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淇河鲫消化道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淇河鲫的消化道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比较了消化道各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淇河鲫胃较为明显,食管、胃以及肠管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4层组成,其中消化道除食管外,各段落黏膜层均由黏膜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肌层由环肌和纵肌2层构成,且环肌最为发达.胃部的皱襞最多,肠段的驶襞由前肠到后肠逐渐减少,皱襞高度从食管到后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且肌层厚度从食管到后肠逐渐变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黄鳍鲷(Sparus latus)仔、稚、幼鱼消化道的形态组织学特征,为其发育生物学研究和鱼苗健康繁育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充实黄鳍鲷生物学研究文库.[方法]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的方法,对黄鳍鲷仔、稚、幼鱼消化道的形态组织进行观察.[结果]2日龄仔鱼消化道仅为一条未分化的管道;5日龄仔鱼消化道分化为食道、胃和肠道,食道黏膜上皮由立方状细胞组成,胃黏膜上皮由单层矮柱状细胞组成,二者均无黏膜褶皱,肠分化为小肠和直肠,小肠壁内部出现黏膜褶皱,直肠内壁无褶皱;7日龄仔鱼消化道进一步分化,各段管壁增厚,食道和胃内壁仍无黏膜褶皱,幽门盲囊开始分化,小肠黏膜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稚鱼消化道在质方面向幼鱼的基本型发育,食道、胃、幽门盲囊、肠道表现出固有的类型和数量,消化道扩张,肌肉层加厚,黏膜褶皱加深,杯状细胞增多.幼鱼消化道进一步发育完善,其组织结构与成鱼相似,由食道、胃、幽门盲囊、小肠和直肠组成;各部分管壁从内到外都分化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结论]黄鳍鲷消化道的胚后发育特征与其摄食方式及功能相适应,进一步证实无论鱼类处于生长发育的任何阶段,其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均与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竹鼠消化管的特征,通过解剖、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方法对中华竹鼠进行消化管解剖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竹鼠的胃为单室胃,呈U形;肠道较长,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较细小,盲肠较粗大;消化管壁为4层结构,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胃、小肠、大肠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食道黏膜肌层较厚,胃、小肠、盲肠、结肠的黏膜肌层较薄。  相似文献   

4.
斑腿树蛙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尾两栖类的消化道组织。[方法]采用解剖学与组织学方法研究斑腿树蛙的消化道。[结果]结果表明,斑腿树蛙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大肠。消化道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食道为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胃和肠都为单层柱状上皮。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皱褶最丰富。食道腺为复泡状腺,胃腺属于单管状腺。具有十二指肠腺,回肠和大肠无多细胞腺体。杯状细胞存在于食道、十二指肠、回肠和大肠中,但食道、十二指肠中较少,回肠和大肠中较为丰富。[结论]斑腿树蛙肌层均为平滑肌,内层环肌较厚,外侧纵肌较薄。  相似文献   

5.
对哀牢髭蟾(Vibrissaphora ailaonica)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消化道大致可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直肠。肝脏分为左、中、右3叶。消化道组织结构中食道由外膜、黏膜层、肌层、纤毛和杯状细胞组成。胃由肌层、黏膜层、胃腺和胃小凹组成。小肠由黏膜层、肌层、杯状细胞组成。哀牢髭蟾小肠和直肠的肠腺不发达,胃腺丰富。其肠与头体长比约为1.5倍,消化道较短,于人工养殖时应选用无革质、易于消化的饵料。  相似文献   

