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统计册亨国家一般气象站1970~2015年的暴雨日数观测资料,对册亨县暴雨日数的日、月、季、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册亨县暴雨日数绝大多数出现在夜间;以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7月份次之,6~7月暴雨次数约占年总暴雨次数的53%;四季中,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春季(3~5月)次之;册亨县暴雨年代际变化明显,总体呈高、低波动循环状态,以20世纪90年代为最多,最少是20世纪80年代;年暴雨总日数出现最多的是1997年,为11 d。  相似文献   

2.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19个台站1971-2008年近4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功率谱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暴雨日数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暴雨日数最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暴雨量日数存在10年的主周期,此外还存在3年的次周期;暴雨日数在1998年前后存在一次突变,1999-2008年年均暴雨日数比1971-1998年年均值减少了17.1d。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3~2012年邢台市17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0年邢台市不同时段暴雨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40年邢台市发生暴雨的月份为4 ~ 10月份,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夜间段暴雨日数多于白天段暴雨日数;邢台市大部分测站暴雨日数随年代变化呈减少趋势,但趋势不明显,白天段暴雨日数和夜间段暴雨日数随年代推移没有变化;邢台市不同时段暴雨日数东南部多,北部、中部地区少;邢台市暴雨量的分布与暴雨日数的分布相当一致,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邢台市东南部的临西、威县暴雨日数最多,年平均暴雨量也最多.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5—2014年本溪地区4个国家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系数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本溪地区暴雨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5—2014年间,本溪地区暴雨多发于7—8月,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中心位于西南部的草河口和东部的桓仁;年均暴雨日数5.2 d,年均影响范围8.4站次;40年间本溪地区年均暴雨日数年代际增长显著;暴雨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呈缓慢增长趋势;经突变分析发现,1984年前后暴雨日数发生突变,目前处在显著上升期内,但由小波分析发现未来5~10年本溪地区暴雨日数可能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区域暴雨指标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北京地区1985~2008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IPCC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北京地区暴雨天气指标在10.4~38.8mm之间波动,暴雨气候指标为日降水量≥27.5mm。以暴雨天气指标、暴雨气候指标和国家暴雨标准计算历年的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统计分析年降雨日数、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相关关系,得出年降雨日数和暴雨日数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作物洪涝受灾率,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则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以区域暴雨气候指标统计的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相关程度最高,笔者建议以暴雨量来预测评估洪涝灾害时,采用区域暴雨气候指标。  相似文献   

