效果不十分理想。本文探索出用塑料模具把活动巢框模块化,把模块化蜂巢制作成生物诱杀器,利用大蜂螨的生物学特性和蜜蜂繁殖规律,在工蜂巢脾设伏,有计划地诱杀大蜂螨,同时收获雄蜂蛹。这对减少大蜂螨对蜂群的危害,同时提高蜂农的经济效益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越南养蜂治螨不用药NVDung等在六十年代初期,越南就引进了西方蜜蜂。以后,群数日多,迄今约6万群,归1500养蜂户所有。大蜂螨原寄生于东方蜜蜂,小蜂螨原寄生于大蜜蜂。两种蜂螨都对西方蜜蜂危害严重,必须防治,以免全群覆灭。不过,越南养蜂者很少使用...  相似文献   

11.
据笔者观察 :大小蜂螨在蜜蜂成为大幼虫后 ,潜入其巢房进行繁殖和危害。蜂螨在蜜蜂子脾巢房里孵化并生长发育成熟后 ,随着新蜂的出房而离开巢房。离开巢房后 ,大蜂螨寄生在成蜂体上危害成蜂 ,小蜂螨在封盖子脾上继续危害蜂儿 ,并都再潜入大幼虫巢房 ,再繁殖 ,再危害。如此周而复始。小蜂螨的危害远大于大蜂螨。蜂群遭到螨害后 ,轻者群势下降 ,产量减少 ,重者甚至“全军覆没”。因此一年之中 ,治螨就成了防治蜂群病敌害中的头等大事。每一群蜂在正常情况下 ,只有 1只发育完全的雌蜂 (即蜂王 )产卵 ,而雌螨却都能“生儿育女” ;前者的繁殖是有…  相似文献   

12.
蜂螨仍然是我国当前养蜂生产上传播最广、危害最大的蜜蜂敌害。在欧美各国的蜂群里只有大蜂螨,而我国的西方蜜蜂群里不仅有大蜂螨,还有小蜂螨,这两种蜂螨的形态、习性和活动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有很大的差异,却可以在同一个西方蜜蜂封盖幼虫房里共同寄生繁殖,这是我国养蜂生产上螨害严重、防治困难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现有的杀螨药剂品种少,常年使用同一种杀螨药剂,增强了蜂螨的抗药性等等原因,使得我国养蜂生产上螨害不断,染螨蜂群遍布全  相似文献   

13.
抗瓦螨育种     
抗瓦螨育种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黄文诚雅氏瓦螨(简称瓦螨),俗称大蜂螨,自本世纪50年代,由原寄主东方蜜传入西方蜜蜂以来,除大洋洲尚未发现以外,已经传遍亚洲、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对西方蜜蜂造成了很大损失。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探讨选育抗瓦螨的蜂种。基于...  相似文献   

14.
东方蜜蜂抗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3群没有受大蜂螨感染,群势不同的东方蜜蜂蜂群,分别引入受大蜂螨感染的雄蜂幼虫脾,和工蜂幼虫脾,在蜂群底部放入收集蜂集废屑的纸板,以后每隔24小时,检查蜂群底部的落螨数;先2脾未受蜂螨感染的东方蜜蜂为幼虫脾放入受大蜂螨感染的西方蜜蜂蜂群里,让其受大蜂螨感染,72小时后还回原蜂群,工蜂为其清理蜂螨,结果表明:东方蜜蜂有很强的抗螨性,5-6天后,基本上可以清出,原引入的西方蜜蜂幼虫脾或东方蜜蜂幼虫脾上的所有蜂螨。  相似文献   

15.
治螨体会谈     
养蜂生产中 ,对蜂群危害严重的螨害主要是大蜂螨。蜂螨在若虫期 (若螨 )利用螯肢的 2个齿刺吸蜂蛹的血淋巴 ,导致蜂蛹死亡或者出房的幼蜂翅足残缺 ,失去生存能力。成螨附着在蜜蜂身上吸吮其体液。笔者曾观察过蜂螨在蜜蜂身上爬行 ,蜜蜂力图将其甩掉而做一些徒劳的抖动动作。通过蜜蜂进出巢房和相互之间接触 ,蜂螨很容易变换寄主 ,从这一只蜜蜂身上转移到另一只蜜蜂身上 ;或从这一群蜂转移到另一群蜂。我以前有过许多治螨的教训和经验 ,现简要总结如下 :1 .使用好杀螨药物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 ,最好是几种药物交叉使用 ,这样可有效地避免…  相似文献   

