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景晓忠  严红  王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78-21279
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发酵过程中影响氨气释放的条件进行优化。该模型预测的最佳参数条件为:含水率为60%,C/N为37∶1,pH为7,温度为31.3℃,此时总氨气量的预测值为1 149.3 mg/kg。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相差不大,最大相对误差为6.58%,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氨气和硫化氢的挥发是堆肥发酵过程中臭味产生的主要原因。该试验以鸡粪为原料进行堆肥发酵,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和填充料,调节堆料C/N值,有效控制堆肥发酵过程中臭气的产生。研究结果表明,除臭菌剂和填充物料的加入能缩短发酵脱臭的时间,有效降低发酵过程中氨的挥发损失和硫化氢的释放,与对照相比,除臭菌剂能够提前10d左右消除臭味,糠醛渣可减少氮素损失18.3%以上。  相似文献   

3.
生物有机肥发酵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春  王炳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35-18837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发酵参数的交互效应及最佳组合可优化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提高肥料质量,减少生产成本。[方法]研究菌剂的投入量、C/N比、水分、pH值及其不同水平因素的正交组合对生物有机肥发酵过程中有益菌总量、水分、温度、酸碱度及速效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菌剂加入量、堆肥中酸碱度、C/N比及水分含量4因素对堆肥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且因素间有交互效应。4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重要程度依次为:菌剂加入量〉C/N比〉水分含量〉pH值。[结论]生物有机肥影响因素交互效应结果为以自制菌剂投入量为8 kg/t,pH值为7,C/N比为30,水分控制在50%左右的生产工艺参数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确定啤酒厂污泥堆肥最优工艺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华润雪花啤酒(武汉)有限公司的污水污泥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工艺的研究。[方法]利用1 000 ml广口瓶模拟静态堆肥,采用啤酒废水处理剩余污泥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影响堆肥效果的工艺参数(C/N、含水率、菌液添加量)的变化规律,确定静态堆肥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堆肥工艺中影响腐殖酸生成率因素的大小顺序是:C/N比〉菌液添加量〉含水率。堆肥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是:C/N比为30∶1、菌液添加量为0.25%、含水率为60%。[结论]该研究可为啤酒厂的污水污泥的堆肥发酵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巨大芽孢杆菌BM05的发酵条件,提高其发酵活菌数。[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C/N比,并研究p H、发酵温度、接种量和转速对发酵的影响。[结果]碳源选用玉米淀粉和葡萄糖,氮源选择牛肉粉,初始p H 7.0,发酵温度35℃,接种量为4%,转速220 r/min为最佳发酵条件。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发酵菌数达4.73×109cfu/m L,比原始配方提高了1.56倍。[结论]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大大提高了巨大芽孢杆菌BM05的发酵活菌数。  相似文献   

6.
厌氧干发酵处理畜禽粪便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厌氧干发酵处理畜禽粪便过程中,发酵温度、发酵原料的C/N比值和操作方法(有无搅拌)3个因素的改变对发酵前后物料的全氮绝对损失率和沼气总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厌氧干发酵处理畜禽粪便过程中速效氮、pH和总固体含量的变化,得到了厌氧干发酵处理的优化工艺条件:发酵温度为55℃,C/N为12.5,有搅拌.  相似文献   

