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山(散文)     
天才蒙蒙亮,我就醒了。昨天晚上临睡时,阿妈就把装满着烟、酒、茶和食品的背篓放在我的床边,然后又嘱咐我说: “记着,茶花鸡一叫你就起床。山高坡陡,趁清早凉爽好赶路。”望着窗外朦朦的亮光,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骆驼山,飞到了爷爷身边。那时节,我们这个白族山寨的男女老幼心里多么高兴,都争着上那座巍峨的骆驼山,去看看村里划给各家各户的责任山。七十岁的爷爷也精神矍铄地跟着去了。回来后,他喜喜欢欢地连喝了三杯酒,乐呵呵地对全家人说:“花开两枝,兵分两路。今后,这责任山由我去种,我去守。”果然,第二天  相似文献   

2.
应考(小说)     
“喂,你快下来,我有话对你讲。”爱林急切地向刚从绿化山林场回来的松涛说。松涛下了自行车忙问道:“怎么你爹对咱俩的事不同意?”“我爹……咳,我爹要……”“你爹要彩礼?”“不,我爹要……要考考你。”“考我?啥时候?”“现在,我爹叫你现在就去应考爱林的爹是全乡有名的种树土专家。松涛这个刚出茅庐的小伙子还未与这位土专家较量过。听了爱林的话他有点犯难,忙问:要是答不上,咱俩的事……“别着急,我给你偷……”“不,那多不光彩。”“我还不是为了咱俩……”爱林感到自己很委屈,她把嘴撅得高高的,瞪了松涛一眼,慢慢从身后的书包里掏出一本《内蒙古林业》,“我爹要考  相似文献   

3.
1、捐躯报国 日本投降后,有的战犯剖腹自杀,美其名曰“捐躯报国”。“南洋姐”(妓女)讽刺说:“我们也是捐躯报国”。 2、形象比喻 两个孙女常取笑她们的爷爷是老顽固,而他却竭力否认。一天,爷爷给她们讲他在山里的一次骑马旅行。他说:“导游认为马的性格和骑马的人应该一致,并给我们作了很仔细的搭配。” “你骑的马什么样?”一个孙女插嘴道。 爷爷极其勉强地回答:“给了我一头骡子。” 3、母园  相似文献   

4.
我与“树”很有缘份,我们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我出生以前。我家是个园林之家,自祖父起就从业于“树”,以“树”为生,待“树”如人,兴“树”之利。爷爷是个老秀才,他视“树”如命,做了一辈子“树”的工作,既“树”木,又“树”人。他在家“树”木,在房前屋后和自家的...  相似文献   

5.
正老杨17岁的时候,我爷爷没了,那之前好几年我爷爷就记不住事儿了,人都不记得。这用现在的医学知识解释:我爷爷得的是阿尔茨海默氏症。所以,我妈老说我爸不会当爹。老杨特别爱跑步,英达老师曾经打趣说:"杨立新每天跑一个小时,坚持一辈子,结果比我们多活了10年,可到最后一算那10年都跑步去了。"徐帆姑姑和好多长辈现在见到我还不忘嘱咐一句"让你爸少跑,上岁数了膝盖和腰都受不了",可此前他不听  相似文献   

6.
笑林     
<正>真佩服小孙女看电视,老伴儿在干家务,突然孙女说:"爷爷,你太厉害了,我真佩服你。"我就问怎么了。孙女说:"你怎么娶了这么好的一老婆呢?又会干家务,又会做饭,还能挣钱……"给我老伴儿一顿好夸。然后孙女说,我奶奶就不行,嫁了个什么老公啊……  相似文献   

7.
大伯的手掌     
只记得那是一个冬月天,外面有着长狗牙齿一样的霜凌子。父亲把我从爷爷的遗体旁拉出来后,又往牛栏屋的前面带,然后把爷爷留下的牛绳子递给我,跟我说:"没有办法了,爷爷他走了,这头牛也只得由你来放了?"看到我实在还没到放牛的年龄,父亲又补充了一句:"也没事,反正有你大伯带着,你就只管跟着去!"我要说的是,  相似文献   

