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竹节参脂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竹节参脂溶性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竹节参的脂溶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分析鉴定组分。[结果]共检测出27个峰,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3.41%。竹节参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1-十八碳烯(18.06%)、3-甲基-2-丁酮(12.88%)、3-甲基丁酸(8.40%)、正己酸(6.60%)、辛酸(6.41%)、异丙基乙醚(6.08%)、2-乙氧基戊烷(5.08%)、十二烷(4.93%)、可巴烯(4.17%)。[结论]该试验检测出了竹节参脂溶性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及含量,为综合开发利用竹节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方法]通过硅胶层析柱法分离纯化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并对其进行甲酯化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鉴定出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中的25种脂溶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类,占总量的39.53%,其中亚麻酸(11.16%)、棕榈酸(9.16%)、β-香树精(6.63%)、亚油酸(5.46%)含量最高.[结论]为开发利用金花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桔梗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勋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80-11782
[目的]分析测定桔梗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桔梗科植物桔梗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桔梗脂肪油中分离鉴定出34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15种,主要种类有亚油酸(42.79%)、棕榈油酸(0.30%)、11-二十碳烯酸(1.53%)、亚麻酸(14.02%)等;饱和脂肪酸19种,主要种类有棕榈酸(13.71%)、硬脂酸(1.36%)、花生酸(0.79%)、山愈酸(1.78%)、木蜡酸(1.38%)、二十六烷酸(3.14%)、二十八烷酸(3.51%)等。[结论]桔梗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云南厚壳桂叶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合理利用云南厚壳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GC-MS分析云南厚壳桂叶脂溶性成分。[结果]鉴定出5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47%。主要成分为δ-杜松烯(20.55%)、β-古芸烯(16.66%)、匙叶桉油烯醇(8.09%)、α-可巴烯(3.16%)、1,2,3,4,6,8α-六氢-1-异丙基-4,7-二甲基萘(2.36%)和杜松-1,3,5-三烯(2.33%)等。[结论]云南厚壳桂叶脂溶性化学成分主要为倍半萜类、芳香族和烷烃类物质,该研究为合理利用云南厚壳桂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巴菲蛤壳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寻找巴菲蛤壳脂溶性成分的新用途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氯仿为溶剂回流提取巴菲蛤壳中的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得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脂肪酸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巴菲蛤壳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鉴定出了44种成分,包括5种羧酸类化合物,占总量的16.44%,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戊酸(8.43%)和4-氧基苯甲酸(3.59%);28种烃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0.87%,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稠环芳烃萘烷(8.43%)、脂肪烃二叔十二烷基二十一烷(3.53%)、环烃环己烷(3.46%)和烯烃5-二十烯(0.45%);还有4种含溴化合物、2种硅氧烷类化合物、2种酮类化合物、2种含硫化合物和1种含硼化合物。[结论]烃类化合物可确定为巴菲蛤壳脂溶性成分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赵文生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00-12102
[目的]对铺地柏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铺地柏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铺地柏挥发油提取率为0.68%,共鉴定出88种化合物,占分离物质的85.74%。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17.06%)、(-)-4-萜品醇(2.96%)、β-香茅醇(2.34%)、2-十一烷酮(8.35%)、3,7-二甲基-6-辛烯酸甲酯(5.87%)和α-杜松醇(4.07%)。[结论]该研究通过对铺地柏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铺地柏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黔产透骨香根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晨  罗亚男  杨小生  王道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14+117-114,117
[目的]测定透骨香根挥发油化学成分,为透骨香根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透骨香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7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3种成分为水杨酸甲酯(89.815%)、甲基环戊烷(6.528%)、环己烷(2.693%)。[结论]透骨香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水杨酸甲酯,这为透骨香根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羽叶千里光(Senecio jacobacea L.)中挥发油的组成及含量。[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羽叶千里光挥发油;用GC-MS获得其挥发油各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谱,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了3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香橙烯氧化物-(2)(22.17%)、马兜铃烯环氧化物(11.25%)、石竹烯氧化物(7.56%)、7R,8R-8-羟基-4-亚异丙基-7-甲基双环[5.3.1]十一碳-1-烯(7.36%)、(-)-斯巴醇(6.01%)、香橙烯氧化物-(1)(5.35%)。[结论]该试验检测出羽叶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综合开发利用羽叶千里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五叶地锦种子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04-16205
[目的]分析测定五叶地锦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五叶地锦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五叶地锦种子脂肪油中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6种,主要有:亚油酸(87.14%)、棕榈油酸(0.05%)、8,11-二十碳烯酸(0.12%)、11-二十碳烯酸(0.22%)等;饱和脂肪酸5种,主要有:棕榈酸(8.13%)、硬脂酸(2.60%)、花生酸(0.09%)、十七烷酸(0.09%)等。[结论]五叶地锦种子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娄方明  白志川  李群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41-5742,5745
[目的]通过研究椿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椿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椿皮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椿皮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02%,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Spa-thulenol(11.59%)、顺-α-可巴烯-8-醇(8.37%)、α-胡椒烯(5.87%)、△-杜松烯(5.76%)、α-荜澄茄油烯(4.40%)。[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离度好,是分析椿皮挥发油成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叶悬钩子对体外培养的3种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三叶悬钩子提取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株)、K562(人红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及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然后以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三叶悬钩子氯仿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均能够抑制SGC7901、K562和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氯仿提取物对SGC7901和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5.53和28.03μg/ml;石油醚提取物对SGC7901和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9.52和14.99μg/ml,但这2种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均较大。而不同浓度的氯仿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小于10μg/ml的顺铂。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几乎无抑制作用。[结论]三叶悬钩子氯仿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体外SGC7901、K562及HL60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缨杜鹃继代培养培养基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  陈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13-9214
