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膨化法生产饲料 俄罗斯用膨化法将基本上是木质纤维的废木材、枝干等生产成饲料。其工艺是:将木质纤维置于反应器中,使之保持250℃和30~40个大气压,经过8分钟后,再进行瞬间泄压膨化,使反应器中的木质纤维喷射到收集器中,结果木质纤维成了像泥炭一样的褐色物质。最后进行自动水解,半纤维素、纤维索、木质素几乎  相似文献   

2.
天牛幼虫肠道菌群具有分解木质纤维的功能。本研究以木质纤维为唯一碳源,从天牛幼虫肠道中筛选出三株对木纤维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对其中的烟曲霉YSITB I菌株降解木纤维中木质素能力及降解条件进行研究,并对三种菌株降解木纤维中木质素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烟曲霉YSITB I菌株具有较好的木质素降解作用,在30℃、pH值6.8条件下,对构树木质纤维中木质素的降解率可达56.9%;枯草芽孢杆菌YSITBII和烟曲霉YSITB I协同作用可提高木质素降解效率至64.8%;烟曲霉YSITB I 15d降解木纤维效率高于40%。烟曲霉对木质纤维的降解作用达到甚至高于模式菌-黄包原毛平革菌,降解木纤维程度较高,用于木质纤维脱木质素或秸秆降解沤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木质纤维缓冲材料的缓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密度的环保型木质纤维缓冲材料的缓冲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针对在缓冲包装设计中普遍应用的缓冲材料的缓冲系数-最大应力(C-σm)曲线,通过试验绘制出不同密度木质缓冲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σ-ε)曲线,再通过该σ-ε曲线计算出各种密度下不同最大应力(σm)对应的最小缓冲系数(C),并绘制出不同密度环保型木质纤维缓冲材料的C-σm曲线.通过将不同密度木质纤维缓冲材料的C-σm曲线与目前各种常用缓冲材料的C-σm曲线进行比较,进一步说明环保型木质纤维缓冲材料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可以部分替代泡沫塑料作为新型环保的缓冲材料.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0,(2)
用废木材生产饲料俄罗斯的科研人员用膨化法将废木材加工成饲料。其工艺是:将废木材置于反应器中,使之在250℃高温和30~40个大气压条件下处理8分钟。待废木材变成木质纤维后,再进行瞬间泄压膨化,使反应器中的木质纤维喷射到收集器中,这时木质纤维就变成了褐色物质。然后进行自动水解,使半纤维素、纤维素被分解并溶于有机溶液中,成为易被牲畜吸收的饲料。整个过程可实现无废料生产。用牛骨作饲料添加剂日本的科研人员用自热热风发生炉,使牛骨在高温下燃烧成灰,将骨灰中的硫酸钙、氯化钾等化合物完全除去,便得到高纯度、表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制乙醇预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综述了木质纤维生物质制备乙醇的原料预处理方法,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该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可再生木质纤维原料高值化利用的新思路和新技术.【方法】查阅了国内外生物质原料预处理制备生物乙醇的主要研究方法,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各种预处理方法存在的优缺点.【结果和结论】利用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生物质发酵制取乙醇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于木质纤维原料结构复杂,直接转化效率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水解产物对纤维素水解和发酵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木质纤维原料预处理是提高乙醇得率的有效途径,通过预处理,去除植物细胞壁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组分,降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水解产物对后续乙醇发酵的抑制作用,同时降低纤维素结晶度,提高原料的多孔性,从而提高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水解效率.  相似文献   

6.
