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吴忠波 《海洋渔业》1985,7(1):38-38
<正> 珍贵海产品刺参的大水体人工育苗在山东省长岛县突破百万头大关。刺参人工育苗是资源增殖的一条重要途径。从1983年起,黄海水产研究所和长岛县海珍品增  相似文献   

2.
珍贵海产品刺参的大水体人工育苗在山东省长海县突破百万头大关。  相似文献   

3.
马平 《福建水产》2004,(2):64-68
近十年来,鱼类人工育苗技术发展迅速,石斑鱼、金枪鱼、鳗鲡等种类的人工育苗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说取得这些成果是和饵料研究开发,尤其是和生物饵料培养技术的深入研究分不开的。本文是根据本人的工作实践和赴日学习成果以及综述国内外有关文献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对虾的养殖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工厂化人工育苗已取得丰硕成果。沿海各省的养虾基地几乎都在搞人工育苗工作,但是多数单位的育苗成活率比较低,有些场虽然年产量很大,可是各育苗批、次的成绩却忽高忽低,并不稳定,全池死光的例子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5.
皱纹盘鲍的人工育苗生产,在国内已进行了20余年。自1976年山东烟台和辽宁大连取得了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技术研究成功之后,经过多年的继续努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在80年代以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为主,编制了《鲍鱼人工育苗操作规程》。本规程较全面地规范了皱纹盘鲍人工育苗的技术、工艺,促进了我国的鲍鱼人工育苗生产的发展。 综观国内尤其是北方近十几年来的皱纹盘鲍人工育苗生产实践,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单位面积出苗量不稳定,且区域性出苗量低,仅在1000粒/m2左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部分工…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海参养殖和育苗规模不断扩大,传统育苗技术存在成本高和育苗周期长等缺点,已难满足生产的需要。而半人工育苗技术同传统全人工育苗技术相比,优势明显:第一,操作相对简便;第二,节省育苗成本;第三,可以缩短育苗周期。下面根据广大基层水产工作者的实践,并结合笔者经验,将海参半人工育苗的  相似文献   

7.
河蟹低盐度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河蟹人工育苗的实践表明,育苗用水的盐度保持在8‰以上可获得较好的成活率,这在低盐度海水地区是一大难题。为探索河蟹低盐度人工育苗的可行性,作者利用上海奉贤沿海低盐度海水(7.76‰~3.87‰)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牙鲆肠道白浊病是发生于牙鲆人工育苗期间的细菌性疾病,是目前牙鲆人工育苗生产中危害最大、面积最广、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目前一旦发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在1983年人工育苗生产中发现此病,5~6天内死亡率达90%以上,至1998年此病迅速发展,波及半数以上育苗厂。根据我们近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育苗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栉孔扇贝(以下简称扇贝)的养殖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但是,北方的育苗场(室)普遍生产不稳定,甚至失败。育苗工作前期的技术管理措施和后期的附着条件是否适宜,是育苗能否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静水条件下高密度人工育苗的技术措施,取得了在180米~3水体中平均附苗量228万个/米~3和最高附苗量662万个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刺参人工育苗研究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到了8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迄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育苗工艺。笔者在山东省蓬莱市安源水产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刺参人工育苗实验,实验水体3.2万m3,结果每立方米水体出6kg刺参苗。现将刺参人工育苗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当前,河蟹人工育苗已成为我省沿海各育苗室的主导产业,1995年从事河蟹人工育苗的单位占育苗室总数的95%以上。随着育苗规模的不断扩大,育苗周期的不断延长,育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从而严重地阻碍着河蟹人工育苗生产的发展,1995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虾人工育苗始于五十年代末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对虾种苗生产的主要技术关键。从一九八○年起,全国大部份地区由原来土池育苗发展到工厂化育苗。一九八一年,对虾育苗工作又取得新的进展,多数地区达到了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3.
<正>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是名贵水产品之一。80年代各地对河蟹人工育苗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差异很大。1994年我们在滦南县张崔育苗室进行了工厂化育苗生产,取得了总产264kg,单产0.88kg/m~3的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4.
沈盎绿  苏胜齐 《重庆水产》2000,(4):20-23,19
本文主要综述了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的现状及目前中华绒螯蟹的几种人工育苗的模式,提出目前河蟹人工育苗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7-8月份雨季汛期,辽河、大辽河大量的淡水流入盘锦海域,使正常的自然海水盐度突降到20‰以下,给海参育苗等造成严重损失。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于2009-2010年在盘山县德顺海参养殖合作社的育苗场,进行了沿海河口区海参人工育苗技术研究。2010年遇到了罕见的雨季汛期,仍然取得了每立方水体培育出幼参1 kg的较好产量。现将海参人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人工海水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罗氏沼虾人工海水育苗技术,包括人工海水配制及影响幼体成活的主要因素,取得了育苗4万尾/m3的结果,与天然海水育苗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正>在刺参人工育苗生产中,因稚参成活率低而导致育苗失败的现象屡有发生。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刺参人工育苗的实践,分析了影响稚参培育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 三疣梭子蟹是大型食用蟹类,近几年随着海区自然资源的衰退,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人工育苗技术的提高。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育苗高产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1 育苗设施 利用现有的对虾育苗室进行梭子蟹育苗,水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天津市水产学校承担了塘沽区科委下达的《梭鱼人工育苗试验》项目,繁育梭鱼夏花1620万尾,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梭鱼人工育苗技术达到了规范化,并成功地应于生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泥蚶人工育苗及滩涂养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泥蚶人工育苗及养成技术生产试验,从饵料、水质、幼虫培育、附着变态、技术、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泥蚶人工育苗生产性突破。共繁育泥蚶苗40.7亿粒,填补了泥蚶工厂化育苗省内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