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平山县地处石家庄西部山区,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国土面积2648km2,其中耕地面积30133.33hm2,在耕地中旱耕地面积13133.33km2,占耕地总面积的43.58%。随着旱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旱耕地生产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但是"寒、旱、蚀、薄、板、瘦"仍是制约旱农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对提高旱耕地农作物产能,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1旱作农业概况赤峰市地处风沙半干旱区,总面积为9万km2,耕地面积97.4万hm2,其中旱耕地72.1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4%。总人口450万人,其中农牧区人口为360万人。  相似文献   

3.
基于Landsat卫星TM、ETM+和OLI数据,采用SVM算法结合RS和GIS技术,分别提取了呈贡区5个时期(1989、1996、2003、2009、2015年)的耕地面积。结果表明,1989—2015年呈贡区耕地面积由156.99 km2减少到40.02 km2,减少了74.51%,年平均减少4.50 km2;空间分布上,耕地集中在呈贡西部、西南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其中以中部地区减少最为剧烈和明显。原因主要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城市化速率和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建议政府协调人、地、自然和城市发展建设之间的关系,严守耕地红线,出台耕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干旱区土地资源中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之基,掌握耕地变化是合理配置与利用各类土地资源类型,有效保护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方法】 文章以新疆南部典型绿洲城市和田市为例,以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耕地变化动态度、耕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和田市耕地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经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①1990-2018年间,和田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58.68 km2,增幅达34.39%;耕地面积减少了47.06 km2,减幅达27.58%;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变动相对比较小,依次为9.23 km2、-7.5 km2和-13.35 km2。②研究期间,有38 km2的耕地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占用,耕地对城市空间扩展的贡献度最大。③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与人口和GDP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因此,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导致和田市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同时,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在耕地变化有一定的促进与保护作用。【结论】 人口规模增加和经济增长会导致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最终表现为城市空间扩展日益显著,而这些最终以占用大量有限的耕地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1全县种植业情况平山县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部,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辖区面积2648km2,耕地面积30133hm2,其中水浇地面积17000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6.42%;旱地1313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3.58%。全县23个乡镇,总人口47.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31万人,人均耕地0.0743hm2。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吉林省盐碱耕地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的思路与意见建议。根据调查,吉林省盐碱耕地总面积为88.96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2.73%;轻度盐碱耕地面积为58.82万hm~2,中度盐碱耕地面积为19.02万hm~2,重度盐碱耕地面积为11.12万hm~2,分别占盐碱耕地总面积的66.12%、21.38%及12.50%。同时,提出了盐碱耕地改良治理的思路和意见建议,以期为今后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塔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耕地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评价。结果表明,塔城市耕地土壤质量分为4个等级,Ⅰ级耕地面积占比9.95%,Ⅱ级耕地面积占比27.99%,Ⅲ级耕地面积占比37.04%,Ⅳ级耕地面积占比25.02%,Ⅰ级耕地可作为高标准耕地建设的选择对象,Ⅳ级耕地不适宜开发,需进行土壤修复;塔城市耕地景观格局分为4个等级,Ⅰ级耕地面积占比34.6%,Ⅱ级耕地面积占比40.1%,Ⅲ级耕地面积占比21.6%,Ⅳ级耕地面积占比3.7%;结合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情况将塔城市耕地生态修复区域划分为6类,优质保护区(218 km2)、土壤质量改良区(279 km2)、土壤质量修复区(196 km2)、景观格局改良区(192 km2)、景观格局修复区(58 km2)、耕地退耕区(70 km2)。总体来看,塔城市耕地生态修复重点方向为土壤质量改良与修复。  相似文献   