8.
沙漠的色彩     
沙漠的色彩(散文)焦熙生沙漠的色彩本不是什么需要研究的问题,“平沙茫茫黄入天”这句唐诗就是写照。一个“黄”字,单单调调,苦苦寂寂。然而,时代不同了,沙漠的色彩也变了,这就不能不研究一番了。话还是从当日说起:爷爷那辈,沙漠的确是光秃秃的,黄乎乎的。就这...  相似文献   

9.
战友(小说)侯家序一大早我就吃了早点,打算到榆林镇去看望我的者战友阿川。可我尚未动身,他已风风火火地敲开了我家的房门。一进屋,阿川就歉疚地说:“大康,我实在没脸见您……”说着他眼圈儿就湿了。我忙递过一支烟去:“班长,您坐。”20年前他是我们爆破班的班...  相似文献   

10.
平安树     
家乡屯子西头有两棵同根生的大柞树,爷爷奶奶叫它“平安树”。爷爷说他记事时,屯子西头就有这两棵树。那时,树上挂口大铜钟。爷爷是儿童团长,负责村里站岗放哨工作。有一天,爷爷发现远处的公路上尘烟四起,有一股煞气向村中扑来,爷爷灵机一动敲响了树上的铜钟。钟声吓退了鬼子,保了乡亲们的平安。爸爸和我都是在这两棵“平安树”下长大的。我在外地工作,但我仍念念不忘保佑家乡父老平安的这两棵树。去年我回了趟家乡,乡亲们都健在,唯独没有了屯子西头那两棵“平安树”。爷爷说是被人偷走了。还说自打这两棵树被偷走以后,乡亲们就没过过安生的日子,不是刮黄风、闹春旱,就是下涝雨、发洪水,冲得山上、田地里一条沟一条沟的,就跟鸡爪子似的。乡亲们从此走上了贫困的道路。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想,人们应该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树木的道理。一时的贪图私欲毁了树木,也就等于毁了自已的家园,断送了平安。如今,人们又在两棵“平安树”的位置上栽上了两棵松树。两棵松树长势很好,全屯人都备加呵护。希望这两棵树长大后继续保佑乡亲们平安、幸福。平安树@张明喆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个穷孩子,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村里只有30户人家……我家有5口人,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和我。爷爷是一个年迈的老人,身息重病失去了自理能力,变成了残疾人……因为没有钱看病,所以爷爷只好在病中忍受着,就这样忍着、忍着,爷爷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衰落,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起来。当时,我就在家里照顾爷爷,因为爸爸、妈妈天天都要下地干农活,哥哥天天跟在牛屁股后面,爷爷就由我来照管了。  相似文献   

12.
1983年2月9日,老天作美,万里无云,春寒料峭。小平同志身穿灰色中山装和大衣,风尘仆仆从宾馆下塌处躯车先上苏州留园后到虎丘山风景区和“万景山庄”盆景园参观游览。他老人家平易近人,临走之前一再嘱咐陪同人员和有关部门,“不要封园,不要忧民,园  相似文献   

13.
开心岛     
长寿 某君一次问医生:“大夫,您认为我能活到90岁吗?”医生问他多大年纪了,他回答说40岁了。医生问他是否抽烟、饮酒、赌博,他都一一否定了。医生又问他:“那您有其它什么嗜好吗?”他仍摇摇头。医生不解地说:“那我真不明白,您为什么还想再活50年呢?” 苹果变色 三岁半的儿子好提问题。一次在车座上吃苹果时,他问:“爸爸,为什么我的苹果变成褐色了?”父亲解释道:“因为皮啃掉了,果肉就会与空气接触、氧化,改变它的分子结构,它就变成另一种颜色了。”  相似文献   