木质纤维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具网络结构的木质素交联形成的高度有序的三维立体结构,是植物最基本的力学承载单元。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木质纤维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结构大分子的模量、强度等微力学特性,其次就纤维素?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半纤维素?木质素大分子间的交联结构、分子间的有序组装规律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光学显微成像、电子显微成像、原子力显微成像、显微红外光谱、线偏振显微拉曼光谱、和频振动光谱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技术在细胞壁大分子取向研究过程中的异同点。重点讨论通过分子光谱化学成像技术揭示的木质纤维原料不同类型细胞以及同一类型细胞不同亚层中3种结构大分子取向排列规律。最后,展望了木质纤维原料大分子取向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系统表征木质纤维细胞壁纤维素超分子结构、三大组分间连接键类型、纤维素构象对半纤维素糖苷键及木质素芳香环有序组装的影响机制;在纳米尺度揭示木质纤维发育过程中,各类细胞壁中纤维素纤丝聚集体结构、取向和微力学变化规律;在细胞壁水平非破坏性地对木质纤维大分子取向进行三维立体成像和定量研究;基于分子结构表征、分子模拟和三维成像研究结果实现针叶、阔叶及禾本科植物纤维细胞壁骨架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统化学方法对生物质的木质纤维素成分进行分析费时费力,且不能提供生物质的内部结构信息,难以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近红外光谱技术为木质纤维素成分分析提供了新途径。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近红外技术进行木质纤维素定性定量分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比较了主要建模样品选择方法的优劣,阐述了人工智能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随着近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然会带动能源业、工业、饲料业、造纸业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选取6种不同木质纤维制备PVC木塑复合材料,分析木质纤维的基本形态参数及表面接触角,对比研究不同木质纤维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木质纤维长度、长径比及接触角值均较高的材种较适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在6种不同木质纤维中,纤维长度、长径比和接触角分别为2.66 mm、65.35和90.32°的杉木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分别可达45.63、3 247、29.14 MPa和6.41 k J/m2。  相似文献   

9.
利用垂直—倾斜半环对撞流干燥方法,对木质纤维进行初含水率、气流流量、气流温度和带载率等操作参数进行研究,探讨木质纤维的干燥特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初含水率、气流温度、气流流量的增大有利于干燥效果的提高,带载率的大小要根据物料降水率的要求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脉冲-旋流气流干燥工艺对木质纤维终含水率的影响,选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曲面法试验,考查杨木纤维脉冲-旋流气流干燥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对终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杨木纤维终含水率的工艺参数递次是初含水率、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和风速。选用TensorFlow框架借助python编程语言建构BP神经网络,搭建终含水率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足够的样本数据反映出规律特征后,预测模型的优化效果得以改善。将响应曲面法试验和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效果进行对照,响应曲面法和BP神经网络的ERMS值、R2值分别为0.2264、0.9834和0.4419、0.9794,反映出响应曲面法的优化水平更好。研究结果旨在为丰富木质纤维气流干燥理论体系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蔷薇科花楸属单叶的2种植物水榆花楸、棕脉花楸和复叶的1种1变种植物黄山花楸、少叶花楸为研究对象,对其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解剖构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1变种花楸的次生木质部构造和次生韧皮部横切面细胞组成较为相似;木质部细胞形态和韧皮部细胞排列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差异。花楸属2种单叶植物的导管长度和木纤维长度均显著大于复叶种类,横切面上,2种单叶花楸属植物的韧皮纤维呈细带状分布而复叶的花楸属植物韧皮纤维则呈团状分布,单叶种类韧皮纤维的径向间隔远小于复叶种类。同时这3项指标的种间差异显著,为花楸属下类群划分及种间区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显微和亚显微解剖观察方法,对云南沉香和白木香的木材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沉香的木材由内函韧皮部、木射线、管孔、木纤维等组成。内函韧皮部呈岛式均匀分布,可见大量的长方体晶体;管孔以复管孔、单管孔的形式存在;木射线为异性Ⅲ型。说明云南沉香与白木香的木材结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对棉秆的解剖特性和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测定和分析,为棉秆在人造板工程中的利用提供参考。借助光学显微镜对棉秆的显微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着重应用定量解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棉秆的解剖特征。并参照国家标准对棉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棉秆纤维形态较好,平均纤维长度为742.7μm,纤维长宽比为37.66,纤维比量为77.28%。棉秆木质部和棉秆皮部的化学组分有明显不同。与棉秆木质部相比,棉秆皮部的各种抽提物含量、综纤维素含量、灰分含量更大,聚戊糖的含量更低。  相似文献   

14.
