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达到用前期气候因子变化来评估土壤水分变化的目的,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利用不同土壤类型的3个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8-2006年的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选取前一旬气温、降水、蒸发量和土壤水分4个因子,建立了呼伦贝尔市5月上旬-8月下旬0~40cm土壤水分144个动态预测模型,68.8%的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相对误差小于±10%的为77.8%,小于±15%的为84.3%;利用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表明,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在20%左右,可用于预测呼伦贝尔市植物生长季各旬0~40 cm各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农田土壤蓄水量盈亏状况的垂直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农田土壤水分实测资料为基础 ,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常数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创建了土壤蓄水量盈亏值指标。选择 3个典型站点研究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的垂直变化规律 ,结果为 :海伦从表层到 5 0 cm各个土层均为盈余 ,而且随深度的增加盈余先增加后下降 ,2 0 cm处为最高值 ;泰来的土壤水分从表层到 30 cm为增加 ,之后又下降 ,而且以 2 0 cm为界将盈余区与亏缺区划分开 ;总平均来看 ,宝清土壤水分随深度呈减少趋势 ,盈余减小 ,亏缺增大  相似文献   

3.
为客观分析黑龙江省土壤水分的特点,以有效利用水资源,实现农业增产,利用黑龙江省32个气象站1981~2009年3~10月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间等气象资料和3~10月逢8观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对黑龙江全省进行土壤分区和土壤水分预报。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散失与降水、日照、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变化有较大关系。利用模糊聚类法,划分出黑龙江省5个土壤水分分区;并尝试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春季土壤水分预报方程,经试验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农田土壤水分含量(SMCF)遥感估测方法,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泰州市兴化市和盐城市大丰区布设SMCF遥感估测试验.在获取作物冠层近红外波段反射率(Near-infrared bandreflectance,Rnir)、红光波段反射率(Red bandreflectance,Rred)以及SMCF...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统计整理了58个台站30年左右的气象资料和1981~1985年土壤湿度资料,应用谐波分析方法,研究土壤水分周期变化,并揭示了土壤水分的地域分布;依据作物生长期(8~11月)内降水可能蒸发差的分布,阐明了主要作物的水分盈亏程度。最后,根据能综合反映地区气候特征、水分盈亏和作物水分供应情况的分区指标集,运用模糊等价聚类方法,并考虑地形、地势、土壤类型等实际情况,综合作出了全省土壤水分分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特点将土壤水分分区指标归纳为三类:第一类表示农田土壤含水量水平,第二类表示土壤供水状况,第三类表示旱期长短。各类指标又有生长期内和春、秋两关键时期三个指标。对每一类三个指标应用类平均聚类方法得到三个分区方案。在此基础上以第一类指标所得方案为主,进行协调,将黄土高原划分出4个土壤供水类型区,12个土壤干旱类型亚区。最后对各水分区的特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利用东宁县1981~2010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从热量资源和降水资源两方面分析了东宁县作物生长季的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并为东宁县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宁安站1971-2000年30年的气象资料,主要从热量资源和降水资源两方面分析了宁安市作物生长季的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并为宁安市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赤峰地区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赤峰地区1960-201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51年来作物生长季(4-10月)的气候变化趋势特点和主要气候灾害发生的规律。结果显示:赤峰地区作物生长季的平均气温经历三个变化阶段,1997年开始呈现变暖趋势,比年平均气温变暖时间滞后10年。积温的变化趋势与生长季温度变化趋势同步,1997年后增加显著;无霜期则与年平均气温同步,1987年后增加显著。生长季的主要气候灾害是干旱,其次是低温冷害和初霜冻。随着气候变暖,严重低温冷害和初霜冻发生的机率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旱情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因此,黑龙江省西部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甘南县为例,应用小波理论对该县实测作物生长季降水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该区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的主要周期及旱涝变化趋势,为甘南县乃至黑龙江省西部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和挖掘作物水分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黑土坡耕地水保措施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对黑土坡耕地水保措施下土壤水分含量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土坡耕地土壤水分呈现中等强度的空间异质性,水土流失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可达2 km,采取水保措施可逐渐减弱其空间异质性,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可缩短到100 m以内。