14.
一辆满载干菌的大货车,还没开出林区便被野牛寨木材检查站的值勤员老赵把车扣下。号称“鬼精灵”的驾驶员小马使出了浑身解数都不顶用,他只好乖乖地认“栽”了。小马正待调转车头将车开进检查站大院时,只见一个身材瘦削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推着单车正朝门外走。他忙迎上去搭话:“哥儿们!两年不见,您这模样可变多了。”说着就递上一支烟。那人接过烟淡然一笑:“肠胃不太好,所以……”“呀,那您就该住院好好看看啊,怎么还……”“谈何容易,常年工作繁忙,脱不开身啊。”他说着下意识地看了看表:“我得趁空去理个发,小弟,失陪了。”小马就说:“您…  相似文献   

15.
爷爷和树     
又是一个万木逢春、百花争艳的春天。看到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苹果花,苍劲青翠的松柏,吐着花絮的杨树时,与世长辞的爷爷那音容笑貌,那与树有着特殊情感的往事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爷爷是在75岁时被无情的胃癌夺去生命的。在爷爷75年的生命历程中,与树交往就有40年。爷爷钟情于树,以至于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心甘情愿地放弃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在五六十年代那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偷偷学习果树嫁接、改良技术,并利用众多亲朋同学的关系,不断将新的果树、花卉品种引进、试种、推广。因为种树,爷爷被打成“走资派”;因  相似文献   

16.
两种人     
我听到过很多人抱怨:日子太平淡了,一点意思都没有。这话还算是说得蛮含蓄的。本来要说“平庸”,临了改成“平淡”。话的意思却是再明白不过,白天上班呵,晚上看看电视搓搓麻将呵,星期天顶多睡睡懒觉呵,眨眼间就不觉老之将至了,日历换了一本又一本,可是生活是越来越没有劲头了。是的是的,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活得太———那个了。说话的人,男人或女人,苦着脸,一副痛惜但又一筹莫展的样子;或者,表情相当麻木,反正混混日子无所谓得很的样子———要怎么着就怎么着吧,认命,我就是这个命,将平庸进行到底还不就得啦?!是的是…  相似文献   

17.
“嘀——嘀!——护绿!嘀——嘀!护绿!”我心里一震,这鸟儿的鸣叫声怎么这样奇特!这样清丽!这样哀婉!过去串林子时从来就没有听见过呀!这鸣叫声时儿在我的头顶绿荫里,时儿又由近至远,隐入前面的树丛中,有点神秘莫测,它是这样的陌生,又使我在朦胧中感到它是那样的熟悉,呵!这声音多么象阿翠她吹树叶口弦翻出的调子!我的眼眶一阵热,鼻子一阵酸……哲人说:“人们往往乐于把幸福公开,而把痛苦隐藏在心底。”我却恰好相反,我要把撕心裂肝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环保工作者,我对动物世界一类的节目不屑一顾,因为这些节目太小儿科了。但说来惭愧,我自以为丰富的野生动物知识是从餐桌上开始积累的。小时候,尽管物资匮乏,家乡的山水却比现在好,好山好水,钟灵毓秀,我在家里见到别人送的野味也就格外的多,大如锅盖的甲鱼不算,还有娃娃鱼、穿山甲、果子狸,甚至有一次还见到了据说当药引子用的硕大无比的猫头鹰(现在知道了叫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些东西,千变万化后都进了多病的爷爷的肚子。尽管我从小就与动物亲密,但也在爷爷的“引诱”下沾过两口,因此常被妈妈奚落:眼睛再喜欢也管不住舌头。…  相似文献   

19.
蚕乡记事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的季节,我又来到了著名的蚕桑之乡——芳华大队。多年不见,蚕乡大变。田坎上,地头边,房前屋后,村里村外,到处都是枝叶繁茂的蚕树,简直是个绿色的世界。“嘟嘟嘟……”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桑林,忽然后面传来汽车喇叭声。我忙闪在一旁,汽车却到我面前刹住了。“呵,龙同志,是到我们村吧?”从汽  相似文献   

20.
古藤     
老家的旧屋后院,有株天然的野生葡萄。听家人说,我爷爷的太爷小时候就在葡萄树上爬来爬去地玩,玩到忘情时,家人喊他吃饭都跟没听见一样,六世子孙,以古藤相依,魂牵梦绕,山高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