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秦李龙  阮长春  刘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16-20517,20520
[目的]确定柞蚕雌蛾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分析雌蛾油经甲酯化后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浸提法、超声波法3种方法提取雌蛾油,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柞蚕雌蛾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索氏提取法提取率为20.54%,浸提法提取率为10.36%,超声波法提取率为12.36%。GC-MS分析结果表明,雌蛾油中含1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8.43%,以亚麻酸(57.17%)、亚油酸(10.18%)等为主。[结论]提取方法中以索氏提取法最佳。经GC-MS分析,10种脂肪酸中以亚麻酸含量最高,达到57.17%。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索氏抽提法,以石油醚为溶剂,研究酸枣仁油提取的工艺条件。实验发现,当液料比为3∶80克/毫升,提取时间5小时,提取温度60℃,酸枣仁油提取率最高为32.99%。GC-MS分析表明,酸枣仁油中脂肪酸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花生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微波直提法和微波-索氏提取法提取芦笋老茎中多糖的工艺。[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2种提取方法的提取工艺。[结果]微波直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60℃,微波功率为600 W,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4.35%;微波-索氏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33,微波时间为10 min,微波功率为600W,提取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2.29%。[结论]微波直提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温度低,能量消耗小等特点,可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4.
刘春叶  张剑  苗延青  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594-3596,3599
[目的]研究花椒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分别采用索氏法和超声波法提取花椒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2种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的花椒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索氏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料液比1∶13,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0 h;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料液比1∶13,提取时间90 min。花椒籽油含有9种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花椒籽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索氏抽提法和酸水解法提取蕨麻脂肪酸成分,再经过甲酯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的组成。共检出20种脂肪酸成分,除了含有亚油酸、亚麻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十一烷酸、十五烷酸、十七烷酸等奇数碳脂肪酸。索氏抽提法和酸水解法提取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分别占71.1%和41.9%。  相似文献   

6.
魏永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073-3075
[目的]分析测定荞麦蜂花粉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分别采用索氏抽提法和酸水解法提取荞麦蜂花粉脂肪酸,再经过甲酯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的组成。[结果]两种提取方法的脂肪酸收率分别为8.26%和8.81%,共检出11种脂肪酸成分,含量最高的是5,11,14,17-二十碳四烯酸,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结果分别为29.45%和38.15%,其余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二十碳三烯酸。[结论]荞麦蜂花粉中富含ω-3家族的二十碳多不饱和脂肪酸,明显不同于文献报道的荞麦种子油脂肪酸成分,其是否与荞麦蜂花粉所具有的生理活性功能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连小燕  钟振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47-21750,21752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玉米胚芽油理化性能差异。[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水酶法3种方法提取玉米胚芽油,并优化提取条件。分别对3种方法提取的胚芽油的理化性质(折光率、过氧化值、酸价、皂化值、碘价)、磷脂和游离脂肪酸含量、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的含量及组成进行测定。[结果]索氏抽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胚芽油的提取率均超过49%,水酶法低于25%,但3种方法各有其优点。3种方法所得胚芽油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不皂化物组成也基本相同,主要为甾醇类及酯类物质,但在数量上存在差异。[结论]从胚芽油的提取率、理化性质及营养价值方面综合评价,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最适合玉米胚芽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芹菜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唐淑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09-13411
[目的]探讨从芹菜叶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芹菜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索式抽提法从芹菜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影响黄酮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芹菜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乙醇的浓度为60%,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60。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总黄酮得率为47.85mg/g。[结论]索式抽提法提取芹菜叶中的黄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任秋壮  袁春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55-13556,13560
