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学原理是我国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经济问题。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可以从高职高专院校经济学原理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医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是将中医的"阴阳平衡"、"营养平衡"理论与农业植物营养平衡理论的跨界融合,是现代生态学原理与中国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对提高土壤肥料利用率,改变化学农业现状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今农业》2013,(3):68-68
解放军理工大学人文教研室陶德臣教授的《中国茶叶经济与文化研究》和《中国传统市场研究——以茶叶为考察中心》两部书已于2013年7月由长虹出版公司出版。《中国茶叶经济与文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为指导,采用历史学、经济学、市场学等多种方法,全面系统研究了先秦至现代2000多年间中国茶叶生产、经贸、文化三  相似文献   

4.
靳元 《河南农业》2012,(2):46-47,51
中原经济区具有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等区位条件,是平衡全国经济结构的关键.依据区域经济学原理,配合梯度转移理论和“点—轴”空间结构理论,以实现第一阶段的非均衡发展;依据区内的资源交通条件,重点推动产业集群,实现地区分工专业化;保证区域发展的协调稳定可持续.综合协调三种模式,将有效推进经济区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和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统计学和电脑技术等原理,在理论基础上对样本资料进行分析的一门学科。计量经济学的是一门交叉型学科,不仅属于经济学的范畴,而且与统计学和数学密切相关。因其随机性对经济变量进行定量分析,打破了以往对经济资料进行定性分析的局面。因此,在现代经济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和深入,其功能和用途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研究热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按照系统工程原理,根据生态学、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与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特别是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1 生态经济概述 1.1 生态经济理念及产生的背景 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理论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人地之间、自然与社会之间内在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8.
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62,自引:61,他引:1  
生态论就是运用生态思想探索世界,研究并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理论与方法。生态论是一种方法论,是以生态观来观察世界、研究世界的一般方法,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方法论,如果将生态论与系统技术、现代数学技术相结合,就可以使一些难以数学化的学科数学化,从定性分析研究转入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并可以借助现代计算工具进行模拟分析。在经济学中引入生态论,从多元化、减商化、去货币化等方面促进经济生态化,可以开辟经济学全新研究领域,用来谋划人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论就是运用生态思想探索世界,研究并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理论与方法。生态论是一种方法论,是以生态观来观察世界、研究世界的一般方法,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方法论,如果将生态论与系统技术、现代数学技术相结合,就可以使一些难以数学化的学科数学化,从定性分析研究转入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并可以借助现代计算工具进行模拟分析。在经济学中引入生态论.从多元化、减商化、去货币化等方面促进经济生态化,可以开辟经济学全新研究领域,用来谋划人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学术界正在兴起一股重新探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热潮,其中以研究和探索生态农业最为普遍。笔者认为达到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之目的,似应走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相结合的道路。本文试就选择这一道路的理论、实践依据作以探讨。 生态农业与商品经济结合是农业 自身的固有规律决定的 农村生产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特点。这一农业的固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非平衡系统农学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农学理论-非平衡系统农学。它把农业炙Ag=f9B,E,C,T,M)t^0,Ag表示农业系统,B表示农业生物,E为生态环境,C为农业经济,T为农业技术,M为农业劳动者,T为时间。这被概括为农业是一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大系统的具体内容,一个完善的农学理论就是根据这个定义和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原理所构成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五配套"生态果园技术模式原理与内容 "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是从豫西丘陵旱作农业地区的实际出发,依据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与平衡为基点,充分发挥系统内的动、植物与光、热、气、水、土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建立的生物种群互惠共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能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济科学的核心无疑是一般均衡理论,它主要研究竞争性均衡的存在及其效率的特性。在与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保持本质一致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市场的无套利均衡假设,使金融学成为经济学一个独立分支。本文阐述了一般均衡与无套利均衡的基本理论,并对两者的异同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创意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发达国家率先发展创意农业且成效显著。创意产业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及体验经济学是创意农业赖以依存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选择上述3种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深入研究发达国家创意农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以荷、日、德、英4国为例,分别就其创意经济环境、文化经济环境及体验经济环境进行分析,以期在实践上进一步证明创意农业与这3种经济学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促进中国创意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旅游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它是在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以生态旅游为主体,把农业生产、新兴农业技术应用与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并充分欣赏大自然浓厚情趣的一种旅游活动。生态农业旅游规划设计属于生态工程范畴,应该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使生态系统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技术。生态农业旅游规划的理论有多方面,包括旅游规划理论、生态规划理论和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等。现以浙江德清县莫干山现代农业生…  相似文献   

17.
畜牧生态工程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畜牧生态工程(Livestock Eco-engineering,LEE)是把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用于畜牧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它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组建成以畜牧业为中心,动物、植物、微生物相匹配的复合畜牧生产体系,形成一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俱佳、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依据陆地、水体及水陆交错带的生物学特性,畜牧生态工程强调资源的合理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本文给出了复合畜牧生态工程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体系。论述了畜牧生态工程的设计原理并简要介绍了西安种猪场生态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8.
职场书斋     
<正>《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本书以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为背景,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案例、文化元素、叙述方式,生动准确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勾勒出经济学的全貌,是最适合中国人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9.
以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特征、结构、组成要素及系统功能,又对系统之间的冲突协调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分析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主要的4个冲突与4个协调,并从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20.
要有效地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对统筹城乡发展加以思考.西方经济学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理论可以解释城乡发展失衡的起因,而城乡发展失衡的主要表现为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需要从正确处理平衡增长和非平衡增长关系着手,依靠福利经学中的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等标准加以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