蓖麻秆显微构造和纤维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蓖麻Ricinus communis秆是一种优质的纤维原料。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利用蓖麻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蓖麻秆皮部、木质部和髓部的显微结构:并利用Motic Images Plus2.0图像处理系统测量了蓖麻秆皮部和木质部的纤维尺寸。结果表明,蓖麻秆皮部含有纤维细胞、轴向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木质部的结构类似于散孔材,靠近髓的部位管孔较发达,具有单列或双列的异型木射线,纤维细胞壁上可见具缘纹孔,节部纤维弯曲;髓部多为多面体的薄壁细胞,可观察到螺纹导管。皮部纤维长度最大可达26.50mm,长宽比高达540.00,壁腔比0.56~0.83;枝丫部分的纤维最长.长宽比最大:穗部的纤维最短,长宽比和壁腔比最小。木质部纤维的平均长度为0.75~0.90mm,宽度4。38~5.40μm,长宽比31.78~37.54,壁腔比0.56~0.83。蓖麻秆纵向上枝丫部分的平均长度、腔宽和长宽比小于秆部,壁腔比大于或等于秆部;穗部纤维的长度、宽度和腔宽均最小,长宽比和壁腔比最大。径向上靠近木质部中部的细胞长度、细胞腔宽度和长宽比较大:最外侧细胞的宽度、壁厚和壁腔比最大。蓖麻秆是一种优质的纤维原料,可用来造纸和制造人造板等工业化利用:其不同部位的纤维形态不同,呈一定的规律变化。图9表3参10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棉秆解剖构造和基本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棉秆的解剖构造、纤维形态、组织比量、基本密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棉秆构造与阔叶散孔材构造很类似,棉秆木质部含量为81.46%,木纤维含量62.22%;棉皮纤维长度1 654μm,长宽比96,壁腔比0.98;木纤维长度1 023μm,长宽比52,壁腔比0.5;棉秆各部分基本密度为根部0.353 g.cm-3、地表处0.388 g.cm-3、高40 cm处0.319 g.cm-3、高80 cm处0.272 g.cm-3。从测定结果来看,木纤维含量高,纤维长度长、长宽比大、壁腔比小于1,是很好的造纸和纤维工业用材。另外结合我国木材资源紧缺以及材料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棉秆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年生枝条与锥栗品种抗栗瘿蜂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测定了建瓯市水源乡锥栗采穗圃8个当家品种当年生枝条的物理形态特征,分析其与品种受栗瘿蜂危害的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受栗瘿蜂的危害与当年生枝条的韧皮部、木质部容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柳树物理性状与光肩星天牛危害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不同柳树品种或品系含水量、生长量、木材解剖结构等指标,采用逐步回归研究了这些指标在不同柳树品种或品系间的变化规律及与光肩星天牛危害程度之间的关系。光肩星天牛在6个柳树品种(系)间危害存在差异。旱柳上的危害明显较其他品种(系)严重,而在馒头柳、垂柳上较轻。柳树树皮含睡量与光肩星天牛卵孵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树皮含水量高,不利于天牛卵孵化。光肩星天牛对柳树的危害程度与树种解剖特征量中导管壁厚、木化细胞半径、木化细胞壁厚和纤维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尾巨桉木材环裂形成原因,通过对木材结构解剖分析,气候数据补充验证,判定尾巨桉木质部环裂与形成层受霜冻伤害产生应激反应及形成异常结构有关.异常结构为霜冻轮,纤维细胞未完全木质化,薄壁细胞量多.霜冻轮的存在对木材的强度、抗虫性和耐腐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复合材料力学弹性参数测试的试验方法,利用WDW 1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苎麻木质部和茎秆整体的整秆进行了轴向压缩力学特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中苎一号品种苎麻木质部整秆的轴向压缩弹性模量平均值为241.93 MPa,最大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2.61 MPa,茎秆整秆的轴向压缩弹性模量平均值为304.85 MPa,最大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2.58 MPa;木质部和茎秆整体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没有显著差异,茎秆复合中木质部和韧皮部靠自身粘附力在表层粘结,其粘附力不能阻止韧皮部沿木质部表层滑移,在压缩试验中,表现更多为木质部的承载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东北5个白桦天然林种群为对象,较全面地研究了白桦木材材质性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天然林白桦种群间木材纤维宽度、长宽比、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小拉什强度和年轮宽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壁腔比、木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差异不显著。白桦导管比量与均温和降雨量、胞壁率和木材基本密度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r>0.9)。在种群间木材基本密度与胞壁率呈显著正相关(r>0.9);纤维宽度与胞壁率、纤维壁腔比、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r>0.8),纤维长度与微纤丝角呈负相关(r=-0.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