6.
范卫国  陈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61-10464,10480
[目的]观察中华鳖输卵管独特的组织结构。[方法]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PAS)对中华鳖输卵管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中华鳖输卵管划分为漏斗部、蛋白部、狭部、子宫部和阴道部。纵切面上主要分为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黏膜上皮主要由具纤毛的立方上皮细胞、无纤毛和有纤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组成。黏膜下层的腺体主要为管泡状腺和分支管状腺,腺体通过导管分泌物质进入管腔。肌层主要由环形肌组成,从子宫部向后,肌层逐渐增厚。外膜为浆膜,在输卵管系膜处为结缔组织。[结论]中华鳖作为一种独特的爬行类动物,其输卵管结构明显不同于其他物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大体解剖、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和Spot321图像分析系统对荥经长毛兔消化道各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荥经长毛兔消化道具典型草食动物结构特性,口腔内具发达的牙齿,上蜃纵向开裂;食道粗短,黏膜表皮角质化;胃囊状膨大,黏膜皱褶发达;小肠长,肠绒毛发达;大肠较长,无肠绒毛.各段管腔壁由内向外依次分为黏膜、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外膜)四层结构,各部位的主要区别在于黏膜层,此外,粘膜下层、肌层的相对厚度等也存在差异.荥经长毛兔消化道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与其食草性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形态解剖尧组织切片和光镜技术研究珠江口池塘养殖梭鱼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性,以期从形态结构上了解南方养殖梭鱼的摄食、消化和吸收等重要生理功能。结果显示:梭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道4部分组成,肠道又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梭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4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黏膜层位于消化道壁的内层,主要由黏膜上皮、固有膜组成;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间含有血管尧神经和淋巴组织;肌肉层致密,外层为纵肌,内层为环肌;浆膜层极薄,覆盖于整个消化道的外层。消化道各部分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皱褶、黏膜上皮细胞的类型、肌层的结构和肌肉组织的类型、杯状细胞的数量多少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大菱鲆饥饿前后消化道的定量组织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技术等,对大菱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饥饿前后消化道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测量了食道、胃和肠道纹状缘厚度、柱状细胞高、壁厚、肌层厚以及食道和肠道杯状细胞大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的消化道由内至外分别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食道和肠道具有杯状细胞,且从前肠到直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但粘膜皱褶逐渐变矮。食道肌肉层为内纵外环的横纹肌,而胃和肠道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饥饿10d大菱鲆的消化道纹状缘高度均无显著变化,但肠道纹状缘有断裂脱落现象;从食道到直肠柱状细胞的高度均显著降低、杯状细胞体积均显著变小;食道与胃的肌肉层厚度无显著变化,而肠道的肌肉层显著变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观察了中华鳖消化道组织结构和粘膜表面。结果表明,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食道粘膜层为复层扁平细胞;胃、肠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肌层有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而且粘膜上皮中腺体的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黄缘盒龟消化道进行组织学研究.[方法]应用石蜡切片和显微照像技术,对黄缘盒龟的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消化道管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具有纵行皱襞,可见杯状细胞,有丰富的弥散淋巴组织和一些孤立淋巴小结,未见食管腺.胃有大量的胃腺,胃腺细胞可分成2类:一类是体积较大的细胞,胞核较大,胞质嗜碱性;另一类是体积较小的细胞,胞核较小,胞质嗜酸性.肌层特别发达.小肠的表面有大量绒毛,绒毛中未见中央乳糜管.绒毛上皮细胞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肠腺由柱状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构成.大肠具有粘膜皱襞和较多的杯状细胞,无绒毛,可见许多分散的淋巴小结,外膜较厚.[结论]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异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斑嘴鸭消化系统与食性关系。[方法]对6只成体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消化系统进行解剖,并对各器官进行测量。[结果]斑嘴鸭消化管总长为(1 889.30±102.11)cm,是体长的(3.700±0.197)倍,其中小肠占消化管总长的73.4%±1.5%,是体长的(2.723±0.196)倍。斑嘴鸭喙扁平,肌肉肥厚,肌胃较发达,小肠最发达,具双侧盲肠但并不发达,仅占消化管的13.0%±0.8%。[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斑嘴鸭的保护和形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兔消化系统中内源性纤维素酶及其酶学性质。[方法]取兔子消化系统中的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底物浓度均是0.625%,最适显色时间5 min,最适pH值分别是4、6、7、6,最适温度是48℃。[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兔饲料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施舌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盲囊组成。消化道包括唇瓣、口、食道、胃、晶杆囊、肠、直肠和肛门,除唇瓣、晶杆囊外,消化管壁由内向外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胃壁和肠壁的局部缺乏肌层;消化盲囊为复管泡状腺,以导管与胃腔相通;腺上皮由胚性细胞(E-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分泌细胞(B-细胞)组成;在口、胃、肠等部位的消化管腔及盲囊腺腔中存在着吞噬细胞;肠上皮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胃上皮、肠上皮和消化盲囊导管上皮有较强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胃壁、肠壁和消化盲囊中含有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价配合饲料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体及成体消化酶的活性。[方法]取克氏原螯虾幼体全消化道组织,成体胃、肠组织,对克氏原螯虾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克氏原螯虾幼体的淀粉酶活性较高,胃蛋白酶活性较低;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相差不大,且活性均小于淀粉酶活性。成体的胃和肠中蛋白酶及淀粉酶比活力均较高,而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较低,且蛋白酶比活力为胃大于肠,淀粉酶比活力为肠略大于胃,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在胃和肠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克氏原螯虾的水产养殖中专用饲料的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仔猪人工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龙涛  葛晨霞  黄海龙  胡桂学  高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45-15646,15678
[目的]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在仔猪体内的发病规律,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JL分离株口服接种1周龄仔猪,10TCID50/只。应用RT-PCR方法检测发病和死亡仔猪的粪便处理液;采取病猪心脏、肝脏、胃、肺脏、肠管,制成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接种动物48h后出现典型的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症状,表现为短时间呕吐,伴有黄色水样腹泻和脱水。剖检发现肠管扩张,充满液体,小肠壁变薄。PCR结果为TGEV阳性。十二指肠近端黏膜绒毛轻微萎缩变短,远端绒毛明显缩短;上皮细胞脱落,呈浆液性或卡他性炎症。空肠、回肠绒毛显著萎缩,肠黏膜皱褶减少,大肠出血,并见卡他性炎症。胃壁变薄,淤血,出血。肺脏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理变化。[结论]攻毒仔猪表现出典型的TGE病理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7.
王琨  叶继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27-10729
[目的]了解美洲鳗的消化生理特点,为美洲鳗的饲料配制和合理投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 g左右的健康美洲鳗幼鱼为试验材料,取胃、肠和肝胰脏组织进行匀浆、离心,上清液作为待测酶液,分别测定温度20~60℃和pH值1.0~12.0下,3种消化组织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不同温度、pH值对美洲鳗胃、肠和肝胰脏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消化器官中这些消化酶的活性大小变化规律。[结果]美洲鳗胃、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555、55、0℃和2.0、7.5、7.5,美洲鳗胃、肠和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4.0、7.0、7.0。在反应温度模式下,美洲鳗蛋白酶活性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为肝胰脏>肠>胃。在pH值模式下,蛋白酶活性为肠>胃>肝胰脏,淀粉酶活性为肝胰脏>肠>胃。[结论]美洲鳗胃和肠中蛋白酶活性较高,而淀粉酶活性较低。美洲鳗的A/P值均小于1,说明其为肉食性或偏肉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