16.
养蜂人都知道 ,大小蜂螨是西方蜜蜂生长繁殖的一大敌害。蜂螨危害严重时 ,蜂群灭亡 ,蜂产品无收。笔者经过几十年养蜂和防治蜂螨的实践 ,总结出了采用全年只用 3天治螨的方法 ,效果良好 ,能将蜂螨全年在蜂群中的寄生密度和对蜂群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有兴趣的蜂友不妨一试。经笔者多年观察 ,蜂螨从早春蜜蜂开始产卵繁殖便同步进行繁殖。在我地七八月份蜜源断绝、气温最高、蜂群繁殖下降时 ,蜂螨寄生率和危害程度最高 ,此时如不及时防治 ,蜂群越夏后发生秋衰 ,秋繁时难以复壮 ,初冬时由于蜂少不能安全越冬 ,严重的全群灭亡 ,这是蜂螨在蜂群中…  相似文献   

17.
柳刚  胡福良 《中国蜂业》2006,57(12):42-43
瓦螨(Varroa destructor)通过两种方式危害西方蜜蜂蜂群:一是寄生在成年蜂或蜂子上吸食其体液;二是在蜜蜂间传播病毒。研究发现,蜂螨可以传播大量的病毒病原体。瓦螨在取食时通过唾液将病毒传播给它们的寄主,而瓦螨总是有从同一个伤口取食的习性,大大提高了病毒传播的机会,而且瓦螨的唾液可能含有干扰蜜蜂免疫系统的物质。病毒也可能通过卵、幼虫、蛹、成蜂、食物、饲喂和粪便等途径在蜂与蜂之间传播。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蜜蜂的病敌害中,大小蜂螨对蜜蜂的危害仍然十分严重。在养蜂科学技术已比较先进发达的今天,防治蜂螨的药物也在不断翻新,因此各蜂药厂家曾先后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新产品。究竟选用哪种蜂药治螨效果最好,对此各有各的认识和选择,各有各的一套防治措施。在防...  相似文献   

19.
狄斯瓦螨是对养蜂业危害最大的一种外寄生性寄生虫,其原始宿主并不是目前全球饲养量最大的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而是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东方蜜蜂(Apis cerana)。瓦螨对其原始宿主几乎不构成危害,但转换宿主后已经导致全球蜜蜂数量骤减,成为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的一大危害。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我们防治瓦螨危害的最主要方式,但人类新药研发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蜂螨抗药性的进化速度。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将管理策略主要集中在蜜蜂抗性育种上。然而,在对蜜蜂进行抗螨育种过程中,蜂螨的潜在适应性常常被忽略,瓦螨的遗传多样性比先前设想的要大,并且它们能够迅速地适应,我们建议最好将耐受性视为宿主和蜂螨的"共同特征"。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更全面的模式来研究这种寄主-寄生虫的相互作用,在这种模式中,抗螨蜜蜂的性状应被视为由瓦螨和蜜蜂相互作用产生的共同表型。  相似文献   

20.
蜂螨是当前国内外养蜂业的大敌,多年来我国应用化学药物防治蜂螨取得成效。60和70年代应用萘粉、升华硫、烟碱、硫磺、敌螨熏烟剂、鱼藤精、烟草水等对控制蜂螨危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点是杀螨效果不够理想,有些药物对幼蜂有一定的杀伤力,而且又都不能杀灭巢房内的蜂螨。80年代又研制了几种新药剂,如“杀螨剂一号”、“速杀螨”、“敌螨一号”、“强力巢房杀螨剂”和“二号纸片型烟剂”,无论是杀螨效果还是对蜜蜂的安全性方面都优于以往的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