不同水保措施对减弱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程度表现不同,其中梯田和地埂植物带最为显著。合理使用人工水保措施是黑土坡耕地高效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与土壤湿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1994~2007年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资料和同期各县市大豆产量,采用EOF和SVD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土壤湿度和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6月上旬~7月上旬土壤湿度与大豆产量存在大尺度的空间相关特征,整体上大豆产量与此时土湿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该时期庆安、汤原、哈尔滨的土壤湿度可以作为大豆产量预报的一个参考因子;松嫩平原中东部和北部,以及哈尔滨、佳木斯附近是对土壤湿度变化最敏感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生长期土壤水分动态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建立了适宜于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生长期0-40cm分层土壤水分模型。经相关分析,模拟值与实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阜新地区为例,开展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土壤水肥和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设计0 kg·hm-2,6 000 kg·hm-2,12 000 kg·hm-2,18 000 kg·hm-2、24 000 kg·hm-2共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4 m×15 m)为60 m2。研究结果表明,对照CK不施用秸秆处理,深耕加秸秆的方法,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除了对照之外,各个处理剂量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且呈先上升而后下降趋势。说明秸秆在土壤中始终处于水分的非饱和状态,并不是秸秆剂量越大越好。各个层次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变化较明显,其中10~20 cm深处土壤容重变化最大,各个处理土壤容重表现出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值减少的趋势,下降幅度为12 000 kg·hm-2>6 000 kg·hm-2>18 000 kg·hm-2。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植物的光合效率,以12 000 kg·h m-2处理较好。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影响差异显著,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施入量在0~12 000 kg·hm-2之间,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超过18 000 kg·hm-2产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建议推广剂量为12 0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土壤含水量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秸秆与土壤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秸秆分解时对土壤含水量的需求以及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主要影响秸秆前期的分解,在土壤含水量为20.0%和15.0%的条件下,秸秆分解率在第10天分别为30.73%和14.01%,在第60天分别为52.90%和43.20%。同时,秸秆在分解过程中可以释放出水分,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并使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加入秸秆组的土壤含水量在第50天比对照组高出5.41%,说明秸秆还田的保水、增墒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和农田土壤重量含水率年际、年代际和年内动态变化进行气候趋势系数法、气候倾向率法和变异系数法等分析,结果表明: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与农田同期土壤含水率年际变化趋势相反。1997年以来,0~50 cm土壤含水率年际变化农田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大趋势,增大幅度3.062%·10a-1~10.848%·10a-1;天然草地土壤含水率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中间土层快上下慢,但趋势不显著;20世纪末本世纪初和2004—2010年两个时段农田土壤含水率增大,天然草地土壤含水率减少趋势极显著体现在前一阶段,而近 年来增减趋势不显著,各层次土壤含水率平均值均大于前一阶段,但牧草生长高峰期夏季变小。农田和草地土壤含水率年内变化相同,春季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其后极显著下滑,农田由于耕作性失墒等影响,土壤含水率下滑幅度大于草地。  相似文献   

17.
振动深松整地作业,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具,在不翻土的情况下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结构,增强土壤储水保墒和抗旱排涝能力的一项新的耕作技术。本试验以振动深松耕作和传统的人力耕作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振动深松土壤容重小,通透性好,土壤储水保墒能力强,玉米的植株和穗粒性状表现比传统耕作栽培好,产量高,平均增产889.0kg/hm2,增产率12.2%,增收1849.12元/hm2。  相似文献   

18.
河流故道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流故道区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区内土壤剖面及地下水深进行了分组测试、分析,发现试验区内土体沙粘排列多变,1m到2m土体内,多数存在厚度5~20cm不等的粘土层,2m以下土层中有土壤水分逐年减少的趋势。并对7年生梨树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2m土体有效水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内,0~80cm土体水份含量季节性变化剧烈,且有不规律的土壤供水不足现象,80cm以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