[目的]优化葡萄籽油的精炼工艺,找出相对提取率较高的提取方法。[方法]为获得优质精油,将葡萄籽毛油经脱酸、脱胶、脱色、脱臭工艺精炼,通过正交试验对葡萄籽毛油精炼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毛油精炼的最佳脱酸方案为碱液浓度18%,碱炼初温44℃,超碱用量0.3%;最佳脱胶方案为水化温度77℃,水化加水量为4倍毛油磷脂含量,水化作用时间为9h;选择白土脱色的最佳脱色方案为2次脱色工艺,第1次加入白土量为4%,温度为90℃,脱色时间为30 min,第2次加入白土量为3%,温度为85℃,脱色时间为15 min,2次的真空度均为0.1 MPa;脱臭的最佳方案:真空度0.08 MPa,控制温度180℃,控制时间90 min。[结论]该研究为葡萄籽油的提取及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许玉兰  吴裕  杨晓玲  段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93-3993,3999
[目的]提取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种子油脂,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滇南风吹楠种仁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滇南风吹楠种仁的平均含油率为54.73%。GC-MS分析表明,滇南风吹楠种子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月桂酸的含量较高,为48.66%,肉豆蔻酸的含量次之,为43.29%。[结论]该研究为滇南风吹楠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燕麦油的提取及精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燕麦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石油醚浸提法提取燕麦麸皮中的燕麦油,以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脱胶、脱酸和脱色对燕麦粗油进行精制。[结果]3个因素对燕麦油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脱胶燕麦油得率约为91%,脱酸燕麦油得率约为80%,脱色后精制燕麦油得率约为64%。燕麦油在精制前后酸价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碘价和皂化值基本不变,密度、比重、黏度和折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利用石油醚从燕麦麸皮中提取燕麦油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2 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新疆产的核桃为原料,去皮后经过液氮冻干处理或烘干处理,然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核桃油,研究不同萃取时间对核桃油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经试验确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原料去皮液氮冻干,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1MPa,萃取时间4.5 h,分离温度50℃。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核桃油产率为59.26%。经过液氮处理的原料得到的油颜色比未经液氮处理的浅,且核桃油产率也较高。由气相色谱分析得知,核桃油产品中亚油酸含量为59.83%,油酸含量为21.65%,亚麻酸含量为10.95%。[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所得的核桃油体澄清透亮,呈浅黄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米糠稳定化对米糠中游离脂肪酸值的影响.[方法]对米糠进行干热、湿热、微波和挤压等稳定化处理,并通过测定游离脂肪酸值确定米糠稳定化的最有效方法.[结果]在相同储藏期内稳定化效果顺序为:微波湿热处理>挤压处理>湿热处理>干热处理.从短时间来看,通过挤压法对米糠的稳定效果最好,在130℃下用单螺杆挤压机处理含水量25%的米糠,3d后游离脂肪酸值才达到3.28%;从米糠长期保存考虑,微波湿热处理(25%含水量,60s)效果优于挤压处理(130℃、含水量25%).[结论]干热法、湿热法、微波法和挤压法等4种稳定方法对抑制米糠游离脂肪酸值的增加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全缘叶栾树种子脂肪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全缘叶栾树种仁含油量及其油中脂肪酸成分。[方法]用索氏抽提器提取全缘叶栾树种子油,计算种子含油量;种子油脂肪酸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成分。[结果]全缘叶栾树种仁含油量达54.04%。种子油中含5种饱和脂肪酸和3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5.26%,主要包括油酸(31.07%)、二十碳烯酸(35.07%)和芥酸(9.12%)。全缘叶栾树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种子油中不含营养价值更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含有不易消化的芥酸和花生酸。[结论]全缘叶栾树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能否作为食用油,还需进行相关的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续随子种子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提取方法和条件。[方法]分别采用挥发油测定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从续随子种子中提取续随子油,对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对提取产品甲酯化和续随子种子油甲酯化后的脂肪酸产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中,挥发油测定法的最高产率为0.45%,索氏提取法45.46%,超声提取法47.20%,它们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最高含量分别为9.09%、85.28%、85.72%,表明超声提取法的提取效果优于其他2种方法。GC-MS分析表明,续随子种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类,达到总脂肪酸90%以上,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结论]超声提取法是最佳的提取方法,正交试验表明其最佳条件为: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10,提取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白花丹鲜叶中白花丹醌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提取白花丹鲜叶中的白花丹醌,然后采用HPLC测定其含量,比较分析测定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方法。[结果]测得超声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提取白花丹醌的含量依次为0.036 3%、0.051 1%和0.017 5%;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白花丹醌含量最高。[结论]优选出白花丹鲜叶中白花丹醌的最佳提取方法为索氏提取法。  相似文献   

17.
汤成龙  郝倩  王世雷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01-16504
[目的]研究萃取文冠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文冠果籽油的组成。[方法]以文冠果仁为原料,采用索氏萃取法萃取文冠果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考察溶剂种类、液料比、萃取回流次数等因素对文冠果籽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GC-MS方法分析文冠果籽油的组成。[结果]索氏法萃取文冠果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较合适的溶剂为乙醚,最佳液料比为5∶1(ml∶g),适宜的萃取回流次数为5次,在此条件下,文冠果籽油的萃取率为46.0%。文冠果籽油的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油菜酸和棕榈酸等。[结论]文冠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其种类比花生油和橄榄油更多,其中首次发现存在11,14-二十碳二烯酸,表明其作为高级食用油具有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