[目的]研究马缨杜鹃组织培养中继代培养阶段的培养基,以期筛选出最适继代培养培养基配方,为最终建立马缨杜鹃无毒快繁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1/4 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2-ip和6-BA,并以食用白砂糖代替分析纯蔗糖,对马缨杜鹃进行继代培养,比较芽诱导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试验结果表明,2-ip能促进马缨杜鹃单芽茎段增殖,6-BA不能;当2-ip浓度为1.50mg/L时,增殖系数和平均株高均高,分别为2.10和3.60 cm。[结论]最适继代培养基为1/4 MS,30 mg/L蔗糖,8 mg/L琼脂,2-ip 1.50 mg/L,NAA1.50 mg/L,可以用食用白砂糖代替分析纯蔗糖对腋芽的诱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滇牡丹、紫斑牡丹胚乳中氮磷的含量。[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吸光光度法、靛酚蓝比色法、过硫酸钾氧化吸光光度法测定了滇牡丹、紫斑牡丹胚乳中氨态氮、硝态氮和总氮的含量,采用硫酸-钼酸铵抗坏血酸还原法测定了滇牡丹、紫斑牡丹胚乳中磷的含量。[结果]滇牡丹和紫斑牡丹胚乳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氨态氮,硝态氮含量较少;紫斑牡丹胚乳中氨态氮、硝态氮、总氮及磷的含量均高于滇牡丹。[结论]在牡丹组织培养中,该研究结果可为培养基中氮磷的调节与准确定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山东特有植物烟台翠雀(Delphinium chefoense Franch)种子的形态特征及其萌发特性。[方法]测定烟台翠雀种子的大小、千粒重及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15℃为烟台翠雀种子最适宜萌发的温度,发芽率可达65.33%;50℃是其较合适的浸种温度,发芽率为79.33%;赤霉素(GA3)对烟台翠雀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250 mg/L效果最好,发芽率达85.33%。[结论]该研究可为烟台翠雀的引种驯化、资源保护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温胁迫对黄连幼苗活性氧代谢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黄连幼苗活性氧代谢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黄连为材料,研究了其在(35±2)℃高温胁迫下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高温胁迫后,黄连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P〈0.05);超氧阴离子(O2)清除速率下降,且胁迫6d后其清除速率已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羟自由基(OH·)的产生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其在不同生长期幼苗叶片内的变化不规律;胁迫过程中POD酶活性的变化和OH·的变化规律一致;不同生长期SOD酶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黄连可以通过调节POD酶和SOD酶的活性来减小高温胁迫造成的伤害,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这种能力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6.
马缨杜鹃种子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旭  陈训  赵洋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99-9200
[目的]为马缨杜鹃的种质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马缨杜鹃种子进行不同温度、不同贮存方法、温水浸种处理等的萌发试验并测定其千粒重与种子活力。[结果]萌发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且以30℃为最高。15、25和30℃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0%、80%和95%。浸种24 h发芽率为70%,48 h发芽率为88%,而干播种子发芽率仅为68%。风干脱粒-30℃低温贮存的萌发率为84%,脱粒室温贮存的萌发率为77%,不脱粒室温贮存的萌发率为67%。[结论]马缨杜鹃的萌发适宜温度约为25℃。浸种时间48 h比24 h的种子发芽率高,20℃水浸种发芽率比干播种子发芽率稍高些。风干脱粒低温贮存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营养液配方浓度比为91∶时最适合马缨杜鹃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7.
肇实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斌  许瑞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80-18781
[目的]分析测定肇实的主要营养成分。[方法]对肇实中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脂肪、粗蛋白、总灰分、淀粉、可溶性总糖、果胶、粗纤维、总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矿质元素Cu、Zn、Fe、C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肇实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脂肪、粗蛋白、总灰分、淀粉、可溶性总糖、果胶、粗纤维、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4.63%、0.10%、10.89%、0.50%、69.77%、0.35%、0.21%、0.49%、73.88%;矿质元素Cu、Zn、Fe、Ca含量分别为0.38、1.56、1.47、3.89 mg/100 g。[结论]肇实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一般谷类及其制品较接近,但矿质元素含量稍低于一般谷类及其制品。  相似文献   

18.
刘开庆  丁开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79-5880
[目的]有效利用滇牡丹培育牡丹品种。[方法]采用点面结合方式,对云南省澄江县梁王山40 m2样方内野生滇牡丹居群的开花特性进行了定量观测。[结果]滇牡丹花期长达2个多月,从4月初开放至6月初,远远长于目前栽培的牡丹品种;整个花期内共出现了215朵花,花蕾败育比例为8.37%,盛花期为4月14日~5月14日。滇牡丹不同植株花期变异比较大。单朵花的开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滇牡丹的花期较长可能与其所处环境有一定关系,也可能是其遗传背景的反映。[结论]滇牡丹是培育早花和晚花牡丹品种的重要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9.
危晴  王晓杰  陈亮  邱博涵  彭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16-5217,5393
[目的]采用GC-MS分析法测定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霞草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含量。[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霞草中的挥发油,然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萃取物,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霞草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1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乙基异丙基醚(12.446 5%)、3-甲基-2-环氧基甲醇(11.878 5%)和2-甲基萘(9.358 6%)是构成霞草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结论]该研究为霞草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芒果叶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丽丽  刘红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06-12907
[目的]对芒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芒果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芒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到22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1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06%,主要成分为β-芹子烯(28.89%),α-古云烯(11.64%),α-芹子烯(10.04%),石竹烯(10.01%),β-榄香烯(6.81%),α-蓓草烯(6.19%)等。[结论]揭示了芒果叶的药理作用,为综合开发利用芒果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