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区位条件是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动态发展趋势总体良好,但是拥有开发区和园区的区域,其二、三产业增加值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较其他区域低,表明其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过程中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概念出发,分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天津市为例,探讨了几种农村集体用地流转模式,旨在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新疆作为我国作物育种大省,新疆种子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研究提升新疆种子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评价新疆种子企业的竞争力.[方法]调查新疆25个种子企业的相关指标,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分类得到较少的主成分.建立种子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种子企业竞争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大型种子企业的竞争力远高于中小企业,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主成分得分较高.[结论]第一主成分中包括:相关专利项数、市场占有率、销售网点数量、品牌宣传投入率、文化建设投入额、销售额增长率、固定资产总额、总资产和资产负债率.这9个指标对种子企业的竞争力影响最大.新疆种子企业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8.
陕西省土地城市化水平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城市化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运用2006年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以及陕西省土地管理局网站公布的数据资料,分别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和城镇土地利用比重法测算了陕西省11个城市(含杨凌示范区)的土地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城市化水平在各市间差异较大,并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关中六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陕南及陕北地区。 相似文献
9.
以评价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将评价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绩效单独列出来,结合因子分析法的分类优势和主成分法的降维优势,重新构建了"因子分析一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法,并结合雷达图构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为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12.
结合长春市土地资源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共选取了1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 22.0软件,对2008—2014年长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4年长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分为3个时期:2008—2009年为下降期;2009—2012年为迅速增长期;2012—2014年为平稳上升期;总体呈现波动递增的趋势,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改善显著,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由极不安全的Ⅴ级转变至理想安全的Ⅰ级,处于良好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构建襄阳市建成区范围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襄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紧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依据城市人地关系相关指标构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2009—2014年襄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从36.07上升到76.07,并且是逐年上升,符合2009—2014年襄阳市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襄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SPSS统计分析总体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从投入、产出以及效率3个方面构建海洋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沿海11个省市2009~2011年的海洋科技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从投入、产出及效率3个方面提出提高浙江省海洋科技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探析——榆次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琼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58-62
分析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采取原因、评价优点、判定原则及分析处理步骤。并借助SPSS分析工具,采用主分成分分析法进行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的归一化,综合化处理后,得出反映榆次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数,分析得出长凝镇的土地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2006年区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地评价区域经济竞争力,将为地区寻求发展、制定竞争战略和有效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有关综合实力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对我国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力在国内的地位进行了比较,并以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为依据,对我国31个省(地区)2006年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进行了排序,同时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