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带动下,辽宁省的植树造林面积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总结辽西地区干旱造林技术,包括造林前准备、造林时间选择、造林注意事项、造林后抚育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木采用容器育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的手段。国外于70年代初已大量推广应用,我国南方始于50年代,而“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自1975年后亦相继开展,为深入探求容器育苗的意义,技术要点、综合效益、曾先后赴吉林、黑龙江、辽宁、新疆、陕西、甘肃、广东及宁夏等地多次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一、容器育苗的意义及其效益干旱寒冷的“三北”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导因素是温度与水份,表现为温度、水分与苗木休眠期的矛盾,见表1。  相似文献   

3.
干旱半干旱山区山杏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山区山杏的育苗、造林及其病虫防治技术,以为加快三北地区生态建设步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山区山杏的育苗、造林及其病虫防治技术,以为加快三北地区生态建设步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苗露  雷振华 《现代农业》2006,(11):60-61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扶持、投入、保护等政策,是提高“两率”的前提。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大力推广适用技术,加强和完善技术措施,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提高造林“两率”,加快和促进绿化步伐。  相似文献   

6.
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各地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可概括为六句话,即"挖大抗、栽壮苗、夏浇水、秋覆土、勤补植、严管护"。同时加大科技含量,培育干旱、半干旱区特有适应菌根苗,严格把好造林栽植过程中的各道工序,保证造林前苗木不失水、吸足水,加强抚育管护,精耕细作,提高土壤的保水、保墒能力,使有限的水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关键,也是基础工作。现对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进行探讨,提出一些看法,以便促进造林事业生产,提高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7.
植被治沙造林技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对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速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极大的提高造林成活率。本文通过对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的发展规律,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探讨,旨在全面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的不断向前发展,并为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长期稳固发展带来强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高玉杰 《现代农业》2011,(11):81-81
山杏,蔷薇科李属,系杏的变种,具有耐旱、耐寒的特性,是高海拔干旱山区的先锋造林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干旱山区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随着“三北”地区生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山杏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日渐显现.栽种管理时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在营林生产中,如何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是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而且在时空分布上极度不均衡,特别是北方地区,处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春季往往多发干旱天气,严重影响苗木的成活,给造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主要针对造林过程中增强苗木抗旱能力的一些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在造林过程中能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林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沙棘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美化环境的特点,是“三北“地区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优选树种.为推广沙棘林的营造,抓好沙棘育苗是当务之急,龙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造林成活率较低,导致造林育苗成本提高,为解决因干旱导致的苗木短缺和给工程建设提供良种壮苗,我们林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棚内沙棘扦插育苗试验,现就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干旱山区“三北”防护林造林成活率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湟中县干旱山区实施"三北"防护林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提出科学规划、科学造林、科学管理、科学经营等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北部干旱地区防护林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带动下,辽宁省的植树造林面积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工程的推进,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差,土壤贫瘠,干旱少雨,因此,在后续的造林工作中要合理的运用干旱造林技术,以便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以及保存率。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于1982年被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际防护林工程建设从1976年开始,至2005年“三北”四期工程共完成造林3.9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县级总体规划10%以上的绿化指标要求,初步形成了一个乔、灌、草相结合,针、阔混交,网、带、片相连的防护林体系.森林“三大”效益突显,改善和提高了北林区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和民众生存生活质量,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虽然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及时、科学地解决下列问题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干水”在青海春季旱作造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设在青海东部不同立地条件(干旱山地)、5个不同树种(规格)6个点的春季旱作造林试验,得出初步试验结果,使用美国“干水”可以提高旱作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成活率平均提高40%,并且与树种无关,这是一种抗旱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新方法、新技术。随着国家西部大 开发战略、以及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天然林保护和“三北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干水”的应用将有着广泛的前途。  相似文献   

15.
柠条是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固沙的先锋树种,一些地区通过种植柠条挡住了风沙、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在种植柠条过程中,还有一些技术问题值得探讨,以便为今后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种植柠条提供帮助,提高造林成活率,降  相似文献   

16.
殷彬严 《乡村科技》2023,(24):131-133
山毛桃有抗性强、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等特性,适宜生长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是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常用树种。为提高山毛桃育苗造林质量,结合祖厉河林场荒山造林中山毛桃育苗造林经验,简要概括山毛桃育苗技术及造林技术的应用要点,旨在为其他林场荒山造林、退耕还林中科学栽植山毛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推进,干旱石质阳坡造林成为灭荒攻坚的主战场。由于立地条件差,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导致造林成活率低,制约了造林绿化步伐。采用石质山区侧柏综合抗旱造林技术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快了荒山绿化进程。1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部分地区距海较远,由高山阻隔地形限制,气候环境差[1]。受气象灾害影响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近年来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项目的有效实施,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形势还非常严峻。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了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发展,国家为了避免气候对人们生活造成过多影响,积极的采取措施应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防风固沙、抗旱造林的措施。提高干旱地区植被覆盖面积,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恢复生态环境。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9.
张东霞 《乡村科技》2023,(16):131-133
植树造林是改善地区气候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植树造林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树木栽植后成活率较低。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大草滩林场公益林建设项目地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是影响当地造林成效的关键因素。根据多年抗旱造林实践,总结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应用的造林技术和抗旱技术,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提供参考,进而推动林业稳定、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宁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自1978年启动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到1995年10月西安市“三北”防护林建设二期成果普查结果表明;在造林速度、质量、树种选择、林种结构上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正确分析和评价本地区“三北”防护林建设现状,将我市的“三北”防护林建设,能够继续朝健康、有序、稳步前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