6.
姜会飞  廖树华  潘学标  侯双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32-10435,10460
利用北京地区1985—2008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IPCC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北京地区暴雨天气指标在10.4~38.8mm波动,暴雨气候指标为日降水量≥27.5mm。以暴雨天气指标、暴雨气候指标和国家暴雨标准计算历年的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统计分析年降雨日数、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相关关系,得出年降雨日数和暴雨日数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作物洪涝受灾率,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则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以区域暴雨气候指标统计的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相关程度最高,建议以暴雨量来预测评估洪涝灾害时,采用区域暴雨气候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520-14522
采用滑动分析法和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对南阳盆地12个气象观测站1966~2005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南阳盆地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和暴雨日数的变化及对区域增暖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盆地自1985年以来进入持续增温阶段,尤其自1996年开始增温趋势更加显著。南阳盆地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40年来除镇平表现出不显著的降温趋势外,其余站点均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冬春季节增温在近10年来区域增暖中贡献最大。增暖背景下南阳盆地的暴雨日数明显增多,暴雨日数的变化对区域增暖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年平均气温和年暴雨日数距平累积曲线的逐年变化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为0.636,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盆地明显增暖前后暴雨日数的日变化显著,夏季各月的暴雨日数均增多,以夜间增多最为明显,而8月份夜间增多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运城市旱涝灾害与太阳黑子周期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56~2007年山西省运城市的降水资料和美国观测站公布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观测资料,在用Z指数对降水资料进行处理而确定旱涝等级和年份后,对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运城市旱涝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运城市涝灾主要发生在太阳黑子周期的极大值年及其后第3年,旱灾则在太阳黑子周期的极值年及前后1~2年内都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5,(9):113-114
本文对云霄县1964-2013年共50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找出主汛期(5-9月)相当暴雨日数与汛期降水量和旱涝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二者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比较好,同时建立回归方程,利用其线性关系作为预测汛期和长期降水趋势预报的参考,以减少暴雨洪涝给农业造成的损失,保证农业生产增产、丰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阜新地区2004-2013年29次天气过程中36个时次短时暴雨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天气学和物理量计算等方法,从低空急流的角度对阜新地区短时暴雨的时间分布规律、天气形势、典型环境场特征和预报指标进行研究,并利用2013年8月12日午后发生的短时暴雨天气过程对低空急流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阜新地区短时暴雨的月变化特征显著,主要发生在6~8月;日变化规律也非常明显,11:00~18:00时出现的几率最大。(2)阜新地区产生短时暴雨的天气系统按照低空急流和500hPa天气形势分为涡旋式急流型、高空槽前急流型、副高西北部急流型、横槽式无急流型等4种类型;(3)低空急流的气流多来自热带洋面上,因此它往往起着输送低空大量的热量、水汽和动量的作用,当它将暖湿空气输送到较干较冷空气的下方时,就形成了不稳定层结,在低空急流左侧上升运动的触发下,易产生对流性降水;(4)选取中低层比湿、露点、涡度、散度、垂直速度、K指数、θse(850-500)、T(850-500)、V(700-850)、V(850-925)等物理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本地化短时暴雨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1.
邓见英  刘志雄  王萍  曾俊  胡英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27-17230
利用NCEP/NCAR、TBB和WRF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资料,对2009年7月1~2日湖南湘中持续性暴雨过程期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中小尺度对流运动,局部的降水量达到了强对流风暴量级;锋面上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向南面运动,是产生这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回波带中具有中尺度天气系统并沿着切变线自北向南滚动更迭,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直接原因;长时间的辐合对这次暴雨落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是产生大暴雨的动力条件;持续的暖平流、垂直风切变对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莹  齐杰  白广田  薛金艳  白华  王浩  杨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47-1835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9~21日辽宁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稳定度和动力条件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存在辐散场,500 hPa长波槽带动冷空气东移到暴雨区上空,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是辽宁出现特大暴雨的有利环流背景条件。暴雨区上空底层存在明显水汽辐合,中层存在水汽辐散,底层水汽辐合长时间维持为暴雨的连续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冷平流的入侵,在暴雨区上空出现能量锋生,因此河套冷平流的存在是此次特大暴雨生成和触发机制之一。高空辐散流场的增强,有利于低空低压的增强和维持,加强暴雨区的对流不稳定和垂直环流。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天气学、物理量诊断等方法,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变化入手,分析形成灌南县"903"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此次发生在灌南地区的大暴雨是在高空槽东移、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台风倒槽北上和低层切变配合的环流背景下所产生的。暴雨期间水汽辐合一直维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和层结不稳定导致垂直运动发展并维持,促成了大暴雨天气过程。灌南发生大暴雨天气过程均与副高的变化有关,要加强对副高变化动态监测,提高大暴雨的监测预警水平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7.20”北京特大暴雨过程决策气象服务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16年7月19—20日北京市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决策服务方式、内容等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旨在提高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质量和效益,为各级政府、防汛部门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研究潍坊市暴雨落区,减少暴雨灾害发生,为以后的暴雨预报工作总结经验,提高预报准确率,特对2012年7月9日临朐地区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 MICAPS 3.1,对常规气象资料进行剖面分析、探空分析,最后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得出暴雨的产生和漏报原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中纬度短波槽带来的干冷空气与低空急流带来西南暖湿气流的叠加,同时临朐县南部沂山造成的地形影响和弥河的水汽蒸发也是其中重要原因。漏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分依赖数值产品的降水预报和忽略中小尺度系统的演变以及对物理量场分析不深入。通过总结分析得出结论,要做好暴雨的预报必须综合考虑天气实况,重点分析各物理量,同时加强预报员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订正工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对2010年8月19~22日铁岭地区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和切变线共同影响,铁岭地区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这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气旋倒槽;700和850 hPa切变线、急流使中低层辐合加强,形成了较强的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铁岭地区处于强而宽的假相当位温锋区中,位势不稳定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暴雨灾害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  薛建军  范广洲  董一平  周定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19-1420,1426
在系统论述暴雨灾害评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比较和分析了目前国内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几类暴雨灾害评估理论和方法,如灰色关联法、概率统计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并以实际应用为例总结出它们各自的主要评估原理和优缺点。结果表明,灰色关联法对数据要求较低且计算量小,是比较简便易行的灾情评估方法;概率统计法以历史重现率来描述暴雨灾害等级是比较合理的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将多种致灾因子按权重简化成一个综合指标来描述暴雨灾害强度,比较方便直观。  相似文献   

18.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FY-2C TBB资料与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等,对2008年8月28 ~ 30日湖北盛夏一次大暴雨过程中的2个强降水时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夜间至清晨,有2个降水明显增强的时段,第2阶段的平均降水强度和极值降水强度更大;第1时段强降水是由暖切变与中低层暖湿气流影响造成,第2时段强降水主要是由东北冷气流和深厚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在中低层形成冷切,且伴随着副高北抬加强,制约切变线停滞少动,不断触发着对流的产生,形成强降水;强降水时段内中尺度环境场特征有利于降水的发生,但第2时段各物理量比第1时段强,因此造成的降水强度更大;雨团与云团的活动规律基本一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与此次暴雨过程关系密切;镶嵌在回波带中的对流回波单体与强降水的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夜晚至凌晨时段是对流单体发展的活跃期,往往能发展至最旺盛阶段且有明显的“列车效应”;但第2时段中尺度对流系统相对第1时段组织结构更有序、生命史也更长.  相似文献   

19.
赵钢  杨瑞峰  陈彬  许长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60-11262,11399
利用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区域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7月8~9日发生在山东省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处于低层大气涡度的强辐合区和垂直速度上升区,西北涡东移过程中切变线生成,地面倒槽向山东伸展,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加强了对流的发展;低空急流是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广西玉林2016 年5 月20 日出现的特大暴雨,导致幼穗期的早稻严重失收、菜秧烂根、荔枝龙眼的幼果发育迟缓的成因。利用NCEP 1°×1°全球客观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以及FY2E卫星云图的TBB反演和多普勒雷达数据,对此特大暴雨进行中尺度系统(MCS)及动力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高纬度环流呈“两槽一脊”,不断分裂东移的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西北侧暖湿气流的配合,为玉林特大暴雨中MCS产生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2)高层强辐散与低层强辐合的耦合,有抽吸作用,利于MCS的发展,暴雨区出现在低空急流入口的左侧玉林一带;(3)玉林上空有明显的水汽辐合,充足的水汽条件使MCS得以维持;(4)MCS出现在对流云团中心和TBB梯度较大区域。以上原因造成玉林大范围特大暴雨天气,导致幼穗期的早稻严重失收、农业受灾重。拟总结经验,以期今后遇到类似的天气形势时,可以更好把握天气,提早预报,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