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初侵染菌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种子带菌检验、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形态观察及存活检测、越冬病菌的苗期致病力测定表明,玉米种子不携带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lunata),其分生孢子能在玉米秸秆垛中越冬,病残体内的菌丝体能在多种场所越冬,越冬病菌接种幼苗显示了该病典型的病斑。说明玉米秸秆垛、田间和堆肥中的病残体是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孢子萌发及侵染环节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弯孢菌孢子在清水中或可直接萌发,或不能直接萌发。花粉粒及玉米叶面物质对弯孢菌的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已萌发孢子干燥超过1min即丧失侵染能力。弯孢菌在15-35℃都可对玉米形成侵染,以25℃为最适侵染温度。孢子侵入适宜温度范围窄于附着胞形成温度,又窄于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叶面结水时间需超过7h才能形成侵染。  相似文献   

3.
细辛精油对7种玉米病害的离体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精油对引起玉米病害的7种病原菌(小斑病菌、弯孢霉叶斑病菌、链格孢叶斑病病菌、圆斑病菌、顶腐病菌、青枯病菌和瘤黑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瘤黑粉病菌、顶腐病菌、青枯病菌和弯孢霉叶斑病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均较好,EC90均低于700mg.L-1;对小斑病菌和链格孢叶斑病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而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差;对圆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较差,EC90均高于900mg.L-1。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细辛精油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系统地研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病害的发病规律,对黑龙江省该病主要致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5~35℃,弯孢菌产孢适宜温度是25~30℃,其中30℃时菌落直径最大、孢子萌发率最高,产孢量为高峰(为产孢高峰)。在25℃条件下,相对湿度96%以上孢子开始萌发,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萌发率也明显增加,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菌丝生长最适宜、产孢量最大;孢子萌发的适宜pH范围是5~8,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光线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与种子活力关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明确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真菌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市售7个甜玉米品种和2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种子携带真菌检测,同时以滤纸卷法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显著,主要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p.)、青霉属 ( 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和枝孢属(Cladosporium sp.);种子内部带菌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甜玉米442最高,达到99.3%,普通玉米农大108最低,仅为4.4%;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spp.)和黑孢属(Nigrospora sp.),其中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平脐蠕孢属真菌为首次报道。除甜单22外,其余6个品种的甜玉米种子内部总体带菌率和带镰刀菌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玉米品种。甜玉米种子多项活力指标显著低于普通玉米种子。【结论】种子内部带镰刀菌率与种子活力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内部寄藏镰刀菌是影响甜玉米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治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了营养条件和保存条件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长发育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及氮源的种类对菌丝生长有影响,最适碳源为多糖,最适氮源为有机态氮。弯孢菌生命力较强,孢子萌发率除与病菌保存时间长短有关外,还与病菌自身状况有关。保存时间长短与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程度无明显关系,也说明不同年度菌株本身的致病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刁毅  叶华智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373-1374
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弯孢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致死中浓度最低,EC50分别为1.86和0.49mg/kg;而世高对弯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为0.68mg/kg。  相似文献   

8.
壳寡糖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壳寡糖对玉米(Zea mays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壳寡糖处理玉米种子及幼苗,研究壳寡糖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壳寡糖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种子胚乳淀粉酶活力,提高胚根、胚芽的生长速率,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同时,壳寡糖还可提高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促进幼苗生长。其中,浓度为0.1μg/ml壳寡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结论]壳寡糖具有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作用。该研究可为壳寡糖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玉米叶斑病菌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玉米大斑病菌(Exerohilum turcicum)、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alaria lunata)、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孢子萌发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抑菌圈法测定了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菌落生长对各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病菌孢...  相似文献   