8.
基于GlobeLand30的大洋洲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洋洲区域气候差异明显,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变化较为剧烈。分析大洋洲耕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科学把握其特征及规律,为耕地集约利用和粮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最新研制的2000年和2010年全球30 m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Land30),建立耕地面积数量、利用强度和转换特征3个指标群,在国家尺度、10 km网格和30 m像元尺度综合分析大洋洲2000-2010年耕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结果】(1)2000-2010年大洋洲耕地面积总体增加约3.79%,耕地面积增幅最大的国家为澳大利亚,增幅5.39%。新增耕地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山脉以东墨累-达令河流域上游。耕地面积减少的区域主要在新西兰北部岛屿,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岛屿。主要国家人均耕地平均减少21.47%,人均耕地减少幅度最大国家为新喀里多尼亚。(2)从耕地利用强度格局变化来看,主要国家复种指数平均增加20.63%,耕地破碎度平均减少22.83%。耕地面积-复种指数协调度弹性较大。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两国耕地破碎度变化驱动机制差异明显。(3)从耕地类型转换特征来看,2000年耕地转出和2010年耕地转入面积最大的国家均为澳大利亚,2000年共计转出630.25×104 hm2,其中转为草地占比所有其他转出地类的74.77%,2010年共计从草地转入544.95×104 hm2,占所有转入地类面积的59.72%;全大洲耕地与草地之间转换面积最大,但对净增加耕地贡献最大的是灌木地,转入耕地165.03×104 hm2。【结论】10年间大洋洲耕地面积变化较为剧烈,耕地利用强度整体提高,耕地与草地相互转换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9.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新疆作为中国农业用地较多和后备耕地资源较大的省区,在中国耕地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中具有突出地位。渭库绿洲是新疆最典型的荒漠绿洲区,是阿克苏地区最大的灌溉区及新疆重要的产棉区之一,深入了解该绿洲耕地分布及其变化过程,对指导该绿洲农业发展,保障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以遥感资料为数据源,选取动态度、区位指数和板块密度等地理计量模型揭示渭库绿洲近21 a来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1)近21a年渭库绿洲耕地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化。耕地面积从1994年的2 488km2增加到2015年的3 931 km2,研究期间增加了1 443 km2,耕地面积的比例从17%上升到26%,年均变化量68.71km2,年均变化率2.7%;耕地扩展中心逐渐由绿洲中上游转移到下游,并延伸到绿洲外围,主要表现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非农业用地增加,以及盐渍地和水域大面积减少;(2)从区位指数来看,各县的区位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新和县的耕地区位指数均排在第一位,耕地聚集程度远高于全区平均和其他地区,沙雅县的耕地区位指数位于第二,聚集程度也高于全区平均值,库车县的耕地区位指数最小。【结论】经过近21 a的耕地扩展,耕地景观由已杂乱破碎斑块逐渐连接成片,耕地景观的优势进一步增加。降水和径流的增加为渭库绿洲耕地扩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气候条件,水利建设与人口增长是影响该绿洲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快速、客观反映区域耕地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特征,为耕地时空变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达拉特旗盐碱地改良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基本情况1.1盐碱地总体概况达拉特旗总土地面积约为8241.07 km2,全旗现有耕地面积225.3万亩,其中盐碱化耕地面积约56.7万亩,占全旗耕地总面积的25.2%,盐碱化耕地中,轻度盐碱化的耕地33.47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向日葵、水稻、糜子、马铃薯等农作物;中度盐碱化的耕地12.39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向日葵、水稻;重度盐碱化的耕地10.84万亩,少量种植向日葵。未利用盐碱地4.8万亩。全旗管辖9个苏木、镇,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沿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确定泗阳地区南方型杨树的适宜采伐期,在同一立地条件下采取3 m×4 m、4 m×6 m、6 m×8 m 3种不同密度进行栽植,通过连续12年的生物量和造林成本的核算,分析最佳的投入产出比,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作为采伐期依据。结果表明:南方型杨树造林密度208~833株/hm2的最佳采伐期为12~13年。  相似文献   

12.
会昌县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开明  黄金燕  邵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91-6392,6396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该研究以会昌县为例,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数据,运用GIS技术、典型抽样调查、数学模型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会昌县后备土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测算其开发潜力并进行分级.结果显示,会昌县境内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总量达1 813.07 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21.92%;可开发利用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多集中在坡度为6°~15°的地区,面积为738.11 hm2.  相似文献   