7.
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剑宏  马学玲  刘派  马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67-9069
[目的]研究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连续运行,重点考察了HRT、DO、C/N比、pH对其运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参数。[结果]C/N比和pH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稀土氨氮废水运行效果的影响不大,而HRT和DO的影响较为明显,各因素对氨氮去除率影响的主次关系:DOHRTpHC/N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DO=1.0 mg/L,HRT=8 h,C/N=3.5,pH=7。[结论]该研究为工程实际运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粉微生物固体发酵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玉米秸粉为原料生产微生物饲料。[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利用多株微生物固态混合发酵,研究以玉米秸粉为原料生产微生物饲料的工艺。[结果]菌种配比、原料初始pH值、原料C/N和发酵时间都会影响发酵产物中真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试验所得的最优条件为:初始pH值6.0,硫酸铵添加量为3.0%,接种量为黑曲霉H64%,木霉M32%,酵母Y31%、Y21%、Y261%,发酵时间60h。在该最优条件下,发酵产物中真蛋白含量10.1%,增加了6.0%;粗纤维含量30.2%,减少了6.9%;蛋白酶含量131U/g,糖化酶含量280U/g。[结论]以玉米秸粉为原料生产微生物饲料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白鹏  刘红英  薛长湖  丛海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48-16449,16451
[目的]为米曲霉应用于鲍鱼肉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实验室诱变的米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米曲霉发酵鲍鱼肉过程中制曲湿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接种量对鲍鱼肉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米曲霉发酵鲍鱼的最佳条件。[结果]米曲霉发酵鲍鱼的最佳条件为制曲湿度70%,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60 h,接种量0.5×108个/g。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的鲍鱼肉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3.148%,比未发酵时增加了2.7倍。[结论]研究结果为今后使用其他发酵微生物发酵鲍鱼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鲍鱼高值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先舟  马玉青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2973-12974,12990
[目的]优化甜高粱汁发酵乙醇的培养基。[方法]以Co-158酵母菌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氮源和无机盐对酒精发酵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硫酸铵6g/L,硫酸镁6g/L,氯化钙10g/L,磷酸二氢钾0.3g/L;在此条件下,酒精体积分数可达9.0%。[结论]为采用甜高粱汁为原料发酵法生产酒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苹果醋发酵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新鲜苹果汁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接种量、转速、发酵周期、碳源、氮源、pH、初始酒精浓度对K-8醋酸菌发酵产酸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了K-8醋酸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蔗糖1.0%,酵母膏1.6%、起始pH为4.5,初始酒精浓度为4%、接种量为6%,于30℃、175 r/min的恒温摇床上振荡培养4d。经优化后,K-8醋酸菌发酵的产量可达到50.251 g/L。[结论]研究可为苹果醋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雅琴  乌日娜  段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888-19890
[目的]优化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方法]在筛选出的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基础上,对其培养基C、N含量、接种龄、接种量、初始pH值、摇瓶转速及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龄14 h,接种量8%,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35℃,转速150 r/min,接种菌液量25 ml,培养基中C、N的含量分别为1.0%。[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到31.4 U/ml,比未优化时提高了65.3%。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南极适冷菌Rheinheimera 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南极适冷菌R.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菌株R.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蛋白胨3.0g/L,硫酸铵1.0g/L,淀粉2.0g/L,NaCl15.0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8,发酵温度10℃,摇瓶装液量30.0%(V/V),接种量1.0%(V/V)。优化后菌株R.sp.97发酵液的抗菌活性较优化前提高了18.1%。[结论]为研究南极适冷菌R.sp.97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晓曦  李社增  李校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02-9405,9437
[目的]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菌量和装液量的确定出发,针对一株新发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AB-1进行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从8种不同的碳源和氮源中确定了长效碳源水溶性淀粉、长效氮源棉籽粉与速效碳源葡萄糖、速效氮源酵母浸膏。并优化了基础发酵培养基的发酵条件:温度31℃、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26 h、初始pH值6.0、接菌量1%、装液量50 ml/250 ml。该条件下发酵后菌体产量为46.0×109/ml。[结论]该解淀粉芽孢杆菌在设计发酵条件下基本达到了工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里氏木霉RutC-30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条件。[方法]以里氏木霉RutC-30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不同氮源(硫酸铵、尿素、蛋白胨)及浓度、不同碳源(纤维素、乳糖、甘油、葡萄糖)及浓度和不同的初始pH(3.0、4.0、5.0、6.0、7.0)对产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氮源、碳源和pH为影响因子采用正交试验探讨里氏木霉RutC-30产纤维素酶的优化条件。[结果]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酶影响顺序依次为碳源>氮源>pH,里氏木霉RutC-30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是:以1%纤维素为碳源、以0.5%蛋白胨为氮源,初始pH值为4.0,在30℃产酶发酵培养5 d,纤维素酶活力高达7.303 U。[结论]里氏木霉RutC-30经优化培养后,产酶能力可得到大幅度提高,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株益生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优化蜡样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提高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量。[方法]在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氮源和碳氮比。[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00 g/L,可溶性淀粉40.00 g/L,蛋白胨10.00 g/L,玉米浆干粉30.00 g/L,硫酸铵3.00 g/L,磷酸氢二钾5.00 g/L,磷酸二氢钠5.00 g/L,硫酸镁1.25 g/L,硫酸锰0.60 g/L,氯化钙2.00 g/L。优化后蜡样芽孢杆菌在50 L不锈钢发酵罐中的发酵液活菌数达1.6×1010cf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1个数量级。[结论]优化后的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大大提高了该菌的生物量,为工业化放大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兰蓉  杨国伟  吴志明  苑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79-7181
[目的]对鸡腿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方法]以鸡腿菇为供试材料,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鸡腿菇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0%,酵母膏0.75%,CaCl0.2%;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菌丝体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酵母膏0.75%,KH2PO4 0.2%;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的最佳发酵条件均为:起始pH值7.0,接种量20.0%,装液量120ml,培养天数6d;[结论]该研究为鸡腿菇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东阳  蔡传康  闫汝东  冯志彬  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10-1911,1914
[目的]优化L-色氨酸发酵培养基。[方法]以大肠杆菌TRJH0709为供试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L-色氨酸合成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L-色氨酸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硫酸铵15.0 g/L、酵母粉1.5 g/L和柠檬酸2.0 g/L。其中葡萄糖对试验效果影响最大。在该最优条件下,L-色氨酸摇瓶产量可达19.0 g/L。[结论]为L-色氨酸的中试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