10.
经采用田间调查、室内病原分离、致病性测定、种子带菌检测相结合方法,对河西地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进行系统检测。结果表明:河西地区玉米制种区弯孢霉叶斑病主要是由优势种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引起,人工接种条件下玉米自交系、杂交种品种均表现为感病,症状特点较为典型,发病率低。且种子表面和内部均可带菌,但带菌率较低。并提出加强检疫和疫情监测、种子引进及包衣质量管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建议,为保证河西地区玉米种子的质量,生产上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郭丹钊  王斌  朱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50-11051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条件下细菌多糖对玉米苗期抗旱性的影响。[方法]设置种子+土壤、菌液包衣种子+土壤、种子+土壤+80 ml发酵液、种子+土壤+80 ml灭活发酵液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苗期抗旱性的影响。[结果]玉米种子经发酵液包衣后,种子发芽率较对照可提高112.7%;对发酵液不同施用方式效果的研究表明,土壤中添加活菌液的方式对提高玉米苗期抗旱能力作用最为显著,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根冠比、根体积等生长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分别较对照提高130.6%、11.5%、78.1%、300.0%。[结论]该研究为有效发挥细菌多糖保水抗旱功能、开发农作物抗旱节水的新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适合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辣木种子育苗方法。[方法]比较不同杀虫药剂、种子浸泡温度和基质对辣木出苗率和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100 mg/L高锰酸钾、1%多菌灵和1%托布津能提高辣木出苗率,对幼苗生长无影响;高温浸泡种子会降低种子出苗率;腐殖土能显著提高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状况。[结论]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田间育苗时,通过种子消毒、常温(20~40℃)浸泡种子和田间施肥都能提高辣木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含有胺鲜酯或复硝酚钠的3%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和生长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盆栽法,研究了3种用量(2、4、8 g/kg种子)的3%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戊唑醇.0.5%胺鲜酯悬浮种衣剂、3%戊唑醇.0.5%复硝酚钠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萌发率和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含有0.5%胺鲜酯或0.5%复硝酚钠的3%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2~8 g/kg种子浓度范围内对玉米出苗率无影响,而不含有任何生长调节剂的3%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有抑制作用;播后15 d,含有0.5%复硝酚钠的3%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幼苗根长和侧根数的刺激生长作用突出;播后21 d,含有0.5%胺鲜酯的3%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幼苗根长和侧根数的刺激生长作用突出。[结论]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幼苗刺激生长作用的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豆多肽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室内水培和温室盆栽的方法,对不同多肽液浓度浸种处理后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效应进行研究。[结果]低浓度多肽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效应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大豆多肽液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理想浓度为0.5 g/L。  相似文献   

15.
亚精胺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杜红阳  王进  刘怀攀  杨青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09-11010
[目的]探究多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农大108玉米(Zea mays L.)品种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亚精胺(spermidine:Spd)浸种,检测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鞘长度和α-淀粉酶活性。[结果]在低浓度范围内,随着亚精胺浸种浓度的升高,被检测的这些指标也逐渐升高,当亚精胺浓度达到0.1 mmol/L时,这些指标均达到最大值,而过高浓度的亚精胺处理,则这些指标低于对照。[结论]适宜浓度的亚精胺浸种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该研究为多胺在大田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车文实  盖红辉  黄春广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471-17472,17477
[目的]为了探究杂多酸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O、0.2、0.4、0.6、0.8g/L)的杂多酸处理玉米种子,研究杂多酸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的杂多酸可以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而高浓度的杂多酸可以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最适发芽浓度为0.6 g/L.但是,杂多酸对玉米种子幼苗的生长整体表现为抑制其根和苗的伸长生长,促进其干重和鲜重的积累.[结论]杂多酸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根长和苗长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镍胁迫对玉米萌发和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29-18030,18034
[目的]探讨镍胁迫对玉米萌发和早期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法培养,测定不同浓度镍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率、根长和茎长。[结果]高浓度的镍(50、100 mg/L)对玉米种子萌发具有推迟作用,所有镍浓度下的玉米种子在播种后第4天开始正常萌发;玉米根长、茎长与镍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重金属镍对玉米各生长指标的抑制作用顺序为根〉茎〉种子萌发率。[结论]玉米根生长是镍对玉米毒性反应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种子包衣抗旱早播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辽宁地区筛选适宜的包衣强度玉米种子及与之相适应的播期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包衣强度的玉米种子进行分期播种,观察包衣种子的出苗情况,研究环境条件对其出苗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包衣强度的玉米种子发芽出苗的天数减少。不同播期内,不同包衣强度种子的出苗整齐度不同。播期越早,包衣强度对玉米种子出苗期的影响越小。土壤水分和温度对包衣种子的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播种到出苗的有效积温对种子出苗的影响较大。播种早的包衣玉米的产量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结论]辽宁地区提前播种包膜玉米种子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初春土壤低温造成的伤害,更好地利用土壤化冻水。  相似文献   

19.
何九军  王瀚  杨小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48-20350
[目的]研究Zn2+胁迫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认识重金属Zn2+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胁迫作用。[方法]萝卜种子为宝萝一号。Zn2+浓度梯度为12.5、25.0、50.0、100.0 mg/ml,以去离子水为对照。[结果]Zn2+浓度变化并不影响萝卜种子萌发率,但随着浓度的增加,对萝卜幼苗形态、根长、根毛的产生及叶绿素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进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朱霞  胡勇  王晓丽  陈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80-8981
[目的]研究多效唑(PP333)对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PP333对决明子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浸种处理。[结果]PP333浸种可延缓决明子种子萌发,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但能够显著提高种子的简易活力指数。PP333浸种还能增加决明子幼苗茎粗,促进植株矮化,促进侧根生长,明显提高幼苗的抗倒伏能力。综合考虑,决明子种子用100mg/L PP333浸种24 h,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可为决明子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