13.
类淑霞  郝晋珉  双文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86-21190
[目的]对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方法]首先对大同市中心城区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然后根据《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目标年的城市规模和扩展模式,将新增城市用地和弹性空间用地进行空间布局,确定大同市2020年城市发展边界。[结果]大同市评价区域内适宜建设用地较少,面积66.18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0.40%;较适宜建设地区面积为117.5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8.47%;一般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49.49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3.49%;不可建设用地分布面积较小(89.3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4.04%。新增建设用地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73.58%,没有不适宜级别的用地;有条件建设区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66.85%,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合理。[结论]该研究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和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泗阳县南方型杨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泗阳县引种、示范、推广南方型杨树41年,年均植杨树150万株以上,现有杨树成片林面积3.66万hm2,杨木加工年产值100亿元,但随着杨树产业的发展,资源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矛盾凸显。笔者在全面分析泗阳县南方型杨树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泗阳今后的南方型杨树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适宜性、生态适宜性和经济可行性角度构建了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运用了专家打分法、极限条件法和综合指数法等方法及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逐级修正法确定适宜性开发等级。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将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叠加计算,得到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适宜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并从经济适宜性方面探讨了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盐城市自然高度适宜性开发的滩涂面积为67395.01 hm2,中度适宜开发的面积为50896.04 hm2;考虑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后,高度适宜开发的滩涂面积为30327.75 hm2,中度适宜开发的面积为40137.92 hm2,二者占未利用滩涂的51.06%;盐城市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在经济上全部适宜,且开发经济价值很大。本研究可为沿海地区制定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格网的山区城市地域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10年CBERS02B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解译。采用基于栅格的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评价,并对其进行分级评价。构建土地利用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以30 m×30 m栅格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的土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宜开发的土地较少,只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26%;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研究区大部分土地资源为适宜保护资源,不宜大规模开发和大量人口聚集。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场景相似性的烤烟种植适宜区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空间场景相似性的评价将烤烟(NicotianaglaucaL.)种植适宜区的土壤、坡度、交通、水利、日照以及社会经济等条件在地理信息中进行建模,构建烤烟种植的空间场景,通过与优良烤烟区的比较分析确定新的烤烟种植适宜区。[方法]选取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石屏县的龙朋镇和哨冲镇进行对比分析,共选取了30个自然条件因子,共分9类。[结果]9类因子及其权重排列顺序为ω土壤>ω日照>ω海拔>ω坡度>ω水利>ω交通>ω烘烤设施>ω历年种植、规划>ω其他,该地区种植烤烟的地理条件相似度为0.8943,说明两个地区的烤烟种植条件基本上是相似的。将非自然条件因素考虑进去,如把单位面积烟田的农户数量、单个农户的耕地数量、农户劳动力人口数、农户子女上学人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户烤烟种植的积极性、当地烤烟辅导员的工作等因素考虑进去再进行分析,各因子权重排序为ω单位面积烟田的农户数量>ω单个农户的耕地数量>ω农户烤烟种植的积极性>ω农户的受教育程度>ω农户劳动力人口数>ω当地烤烟辅导员的工作>ω农户子女上学人数,该地区种植烤烟的地理条件的相似度为0.7031,说明影响该地区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因素主要是非自然条件。[结论]基于空间场景相似性评价的烤烟种植适宜区分析,能够分析两个空间场景种植条件的相似性并对其作出评价,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影响烤烟生产的因素及其对烤烟生产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典型内陆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流域1990~201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趋势,为干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0、2000、2010和2018年4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并采用修正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空间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以典型内陆盆地塔里木河流域为研...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云南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普洱茶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定量、直观地获取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与空间信息,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云南省内,共有面积约为640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68%的土地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栽培型普洱茶树,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化种植潜力;3)自然立地条件是决定普洱茶品质及其价值的至关重要因素,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  相似文献   

20.
佟思纯    李卫正    严陶韬    薛建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59-165
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系统(discret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DHNN)探讨喀斯特地区宜林地的快速识别方法。以贵州省普定县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域为研究区,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征,选取土壤保持和石漠化控制这2个比较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体系。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布规律的定量分析,获得适宜的人工造林区域,结合DHNN系统,构建宜林地快速识别模型,为喀斯特困难立地人工植被恢复和景观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