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以其肉质细嫩、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前几年。黑鲪仅有网箱及网笼养殖方式,近年来,随着黑鲪市场的走俏,黑鲪以其生长快、耐温范围广、适应性强、鱼病少及饵料效率高等优点,渐成虾池养殖的珍品。荣成市木也岛镇年养殖黑鲪200多亩(1亩=667m~2,下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他们的养殖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鱼君)以其肉质细嫩、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前几年,黑(鱼君)仅有网箱及网笼养殖方式,近年来,随着市场的走俏,黑(鱼君)渐成虾池养殖的珍品。现将黑(鱼君)虾池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池的选择 虾池大小为30-40亩,水深至少达到2m。虾池要接近外海,夏季高温时水温不得高于28℃,进排水系统相对独立,大小潮均可纳水。虾池周围无大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注入。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工厂化养殖海水鱼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虾池养殖海水鱼以其设备、物资投入少、产出效益高渐被认识。较高档海水鱼—石鲽以其肉质细嫩、口感佳、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市场畅销等诸多优点被广大养殖户所钟爱,笔者在荣成市木也岛渔业公司进行虾池养殖石鲽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措施有以下方面: 1.虾池的条件及处理方法:①作为养殖石鲽用的池子应靠近外海,夏季虾池水温最高不超过29℃,大小以1~2hm~2较妥。水深超过2.0m,进排水顺畅,无工业、生活污水污染及  相似文献   

4.
在黄海北部,黑鲪是大有可为的增殖与养殖对象。日本学者已在黑鲪增殖养殖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并已在黑鲪苗种繁殖生物学基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黑鲪苗种生产技术,1982年以来,在对黑鲪低令鱼生物学进行研究基础上,我们对黑鲪天然亲鱼若干生物学持点陆续进行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1985年在辽宁省长海县獐子岛利用网箱养殖黑鲪的试验情况,探讨了在黑鲪配合饵料中添加植物性饵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许方学  李玉钢 《海洋渔业》2003,25(3):151-152
海蜇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风险小、值得推广的养殖品种之一。海蜇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具有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2~3cm的海蜇苗,2个月左右体重碍达8~10kg。 辽宁省丹东市有虾池面积8000hm~2,2002年虾池海蜇养殖面积1133hm~2,产量1500t,取得较好效益。为充分利用好虾池资源,大力推广海蜇养殖,提高虾池综合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笔者在丹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黑仅有网及网笼养殖方式,近年来,随着黑市场的走俏,黑因其生长快、适温范围广、适应性强、病害少及饵料效率高等优点,渐成虾池养殖的珍品。  一、养殖池的选择  虾池为 30~ 40亩,水深至少要 2米,虾池要接近外海,夏季高温时水温不得高于 28℃,进排水系统相对独立,大、小潮均可纳水,虾池周围无工业及生活污水注入。  二、养殖池的处理  1.清淤消毒:用推土机将表层黑化淤泥去除 10~ 15厘米,用生石灰 70~ 80公斤 /亩消毒,曝晒至来年春天。  2.进水肥池: 3月中旬进水,进水时要带网,以防其它杂鱼苗进…  相似文献   

8.
黑鲪又称许氏平鲉属,鲈形目、杜父鱼亚目、鲪科,俗称黑石鲪、黑寨鱼、黑老婆等,属冷温性近海底层鱼类,是中国黄渤海区常见的经济鱼类。其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少,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现已发展成沿海各省尤其是山东省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俗称红(?),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是90年代末海水虾池经受了暴发性虾病危害后,虾农普遍认同的较好替代养殖品种。福建省漳州市海水虾池1666.67 hm~2,其中近1333.33 hm~2混养青蟹,近几  相似文献   

10.
<正> 2002年9月26—27日我们对唐海县对虾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及分析意见总结如下:1 调查的基本情况 今年唐海县对虾养殖面积4 253hm~2,主要集中在十里海、八里滩养殖场和三、五、七农场等5个单位。其中日本对虾(车虾)养殖面积867hm~2,中国对虾养殖面积2 600hm~2,河鲀与对虾混养面积733hm~2(详见表1),目前已有80%多的虾池已出虾上市。  相似文献   

