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据\"林网化与水网化\"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即城市森林网状分布和城市水系网状连接,调查太原市建成区及周边自然环境状况,对太原市的城市森林建设布局进行探索研究,提出太原市城市森林建设总体布局方案为\"一圈、一河、两网、三山、十一流域、多核\"。 相似文献
2.
2005年太原市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也是广大绿化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2001年,太原市提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38.30%,绿地率为31.30%,人均公共绿地9.20m2。太原变了,道路整洁,树绿花香,空气透明,汾河岸边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积极践行习总书记“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目前建设重点主要为重要水源地绿化和乡村公园建设.创森活动可以改善太原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对建设生态宜居新太原产生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谈城市森林及宝鸡市城市森林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宝鸡市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城市森林建设原则及宝鸡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基本构架设想,认为宝鸡城市森林系统宜按“点、线、面三级格局”构架,人均森林覆盖面积需达到10 m2。 相似文献
5.
根据太原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评审办法,分析了太原市城市园林绿化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的差距,并提出了进一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例,介绍了城市森林在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阻尘杀菌、涵养水源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为研究和评价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森林生态体系的建立,是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必要物质条件,是调节人类生存环境的载体和加湿器.笔者以太原市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森林类型、树种组成、龄组组成、森林起源、林种组成5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森林经营及森林生态体系构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浅析了北京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北京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北京市未来的城市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与环境问题逐步被重视,各级政府也努力推进环境建设,“绿色”与“环保”已成为各级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大型城市发展经济的同时构建绿色空间、营造城市森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12.
从城市森林概念的界定引出城市森林体系构建所遵从的基本原则,解析城市森林建设发展对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建设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是综合解决各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调节小气候和缓解城市能源危机、吸收有毒气体、减轻大气污染、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等方面介绍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人们对城市绿化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4.
15.
邯郸市自2013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扩大绿化总量、提升绿化质量为重点,把城乡绿化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把森林引进城市",建设森林城市,不是真的把一座森林搬进城市,而是指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森林群落特征,构建稳定、高效、持续和经济的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17.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城市森林建设在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发展城市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的特殊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城市森林对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有着不可估鼍的作用,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太原市森林康养基地发展现状,提出了提高认识、政策引导、市场驱动,重视康养技术创新、培养康养人才队伍,创新医学林业的研究,完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等森林康养基地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森林与城市森林游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城市森林游憩可分为两类,即日常性游憩与专题性游憩;提出要发展郊区城市森林以及建设郊野游憩带的概念,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能亲近自然的游憩活动机会;必须通过合理规划、建设与调整,建设森林型的生态廊道、公园路,为城市内部与郊野的城市森林建立有机联系;指出把公众参与、全社会的认同与协调作为实现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森林城市对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评价是对其建设水平的衡量与反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进行评价的基本前提。以浙江省为例,总结相关评价基础上,根据相关原则构建由森林状态、森林效益和森林发展三大系统、具体由26个指标组成的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建立指标值计算模型,最后对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对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拓宽对森林城市研究方向,为森林城市建设、城市森林生态效益更好发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