11.
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Houttuyn),同种异名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Hilgendoff),俗名黑寨、黑头、黑老婆,是我国黄渤海常见的卵胎生冷水性底层经济鱼类,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沿岸、日本和鄂霍次克海南部。近年来,黑鲳以其生长速度快、抗寒抗病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以及养殖方式简单多样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的专家利用人工海底养殖鲍鱼和黑鲪获得成功。 所谓人工海底,是一个长宽各为20米、高2米的钢制焊接构造物。在里面安装的36个笼子内养殖了约5000条鲍鱼,1000条黑鲪,喂以配合饲料。结果,鲍鱼生长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信息集粹     
《齐鲁渔业》2007,24(8):61-64
文登市抓好三个亮点加快发展海水健康养殖一是积极探索海参高产抗逆健康养殖的新模式。在稳定现有1667 hm~2(2.5万亩)海参养殖面积的基础上,以五垒岛湾200 hm~2(3000亩)虾池造礁养参示范园区为轴心,组织渔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大海参养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力度,重点在苗种、养殖和用药"三大环节"上下  相似文献   

14.
李俊英 《河北渔业》2001,(2):40-40,43
<正> 刀额新对虾又名基围虾,它生长快、食性广,壳薄体肥、肉质营养成分好,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易于推广。1999年我们在河间市农丰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基围虾的养殖试验平均每667m~2产虾48kg。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虾池条件和放养 1.1 池塘条件 虾池是利用原鱼种池作为基围虾的养殖池塘,面积0.73hm~2,3个池子,为南北走向的长方形,池底比较好,淤泥厚度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3年以来,单一养殖中国对虾由于受虾病的困扰,其产量和效益锐减,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养殖模式。由于沧州沿海梭鱼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部分虾农利用原来的养虾池,进行了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经过几年的实践,产量和规格都趋于稳定,混养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已被当地虾农接受。1997年,混养面积60.3hm~2,平均单产对虾40.3kg/0.067hm~2,平均体长11.4cm;梭鱼单产36kg/0.067hm~2,平均体  相似文献   

16.
黑鲪,又名许氏平触,俗称黑鱼,肉质结实,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黑鲪富含蛋白质及其他多种营养成分,而脂肪含量少,具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之功效,对治疗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很有效。黑鲪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及东海近海岩礁地带。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和垂钓,导致资源量急剧下降,为恢复黑鲪资源,2009年1月被列为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计划。  相似文献   

17.
鱼类的生长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盐度、光周期、食物以及鱼类自身的生理状态等[1]。单就食物而言,生长就不仅受食物性质、食物数量的影响,而且还受投饵方式的影响[2,3]。在自然状态下,鱼类摄食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养殖中,投饵也常采用一定的时间间隔[4,5],但研究不同投饵方式对鱼类生长的影响还较少。黑鲪(Sebastodesfuscescens)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种之一,目前关于黑鲪的研究还比较少[6]。本研究考察了不同投饵方式对黑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其养殖提供基础数据。收稿日期:1998-12…  相似文献   

18.
对虾池养殖梭子蟹高产技术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a-latusmiers)是大型海产食用蟹类之一,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均较高,但由于近年来捕捞过度及近海污染严重,梭子蟹自然资源急剧下降,市场价格倍增,人工养殖迅速兴起。河北省唐海县八里滩养殖场自1997年开始利用对虾养殖池试验示范养殖三疣梭子蟹并取得了成功。现将主要过程及技术措施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场地选择及改造 养殖池选在养殖场试验站的3个养虾池,每个虾池面积3.33hm~2,进排水较方便,底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工厂化养殖海水鱼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虾池养殖海水鱼以其设备、物资投入少,产出效益高,渐被认识。较高档海水鱼——石鲽以其肉质细嫩、口感佳、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市场畅销等诸多优点被广大养殖户所钟爱。笔者通过虾池养殖石鲽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虾池的条件及处理方法 1.作为养殖石鲽用的池子应靠近外海,夏季虾池水  相似文献   

20.
严天鹏 《齐鲁渔业》2006,23(3):38-39
锯缘青蟹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是90年代末海水虾池经受了暴发性虾病危害后虾农普遍认同的较好替代养殖品种。我市(福建龙海)有海水虾池1667 hm~2(2.5万亩),其中近1333 hm~2(2万亩)混养青蟹。 2004年,我市青蟹养殖出现较严重的病害,纤毛虫寄生、白芒病、红芒病以及有柄蔓足类茗荷尔寄生青蟹鳃部造成呼吸不畅死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分析原因,去年春、夏季气候异常,温差大,雨量集中、偏多;沿海水质条件降低以及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日益恶化等。青蟹疾病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进行,尽量排除致病因素, 从增强青蟹体质、提高自身免疫抗病力入手,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创造优良养殖环境,减少减轻疾病发生,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